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回的潛源先生的通信是看見那一句的了,但意見和我不同,以為都非不能「擺脫傳統思想之束縛……」。各人的意見,當然會各式各樣的。

  他說女名之所以要用「輕靚艷麗」字眼者,(一)因為「總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別」。但我卻以為這「常想」就是束縛。小說看下去就知道,戲曲是開首有說明的。(二)因為便當,譬如托爾斯泰有一個女兒叫作ElizabethTolstoi(3),全譯出來太麻煩,用「妥S吽刻Α本兔靼准虻サ枚唷5偃繽卸固┗褂辛礁讎*叫做MaryTolstoietHildaTolstoi(4),即又須別想八個「輕靚艷麗」字樣,反而麻煩得多了。

  他說Go可譯郭,Wi可譯王,Ho可譯何,何必故意譯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5)為什麼不能有偉力?但我卻以為譯「郭」「王」「何」才是「故意」,其遊魂是《百家姓》;我之所以詫異《百家姓》的偉力者,意思即見前文的第一句中。但來信又反問了,則又答之曰:意思即見前文第一句中。

  再說一遍罷,我那篇的開首說:「以擺脫傳統思想之束縛……。」所以將翻譯當作一種工具,或者圖便利,愛折中的先生們是本來不在所諷的範圍之內的。兩位的通信似乎於這一點都沒有看清楚。

  末了,我對於潛源先生的「末了」的話,還得辯正幾句。(一)我自己覺得我和三蘇(6)中之任何一蘇,都絕不相類,也不願意比附任何古人,或者「故意」凌駕他們。倘以某古人相擬,我也明知是好意,但總是滿身不舒服,和見人使Gorky姓高相同。(二)其實《吶喊》並不風行,其所以略略流行於新人物間者,因為其中的諷刺在表面上似乎大抵針對舊社會的緣故,但使老先生們一看,恐怕他們也要以為「吹敲」「苛責」,深惡而痛絕之的。(三)我並不覺得我有「名」,即使有之,也毫不想因此而作文更加鄭重,來維持已有的名,以及別人的信仰。縱使別人以為無聊的東西,只要自己以為有聊,且不被暗中禁止阻礙,便總要發表曝露出來,使厭惡濫調的讀者看看,可以從速改正誤解,不相信我。因為我覺得我若專講宇宙人生的大話,專刺舊社會給新青年看,希圖在若干人們中保存那由誤解而來的「信仰」,倒是「欺讀者」,而於我是苦痛的。

  一位先生當面,一位通信,問我《現代評論》(7)裡面的一篇《魯迅先生》(8),為什麼沒有了。我一查,果然,只剩了前面的《苦惱》和後面的《破落戶》,而本在其間的《魯迅先生》確乎沒有了。怕還有同樣的誤解者,我在此順便聲明一句:我一點不知道為什麼。

  假如我說要做一本《妥S吽刻Υ罰薟懷靄媯吮閎ブ飾釋卸固┑奶蚺*我以為這辦法實在不很對,因為她們是不會知道我所玩的是什麼把戲的。一月二十日。 唱盡新詞歡不見,旱雲如火撲晴江。(3)其二

  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4)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5)七月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據《魯迅日記》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本詩是書贈日本森本清八的;詩中「理」作「弄」,「但」作「獨」。

  (2)越女唐代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越女,原指西施,也泛指江浙一帶的女子。(3)唱盡新詞歡不見唐代劉禹錫《踏歌詞四首》之一:「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露映樹鷓鴣鳴。」歡,古代吳聲歌曲中對情人的稱謂。(4)秦女相傳秦穆公女名弄玉,能吹簫作鳳鳴(見《列仙傳》)。這裡泛指善彈奏的女子。梁塵踴躍,形容樂聲的動人。《藝文類聚》卷四十三引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雅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

  (5)奔星《爾雅·釋天》「奔星」註:「流星大而疾,曰奔。」《晉書·天文志(中)》:奔星「聲隆隆者,怒之象也」。 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2)莫向遙天望歌舞,西遊演了是封神。(3)三月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據《魯迅日記》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詩是書贈日本劇評家升屋治三郎的。原詩所寫的條幅上題「辛未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東歸」。詩中「遠」作「海」,「望」作「憶」。

  (2)春江指春申江,上海市境內黃浦江的別稱。相傳戰國時楚春申君黃歇疏鑿此江而得名。

  (3)西遊,即《西遊記》;封神,即《封神演義》。當時上海演出的兩部取材於同名小說的連台本京戲。 錢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隨波不可尋。(2)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3)墳壇冷落將軍岳,梅鶴淒涼處士林。(4)何似舉家游曠遠,風波浩蕩足行吟。

  十二月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據《魯迅日記》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本詩是為當時郁達夫妻子王映霞寫的;詩中「假」作「遐」,「風波」作「風沙」。

  郁達夫(1896—1945)浙江富陽人,作家,創造社重要成員之一。一九二八年曾與魯迅合編《奔流》月刊。著有短篇小說集《沉淪》、中篇小說《迷途的羔羊》、《她是一個弱女子》等。郁達夫於一九三三年春遷往杭州,並擬定居。後來他在《回憶魯迅》中說:「這詩的意思他曾同我說過,指的是杭州黨政諸人的無理高壓」。(2)錢王登假錢王即錢鏐(852—932),臨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時吳越國的國王。據宋代鄭文寶《江表志》載:「兩浙錢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慘,科賦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徐瑒嘗使越云:三更已聞獐麂號叫達曙,問於驛吏,乃縣司征科也。鄉民多赤體,有被葛褐者,都用竹篾系腰間,執事非刻理不可,雖貧者亦家累千金。」登假,同登遐,舊稱帝王的死亡為登假。《禮記·曲禮下》:「告喪,曰『天王登假』。」漢代鄭玄註:「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仙去雲耳。」伍相隨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出奔吳國,助吳伐楚。後勸吳王夫差滅越,吳王不聽,賜劍迫令自刎,「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3)平楚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望遠》:「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明代楊慎《升庵詩話》:「楚,叢木也。登高望遠,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猶所謂平林也。」高岑,三國魏王粲《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

  (4)將軍岳指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抗金將領。後被主和派趙構(宋高宗)、秦檜謀害。杭州西湖畔有岳墳。處士林,指林逋(967—1028),字君復,諡號和靖先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詩人。隱居西湖孤山,喜種梅養鶴。著有《和靖詩集》。孤山有他的墳墓、鶴塜和放鶴亭。附錄

  一九二八年——一九二九年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2)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十月十二日

  (1)本篇在收S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魯迅日記》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午後為柳亞子書一條幅,云:『運交華蓋欲何求,……達夫賞飯,閒人打油,偷得半聯,湊成一律以請』云云」。詩中「破帽」作「舊帽」,「漏船」作「破船」。

  (2)千夫指《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孺子牛,《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晉代杜預註:「孺子,荼也。景公嘗銜繩為牛,使荼牽之。荼頓地,故折其齒。」清代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同里錢秀才季重,工小詞。然飲酒使氣,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愛過甚,不令就塾。飯後即引與嬉戲,惟恐不當其意。嘗記其柱帖雲『酒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真狂士也。」條幅所說「偷得半聯」,指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