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我開始寫這些故事的時候,城裡正在發生著一場更大的變革,當地政府斥資十幾個億,要恢復山海關的形象。自二〇〇三年七月開始,啟動這一宏偉工程,澳門、香港、北京、黑龍江及河北的多家開發商參與了投資。

  其實從五十年代開始,對山海關的修復工作就沒有停止過。一九五二年,曾寫過《甲申三百年祭》的郭沫若時任中國文教委員會主任,他來到山海關後就提出了修建山海關的主意,此後多年來,在修建長城這一事宜上,鄭振鐸、王冶秋、羅哲文等文物工作者都曾付出過艱辛的努力。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這是人們對於山海關的評價。如今,距離“鎖鑰”的歷史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今天人們來到這裡,仍然會從已經物是人非的土地上,找到一絲當年的端倪。

  曾讓李自成慘敗的石河和九門口如今都成了風景區,石河在為害當地百姓多年以後,如今已經成為一座大型的石庫,它銜山含水,湖面隱含於峽谷之間,狹長曲折,峰迴路轉,而兩岸奇峰怪石林立,樹木怱郁,水面如鏡,碧波蕩漾,國畫大師吳作人曾在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人勝天工,燕山勝翠洪。壩頭傾萬斛,湖上立千峰。”

  石河即今天的燕塞湖,也是我與朋友們夏天經常去露營的佳地。如今人們提起這個名字的時候,已經忘記了他當年曾經發生過那麼慘烈的戰事,更多的是,成為外地人來此遊玩的場所。

  九門口一樣也成為景區,作為橫跨遼寧、河北兩地的長城要塞,每年它接待的最多的是來自各地的遊人。當年曾經發生過劇烈戰事的紅瓦店、將軍台、回馬寨等地方現在都還存在,人們只能從這些名字里再找到一些當年的回憶了。

  歷史已經落下帷幕,但對於在這裡生長的人說,重新見證歷史的最好方式莫過於還原當年的一景一物,只不過,有些還原的東西可以用物質手段、政府行為來實現,但還有一些,則要靠後人用文字的傳遞和接力,於是,隨著隆隆的機器開工的聲音,我開始動筆了,當歷史與現實深度契合時,在我筆下的那個變局時代的人與事,化作最後一股餘溫,與這座古城融為一體,溫暖了我,也溫暖這個城市幾百年的歷史。

  劉劍 2007年1月

  (本文在完成的過程中,得到摯友周雪峰、徐樹春等人的無私幫助,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圖片,表示深深的謝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