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沒事吧?”大漢身手拉起渾身瘀傷的聿生,“這位兄弟雖是一片好心,但是以後還請量力而行。”
待趙雲也起來,三人便共坐一桌喝酒。經過各自介紹,聿生才知眼前這人乃是頗有名氣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文丑,字守義,當然目前還未從軍,自然還不存在是庭柱這麼一說。
有了趙雲這個和演義完全不符的存在,聿生對文丑的態度也變得理智起來,雖然趙雲解釋說以前從未打過架,更沒有學過武。
得知文丑準備去投軍,聿生大喜,便道出了李韻和自己所說之事,邀文丑同往,文丑欣然接受。趙雲聽他們這麼一說,本也想去,但是一則自己不會武藝,二來又放不下李鴻雁,所以決定先想想再說。
聿生興高采烈地帶著文丑回到李家莊,趙雲自然也藉機跟著一起前往。
找見李韻,聿生提出早些帶著鄉勇從軍,並介紹文丑與李韻認識,稱文丑可為先鋒。李韻大喜,當日便和聿生去向李田言明,李田雖然擔心李韻,但看出李韻的決心後也只得同意。
一干人等相約五日後便出發,趙雲則回家稱要與家人商量去還是不去。
常山靠近長城,所以駐有重兵,並在城中儲有大批糧草,城堅兵雄,黃巾軍一時不敢攻擊,也沒有什麼戰事。李雲想要建立功名,自然不會投於此處,問中郎將盧植與賊首張角戰於廣宗,戰事激烈,所以建議投奔盧植。聿生思索張角應該會病死,隨具體情況不明,猜度恐怕是因戰敗而氣死的,所以也為反對。
五日後,張李二人帶著文丑及五百鄉勇告別李田及張仲景出發,奔赴廣宗盧植處。入到盧植軍中道明來意,盧植大喜,原來李家和盧植家頗有淵源,盧植讓聿生等人留於帳前聽調。
翌日,聿生等人便隨大軍與張角的黃巾軍主力對陣。
聿生暫無正式官職,所率人馬又少,所以所處位置離盧植較遠,屬於偏側翼位置,不過好在安排在前面,觀戰倒是比較方便。
張角軍遣大將張牛角出陣叫戰。盧植也派了一悍將與之對壘。
張牛角健壯如牛,腰肥體圓,卻不失靈巧。跨著一頭大青牛,手持一桿牛角叉,氣勢逼人。
而盧植派出的武將則人高馬大,肌肉結實,手提一柄烏鋼大刀,與張牛角相比也不逞多讓。
兩人馳騁陣中,戰得頗為激烈。長牛角力大無窮,每次鋼叉刺出都如同帶有千鈞之力,漢軍將領雖然躲閃靈活,卻是落於下風。
果然又僵持了沒幾個回合,漢將就掉轉馬頭準備開溜。可是張牛角哪裡肯讓其返回,不待其轉身加速,便舉叉將之挑翻下馬,漢軍無不動容,黃巾軍中則一片歡騰。
盧植又遣一將出陣,雖然多支持了十數回合,但不久後也被撂下馬來。漢軍當中不由得一陣騷動。
聿生轉頭問文丑:“此人武藝與你相比孰高孰低?”
“數十回合之內必將之斬於馬下。”文丑說話冷靜,自然是無比自信方能如此。
聿生大喜,想著當日有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等會來個文守義信手劈牛角也是不錯。
正得意間,漢軍又是一將死於長牛角叉下,漢軍中一時間竟無人敢上去應戰。
長牛角大笑:“汝等鼠輩無人敢來接我一叉了嗎?”漢軍中鴉雀無聲,盧植見無人敢掠其鋒,隨即傳令三軍,但有能斬長牛角者重賞!都尉以下者直升都尉!
聿生就是等著盧植懸賞,見有令傳來,正欲建議文丑出戰,忽見自己馬屁股上爬著一隻碩大的牛虻在吸食血液。
這隻牛虻所處位置正是馬尾所掃不到的。聿生很是不爽,順手一鞭子扇了上去。
由於准心太差,牛虻根本沒有受傷,只是受驚遁去。可是鞭子下去了聿生才想起不妙,原因無他——馬兒挨了鞭子拼命地沖了出去!
聿生本就控馬不熟,加上緊張,更是方寸大亂,越是想停下來,馬兒卻跑得愈發拼命。文丑心中納悶,聿生如此勇猛衝出,定是胸有成竹,某非那日是故意隱藏實力?想到這裡,文丑尋思自己也要習得低調。趙雲想法也大致和文丑一樣。
盧植見一馬躍出,馬上騎士雖看不清是誰,但想來必是勇士出戰,於是下令擂鼓助威,同時遣人去打探出陣的乃是何人。
卻說聿生聽到身後擂鼓大作,更是著急,生怕長牛角“誤會”自己前來挑戰把自己給誤殺了,於是拼命拉拽韁繩。
長牛角只見一將迎面奔來,卻未見其報名,但聞得漢軍擂鼓震天,很自然地認為這是來挑戰的。
張牛角哪肯示弱,也策馬相迎。兩馬對沖,距離越來越近,張牛角估算距離差不多了,便一叉刺出,直取聿生面門。
千鈞一髮之際,聿生終於控制住了戰馬,戰馬長鳴一聲,前蹄高高揚起。可是張牛角的叉已經襲來,從馬頸處透頸而過,聿生只覺得馬血噴了自己一臉,兩眼血紅,然後就因過度緊張失去了知覺……
第十四章 廣宗狂將(下)
卻說聿生的馬被活活插死,自己則人士不醒。黃巾軍中馬上跑出兩名軍士準備將之綁回陣中作為俘虜。
漢軍則是見又有一將落馬,士氣更是跌落低谷,亟待有人能出陣揚威。
文丑、趙雲等人看聿生落馬也是心急如焚,文丑正欲出戰,地上的聿生突然躍氣起,一手便將提著繩子的士卒脖子直接捏碎,同時一腳踢出,將另一名軍事踢在地上不得動彈。
待趙雲也起來,三人便共坐一桌喝酒。經過各自介紹,聿生才知眼前這人乃是頗有名氣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文丑,字守義,當然目前還未從軍,自然還不存在是庭柱這麼一說。
有了趙雲這個和演義完全不符的存在,聿生對文丑的態度也變得理智起來,雖然趙雲解釋說以前從未打過架,更沒有學過武。
得知文丑準備去投軍,聿生大喜,便道出了李韻和自己所說之事,邀文丑同往,文丑欣然接受。趙雲聽他們這麼一說,本也想去,但是一則自己不會武藝,二來又放不下李鴻雁,所以決定先想想再說。
聿生興高采烈地帶著文丑回到李家莊,趙雲自然也藉機跟著一起前往。
找見李韻,聿生提出早些帶著鄉勇從軍,並介紹文丑與李韻認識,稱文丑可為先鋒。李韻大喜,當日便和聿生去向李田言明,李田雖然擔心李韻,但看出李韻的決心後也只得同意。
一干人等相約五日後便出發,趙雲則回家稱要與家人商量去還是不去。
常山靠近長城,所以駐有重兵,並在城中儲有大批糧草,城堅兵雄,黃巾軍一時不敢攻擊,也沒有什麼戰事。李雲想要建立功名,自然不會投於此處,問中郎將盧植與賊首張角戰於廣宗,戰事激烈,所以建議投奔盧植。聿生思索張角應該會病死,隨具體情況不明,猜度恐怕是因戰敗而氣死的,所以也為反對。
五日後,張李二人帶著文丑及五百鄉勇告別李田及張仲景出發,奔赴廣宗盧植處。入到盧植軍中道明來意,盧植大喜,原來李家和盧植家頗有淵源,盧植讓聿生等人留於帳前聽調。
翌日,聿生等人便隨大軍與張角的黃巾軍主力對陣。
聿生暫無正式官職,所率人馬又少,所以所處位置離盧植較遠,屬於偏側翼位置,不過好在安排在前面,觀戰倒是比較方便。
張角軍遣大將張牛角出陣叫戰。盧植也派了一悍將與之對壘。
張牛角健壯如牛,腰肥體圓,卻不失靈巧。跨著一頭大青牛,手持一桿牛角叉,氣勢逼人。
而盧植派出的武將則人高馬大,肌肉結實,手提一柄烏鋼大刀,與張牛角相比也不逞多讓。
兩人馳騁陣中,戰得頗為激烈。長牛角力大無窮,每次鋼叉刺出都如同帶有千鈞之力,漢軍將領雖然躲閃靈活,卻是落於下風。
果然又僵持了沒幾個回合,漢將就掉轉馬頭準備開溜。可是張牛角哪裡肯讓其返回,不待其轉身加速,便舉叉將之挑翻下馬,漢軍無不動容,黃巾軍中則一片歡騰。
盧植又遣一將出陣,雖然多支持了十數回合,但不久後也被撂下馬來。漢軍當中不由得一陣騷動。
聿生轉頭問文丑:“此人武藝與你相比孰高孰低?”
“數十回合之內必將之斬於馬下。”文丑說話冷靜,自然是無比自信方能如此。
聿生大喜,想著當日有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等會來個文守義信手劈牛角也是不錯。
正得意間,漢軍又是一將死於長牛角叉下,漢軍中一時間竟無人敢上去應戰。
長牛角大笑:“汝等鼠輩無人敢來接我一叉了嗎?”漢軍中鴉雀無聲,盧植見無人敢掠其鋒,隨即傳令三軍,但有能斬長牛角者重賞!都尉以下者直升都尉!
聿生就是等著盧植懸賞,見有令傳來,正欲建議文丑出戰,忽見自己馬屁股上爬著一隻碩大的牛虻在吸食血液。
這隻牛虻所處位置正是馬尾所掃不到的。聿生很是不爽,順手一鞭子扇了上去。
由於准心太差,牛虻根本沒有受傷,只是受驚遁去。可是鞭子下去了聿生才想起不妙,原因無他——馬兒挨了鞭子拼命地沖了出去!
聿生本就控馬不熟,加上緊張,更是方寸大亂,越是想停下來,馬兒卻跑得愈發拼命。文丑心中納悶,聿生如此勇猛衝出,定是胸有成竹,某非那日是故意隱藏實力?想到這裡,文丑尋思自己也要習得低調。趙雲想法也大致和文丑一樣。
盧植見一馬躍出,馬上騎士雖看不清是誰,但想來必是勇士出戰,於是下令擂鼓助威,同時遣人去打探出陣的乃是何人。
卻說聿生聽到身後擂鼓大作,更是著急,生怕長牛角“誤會”自己前來挑戰把自己給誤殺了,於是拼命拉拽韁繩。
長牛角只見一將迎面奔來,卻未見其報名,但聞得漢軍擂鼓震天,很自然地認為這是來挑戰的。
張牛角哪肯示弱,也策馬相迎。兩馬對沖,距離越來越近,張牛角估算距離差不多了,便一叉刺出,直取聿生面門。
千鈞一髮之際,聿生終於控制住了戰馬,戰馬長鳴一聲,前蹄高高揚起。可是張牛角的叉已經襲來,從馬頸處透頸而過,聿生只覺得馬血噴了自己一臉,兩眼血紅,然後就因過度緊張失去了知覺……
第十四章 廣宗狂將(下)
卻說聿生的馬被活活插死,自己則人士不醒。黃巾軍中馬上跑出兩名軍士準備將之綁回陣中作為俘虜。
漢軍則是見又有一將落馬,士氣更是跌落低谷,亟待有人能出陣揚威。
文丑、趙雲等人看聿生落馬也是心急如焚,文丑正欲出戰,地上的聿生突然躍氣起,一手便將提著繩子的士卒脖子直接捏碎,同時一腳踢出,將另一名軍事踢在地上不得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