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智緣師父雖然智慧超群,也想找個機緣特意為大嬸說個故事,化解她心中的魔障。只是想了很多天,總覺得自己的諸多故事中,沒有一個是適合大嬸的,有些故事說得不得法,還誤導了大嬸。

  這些日子,智緣師父在禪房中苦思,還是一無所獲。有一日,智緣師父在三重瀑上取水,偶得出一個故事,覺得用來開導大嬸再好不過,智緣師父心喜不已,決定第二天便在佛堂中講出來。

  第二天一早,在智緣師父開講之前,大嬸滿臉喜色的向智緣師父道謝。大嬸對智緣師父說,這些天,智緣師父為她特意講了很多故事,讓她有了很深的感悟,最近一段時間,她已經不和她丈夫打架了,這一切變化都是師父帶給她的。

  智緣師父有點詫異,便仔細詢問大嬸最近聽故事都聽出了些什麼?

  大嬸細細把最近師父所說的故事一一做出解釋,智緣師父啞然失笑。原來大嬸所做出的解釋和師父想說的差別很大,智緣師父所說的一切故事,大嬸順利成章的理解成開解她家庭矛盾的故事了。

  如果一個人心中有從善的念頭,所想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會往善的方向發展。

  即便是再好的故事,若聽故事的人無心為此,也是一樣的枉然。

  第101節:第65個 王施主的畫

  第65個 王施主的畫

  有位來寺里進香的施主久聞程老施主製作的竹雕,幾次去鎮裡都沒有買到,很是失望。這位施主那幾日住在我們寺里,和智惠師父說起這事情,希望我們幫他個忙,看到了竹雕就先代購了,下次他來寺里的時候取,智惠師父答應了他。有次戒嗔外出的時候,師父們便讓戒嗔順道去程老施主家一趟。

  程老施主居住的地方在茅山的對岸,戒嗔要從平湖上坐船過去。平湖邊住著一位四十多歲的王施主,他幾年前從城裡搬來平湖邊上住著,在平湖邊建了一座大房子。戒嗔和他認識,是因為他經常在三重瀑旁邊拿著畫板畫畫。有時候戒嗔和師弟們也會成為他畫中的人物。

  平湖附近的房子比茅山還要貴,曾經有施主想來天明寺出家,可是寺里地方太少,也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作罷。

  王施主家境不錯,他的房子是平湖邊上最大的。王施主行為有點怪怪的,家裡有一條小船,並不是什么小遊艇,而是一條很小的木船。平湖上現在載客都是遊艇了,湖上老梢公退休前,王施主買下了他的船,大概只能坐3-4個人的小木船。周圍的居民都笑話他,買了這條破船來做什麼?

  王施主卻不以為吃了虧,每次去平湖附近的地方都是自己划船而去。每個人的心境都不一樣,你眼中的怪異行為,對別人而言實際上再正常不過。

  王施主知道戒嗔要去對岸便主動說願意載戒嗔過去,戒嗔很願意和王施主一起,因為施主很有學識,雖然說出的話,戒嗔並不能完全懂,不過每次都有領悟的感覺。

  王施主把小船從岸邊的草叢中拖了出來,由於船已經很久沒有下水了,船底部乾裂了一條小縫,剛下水時,湖水從船底緩緩的向裡面冒進來。王施主一邊划船,而戒嗔則一邊往船外潑水,直到船底的木頭被湖水漫漫浸泡漲大後,水才不再進入。

  船上有畫夾,戒嗔拿在手中翻看,原來是王施主近期在茅山中所做的畫。奇怪的是,在他的畫中,戒嗔永遠都只是背影。戒嗔笑著問王施主,為什麼不肯畫戒嗔的臉呢?

  王施主笑著回答說,人的臉是最難畫的東西,也最沒有必要畫出來,因為人人心中早已有了不同的影像。

  第102節:第66個 戒塵和戒痴的演出(1)

  第66個 戒塵和戒痴的演出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鎮上安排了一場演出,演員主要是鎮上兩個小學的學生,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平日裡也常來我們寺里聽故事,他特別做了智惠師父的工作,說服他讓戒塵和戒痴去表演節目,考慮再三後智惠師父同意了。

  政府的工作人員本想我們去表演功夫的,但是我們寺里和少林寺那些大寺不一樣,沒有武僧,智惠師父說,那就唱個歌吧。戒塵和戒痴平時也常常哼歌,但是那些網絡歌曲,內容大部分都屬於情歌,平時哼哼也沒有太在意,細想歌詞就有點嚇人了,還讓兩個少兒和尚出去唱就更不好了。

  最後商量結果,決定叫戒塵和戒痴去念大悲咒,這樣可以一邊表演節目,還能宏揚佛法,一舉二得,大家都覺得是不錯的主意。

  這是天明寺建寺以來第一次有人出去演出節目,全寺人都很緊張,兩個小師弟從來沒有上台演出過,連續幾天都忙著排練節目,幾位師父和戒嗔一起做觀眾給他們建議。

  戒嗔還特意為他們兩個挑了寺里最好看,聲音最好聽的木魚。

  智惠師父更是特意交代了戒塵和戒痴念經的態度一定端正,不能像平時那樣嘴巴里嘟囔嘟囔,搞的施主們都聽不清,曲解了佛法可不好。

  戒塵和戒痴點頭答應著。

  師父們一點點糾正他們的發音,兩人的進步非常明顯,有幾處一直發不準的音也陸續攻克了。

  那天去鎮上演出節目,寺里除了留下一位師兄看家,其他人都穿上最乾淨的僧袍一起去鎮上。

  第103節:第66個 戒塵和戒痴的演出(2)

  那位師兄因此還很不高興,說師父偏心,這麼大事都不讓他參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