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翠蓮按住前胸,槐香按住上身,川藥和梅秀把著左右手,妙蓮和jú花等人則壓住雙腿。

  皇帝掙扎動彈不得。金英趕忙把繩索套在他的頸項,用力一扯,眼看合力要把他勒死了——

  糟,繩索不動了!

  金英再使勁——

  慌亂中,套扣變了死結,不能索緊。各人死命拉扯,半天也未成事。

  年輕的宮女力弱心焦,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時候,金蓮見事不濟,竟轉身就跑。她一邊跑一邊叫著:「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要殺死皇上!」

  金蓮朝皇后的坤寧宮奔去。

  金英悽厲大喊:「金蓮!金蓮!回來!求求你——」

  金蓮已決意背叛她一眾同病相憐生死與共的姐妹們了,當然充耳不聞。

  她想,皇上死不了,興師問罪,謀殺的共犯,無一倖免,株連九族處斬——自己戴罪立功,說不定逃過大限,還有賞。

  「金蓮!回來呀!」

  金英喊得愈歇斯底里,她跑得愈快。

  「回來呀!」招魂一樣。

  ——一剎那間,十幾名宮女都似魂飛魄散。完了完了……

  仁宗朱厚熜命不該絕,不必去向他的祖宗朱元璋報到,但已昏過去。

  擾攘間,皇后及侍從聞訊,大驚失色,打坤寧宮趕來。

  方皇后來不及整理衣帶,披頭散髮,氣喘吁吁地,急入干清宮。

  十多個年輕的女孩見功敗垂成,已無生路,仍作最後一斗。豁出去吧。

  淑翠扔掉蒙著皇帝頭臉的黃綾布,一躍而起,站在門口堵住來人,皇后一到,她奮勇地向她迎面猛擊一拳。皇后一痛倒退,但女孩終究力弱,攔不住。「把燈滅了!快!」

  jú花和秀蘭聰明,立刻把燈吹滅,宮中頓時漆黑一片,全場死寂。

  方皇宮的侍從宮女張羅點燈。金蓮為了媚主邀功,也幫著大夥點上。

  金英、川藥等數人又忙把燈打翻了。來回幾次,亂作一團。

  但困獸那堪折騰?

  才一陣,管事的太監來了。

  所有人,都被扭打、擒拿,沒一個逃出生天。——包括嚇得臉如死灰的曹端妃,和對此事不知就裡的王寧嬪。

  「弒君」,重如泰山壓頂粉身碎骨的大罪!

  宮女、妃、嬪,皆咬牙切齒,不語。

  審訊由方皇后主持。

  十五名下跪的宮女向皇后身畔,那背叛她們的金蓮怒目而視,恨極出血。

  謀殺皇帝的案情明擺著,人證物證俱在,但皇后仍動刑。

  遍體鱗傷的金英一口咬定:

  「這事是我自己乾的,與其它人無關,橫也一刀豎也一刀,請皇后賜死!」

  「不,你還沒說出真話來。」

  金英哀道:「只恨金蓮把我們出賣,我有眼無珠,死不瞑目。」

  「是嗎?」皇后睨著金蓮,冷冷道:「把她也拿下!」

  金蓮耳畔嗡嗡一響,身子一虛,竟癱軟伏地:「皇后在上,我不是已拚死通風報信,護駕有功嗎?」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你能出賣姐妹,日後難道不會為了自保也出賣其它人麼?——哼!都是同一路貨色!」

  「皇后饒命呀!饒命呀!」

  「金英,」皇后盤詰:「你快把主謀供出來!」

  又向一眾宮女道:「不供?就是胡言。金蓮說了不該說的話,這便是她的下場!」——

  殺雞儆猴地,皇后下令「截舌」。

  驚恐萬狀的金蓮,慌得緊閉著嘴,堅決不張開。

  方皇后令人強張開她的嘴巴,用鉤子勾出舌頭。免她亂動,舌頭縮入,便把她的嘴向兩邊剖開來,直裂到耳朵旁邊。勾定舌頭後,一刀截割,血濺五丈。

  金蓮虛脫,發不出聲音,只是:「呀——呀——呀——呀——」

  一如野獸嚎叫。

  抽搐數十下,當場死去。

  姐妹十五人,恨其賣友,又哀其慘死。一個還尿了一地,一個昏眩過去……

  「好了,現在,把主謀給供出來吧——謀殺皇上的事件發生在干清宮,曹端妃的寢宮,難道她脫得了關係嗎?說!」

  ——原來方皇后有她的心計!

  她的目的,是乘機除掉因年輕貌美而大受仁宗寵愛的眼中釘,曹端妃!

  沉迷道術的明仁宗,曾選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媵,以廣子嗣。他妃嬪雖多,但最寵愛的還是曹端妃,不但經常在她宮中過夜,還一同嘗盡延年滋補的珍奇妙品。

  皇后翻查記事冊籍:

  「九月時,曹端妃曾伴皇上賞jú花,喝花酒,吃花糕、麻辣兔、爆炒羊肚……」

  她聲音一變,妒恨:「可是這賤人,竟迷惑皇上,要求加添白牝馬之卵,還有羊白腰——這些腎卵,極補大養,她是什麼居心?」

  「皇后明察。」金英作供:「此事真的與曹端妃無關。是我與她們說:『咱們動手吧,強如死在他手裡!』這話是我說的——」

  「哼!看來不用刑你們是不招的了。」

  方皇后道:

  「你不是說自己『有眼無珠』嗎?好,我就成全你吧!」

  酷刑開始了。

  兩名孔武有力的侍從按定金英,一人在她眼前,伸出手指,不用器械,生生把她的眼珠子給摳出來。金英痛得亂顫,慘叫震天。

  所有人都嚇壞了。

  皇后的目的也達到了。

  完全符合她的意願:——

  在嚴刑逼供下,金英對眾人說的那句話,終於變成出諸曹端妃之口。

  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禁宮午夜血案,謀殺未遂,錄下一份口供,如下:「本月十九日,有王、曹侍長在東稍間點燈時分,商說:『咱們動手吧,強如死在他手裡!』」

  曹端妃固然是必辦之首犯,無辜的王寧嬪亦賠上一命。加上十五名大逆不道的年輕宮女,一名賣友求生的叛徒。——皇后的布局十分完美。沒有破綻。

  經一夜審訊,口供既得,已成定局。

  這批百詞莫辯的女子,呼天不應叫地不聞的禁宮粉黛,匆匆就刑。

  皆裸裎羞辱凌遲處死。

  四肢臉面,被魚鱗細割千刀,至體無完膚。

  之後,再斷咽喉,然後把屍身分成兩截。還梟首示眾。

  懸掛在木桿上的人頭,血淚滴了七夜……

  幽魂徘徊干清宮內,憑弔她們不堪告人的殘酷青春。

  一切都是天意。

  誰還她們一條苦命?

  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十一月,宮變後整整五年了。

  大家忘記只死了十多個卑微宮女和無權無勢的妃嬪的那樁往事。——因為宮中死人的事是每天都發生的。

  這晚,不知何故,坤寧宮突然發生一起大火。

  方皇后被困火海,高聲哀叫:「來人呀!救命呀!痛死我了……」

  宮人正待搶救。

  仁宗竟無端下令,只有二字:「不許。」

  大家面面相覷。無人膽敢出手。

  烈焰沖天。

  終於把一切恩怨情仇和冤屈,都吞噬了,化作刺目催淚的烏煙……

  血玉

  2010年07月08日

  「阜才當」開門營業了。

  取名「阜才」而非「阜財」,因為總管認為這個「才」字沒那麼市儈,反正進門的貨是珍寶文物,才也即財毋須直言——如此介懷,可見心態欲蓋彌彰。典當業是中國除錢莊、銀號以外,又一民間金融流通設施,收支主要是錢財實物之交匯,從驗物收當、記帳、保管、付贖乃至死當處理,各個環節必須井然安全進行,不讓賠本。

  所以於總管親兼「頭櫃」,乃掌柜(朝奉)中最重要的身份。

  不願假手於二櫃、三櫃等,因他不但富於經驗精幹老練,心思縝密還帶點狡猾。大夥不作明言的,是他刻薄成家。

  清代一直至宣統之年,開當鋪必須得到官府的批准,持有官發的「當帖」,每年繳交稅銀。故欲獲利不免儘量壓低價錢,才是神通妙算。

  開門營業時間根據夏、秋兩季更換,是老規矩:夏季日照早,約五點就開鋪了,一直忙到掌燈。秋季漸冷才改為晨八時開鋪。

  阿峰投靠這遠房親戚於掌柜已有三年。對這時間更迭已經習慣。

  「阜才當」大門是木柵欄,字號當中,兩旁有「裕國利民」、「緩急相同」的牌匾。大門之內是二門,高台階,陳列一巨大屏風,足以遮掩質物之人,不為外面窺見,顏面攸關。

  說是維持典當者顏面,但這些經濟有困難的來客,還得向高度盈丈的櫃檯,雙手呈上被當之物待估價值。此時,就聽得高高在上的朝奉,盛氣凌人,以尖酸刻薄字詞喊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