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有一些批評說我們的鄉下客戶都太順從了,所以我們可以脅迫他們加入格萊珉。也許正是如此,我們把初始過程設計得如此富有挑戰性。由小組與考試造成的壓力,有助於確保只有那些真正有需要,而且對此十分嚴肅的人,才能夠真的成為格萊珉的成員。那些日子還過得去的人們,通常會覺得那些麻煩不值得。即便認為值得去做,他們也通不過我們的測試,還是會被迫離開小組的。在我們的小額貸款規劃中,我們只需要有勇氣、有抱負的先行者。他們才是能夠成功的人。
一旦全組都通過了考試,其中一位組員申請第一筆貸款的那一天終於來到了——在80年代,一筆貸款通常是25美元左右的規模。她是什麼感覺?驚恐!她無法入睡,心裡翻騰著對失敗的恐懼,對未知之事的恐懼。在領取貸款的那天早上,她幾乎想要放棄了。對她來說,25美元實在是太重大的責任了。她將如何償還呢?在她的大家庭里,從沒有一個女人有過這麼多錢。她的朋友們趕來幫她打消疑慮,她們說:「你看,咱們都得過這一關,我們一定會支持你的。我們都在這兒支持你呢。不要怕,我們一定會和你站在一起。」
當她終於接過那25美元時,她渾身顫抖著。這筆錢在燒灼她的手指,淚水滾下她的面頰。她一生中從沒見過這麼多錢,也沒想像過手裡能有這麼多錢。她像抱著一隻嬌嫩的小鳥或兔子那樣捧著這些鈔票,直到有人勸她把錢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免被人偷走。
格萊珉的每一個貸款者幾乎都是這樣開始的。在她的一生中別人都在對她說,她不好,她只會給家庭帶來不幸,他們無力承擔她的嫁妝。她多次聽母親或父親告訴她,本該將她流產,或是在出生時就弄死,或是餓死她。對於家庭來說,她只是又一張要吃飯的嘴,又一筆要付的嫁妝費。但是今天,平生第一次,一個機構信任了她,借給她一大筆錢。她發誓,她絕不會辜負這個機構,也不會辜負自己。她一定會奮鬥,一定會還清每一分錢。
在早期,我們鼓勵貸款者建立存款,以便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取用,或是用於一些其他創收的機會。我們要求借貸者將每筆貸款的5%存在一筆小組基金里。他們都理解這一策略,認為它與孟加拉「一把米」(mushti插l)的習慣做法相似:家庭主婦每天攢一點兒米,日積月累就變成很大的積蓄。任何貸款者都可以從這筆小組基金中得到一筆無息貸款在格萊珉Ⅱ號規劃中,個人存款取代了小組基金。,只需其他組員對其申請的數額與用途表示贊同,而且那筆貸款不能超過那筆基金總額的一半。在每年數以千計的案例中,小組基金為組員提供的貸款使人們免於季節性的營養不良,得以付醫藥費、學費,為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營生重新提供資本,使人們能夠節儉而體面地安葬親人。到1998年,所有小組基金的總額已超過一億美元,超過了所有公司的淨資產額——除去孟加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以外。
如果有一個組員無法或是不願償付她的貸款的話,那麼直至該償付問題得到解決以前,她的小組在隨後的幾年裡可能就沒有資格申請更大額貸款了。這形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激勵,使貸款者們互相幫助解決問題,並且——甚至更為重要的是——預防問題的出現。小組也可以向它們「中心」里的其他一些小組求援。「中心」是一個村子裡的八個小組組成的聯盟,每周按時在約定的地點與銀行的工作人員開會。中心的負責人是由所有成員選出的組長,負責管理中心的事務,幫助解決任何單個小組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並與銀行指派到這個中心的工作人員密切協作。當一個成員在一次會議期間正式提出一項貸款申請時,銀行工作人員通常會問那位組長和中心負責人,他們是否會支持這一貸款申請——就其數額與目的來說。
從一開始我們就決定,在中心會議上的所有業務實施都要公開。這樣做降低了腐敗、管理不當和誤解的風險,並使負責人與銀行工作者直接對貸款者負責。通常,貸款者會讓自己的孩子在上學以前參加這些會議,孩子們可以給他們念銀行存摺中的那些數字,以確保一切都正確無誤。
我至今仍覺得,到格萊珉的村莊出席那些中心的會議實在令人激動。隨著一年年過去,貸款者對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承擔起越來越多的責任,他們提出一些更富革新性的方法來預防和解決問題,並不斷找出新的途徑來幫助每一個成員儘快提升到貧困線以上。每次從那些村莊歸來,我都更加確信,提供貸款是在人們生活中造成巨大變化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自從1977年開始走訪中心直至今日,這始終是我的信念。不僅在孟加拉,在全世界範圍也是如此。當我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和美國等迥異多樣的國家參加一些中心會議時,我意識到,如果給予機會,人類多麼富有活力和創造力。
穆菲亞·哈吐恩(mufiakhatoon)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穆菲亞是吉大港以北的默沙來地區(mirsharaidistrict)的一個格萊珉的貸款者,她是1979年末加入格萊珉的,此前,她的生活一直十分辛酸。1963年她13歲時,她的父親,一個善良的農夫和漁民,把她嫁給了默沙來的東卡利(domkhali)村一個名叫賈米爾盧丁(jamiruddin)的男人。在丈夫長期出海打魚時,穆菲亞的婆婆總是辱罵她,穆菲亞給全家做完飯後,只得到一點點吃的,或者根本沒飯吃。穆菲亞忍飢挨餓地過了好多年。丈夫出海歸來時經常打她,有時,住在幾英里外的父親想要保護她,但根本沒有任何持久的作用。
一旦全組都通過了考試,其中一位組員申請第一筆貸款的那一天終於來到了——在80年代,一筆貸款通常是25美元左右的規模。她是什麼感覺?驚恐!她無法入睡,心裡翻騰著對失敗的恐懼,對未知之事的恐懼。在領取貸款的那天早上,她幾乎想要放棄了。對她來說,25美元實在是太重大的責任了。她將如何償還呢?在她的大家庭里,從沒有一個女人有過這麼多錢。她的朋友們趕來幫她打消疑慮,她們說:「你看,咱們都得過這一關,我們一定會支持你的。我們都在這兒支持你呢。不要怕,我們一定會和你站在一起。」
當她終於接過那25美元時,她渾身顫抖著。這筆錢在燒灼她的手指,淚水滾下她的面頰。她一生中從沒見過這麼多錢,也沒想像過手裡能有這麼多錢。她像抱著一隻嬌嫩的小鳥或兔子那樣捧著這些鈔票,直到有人勸她把錢放在安全的地方,以免被人偷走。
格萊珉的每一個貸款者幾乎都是這樣開始的。在她的一生中別人都在對她說,她不好,她只會給家庭帶來不幸,他們無力承擔她的嫁妝。她多次聽母親或父親告訴她,本該將她流產,或是在出生時就弄死,或是餓死她。對於家庭來說,她只是又一張要吃飯的嘴,又一筆要付的嫁妝費。但是今天,平生第一次,一個機構信任了她,借給她一大筆錢。她發誓,她絕不會辜負這個機構,也不會辜負自己。她一定會奮鬥,一定會還清每一分錢。
在早期,我們鼓勵貸款者建立存款,以便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取用,或是用於一些其他創收的機會。我們要求借貸者將每筆貸款的5%存在一筆小組基金里。他們都理解這一策略,認為它與孟加拉「一把米」(mushti插l)的習慣做法相似:家庭主婦每天攢一點兒米,日積月累就變成很大的積蓄。任何貸款者都可以從這筆小組基金中得到一筆無息貸款在格萊珉Ⅱ號規劃中,個人存款取代了小組基金。,只需其他組員對其申請的數額與用途表示贊同,而且那筆貸款不能超過那筆基金總額的一半。在每年數以千計的案例中,小組基金為組員提供的貸款使人們免於季節性的營養不良,得以付醫藥費、學費,為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營生重新提供資本,使人們能夠節儉而體面地安葬親人。到1998年,所有小組基金的總額已超過一億美元,超過了所有公司的淨資產額——除去孟加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以外。
如果有一個組員無法或是不願償付她的貸款的話,那麼直至該償付問題得到解決以前,她的小組在隨後的幾年裡可能就沒有資格申請更大額貸款了。這形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激勵,使貸款者們互相幫助解決問題,並且——甚至更為重要的是——預防問題的出現。小組也可以向它們「中心」里的其他一些小組求援。「中心」是一個村子裡的八個小組組成的聯盟,每周按時在約定的地點與銀行的工作人員開會。中心的負責人是由所有成員選出的組長,負責管理中心的事務,幫助解決任何單個小組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並與銀行指派到這個中心的工作人員密切協作。當一個成員在一次會議期間正式提出一項貸款申請時,銀行工作人員通常會問那位組長和中心負責人,他們是否會支持這一貸款申請——就其數額與目的來說。
從一開始我們就決定,在中心會議上的所有業務實施都要公開。這樣做降低了腐敗、管理不當和誤解的風險,並使負責人與銀行工作者直接對貸款者負責。通常,貸款者會讓自己的孩子在上學以前參加這些會議,孩子們可以給他們念銀行存摺中的那些數字,以確保一切都正確無誤。
我至今仍覺得,到格萊珉的村莊出席那些中心的會議實在令人激動。隨著一年年過去,貸款者對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承擔起越來越多的責任,他們提出一些更富革新性的方法來預防和解決問題,並不斷找出新的途徑來幫助每一個成員儘快提升到貧困線以上。每次從那些村莊歸來,我都更加確信,提供貸款是在人們生活中造成巨大變化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自從1977年開始走訪中心直至今日,這始終是我的信念。不僅在孟加拉,在全世界範圍也是如此。當我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和美國等迥異多樣的國家參加一些中心會議時,我意識到,如果給予機會,人類多麼富有活力和創造力。
穆菲亞·哈吐恩(mufiakhatoon)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穆菲亞是吉大港以北的默沙來地區(mirsharaidistrict)的一個格萊珉的貸款者,她是1979年末加入格萊珉的,此前,她的生活一直十分辛酸。1963年她13歲時,她的父親,一個善良的農夫和漁民,把她嫁給了默沙來的東卡利(domkhali)村一個名叫賈米爾盧丁(jamiruddin)的男人。在丈夫長期出海打魚時,穆菲亞的婆婆總是辱罵她,穆菲亞給全家做完飯後,只得到一點點吃的,或者根本沒飯吃。穆菲亞忍飢挨餓地過了好多年。丈夫出海歸來時經常打她,有時,住在幾英里外的父親想要保護她,但根本沒有任何持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