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述妻子陪侍在旁,聞言連“呸”幾聲,道:“你這話,大不吉利!”公孫述奇道:“怎麼就不吉利了?”妻子答道:“當初來歙奇襲略陽,隗囂同樣大驚道:‘何其神也!’和你這話如出一轍,隨後便兵敗身死。”公孫述黯然嘆道:“事到如今,哪裡還顧得上吉不吉利。”

  【No.7 又見刺客】

  再說留守平曲的臧宮,岑彭交代給他的任務很明確,不指望他進攻,只要他牽制住延岑等人,使其不敢分兵,以便自己出其不意地奇襲成都。臧宮也的確不辱使命,成天操練吶喊,故作疑兵,擺出一副隨時可能發起進攻的架勢,害得延岑等人如臨大敵,緊張兮兮。

  臧宮手下有兵五萬,照理這是好事,然而糧食匱乏,大部分糧食都被岑彭帶走了,兵多又反而成了壞事,加上這五萬兵又都是剛投降過來的降卒,事情於是越發糟糕。

  糧食還是有的,然而遠在荊州,要通過數千里長江漕運過來,曠日持久。遠糧解不了近飢,沒有糧食,就算是鐵桿的子弟兵,也難免會軍心浮動,更何況是初來乍到的降卒。人家之所以願意投降,便是存有一個心理預期,覺得你能贏,這才會跟你走。然而,你連糧食都沒有,這仗還怎麼打?

  於是軍心動搖,降卒們已經開始醞釀叛逃,回老家結營自保,看看形勢再說。臧宮見勢不妙,有意撤軍,卻又擔心一撤軍,降卒們會誤以為他已然兵敗,更加要譁變造反。

  臧宮左右為難,每天都像坐在火山口一般,餓著肚子,提心弔膽。

  適逢劉秀遣謁者領兵前來增援岑彭。謁者到了平曲,見岑彭早已迂迴成都而去,便要去追岑彭。臧宮攔住謁者,強行截留新來援兵以及戰馬七百匹。

  臧宮得了增援,心中多少踏實了點,覺得與其守在平曲坐吃山空,不如放手一搏,趁著心氣正旺,向延岑發起進攻。於是連夜進兵,水師沿涪水而上,騎兵在左岸,步兵在右岸,夾江而行,一路多舉旗幟,登山鼓譟,呼聲響徹山谷。

  延岑早遣細作探清臧宮的底細,知道臧宮只是在平曲故作疑陣,並無進攻之意,慢慢也便放鬆了警惕,以為臧宮技止此矣,也不令軍中戒備。忽聞漢軍呼聲傳來,延岑不免大驚,登山而望,見漢軍鋪天蓋地、來勢洶洶,頓時震恐不已,軍中大亂。

  臧宮揮師縱擊,大破蜀兵,斬首、溺死者萬餘人,涪水盡赤,延岑奔還成都,其眾悉降,盡獲其兵馬珍寶。

  臧宮乘勝追擊,一路攻城略地,降者以十萬計。軍至平陽鄉,王元自知不敵,舉眾而降。

  臧宮攻下平陽鄉,從東邊距離成都僅有一百二十公里,再加上岑彭從南邊距離成都僅四十餘里。劉秀見戰事進展至此,公孫述大勢已去,總該主動認栽了吧,於是致書公孫述,許以高官顯爵,督促其即刻投降,署名一如既往,公孫皇帝是矣。

  公孫述接書,一聲嘆息,將書遍示心腹,問意見如何。太常常少、光祿勛張隆見皇帝有問,豈能不答,於是實話實說,齊勸公孫述儘早投降為上。

  公孫述大怒道:“是廢是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常少、張隆二人挨了訓斥,大感委屈,明明是你鼓勵我們發表意見的,我們發表了意見,你卻又破口大罵。再說了,天子就沒有投降的嗎?遠的不說,近的比如劉盆子,人家也是赤眉軍所立的大漢天子,不還是照樣投降劉秀了嗎?

  然而,常少、張隆二人心裡敢這麼想,嘴上哪敢這麼說。二人很清楚,這回真是禍從口出,敢勸皇帝投降,就等於蜀奸賣國賊,滿門抄斬的死罪。二人面如死灰地退朝,為免連累家人,一回家便絕食而死。

  公孫述知道,和漢軍在戰場上光明正大地較量,很難有取勝的希望,為今之計,只有故技重施,再遣刺客上場,先幹掉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岑彭。

  再說岑彭自武陽向成都周邊掃蕩,一日安營下寨,喚土著問詢,告以此地名叫彭亡聚。岑彭心中頓時一陣厭惡,這不是咒我死亡嗎?想要換個地方安營,又見天色已暗,一猶豫,嫌麻煩,決定暫且還是在此地將就一晚。

  公孫述所派刺客,偽裝成逃亡的奴婢,前來詐降,被漢軍安頓於軍營之中。當夜,刺客悄悄尋摸到岑彭住處,趁岑彭不備,當胸給了岑彭一劍。

  岑彭本能地抓住劍,不肯撒手,刺客怎麼拽也拽不脫,心中恐慌,大叫道:“你撒手,你倒是撒手呀。”聲響早驚動衛士,一擁而入,將刺客團團圍住。刺客自知在劫難逃,悻悻地鬆開了手。

  岑彭問刺客道:“是公孫述派你來的吧?”

  刺客叫囂道:“是又如何?”

  岑彭悲憫地看著刺客,苦笑道:“你真是個蠢貨。”

  刺客兇狠一笑,道:“你挨了我一劍,那你豈不是比我更蠢?”

  岑彭嘆道:“你不過區區一個刺客,哪裡懂得軍國大事。”

  衛士刀劍出鞘,眼看就要將刺客剁成肉醬,岑彭揮手止住,道:“放他走,我要他好好活著,讓他親眼看到自己造成的惡果。”

  刺客也不道謝,揚長而去,心中猶自在想:也不殺我,我看你岑彭才是蠢貨。

  岑彭召來軍師鄭興,叮囑後事道:“我這一死,主帥的位子,就該輪到吳漢了。我死之後,你將廣都騎兵召回,全軍固守武陽,不許出戰,軍中糧草,足夠你支持數月有餘。同時派使者火速趕往夷陵,請吳漢前來主持大局。”

  鄭興泣而領命,見岑彭尚有力氣,忍不住便問:“將軍為何說那個刺客是蠢貨?”

  岑彭嘆道:“我持軍整齊,秋毫無犯,入蜀以來,縱橫千里,從未妄殺一人。而吳漢性情暴虐,喜好屠戮,所到之處,往往搶掠百姓,多殺無辜。當初鄧奉謀反,便是痛恨於吳漢之暴殘。刺客殺我,正好成全了吳漢入蜀,平白為蜀國百姓招來了一場大災禍。”

  岑彭力氣漸失,聲音越來越低,又道:“我當年為王莽守宛城,拒不肯降,以致城中人吃人,此乃我生平第一大罪,百身莫贖。我身懷大罪,死不足惜,只是可憐了巴蜀的百姓。”言畢,淚下如雨,溘然長逝。

  岑彭死後,諡曰壯侯。蜀人念岑彭之功德,為其立廟武陽,常年祭祀。

  【No.8 差強人意者】

  再說吳漢,看著岑彭在蜀國金戈鐵馬,叱吒風雲,而他卻只能留守夷陵,負責置辦船隻、籌集糧草,心中那叫一個憋屈。我堂堂的當朝大司馬,居然墮落到替你岑彭搞後勤,恨煞,羞煞。

  忽然就有岑彭的死訊傳來,吳漢頓時狂喜,天助我也!身為戰將,功莫大於滅國,滅掉蜀國,可謂是東漢開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樁功勞,而今終於落在了他的頭上。

  鄭興派使者來請,吳漢連架子也懶得擺,馬上急吼吼起程,領著新招募的南陽兵和刑徒三萬人,溯長江而上,一路狂奔,向巴蜀瘋狂行軍。

  在劉秀麾下諸將之中,論持重,當數馮異;論奇謀,當數岑彭;論膽略,當數來歙;論持軍,當數祭遵;論人緣,當數鄧禹;論銳氣,當數耿弇。為何偏偏是吳漢成為最後的伐蜀主帥?我知道你一定會說,憑綜合實力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