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這裡,我們來完全復原一下毛遂自薦——
當時,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分析天下大勢: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平定了中原,勢必要將荊州作為他的下一個進攻目標。而江東孫權,這幾年養精蓄銳,兵強馬壯,也虎視眈眈將目光轉移到了荊襄八郡。可以說,荊州直接面臨曹操、孫權這兩方面的威脅。荊州牧劉表缺乏應對之策,荊州的戰事一觸即發,荊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結束了。
司馬徽說,劉玄德這時來到荊州,肯定是有所圖謀。劉玄德與劉景升都是大漢貴胄,劉玄德眼下沒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劉景升給他一個安身之處,同時,也在觀時待變。
諸葛亮問:「劉備與劉表相比,論才學是在劉表之上,還是旗鼓相當?」
司馬徽笑道:「劉表當年也曾是洛陽『八俊』才子,才學當在劉備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權勢更不是劉備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劉表不習軍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撐荊州局面,其子劉琮又劣,勢必一事無成,恐一朝眾散,並受其禍。」
「那劉備呢?」諸葛亮催促老師講下去。
「劉備這個人,看似平庸,無什麼才學,據說成名之前不過是織席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無不對其刮目相看。劉備天生就有一種作為領袖的氣質,他這個沒有什麼本事的人,就是能夠讓有本領的人心悅誠服,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調遣,受他的驅使,為他而去拼命。就說他手下的幾員戰將,比如關羽、張飛,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可謂蓋世英豪,對劉備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劉備身邊有這樣的英雄輔佐,應該能夠成就一番偉業,可這些年來,劉備縱橫天下,東奔西殺,何以沒有多大成就,成為一方霸主呢?」
「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他身邊沒有能夠給他出奇謀劃良策之人,為他調度使用將領之幹才。劉備本身的學識和能力如果讓他直接指揮三軍,調度千軍萬馬,即使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長。但他善於相人,且善於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氣度。如果你願意輔佐劉備,或許能夠得到一個施展你平生所學的機會,一個指揮千軍萬馬,創造千秋偉業的的機會,你何不去試一試呢?」
諸葛亮對劉備這個人雖然有所耳聞,卻從沒有引起注意。畢竟沒有機會接觸,也不知道這人有多麼大的潛質。諸葛亮便想去實地見一見這個人,他還是相信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古訓。就像劉表吧,公眾的口碑不錯,卻讓自己感到並不適合自己,並不是自己能夠依靠的人。他要看一看劉備對他這個青年人的態度,要看一看劉備是不是真如人們所講的具有領袖的氣質,還是徒有虛名,打著皇叔招牌的江湖騙子。
諸葛亮向劉備自薦失敗(2)
司馬徽說:「你若打算見一見劉玄德,那麼事不宜遲。據我所知,劉備現在駐紮在樊城。軍隊行蹤撲朔迷離,今天在樊城,明日說不準拔寨轉移了。」
諸葛亮對老師說:「我今晚就奔樊城。」
劉備有個習慣,不論是在哪裡駐紮,總要拜訪一下當地名流,安撫當地商賈百姓,接待各路人士來訪。如今在樊城剛剛安民已畢,不免鞍馬勞頓,身體有些疲乏,本想到寢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來訪,便又強打精神,出面接待。
這位客人祖上為河北涿州,以販賣牲畜為營生,經常來往於涼州與中原乃至塞外,自稱與劉備同鄉。
劉備久別家鄉,很想了解家鄉的一些情況。兩人談興正濃時,忽報有客人來訪,劉備隨口說道:「一個不少,兩個不多,凡是來訪的客人盡請到客房來吧!」說罷,站起來,走進房門迎接客人。
來客是位年輕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禮,進門就是深深一長揖。劉備連忙執手回禮,對來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餘,濃眉亮眼,鼻直口端,儀表堂堂,看年紀雖然顯得老成,卻也超不過30歲年紀,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氏名誰……不禁問道:「恕劉備眼拙,閣下與劉備在何處有過交往?」
「在下與將軍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來訪,不速之客,還望恕冒昧唐突。」
「哦,請稍坐片刻,我房中還有客人……」
諸葛亮連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這裡等候。」
劉備朝孔明點點頭,心想:這個年輕人找我能有什麼事情?該不是想見一見劉備是不是雙耳垂肩,兩手過膝的模樣吧?這幾日,已經有不少無聊之人跑來一睹劉備的容顏。想到這裡,他便不再說什麼,轉身回到裡面房中,與涿州老鄉繼續攀談起來。
諸葛亮是天亮時趕到樊城的。他向行人打聽劉玄德的隊伍,得知還在樊城駐紮。便在路邊的一家小店停住腳,吃了一點東西,休整了一番,看一看日上三竿,便尋到劉備的大營。
諸葛亮對劉備的第一印象不錯,為人謙和,卻又不失皇叔風度。既然已經有客人在堂上,要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諸葛亮毫無怨言,坐在客堂的一隅,默想著將如何與劉備交談。
劉備對一個青年的唐突來訪,雖然不大介意,但對來人卻也不很重視,他猜想,這個年輕人,看其謹言慎行的樣子,該不是有什麼事情求於我吧?要不然則是想來我的帳下謀個差使乾乾。
涿州的老鄉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辭,劉備也不挽留,送至大門之外。轉身回到房中,隨手拿起來客送與他的涼州氂牛尾擺弄起來。老鄉的到來讓他回想起在家鄉的日子,不由地將手中的牛尾像編葦席一樣編織起來,全然忘記了客堂里還在等待的年輕人。
當時,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分析天下大勢: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平定了中原,勢必要將荊州作為他的下一個進攻目標。而江東孫權,這幾年養精蓄銳,兵強馬壯,也虎視眈眈將目光轉移到了荊襄八郡。可以說,荊州直接面臨曹操、孫權這兩方面的威脅。荊州牧劉表缺乏應對之策,荊州的戰事一觸即發,荊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結束了。
司馬徽說,劉玄德這時來到荊州,肯定是有所圖謀。劉玄德與劉景升都是大漢貴胄,劉玄德眼下沒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劉景升給他一個安身之處,同時,也在觀時待變。
諸葛亮問:「劉備與劉表相比,論才學是在劉表之上,還是旗鼓相當?」
司馬徽笑道:「劉表當年也曾是洛陽『八俊』才子,才學當在劉備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權勢更不是劉備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劉表不習軍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撐荊州局面,其子劉琮又劣,勢必一事無成,恐一朝眾散,並受其禍。」
「那劉備呢?」諸葛亮催促老師講下去。
「劉備這個人,看似平庸,無什麼才學,據說成名之前不過是織席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無不對其刮目相看。劉備天生就有一種作為領袖的氣質,他這個沒有什麼本事的人,就是能夠讓有本領的人心悅誠服,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調遣,受他的驅使,為他而去拼命。就說他手下的幾員戰將,比如關羽、張飛,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可謂蓋世英豪,對劉備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劉備身邊有這樣的英雄輔佐,應該能夠成就一番偉業,可這些年來,劉備縱橫天下,東奔西殺,何以沒有多大成就,成為一方霸主呢?」
「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他身邊沒有能夠給他出奇謀劃良策之人,為他調度使用將領之幹才。劉備本身的學識和能力如果讓他直接指揮三軍,調度千軍萬馬,即使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長。但他善於相人,且善於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氣度。如果你願意輔佐劉備,或許能夠得到一個施展你平生所學的機會,一個指揮千軍萬馬,創造千秋偉業的的機會,你何不去試一試呢?」
諸葛亮對劉備這個人雖然有所耳聞,卻從沒有引起注意。畢竟沒有機會接觸,也不知道這人有多麼大的潛質。諸葛亮便想去實地見一見這個人,他還是相信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古訓。就像劉表吧,公眾的口碑不錯,卻讓自己感到並不適合自己,並不是自己能夠依靠的人。他要看一看劉備對他這個青年人的態度,要看一看劉備是不是真如人們所講的具有領袖的氣質,還是徒有虛名,打著皇叔招牌的江湖騙子。
諸葛亮向劉備自薦失敗(2)
司馬徽說:「你若打算見一見劉玄德,那麼事不宜遲。據我所知,劉備現在駐紮在樊城。軍隊行蹤撲朔迷離,今天在樊城,明日說不準拔寨轉移了。」
諸葛亮對老師說:「我今晚就奔樊城。」
劉備有個習慣,不論是在哪裡駐紮,總要拜訪一下當地名流,安撫當地商賈百姓,接待各路人士來訪。如今在樊城剛剛安民已畢,不免鞍馬勞頓,身體有些疲乏,本想到寢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來訪,便又強打精神,出面接待。
這位客人祖上為河北涿州,以販賣牲畜為營生,經常來往於涼州與中原乃至塞外,自稱與劉備同鄉。
劉備久別家鄉,很想了解家鄉的一些情況。兩人談興正濃時,忽報有客人來訪,劉備隨口說道:「一個不少,兩個不多,凡是來訪的客人盡請到客房來吧!」說罷,站起來,走進房門迎接客人。
來客是位年輕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禮,進門就是深深一長揖。劉備連忙執手回禮,對來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餘,濃眉亮眼,鼻直口端,儀表堂堂,看年紀雖然顯得老成,卻也超不過30歲年紀,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氏名誰……不禁問道:「恕劉備眼拙,閣下與劉備在何處有過交往?」
「在下與將軍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來訪,不速之客,還望恕冒昧唐突。」
「哦,請稍坐片刻,我房中還有客人……」
諸葛亮連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這裡等候。」
劉備朝孔明點點頭,心想:這個年輕人找我能有什麼事情?該不是想見一見劉備是不是雙耳垂肩,兩手過膝的模樣吧?這幾日,已經有不少無聊之人跑來一睹劉備的容顏。想到這裡,他便不再說什麼,轉身回到裡面房中,與涿州老鄉繼續攀談起來。
諸葛亮是天亮時趕到樊城的。他向行人打聽劉玄德的隊伍,得知還在樊城駐紮。便在路邊的一家小店停住腳,吃了一點東西,休整了一番,看一看日上三竿,便尋到劉備的大營。
諸葛亮對劉備的第一印象不錯,為人謙和,卻又不失皇叔風度。既然已經有客人在堂上,要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諸葛亮毫無怨言,坐在客堂的一隅,默想著將如何與劉備交談。
劉備對一個青年的唐突來訪,雖然不大介意,但對來人卻也不很重視,他猜想,這個年輕人,看其謹言慎行的樣子,該不是有什麼事情求於我吧?要不然則是想來我的帳下謀個差使乾乾。
涿州的老鄉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辭,劉備也不挽留,送至大門之外。轉身回到房中,隨手拿起來客送與他的涼州氂牛尾擺弄起來。老鄉的到來讓他回想起在家鄉的日子,不由地將手中的牛尾像編葦席一樣編織起來,全然忘記了客堂里還在等待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