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煤炭的列車,理由是「機車的安全存在問題」。從而切斷了它與西占區的水陸交通,

  停止向西柏林供應煤、電和食品。西柏林英美法軍人和200 萬居民的食品和日常生

  活必需品的供應立即告急,西柏林只剩下36天的食物了。這是蘇聯對西占區單方面

  發行新馬克的回答。

  6 月26日,蘇占區軍事長官索科洛夫斯基元帥被美國憲兵扣留,美軍方面提出

  的原因是這次蘇聯元帥回東柏林駐地通過西柏林美軍的關卡時,拒絕停車接受美軍

  哨兵的檢查。甚至一個美國士兵毫不猶豫地將卡賓槍頂在了蘇聯元帥大腹便便的肚

  子上,元帥的衛兵們一時間拔出佩槍,準備為維護蘇軍的榮譽和元帥的尊嚴而挺身

  赴死,後來是在索科洛夫斯基元帥極力忍讓下,才使火氣十足的雙方士兵的情緒平

  息下來。

  美英法不惜一切代價,迅速開闢由漢堡、漢諾瓦、法蘭克福飛往西柏林的三條

  「空中補給線」,晝夜運送生活必需品。從6 月38日開始美英法動用當時所能動用

  的全部空運力量,建立了通往西柏林的「空中走廊」,C -47運輸機一架接一架地

  飛向西柏林。在西柏林被封鎖的一年中,總計飛行 277728 架次,空運貨物 Zll萬

  噸,空運費用高達2 億5 千萬美元,在空運過程中,飛機失事24架。同時,美英法

  對蘇占區所需的鋼、焦炭、電力也實行封鎖。與此同時,載有原子彈的三個戰略B

  -52型轟炸機大隊由美國本土飛到英國,蘇聯也把駐德蘇軍增加到40個師。美國於

  1948年3 月至12月先後制定過「大熱天」、「歡樂」和「燒灼」三個核打擊計劃,

  準備用34枚、50枚和133 枚原子彈,分別襲擊蘇聯的24個、20個和70個目標,徹底

  摧毀蘇聯。一時間柏林上空戰雲密布,劍拔弩張,西方世界的新聞媒體大肆鼓譟:

  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有關柏林的情況可以直接上報他的

  辦公桌上,每天夜裡他不得不靠安眠藥才能人睡。他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又是

  可怕的一天。柏林一片混亂。福雷斯特爾等人向我介紹了基地、原子彈、莫斯科、

  列寧格勒等方面的情況。聽後,我有一種可怕的感覺,我感到戰爭就在眼前了。」

  美占區軍事長官克萊將軍給美國總統杜魯門發回一封加急電報,匯報柏林危機的進

  展情況。杜魯門看了電報後內心惴惴不安,他給國務卿馬歇爾的一個便條上寫著:

  「俄國會先動手嗎?誰將扣動扳機?那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當時的美國報紙上也淨是如下的報導:「在國會大廳,在街頭巷尾,美國公民

  到處都在談論美蘇之間有可能要發生的戰爭」,「華盛頓今天的氣氛,已不再是戰

  後的氣氛,而是戰前的氣氛」。

  9 月22日,美英法三國政府分別向蘇聯政府發出內容基本相同的照會,表示:

  如果蘇聯不停止對柏林的封鎖,就將把此事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0月3 日,蘇聯拒

  絕在安理會上討論柏林危機問題,理由是根據《聯合國憲章》第107 條,該問題應

  由占領德國的四國政府協商解決。10月4 日,美英法代表將柏林問題作為臨時議程

  提交安理會,蘇聯仍然堅持安理會沒有資格討論此事,拒絕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

  並且否決了安理會有關解決柏林危機的提案。最終,還是蘇、美、英、法四國政府

  代表會談,將此事私了。1949年5 月12日,四方宣布解除在西柏林的非常軍事行動,

  延續11個月的柏林危機結束了。

  「柏林危機」暫趨緩和了,但是德國分裂的局面卻是無可挽回了。

  所謂「冷戰」,是相對於戰火紛飛的「熱戰」而言,即它是一種政治對抗關係,

  又是軍事對抗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擁有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西

  歐各國只能望其頂背。特別是第一次柏林危機時,蘇聯對西柏林的封鎖和雙方的軍

  事對峙,使英法等國真正看到了新的戰爭威脅。一旦蘇聯和美國的戰事爆發,西歐

  又將變成夾在兩個氣沖斗牛的巨人中間的雞蛋。法國外長皮杜爾表示,只有美國幫

  助才能有效地解決歐洲國家「抵禦侵略」的問題。比利時外交大臣斯巴克也說:西

  歐的防務性安排,如無美國參加,將毫無實際價值。英國外交大臣貝文則強調:除

  非有一個包括美國在內的、明確制定的「集體抵抗侵略的協定」,否則英國或其他

  「自由國家」就很難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

  西歐一些國家鼓譟立即在大西洋對岸得到和聲。美國四星將軍杜利特爾認為

  「美國應該在實際上、思想上和精神上作好準備,向俄國工業中心投擲炸彈」。眾

  議院軍事撥款委員會主席肯農則認為,美國需要北大西洋集團,是為了獲得基地,

  以便「利用以大陸為某地的飛機去打擊莫斯科和俄國的所有其他城市」。參議員艾

  奇遜在國會上發表講話,強調「我們的同盟者西歐代表著兩億多自由的人們,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