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曾見過一對很高大的黃花梨萬曆櫃。20世紀90年代初,一個行家給我打電話,說有一對大號萬曆櫃,問我願不願意去廣州看。於是我專程去了廣州,因為我還比較信這個行家。行家說柜子有3.2米高,那就非常高了,像我這樣高的人,伸起手來是2.2米,根本夠不著它的亮格。所以我第一反應就是,如何往上放東西?這樣的東西不應該存在呀,歷史上也沒見過這麼大的萬曆櫃。

  結果,我去倉庫一看,確實是一對巨大的萬曆櫃。我就詢問來源,他們推測了半天,說這對大櫃是蘇北地區的,有可能是一個廟裡的家具,但這個廟在解放前就被拆掉了。廟裡是有巨型柜子的可能。我在很多寺院裡看到過巨型家具,包括邊長超過2米的超大方桌,但在老百姓家裡是不可能看到的。這對巨大的萬曆櫃,20世紀50年代就被拆散賣掉了。當時第一個柜子在蘇北買到,第二個柜子在山西買到,當兩個柜子湊到一起時,天衣無縫,確實是一對。可惜的是,當時我買不起。最後這對大櫃被賣到了美國。

  【多寶格】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尤其是乾隆時期,全國的收藏熱再度興起。這時,多寶格就出現了,它已經不是只有一個層面的柜子了。我們從雍正《十二美人圖》上面,可以看見當時多寶格的形象。我們推測多寶格是雍正年間發明的,就是當第三次收藏熱達到高峰的時候。多寶格專門用來陳設古董,是專屬家具。

  我在上世紀80年代喜歡古董的時候,經常跑琉璃廠。當時文物商店的收購部就在琉璃廠,那裡有一對雍正年間的雞翅木多寶格,我每次去都觀看很長時間,非常喜歡。當時收購部的人說這對柜子不可以賣,於是就一直擱在那兒。十幾年中,每次路過時我都進去看看,心裡就覺得高興。後來1995年翰海拍賣時,這對柜子被拿出來拍賣了。當時社會缺乏對多寶格的認識,所以我以非常低的價格買回來了,現在還在觀復博物館裡展出。

  一般情況下,多寶格都是對稱的設計,左邊有一個空間,右邊也有一個同樣的空間,並不一順邊。這是多寶格的一個特徵。對稱是中國古典家具的基本原則。多寶格一般都是成對出現,儘管我們看到過很多單只的,但那都是歷史上就被拆散了。

  多寶格的出現,表明社會富足時期的到來。今天就是這樣。現在很多人家庭面積改善了,就跑到家具市場買一個古董柜子,不管是真,還是假,反正擱幾件古董上去,就很高興。這是社會富足的一個標誌。

  古董的陳設,由早期的案、榻之上的陳設,到萬曆櫃裡的平面陳設,再到多寶格的多層次陳設,這是陳設性家具的一個變化,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家具設計意圖的走向。

  【麵條櫃】

  剛才說的都是陳設性的家具,還有一種完全儲物的家具。第一種是明代最經典的柜子,俗稱“麵條櫃”。樣子是上窄下寬,呈“A”字型,所以英文裡叫“A型櫃”。南方人說得更通俗,叫“大小頭”,顯然是底下大,上面小,很形象。麵條櫃的設計非常科學。它利用了物理的重心偏里的原理,把麵條櫃的門打開以後,不用關。因為重心偏里,櫃門在沒有任何動力的情況下,會很緩慢地自動關上,很神奇。我曾經給一個美國人演示這個柜子,我打開櫃門,一鬆手,它自動就關上了。美國人很驚訝地說:“我兒子終於有治了!我兒子從來不知道關門。”

  麵條櫃除了自動關門的優點外,還有非常好的視覺穩定感。因為它下寬上窄,當你離它很近的時候,更有穩定的感覺。一般人很少注意,當我們走近上下垂直的柜子時,由於視差的變化,柜子會變成上寬下窄。而當你走近麵條櫃時,它就變成直的了,這是一種利用人的視差、利用人的內心很細緻的感受,設計出來的一種經典的柜子。由於麵條櫃的設計理念與眾不同,所以它是中國古代家具中最貴的柜子,是西方人最為追逐的柜子,而我們自己往往會忽視。

  麵條櫃進入清朝以後,數量就逐漸減少。民國到現在,幾乎沒有人再生產這種柜子。很多人就奇怪,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這麼優良的柜子,反而不用了?這與我們國家人口增殖有很大關係。明末時,中國大概有不到1億人。這種統計在學術上有各種爭論,但一般都認為到明末,中國人口在9000多萬到1億人左右。到了乾隆朝,人口翻了兩番,是4億人。最重要的原因是晚明引進了番薯和玉米,這兩大植物救了很多中國人的命。中國過去五穀雜糧都比較低產,一畝打200斤就算很多了。這兩種植物的引進,是人口急劇增殖的一個基礎原因。當然還有政治原因,就是康乾盛世的整體社會因素。

  人口翻了兩番,但房屋面積沒有相應擴大。人均居住面積在下降,要求家具的擺放更緊湊。麵條櫃的擺放,必須是左一個、右一個,必須拉開,它不能靠在一起擺。因為當它靠在一起時,兩個柜子之間就會形成一個大的倒三角,視覺上不舒服。對於清朝人來說,這種柜子不再適合日益縮小的居住面積。

  我們到解放那年,還是4億多人,當時的口號是: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團結起來,就是4.5億人。我們從解放到現在,不到六十年的時間,人口增長得非常快,大概增加了兩倍,現在有13億多人。這個數字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頂箱櫃】

  人口增加了,建築跟不上,這時就要考慮家具的設計。這時一種符合要求的柜子就誕生了。這就是直邊的方角櫃,上下一般寬,可以靠在一起,節省了室內空間。最常見的就是這種大型的組合儲物櫃:頂箱櫃。一個大柜上面頂一個小櫃,一般都成對擺放,又叫“四件櫃”。嚴格地說,這應該叫“頂櫃櫃”,因為上面是一個柜子。但說著有點兒不舒服,所以就叫“頂箱櫃”了。實際上,確實有上面擱一個箱子的例子。

  當一對頂箱櫃靠在一起的時候,它的儲物功能擴大到極致,一面牆顯得非常富足。因此,頂箱櫃後來成為家庭中最重要的財產之一。比如過去家裡都要做頂箱大櫃,有錢人家用黃花梨、紫檀;大戶人家用樟木、楠木;鄉下就用榆木。

  我在北京的一個老戲劇家家裡,見過一對黃花梨頂箱櫃。他家裡老式廳堂的布置,多少年也沒變。其中一對非常漂亮的頂箱櫃,在屋子裡擺著。當時他的子女說:“我什麼都可以賣,就不想賣這對頂箱櫃。”我說:“我什麼都不想買,就想買這對頂箱櫃。”後來倆人就頂上了。他解釋說:“我覺得這對柜子要是賣了,這屋裡就塌了。”這對頂箱櫃體量非常大,在屋子裡占一面牆呢。其實他家好幾百件家具,但大部分都是桌椅。他就是覺得頂箱櫃很重要。其實這是一個古老的財產觀對他的影響。

  這種頂箱大櫃,歷史上北京最多。北京原來有一個老字號的掌柜的,我去他家看過。老頭兒當時86歲,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我進門一看,他家有一對紫檀頂箱大櫃,三對黃花梨頂箱大櫃,都擱在樓房裡。我當時很驚訝,人家有這麼豐富的收藏!然後我就問:“您這東西想出讓嗎?”老頭兒說:“我不想出讓,我都86了,出讓這個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就想留給我的四個孩子,一人一對。”我說:“如果你這四個孩子都挑紫檀怎麼辦?你不如分錢。”老頭兒說:“我不分錢。至於他們怎麼挑,我不管,反正一人一套,就是不賣。”果然到現在也沒有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