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了保衛天京,或是為了革命的長遠利益,太平軍西征 是迫在眉睫的事。 西征,是要援救安慶。天京軍事會議的部署是: 由陳玉成和李秀成的部隊,作為西征的主力軍,進攻 武昌,打敵人的後路,逼敵人從安慶撤軍,使安慶之 圍,不戰自解。 為了集中兵力,打一場硬仗。會議決定把李世賢 和楊輔清的兩支軍隊,調到西戰場,配合行動。 會上,還確定了進軍路線:陳玉成帶兵由北路西 上,李秀成帶兵由南路西上,李世賢和楊輔清的部隊, 由皖南沿江西前進。限定各軍於明年4 月,在武昌會 師。 這個作戰計劃,是由洪秀全批准後執行的。 假如當時,諸將領團結一致,計劃是能完成的。 但是,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陳玉成的部隊,按規定來到皖北定遠,與龔得樹 的捻軍聯合起來,組織一支十萬人的大軍南下。 第二年的春天,陳玉成率領賴文光等攻占了霍山, 越過大別山進入了湖北。3 月下旬,大軍攻克黃州(今 黃崗),離武昌僅 160里。 3 月 18 日,陳玉成的部隊攻占黃州的當天,滿清 政府在武昌城裡的一些官員,嚇得魂不附體,逃的逃, 自殺的自殺。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老婆,看見“滿城無

  人 ”,只好自己找船隻,帶著幼子去逃難了。消息傳 到太湖後,胡林翼急得吐血,咒罵自己說 :“笨人下 棋,死不顧家 。” 這時,只要陳玉成乘勝前進,兩天就能攻下武漢。 但是陳玉成的部隊占領黃州的第五天,英國參贊巴夏 禮,從漢口趕來,求見英王,說 :“武漢三鎮是一個 巨大的貿易場所,不管你攻占哪一個,都會損害貿易。 你們必須遠離這兒 。” 這時,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結束,清政府簽訂賣 國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清政府與外國侵 略者勾勾搭搭的內幕,陳玉成並不清楚。但他表現得 很堅決,表示一定要攻打武昌。這時,巴夏禮捏造說: “忠王和諸王都不會來了,你單獨去打,當心後面的安 徽軍來打你??” 陳玉成聽了,開始猶豫起來,於是他既不發兵攻 打武昌,也不撤退。一直等到4 月下旬,會師的日期 到了,仍不見李秀成的大軍來到,他只好率兵趕往安 徽,去解安慶之圍了。 這次西征,不能按時會師,主要的責任在李秀成。 他一心想攻打杭州,擴大自己的地盤,對西征計劃, 卻按兵不動。 洪秀全對此大發雷霆,他下命令:要李秀成火速 率兵去長江北岸,與陳玉成一同攻打武漢。遺憾的是,

  李秀成卻帶兵去江西、湖北,擴充自己的隊伍去了。 6 月,當他率兵慢悠悠地來到武昌的時候,陳玉 成早已撤軍走了! 那時候,曾國藩在祁門大營,聽說太平軍的主力 軍來到了西戰場,嚇得要命。他害怕太平軍來活捉他, 就寫好遺囑等死。李秀成也明知祁門的守軍不多,如 果他攻打祁門,一定能活捉曾國藩。但他無心攻打, 而是轉到浙江、常山過年去了。事後,他很坦然地說: “我不是來西征的,是來招兵的。” 第二次西征失誤,太平天國得了浙江卻丟了安 慶,得不償失,後果是嚴重的。 “不守住安慶,而去攻占浙江,是失策啊 !”不 少的將領嘆息地說。 安慶是天京的西大門。安慶的陷落,是太平天國 新的革命高潮已經結束的標誌!

  第九 寧死不屈 1861年 4 月,得知安慶被圍的消息後,陳玉成急 忙率兵前往營救。 因為轉戰千里,軍隊到達安慶並駐紮在集賢關一 帶時,已經疲憊不堪了。曾國藩氣勢洶洶地叫囂著: “打下安慶,把敵人置之於死地 !”這次,他把湘軍 的主力全調到了安慶城的周圍。 5 月,安慶向天京呼救!告急! 洪仁發在洪秀全的命令下披上盔甲,率兵離開了 天京。章王林紹璋、輔王楊輔清等也先後率援兵趕赴 安慶。 轉眼間,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會戰,拉開了帷 幕。 陳玉成指揮軍隊在城外與湘軍浴血奮戰。雙方兵 力,實在懸殊太大:太平軍不僅人數比敵方少,武器 彈藥與糧草,水師與騎兵等都遠不如敵方。加上軍隊 西征未成,早已疲憊無力了。清軍卻不同,他們養精 蓄銳,兵多糧足,武器精良。太平軍在這種不利條件 下,專靠勇敢和硬拚,是很難取勝的。陳玉成苦戰了 幾個月,不但沒法突破清軍的防線與援軍會師,而且 傷亡慘重??

  洪仁發率領的援軍,為受到阻擊,敗退到桐城。 9 月,守衛在安慶城裡的太平軍,在米糧都斷絕 的情況下,孤軍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 牲了!安慶終於失守了。 安慶失守標誌著太平天國走下坡路了。 這時,一直幽居在深宮的洪秀全不僅不冷靜總結 失敗的教訓,反而氣急敗壞,多次派人到廬州,責備 陳玉成,追究他喪師失地的責任,並處以革職。 這使陳玉成非常苦悶,日夜思量著怎樣擺脫困境, 報效天國。經過反覆思考以後,決定派陳得才、賴文 光率兵遠征河南,廣招人馬,擴充軍隊,無論如何也 要把安慶奪回來。 他不顧個人安危,獨自留在已處於孤立無援的廬 州城。 次年,清兵開始圍攻廬州。陳玉成身邊的兵力本 來就少,加上缺少糧草,已是危在旦夕了。恰在這個 時候,他又輕信了土匪頭子苗沛霖的花言巧語,決定 從廬州突圍前往壽州。結果,不幸中計被俘。 6 月24 日,這位年僅26 歲的太平天國名將,英 勇就義了。 陳玉成的犧牲,使太平軍失去了一位“威名震 天”、“近世罕有”的傑出統帥;也使太平天國失去了 它後期的一根擎天柱。

  自從洪秀全打到南京後,就“意欲不動 ”,在軍 事上缺乏積極進取的遠大目標。到了天朝的晚期,洪 秀全的一切軍事行動,都是為了保住天京,保住他的 王位。這就決定了他必然失敗的命運。 當李秀成第二次率兵攻打上海,與中外反動武裝 力量浴血奮戰的時候,曾國藩趁太平軍對長江防守空 虛之機,率兵攻下了蕪湖、巢縣、無為、東西梁山、 太平關、和州等地,眼看就快打到天京南面的雨花台 了! 洪秀全在宮裡坐臥不安。他一天連續三次下令召 李秀成回京救援。 1862年 6 月,李秀成感到君命不可違抗,不得已 才從松江(上海附近)退兵。他在蘇州召開的救援天京 的會議上說: “敵人乘勝而來,實力雄厚,不要過早地與它決 戰 。”他主張先採取守勢,等到把蘇州一帶籌集的糧 草與火藥??全都運到天京以後(大概在 2 至 4 個月 以後),再狠狠打擊敵人,解除天京之圍。 李秀成的這個戰略部署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兵 法的。但洪秀全對此卻很不理解,而且十分不滿。他 甚至懷疑李秀成對他“不忠 ”,懷疑李秀成有“個人 打算 ”,是故意違抗他的命令。 在洪秀全的一再催逼之下,李秀成深感不能違抗

  天王命令,只好率軍來天京解圍。 10 月,在淒涼的秋雨中,李秀成等十三王率各路 太平軍二三十萬人,向雨花台外圍的清軍營發起了猛 烈的進攻。 這是一場空前激烈的戰鬥,由於太平軍將士同心 奮戰,打得湘軍焦頭爛額,“傷亡頗眾”,連曾國荃 也差點送命。再加上湘軍中流行疾病,“精銳只有三 成”。曾國荃哀嘆道 :“知盡能索,肆應不暇,瀕於危 急屢矣 。”直打得曾國藩吃不下飯、睡不安覺,連連 叫苦說 :“心已用爛,膽已驚碎。” 形勢是有利於太平軍破圍的。但是,經過 46 天的 激戰,沒有攻下湘軍營盤。 一轉眼,寒冷的冬天到了。在冰天雪地,寒風怒 吼的季節里,太平軍既無棉衣,又缺糧食,受到饑寒 交迫的煎熬,無奈,李秀成只得下令撤退。 洪秀全對此大發雷霆,對李秀成“嚴責革爵 ”, 並強迫李秀成接受他的“進北攻南”的軍事決策。 “進北攻南”的軍事決策是要太平軍調集兵力 到長江北岸,干擾敵軍的後方,迫使清軍回頭救援北 岸,這樣就減少了圍困天京的兵力。並派兵去迎接陳 玉成剩餘下的部隊,收復皖北,打通運糧的道路,解 除天京缺糧的危機。 李秀成認為洪秀全的決策是錯誤的,但作為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