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十八年前的那個坐在雙槓上的男人還會回來的,他是需要我的。”她在給自己找活下去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那麼一點點可憐的希望。女人的韌就是韌在這裡,她會繼續走,哪怕她什麼都不確定。
這不是一個女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劇。社會的群體規則是男人定的,天經地義是男人闖世界,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大多數時候女人在按家庭的規則走,是家裡的主肋骨,但社會對一個家庭的保護卻特別少。社會上沒有約束,人們也不再有信仰、道德的約束,以前男人心裡還有根“作風問題”的線在那兒綁著,現在全散了。何況以前一個家裡至少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哪怕一個孩子沒了,女人總還剩一個孩子可以安慰,有一個必須堅持下去的理由,也不至於那麼崩潰。可是現在,丈夫出軌,失去孩子,對於一個中年女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第一次拍戲的時候我還找不到感覺,那句對孩子的呼喊“強子”哭不出來,後來導演說,你換個名字叫,叫“嘟嘟”,啊喲,我都沒喊,那根弦一碰就哭了出來,全明白了,我甚至不敢想像。有一次拍完戲回家,還沒緩過勁來,捧著腮幫子盯著老大和老三看,看得老公和孩子都莫名其妙。心裡就是止不住地後怕。
我看新聞說現在中國有將近千萬的失獨家庭,沒人照顧,他們最重要的都已經失去了,想想其實特別可怕。
演一部話劇除了塑造我的角色,挖掘我的表現能力外,我發現我真進步了。導演給你把門打開,他通過他的經驗告訴你,有不同的房間,你需要按照自己的判斷去選擇其中一個。不同的畫面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到最後這些不同的東西還是要串到一條線上,因為你要考慮那個人物是連貫的,要按著她的那條情緒線走。最有挑戰的就是第一幕,有大量的台詞,還有那麼多那麼碎的分裂情緒,一會兒暴烈,一會兒溫情,一會兒獨白的對象是兒子,一會兒又是另一個人。這靠的都是演員的節奏感和判斷能力,怎麼把觀眾死死抓住,一開場還有觀眾陸陸續續進場,自己怎麼先進入狀態,都很考驗人。我覺得我是長進了,我暗地裡給自己鼓掌,四十五歲還在進步。
到了第三幕會好演一點,我演的那個女人是一個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家庭出身,雖然丈夫去世,但生活安穩,她還能把自己拾掇得高雅體面,還沒把自己弄亂,對於一些變故也能經由時間而變得淡定些。後來重逢一段青春的小騷動,面對那個二十二年前本該在一起卻擦身而過的男人,她心裡的那句“我願意”還在,只是聽到那男人要去接他老婆時,她就全明白了。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個家。雖然最後追出去了,是捨不得,但她沒有強要那個結果。這個女人的教育和修養在支撐著她,她始終是個善良的女人。最後她說,“不要再來了。”“我祝福你。”“你是個好人。”“你會的。”面對男人眼裡的愛慕和遺憾,她已經把所有的話都說出去了。本來開的小窗戶又都關上了,心裡的那種小惋惜,只是被放出來透透氣而已。
愛情是不必在一起的。二十二年前沒看到這個“我願意”,二十二年後看到了,都很美好,不需要後悔,美好的愛情回憶本身就是寶藏。
演話劇就是一種“代入”,全心全意地去體會這個角色的此刻此景,能讓我覺得我又多了解一點“人”。不同年紀的人,不同情況的人,準確拿捏每一個不同的角色,那從角色里退出來以後我就能找到一個準確的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真正遭遇中年“尷尬”會是哪一天,但至少現在預習了一次。舞台上,我是用“演”的,但這個角色與我自己發生的那種化學反應,卻是真切而過癮的。
29
做生意,以我的價值來尊重我
-------------
人情不是用來賣的,也不該落到討價還價的地步。無論對方是誰,只要是合作夥伴的身份,那就一切按規則來。
29
做生意,以我的價值來尊重我
-------------
這個世界依舊是一個商人的世界。維繫舞團,演出簽約,服飾、布景支持……都是在一筆筆交易中談成。我不擅長談錢,我也不認為好買賣僅僅是錢的事。
不是因為我是個藝術家就得端著這種姿態,別誤會,根本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藝術家只是我精神層面上的一種表達和追求,把那扇窗戶關上了我就是個普通人。腦子裡追求的超脫應該是幫助你在現實世界中能夠更好地存在,當你的存在有了阻礙的時候,你的追求會幫你把存在看得輕一點,幫你抖一抖身上的灰,但同時你別忘了,是你的現實和現狀,支撐著你更多的想像。所以當藝術遇上商業,我會儘量去談個好買賣。在一個合理的藝術價值上,解決現實問題,才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和自由。
平時理財我都很少折騰,所以我不擅長談錢。但我也不是在跟錢談交易,而是在跟“人”交流。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你做事的人都在一個層面上,彼此心知肚明這規矩,就不會為了占那麼點便宜而不擇手段,得不償失。中國老百姓所說的好買賣,不是你為自己賺了最多的錢,而是買賣過後人情還在,你我雙贏,下一次我們還繼續合作。如果你賺的錢帶著別人的恨,這種錢裝進自己口袋,也是帶了一身晦氣。
我從來不會因為我的“不太商人”而怯場。我是為自己的不精明買過教訓,但也不只是我損失而已——這一次你算計成功了,我和你之間也不會再有交集。我知道我的藝術應該有怎樣的市場價值,我希望和我在一張談判桌上的人能夠尊重我的付出。這才是遊戲規則,好的東西應該有它應得的回報,這樣才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才會有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
我不會跟不尊重我的人合作,在我看來互相尊重是與人交流的基礎,商業來往也是這樣。如果是我不懂規矩,獅子大開口,那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太不清楚我是誰了。自知之明也是尊重別人的前提。不過有時候開高價是個挺有效的策略,當我心裡不情願合作,直接拒絕又推脫不了的時候,那只能讓對方知難而退。
和“人”做生意,但不是和“人情”談生意。我基本不和朋友做生意,如果非要破例,那你一定要有承擔這後果的勇氣,到最後真是有可能連朋友也做不成。人情不是用來賣的,也不該落到討價還價的地步。無論對方是誰,只要是合作夥伴的身份,那就一切按規則來。一是一,二是二,跟我做生意就是你一定要以我的價值來尊重我,這樣的價值才會在商業的摸爬滾打里越磨越亮。
在商言商,而不是利益薰心,這樣的一種遊戲規則希望能在文化產業里變成一種共識。不僅是雙贏,還能幫著推動點文化建設。藝術遇上商業,除了粉身碎骨,除了諂媚順承,肯定有第三條路可以越走越寬。多碰撞出幾樁好買賣,這條路說不定就有了。
30
他們只信任一個公正的老闆
這不是一個女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劇。社會的群體規則是男人定的,天經地義是男人闖世界,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大多數時候女人在按家庭的規則走,是家裡的主肋骨,但社會對一個家庭的保護卻特別少。社會上沒有約束,人們也不再有信仰、道德的約束,以前男人心裡還有根“作風問題”的線在那兒綁著,現在全散了。何況以前一個家裡至少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哪怕一個孩子沒了,女人總還剩一個孩子可以安慰,有一個必須堅持下去的理由,也不至於那麼崩潰。可是現在,丈夫出軌,失去孩子,對於一個中年女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第一次拍戲的時候我還找不到感覺,那句對孩子的呼喊“強子”哭不出來,後來導演說,你換個名字叫,叫“嘟嘟”,啊喲,我都沒喊,那根弦一碰就哭了出來,全明白了,我甚至不敢想像。有一次拍完戲回家,還沒緩過勁來,捧著腮幫子盯著老大和老三看,看得老公和孩子都莫名其妙。心裡就是止不住地後怕。
我看新聞說現在中國有將近千萬的失獨家庭,沒人照顧,他們最重要的都已經失去了,想想其實特別可怕。
演一部話劇除了塑造我的角色,挖掘我的表現能力外,我發現我真進步了。導演給你把門打開,他通過他的經驗告訴你,有不同的房間,你需要按照自己的判斷去選擇其中一個。不同的畫面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到最後這些不同的東西還是要串到一條線上,因為你要考慮那個人物是連貫的,要按著她的那條情緒線走。最有挑戰的就是第一幕,有大量的台詞,還有那麼多那麼碎的分裂情緒,一會兒暴烈,一會兒溫情,一會兒獨白的對象是兒子,一會兒又是另一個人。這靠的都是演員的節奏感和判斷能力,怎麼把觀眾死死抓住,一開場還有觀眾陸陸續續進場,自己怎麼先進入狀態,都很考驗人。我覺得我是長進了,我暗地裡給自己鼓掌,四十五歲還在進步。
到了第三幕會好演一點,我演的那個女人是一個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家庭出身,雖然丈夫去世,但生活安穩,她還能把自己拾掇得高雅體面,還沒把自己弄亂,對於一些變故也能經由時間而變得淡定些。後來重逢一段青春的小騷動,面對那個二十二年前本該在一起卻擦身而過的男人,她心裡的那句“我願意”還在,只是聽到那男人要去接他老婆時,她就全明白了。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個家。雖然最後追出去了,是捨不得,但她沒有強要那個結果。這個女人的教育和修養在支撐著她,她始終是個善良的女人。最後她說,“不要再來了。”“我祝福你。”“你是個好人。”“你會的。”面對男人眼裡的愛慕和遺憾,她已經把所有的話都說出去了。本來開的小窗戶又都關上了,心裡的那種小惋惜,只是被放出來透透氣而已。
愛情是不必在一起的。二十二年前沒看到這個“我願意”,二十二年後看到了,都很美好,不需要後悔,美好的愛情回憶本身就是寶藏。
演話劇就是一種“代入”,全心全意地去體會這個角色的此刻此景,能讓我覺得我又多了解一點“人”。不同年紀的人,不同情況的人,準確拿捏每一個不同的角色,那從角色里退出來以後我就能找到一個準確的自己。我不知道自己真正遭遇中年“尷尬”會是哪一天,但至少現在預習了一次。舞台上,我是用“演”的,但這個角色與我自己發生的那種化學反應,卻是真切而過癮的。
29
做生意,以我的價值來尊重我
-------------
人情不是用來賣的,也不該落到討價還價的地步。無論對方是誰,只要是合作夥伴的身份,那就一切按規則來。
29
做生意,以我的價值來尊重我
-------------
這個世界依舊是一個商人的世界。維繫舞團,演出簽約,服飾、布景支持……都是在一筆筆交易中談成。我不擅長談錢,我也不認為好買賣僅僅是錢的事。
不是因為我是個藝術家就得端著這種姿態,別誤會,根本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藝術家只是我精神層面上的一種表達和追求,把那扇窗戶關上了我就是個普通人。腦子裡追求的超脫應該是幫助你在現實世界中能夠更好地存在,當你的存在有了阻礙的時候,你的追求會幫你把存在看得輕一點,幫你抖一抖身上的灰,但同時你別忘了,是你的現實和現狀,支撐著你更多的想像。所以當藝術遇上商業,我會儘量去談個好買賣。在一個合理的藝術價值上,解決現實問題,才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和自由。
平時理財我都很少折騰,所以我不擅長談錢。但我也不是在跟錢談交易,而是在跟“人”交流。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你做事的人都在一個層面上,彼此心知肚明這規矩,就不會為了占那麼點便宜而不擇手段,得不償失。中國老百姓所說的好買賣,不是你為自己賺了最多的錢,而是買賣過後人情還在,你我雙贏,下一次我們還繼續合作。如果你賺的錢帶著別人的恨,這種錢裝進自己口袋,也是帶了一身晦氣。
我從來不會因為我的“不太商人”而怯場。我是為自己的不精明買過教訓,但也不只是我損失而已——這一次你算計成功了,我和你之間也不會再有交集。我知道我的藝術應該有怎樣的市場價值,我希望和我在一張談判桌上的人能夠尊重我的付出。這才是遊戲規則,好的東西應該有它應得的回報,這樣才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才會有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
我不會跟不尊重我的人合作,在我看來互相尊重是與人交流的基礎,商業來往也是這樣。如果是我不懂規矩,獅子大開口,那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太不清楚我是誰了。自知之明也是尊重別人的前提。不過有時候開高價是個挺有效的策略,當我心裡不情願合作,直接拒絕又推脫不了的時候,那只能讓對方知難而退。
和“人”做生意,但不是和“人情”談生意。我基本不和朋友做生意,如果非要破例,那你一定要有承擔這後果的勇氣,到最後真是有可能連朋友也做不成。人情不是用來賣的,也不該落到討價還價的地步。無論對方是誰,只要是合作夥伴的身份,那就一切按規則來。一是一,二是二,跟我做生意就是你一定要以我的價值來尊重我,這樣的價值才會在商業的摸爬滾打里越磨越亮。
在商言商,而不是利益薰心,這樣的一種遊戲規則希望能在文化產業里變成一種共識。不僅是雙贏,還能幫著推動點文化建設。藝術遇上商業,除了粉身碎骨,除了諂媚順承,肯定有第三條路可以越走越寬。多碰撞出幾樁好買賣,這條路說不定就有了。
30
他們只信任一個公正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