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 景丹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 蓋延

  衛尉安成侯 銚期

  東郡太守東光侯 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 臧宮

  捕虜將軍楊虛侯 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 劉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 馬成

  河南尹阜成侯 王梁

  琅邪太守祝阿侯 陳俊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 杜茂

  積弩將軍昆陽侯 傅俊

  左曹合肥侯 堅鐔

  上谷太守淮陵侯 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 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 李忠

  右將軍槐里侯 萬修

  太常靈壽侯 邳彤

  驍騎將軍昌成侯 劉植〗

  【No.3 蝴蝶效應】

  於是,時光席捲著我們,再次無可挽回地開始倒流,將我們帶回更為久遠的西漢年間,關注兩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偶然事件。

  先看漢景帝劉啟的錯進錯出。

  話說漢景帝某夜大醉,興致勃勃,便命宦官召寵妃程姬前來侍寢。能被君王臨幸,既是嬪妃之本分,也是嬪妃之榮幸,程姬自然很樂意應召,無奈這幾天身上不方便,不能侍寢,要拒絕吧,一沒那膽,二又怕從此失寵。

  程姬想了一個荒唐的主意,找來隨身使喚的侍女唐兒,說:“你替我向陛下獻身。”唐兒哪裡敢不答應。程姬於是把唐兒打扮成自己的模樣,送到漢景帝的床上。漢景帝既醉,加上夜間燈光昏暗,並未發覺貨不對版,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夜盡情風流。

  次日漢景帝酒醒,見枕邊人並非程姬,而是唐兒,略感意外地咦了一聲,然後提起褲子走人,裝作這事從未發生。

  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和皇帝當了一夜露水夫妻,並未讓唐兒的命運發生任何改變,她默默地回到程姬那裡,繼續做她的侍女。對於偌大的後宮來說,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根本就不值得特加留意。

  再說漢元帝劉奭的亂點鴛鴦。

  漢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十二年),漢元帝劉奭時為皇太子,他最愛的寵姬司馬良娣不幸病死。司馬良娣臨終,對劉奭恨恨說道:“我死,不是因為陽壽已盡,而是被你的那些娣妾活活詛咒死的。”司馬良娣死後,劉奭悲憤發病,悶悶不樂,遷怒於其餘娣妾,再也不肯和她們親近。

  這一年,劉奭已經二十三歲,娣妾雖多,卻沒有一人能給他生下一個兒子。老爸漢宣帝大為著急,劉奭不肯房事,那他怎麼抱孫子?漢宣帝心知劉奭怨恨他的那些娣妾,既然如此,那就再換一批新人唄,於是命王皇后張羅。

  王皇后在宮女中精心挑選了五位年輕佳麗,趁著劉奭前來向她請安,將五位佳麗喚出陪坐,算是讓劉奭相親。

  散席之後,王皇后命長御(女官名,宮女之長)試探劉奭的口風,相中哪個沒有?劉奭根本就沒心思相親,自始至終都沒正眼看那五人,然而皇后的一番美意,他也不能太過違背,只得隨口敷衍道,其中有一個還可以。再問是誰,劉奭不答。

  長御只能自己琢磨,劉奭相中的到底是誰?嗯,當時有一個女孩緊挨著劉奭而坐,而且又穿著醒目的大紅色衣服,劉奭看上的應該就是她吧。於是稟告皇后,皇后一聽大喜,打鐵趁熱,馬上派人將女孩送到太子劉奭的宮中。

  皇后將女孩送上門來,不弄都不好意思,而且也交代不過去。劉奭勉為其難地和女孩春風一度,算是完成任務,然後再也不見女孩,再到後來甚至已經忘了這女孩的存在。

  說完這兩件離奇的小事,現在可以揭開謎底了。

  漢景帝和唐兒一夜情之後,唐兒竟然便有了身孕,生下一個兒子,是為長沙定王劉發。劉發生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巨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令劉欽,劉欽生……劉秀!

  漢元帝劉奭和女孩一夜纏綿之後,女孩也同樣神奇地有了身孕,為劉奭生下他的第一個兒子——劉驁,是為漢成帝,而女孩也母因子貴,日後被漢元帝劉奭封為皇后,漢成帝劉驁繼位之後,再被尊為皇太后。

  而這個陰差陽錯的幸運女孩,名叫王政君,正是王莽的姑母,也是王莽得以竊國稱帝的最大靠山。

  波瀾壯闊的王莽篡漢、劉秀開國,其實便肇始於以上兩個荒誕不經的意外事件,不得不讓人感嘆,這就是歷史的蝴蝶效應。歷史看似冷酷堅硬,同時卻又是脆弱的易碎品,一兩處小小的意外,四兩而撥千斤,便足以徹底改變整個歷史的進程。

  是的,這便是我們故事的源頭。

  我想我就在這裡結束,結束在故事最初開始的地方。

  後記

  如果說楚漢、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無可爭議的兩座高峰,那麼劉秀及其開創的東漢帝國則是雙峰夾峙間的一處深谷。本書之寫作,正欲與讀者為深谷之游。

  梁任公有云:“我們讀歷史,要看其人人格如何,每事如何對待,遇困難如何打破,未做之前如何準備,這一點比知道當時呆板的事實更為重要。”讀歷史者固當如是,寫歷史者也當以此自期。

  本書之寫作,無意以今非昔,輕易臧否,而是將寫作視為一次遊學的過程,重走劉秀的一生,行其所行,見其所見,思其所思,感其所感,與斯人同炎涼、共悲喜,“以心證史,仿佛親歷”,庶幾可獲領悟、得啟迪。

  本書雖以劉秀為主,而對於同時代的其他重要人物,卻也未敢輕忽,如王莽、劉縯、劉玄、陰麗華、鄧奉、雲台二十八將、隗囂、公孫述諸人,寫來也力求自成其面目,而非淪為烘托劉秀之背景。

  關於劉秀之事功,書中已有詳述,此處不再重複。可堪一提者,則為書中對於劉秀命運的格外關注。一般來講,劉秀的命運顯得極為奇特詭異,和其他的開國皇帝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其他的開國皇帝,大體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而劉秀卻仿佛是“我命由天不由我”。

  早在劉秀成人之前,便已有“劉秀當為天子”的預言傳出,而劉秀也對這一預言深信不疑,他相信這便是他註定的命運。對於劉秀來說,在某種程度上,皇帝只是一種職業,而命運則成了一種信仰。相比其一生的功過榮辱,或許更能引人喟嘆、引人深思的,正是其命運的費解及神秘。

  全書分上下兩卷,近五十萬字,此為下卷,起於公元二十三年十月,劉秀逃出洛陽,從河北開始崛起,一步步開創東漢帝國,終於公元五十七年,劉秀去世,其子劉莊繼位。

  本書自二○○八年八月開始動筆,歷時將近三年。三年於斯,切磋琢磨,其間得失悲喜,欲語卻已忘言。

  劉秀的命運,已然在歷史中塵封,而我們的命運,則仍然是有待解答的習題。

  是為記。

  曹昇

  二○一一年五月於杭州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