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嘉慶帝望著這一切,心中充滿快意,他終於又回到了父皇鼎盛時期的木蘭圍場。環視著這雄偉壯觀的大營,嘉慶帝長出了一口氣:木蘭圍場定會世世代代繁榮昌盛。
嘉慶感到無比的滿足和自豪。
晚膳上,嘉慶帝談笑風生,吃得很多。皇子皇孫們見皇上這樣快樂,心裡也無比高興,特別是綿寧,看到大營如此儼然整齊,建造的如此一絲不苟,也是長舒了一口氣,大清依舊是大清,一如過去一樣宏偉威嚴。
膳後,嘉慶帝傳今明天開始圍獵。為了使圍獵重現乾隆時的風貌,嘉慶帝又親自詢問了一番,回報:圍塔布囊官員、趕杬愛車人、圍兵、虎槍手、鳥槍手、鹿槍手、嚮導等等一應準備停當。待諸事都安排妥當,嘉慶帝才回到了寢幄。
嘉慶帝興高采烈地走向床邊,真想唱兩句曲兒,可是猛然間腳下一絆,差點摔倒,幸虧安福手疾眼快把他扶住,不然的話嘉慶帝一定會摔得很響,以致於明天打獵都不一定能參加,嘉慶帝低頭一看,見紅氈高高地鼓起一塊,用腳踩一踩,又硬又滑。
安福道:“看樣子是塊石頭——這些人真不認真,皇上的床邊,地面上怎麼這樣不平坦。”說著扶皇上坐上床。
嘉慶道:“把氈子掀起來把石頭搬走。”
安福喚來門外的太監和侍衛,把毛氈掀起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根本不是什麼石頭,而是一個野曾的頭骨,皮肉還沒有腐爛,透著一股臭味。嘉慶帝聞著後一陣噁心,多少天來的高興勁被掃去了大半,猶如吃了一盤香香的花生米兒,可最後一個竟然是霉的。
嘉慶帝突然說道:“把這幾塊全掀起來,讓朕看看下面。”
待幾個太監和侍衛揭起幾塊羊毛紅氈後,果然,地面上這一片那一片儘是灰燼,灰燼中夾雜著動物的皮毛和骨頭。
嘉慶帝有氣無力地道:“再鋪上吧。”
幾盆火炭趕走了夜涼。兩個太監扛來一個貴人,走到嘉慶帝床邊把她放在床上,這本來是嘉慶帝的吩咐,他今天興致好,要幸女人。可是當那個白玉似的胭體放在他的眼前時,他早已沒了興致……
第二日五更,嘉慶帝用膳完畢,在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的簇擁下走向看城,此時,管圍大臣率蒙古布圍官兵一千多人以王公大臣領之,繞圍場由遠而近,將會於看城時連呼:“瑪喇哈、瑪喇哈……”合圍完成。嘉慶帝見圍內果然有一群糜鹿,高興非常,遂佩橐鞬、執弓矢在幾十個侍衛的陪同下,蒞圍引弓射獵,數箭中的,四圍高呼萬歲,有侍衛抬起麋鹿,同時又高呼萬歲。此時嘉慶帝昨夜的惆悵早已煙消雲散,不一會兒又馳馬回到看台,令皇子皇孫和王公大臣們射獵,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綿寧,見綿寧射中一鹿後不由地叫道“好——好!”可是轉眼看那些蒙古王公台吉,一個個並不賣力,只是懶洋洋地做著樣子,好像是給皇上以體面似的。嘉慶帝回想起當年隨父皇圍獵時,那些滿蒙王公台吉和各部落的射手,個個爭先恐後地捕獵,急風驟雨般的馬蹄聲、喊殺聲震動山野。可是如今看他們那種樣子,哪有盡心盡力射獵的?
散圍後,蒙古工公台吉們前來邀賞,他們每人持的麋鹿尾竟多達十幾個,少者也有七八個,皇帝大惑不解,明明見他們在圍中並無所獲,可是他們的獵物卻怎麼如此之多?綿寧如此賣力卻如何只射中了五個?
第二日圍獵,嘉慶帝對那些蒙古王公台吉更加留心,見他們比昨日更加懈玩,可是散圍後所交的獵物卻仍然很多。
這其中一定有假。
嘉慶皇帝--05
05
晚膳後,嘉慶帝叫來綿寧、綿愷,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綿愷道:“昨天兒臣已看出端倪,但恐父皇氣惱,故沒有說出。圍獵時蒙古王公台吉只是做做樣子,可是收圍時,蒙古騎兵故意開些缺口讓鹿只逃逸出圍,圍外等著的那些王公台吉的奴僕,手持套竿正好將其套住,然後獻於主子,主子再拿這些獵物向父皇請賞。”
原來他們把圍獵當成了玩膩了的遊戲。
嘉慶帝傳令不再讓蒙古兵圍獵,明日八旗兵了圍獵。
從康熙、乾隆直到嘉慶,都把圍獵當成是訓練蒙古騎兵特別是八旗子弟騎射布陣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天下太平已久,恐八旗子弟耽於安樂,不知以講武習勞為務,荒疏騎射,這對於以馬上得天下的清朝來說,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意味著什麼,那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八旗圍獵更受嘉慶帝的重視。多年來,他嘔心瀝血地整頓圍場,排除重重干擾堅持秋彌的目的,不正在於此嗎?
次日五更,嘉慶帝如往常一樣,已來到看城。數千八旗子弟組成的圍獵軍隊已經啟動。軍隊中設黃係為中軍,左右兩翼以紅白係為標幟,兩翼俱受中軍節制;兩翼各以一藍係為前哨,兩前哨則各以巴圖魯侍衛三人率先馳行,前哨進、後隊依次進發,把野獸驅趕入圍中,圍在核心。嘉慶帝在看城上遠遠地看見圍內有十隻鹿,雖覺很少,但見軍士們行列整齊、陣容整肅,心裡也頗感安慰。可是合圍時隊伍混亂起來,眼見著十隻鹿只剩下三隻,最後連一隻也沒有了。
嘉慶帝在看城上急命管圍官員前來申明隊伍混亂理由,可是屢叫不來,嘉慶帝氣惱異常,追問兵士他們為何不來,兵士們答道:“管圍官員副都明志、散秩大臣公舒阿明,根本就沒有入圍,到現在也不知他們到何處玩賞去了。”
嘉慶感到無比的滿足和自豪。
晚膳上,嘉慶帝談笑風生,吃得很多。皇子皇孫們見皇上這樣快樂,心裡也無比高興,特別是綿寧,看到大營如此儼然整齊,建造的如此一絲不苟,也是長舒了一口氣,大清依舊是大清,一如過去一樣宏偉威嚴。
膳後,嘉慶帝傳今明天開始圍獵。為了使圍獵重現乾隆時的風貌,嘉慶帝又親自詢問了一番,回報:圍塔布囊官員、趕杬愛車人、圍兵、虎槍手、鳥槍手、鹿槍手、嚮導等等一應準備停當。待諸事都安排妥當,嘉慶帝才回到了寢幄。
嘉慶帝興高采烈地走向床邊,真想唱兩句曲兒,可是猛然間腳下一絆,差點摔倒,幸虧安福手疾眼快把他扶住,不然的話嘉慶帝一定會摔得很響,以致於明天打獵都不一定能參加,嘉慶帝低頭一看,見紅氈高高地鼓起一塊,用腳踩一踩,又硬又滑。
安福道:“看樣子是塊石頭——這些人真不認真,皇上的床邊,地面上怎麼這樣不平坦。”說著扶皇上坐上床。
嘉慶道:“把氈子掀起來把石頭搬走。”
安福喚來門外的太監和侍衛,把毛氈掀起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根本不是什麼石頭,而是一個野曾的頭骨,皮肉還沒有腐爛,透著一股臭味。嘉慶帝聞著後一陣噁心,多少天來的高興勁被掃去了大半,猶如吃了一盤香香的花生米兒,可最後一個竟然是霉的。
嘉慶帝突然說道:“把這幾塊全掀起來,讓朕看看下面。”
待幾個太監和侍衛揭起幾塊羊毛紅氈後,果然,地面上這一片那一片儘是灰燼,灰燼中夾雜著動物的皮毛和骨頭。
嘉慶帝有氣無力地道:“再鋪上吧。”
幾盆火炭趕走了夜涼。兩個太監扛來一個貴人,走到嘉慶帝床邊把她放在床上,這本來是嘉慶帝的吩咐,他今天興致好,要幸女人。可是當那個白玉似的胭體放在他的眼前時,他早已沒了興致……
第二日五更,嘉慶帝用膳完畢,在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的簇擁下走向看城,此時,管圍大臣率蒙古布圍官兵一千多人以王公大臣領之,繞圍場由遠而近,將會於看城時連呼:“瑪喇哈、瑪喇哈……”合圍完成。嘉慶帝見圍內果然有一群糜鹿,高興非常,遂佩橐鞬、執弓矢在幾十個侍衛的陪同下,蒞圍引弓射獵,數箭中的,四圍高呼萬歲,有侍衛抬起麋鹿,同時又高呼萬歲。此時嘉慶帝昨夜的惆悵早已煙消雲散,不一會兒又馳馬回到看台,令皇子皇孫和王公大臣們射獵,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綿寧,見綿寧射中一鹿後不由地叫道“好——好!”可是轉眼看那些蒙古王公台吉,一個個並不賣力,只是懶洋洋地做著樣子,好像是給皇上以體面似的。嘉慶帝回想起當年隨父皇圍獵時,那些滿蒙王公台吉和各部落的射手,個個爭先恐後地捕獵,急風驟雨般的馬蹄聲、喊殺聲震動山野。可是如今看他們那種樣子,哪有盡心盡力射獵的?
散圍後,蒙古工公台吉們前來邀賞,他們每人持的麋鹿尾竟多達十幾個,少者也有七八個,皇帝大惑不解,明明見他們在圍中並無所獲,可是他們的獵物卻怎麼如此之多?綿寧如此賣力卻如何只射中了五個?
第二日圍獵,嘉慶帝對那些蒙古王公台吉更加留心,見他們比昨日更加懈玩,可是散圍後所交的獵物卻仍然很多。
這其中一定有假。
嘉慶皇帝--05
05
晚膳後,嘉慶帝叫來綿寧、綿愷,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綿愷道:“昨天兒臣已看出端倪,但恐父皇氣惱,故沒有說出。圍獵時蒙古王公台吉只是做做樣子,可是收圍時,蒙古騎兵故意開些缺口讓鹿只逃逸出圍,圍外等著的那些王公台吉的奴僕,手持套竿正好將其套住,然後獻於主子,主子再拿這些獵物向父皇請賞。”
原來他們把圍獵當成了玩膩了的遊戲。
嘉慶帝傳令不再讓蒙古兵圍獵,明日八旗兵了圍獵。
從康熙、乾隆直到嘉慶,都把圍獵當成是訓練蒙古騎兵特別是八旗子弟騎射布陣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天下太平已久,恐八旗子弟耽於安樂,不知以講武習勞為務,荒疏騎射,這對於以馬上得天下的清朝來說,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意味著什麼,那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八旗圍獵更受嘉慶帝的重視。多年來,他嘔心瀝血地整頓圍場,排除重重干擾堅持秋彌的目的,不正在於此嗎?
次日五更,嘉慶帝如往常一樣,已來到看城。數千八旗子弟組成的圍獵軍隊已經啟動。軍隊中設黃係為中軍,左右兩翼以紅白係為標幟,兩翼俱受中軍節制;兩翼各以一藍係為前哨,兩前哨則各以巴圖魯侍衛三人率先馳行,前哨進、後隊依次進發,把野獸驅趕入圍中,圍在核心。嘉慶帝在看城上遠遠地看見圍內有十隻鹿,雖覺很少,但見軍士們行列整齊、陣容整肅,心裡也頗感安慰。可是合圍時隊伍混亂起來,眼見著十隻鹿只剩下三隻,最後連一隻也沒有了。
嘉慶帝在看城上急命管圍官員前來申明隊伍混亂理由,可是屢叫不來,嘉慶帝氣惱異常,追問兵士他們為何不來,兵士們答道:“管圍官員副都明志、散秩大臣公舒阿明,根本就沒有入圍,到現在也不知他們到何處玩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