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渡江!不……

  想那闔閭雄心勃勃來者不善,想那伍子胥能征慣戰為報父仇準備了整整十年,想那孫武足智多謀用兵詭詐,他下不了決心。

  按兵不動。

  第18章 疑兵斷江鎖

  孫武一夜無眠,不到四更天就起來了。營中一片寂靜。

  蒼藍的天上飄著浮雲,殘月在江中搖碎了。時間已經是深秋,落霜了,地上一片白茫茫,枯草在寒霜里有氣無力地顫抖著,幾片落葉掛在樹上。江風很涼的,孫武裹緊了征袍。

  他看見,自己營中高掛的營燈寂寞地亮著,巡夜的軍士縮著頭,茫然地望著對岸。岸那邊,影影約約的營燈像鬼火一樣,也寂寞地眨著眼,霧瀰漫著,囊瓦的防線無聲無息。

  只有江濤的聲音,顯得出奇地空洞,出奇地囂張。嘩,嘩,嘩,吵得人的心裡不寧靜,吵得人心裡煩。

  對峙。就這麼對峙到地老天荒麼?心裡焦灼得很。

  決戰前的焦灼?不,這樣說不準確,孫武此刻焦灼的乃是不能決戰。在全面謀劃這場即將到來的浩大的戰爭的時候,他最主要的制勝的要點是“知戰之地”與“知戰之時”。第一階段戰爭的戰場和時間,他設計好了,應是在江北柏舉一帶,而不是渡江去戰。當然,總不能讓楚軍憑藉漢江天塹,憑藉江南的後援占了便宜;總不能讓吳、唐、蔡三國聯軍背水一戰,連退路都沒有!他想他的計謀是沒有錯的,楚將囊瓦暴戾固執,驕矜自負,他的“卑而驕之”之策,“以強示之弱”之謀,應該奏效,應該將那囊瓦“調遣”渡江來一搏生死的,可是,囊瓦是怎麼了?囊瓦不再是囊瓦了麼?為什麼至今還是漠然處之,按兵不動?他不指望一蹴而就,他深思熟慮,他和伍子胥商議,放了渡江刺探軍情的射一馬,假做了些“追殺”模樣,捨棄了數十車糧草,伍子胥在方圓百里內燒掠了五天,以示給養不足……後來,又把營中所有因水土不服而患赤痢的士卒,調到一線,把營中疾患流行的樣子,做給囊瓦看。這些還不夠,他又說動了江湖藝人頡乙,又派了將軍鑒和老軍常的次子常申過江,簡直就是讓將軍鑒和士卒常申去送死啊!怎麼了到底怎麼了?囊瓦為何不吞鉤?

  他想起派將軍鑒渡江之前那天了。

  將軍鑒的使命只有一個字:“死”。以死來證實那一船藥草和吳軍“疾患”不是詭計。

  他備好了酒饌。伍子胥還是把那珍藏的姑蘇紅美酒奉獻出來了。

  他和伍子胥輪流勸將軍鑒飲酒。

  將軍鑒喝了三爵,又舉了酒,卻不飲,問道:“孫將軍命我等三人渡江,甘受楚軍擒獲,可是既不是叫我們去詐降,也不需要我們刺探軍情,敢問到底是何使命?”

  孫武忙說:“且請將軍先飲幹了爵中之酒。”

  伍子胥說:“有話待會兒再說,先喝,這是姑蘇紅哇。”

  將軍鑒:“末將有何緣由飲此好酒,受這般款待?”

  伍子胥咣地來碰將軍鑒的爵:“難道將軍還不明白麼?孫將軍的意思是——就此長別,恐怕再無日共同飲宴了。”

  蔡國將軍鑒說:“哦?孫將軍叫我去死?”

  “破楚頭功非將軍莫屬,來來來,孫武先一步為你慶功了。”

  將軍鑒無言。

  他是個很易動感情的人,不由地潸然淚下。

  伍子胥說:“怎麼,將軍怕死麼?”

  將軍鑒咽了淚,忽而哈哈大笑:“死是什麼?死如還鄉!哈哈,雖為小國將軍,從在楚國三年受辱之後,便已經準備以死相拼;從會合吳軍那日起,便沒準備生還。只是惦記三歲幼子……”

  孫武說:“馳兒在孫武膝下,還不放心麼?”

  “孫將軍,請再受我一拜!幼子無知,拜託了啊!”

  孫武不敢看將軍鑒的眼睛。

  伍子胥:“來,飲酒,不要再扯這些兒女情長了。”

  將軍鑒舉爵,一飲而盡。

  一爵復一爵,這日,他飲了個爛醉。

  酒醒之後,又去辭別了蔡昭侯,君臣抱頭痛哭了一場。

  頡乙連酒也沒吃,到江邊備草藥和船去了。

  孫武亦賜給了老軍常足夠的酒肉,讓父子敘了一番天倫。孫武所賜士卒申的羹湯,乃是瀉下之藥,申大餐一頓之後,便狂瀉不止,捂著肚子上了船,渡了江……

  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

  送走頡乙、鑒、常的那個茫茫霧夜,孫武在江邊站了好久,直到夫概和伍子胥不耐煩地催促,他才回營帳。

  將軍鑒與士卒申兩條性命,只為了讓囊瓦相信吳軍疾患流行,士氣不揚,只為讓囊瓦驕橫吞鉤。

  囊瓦卻無動於衷,並未動作。

  尤其令孫武擔憂的是楚國左司馬沈尹戍已北上方城去搬兵,如果再捱些時日不戰,沈尹戍從後背殺來,囊瓦從正面進攻,戰局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是囊瓦改變了驕橫的性情?還是他錯誤地估計了囊瓦的智力?

  孫武在冷颼颼的江邊踱步。

  一眼看見了老軍常的一頭白髮,老軍常還不知道兒子申的死訊,正在岸上向白霧空茫的漢江那邊兒凝望,嘴裡咕咕噥噥禱告著什麼。

  孫武忙迴避,害怕老軍問起申的安危。

  轉身往回疾走。

  大王闔閭!

  君王也憂心忡忡,也睡不著。

  這是他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的。

  “大王!”

  “唔。”

  “大王連日勞頓,何不多睡一會兒?”

  “孫將軍不是也睡不安麼?”

  “啊——這,秋日早晨的漢江,波浪滔滔,兩岸銀霜滿地,景致倒是很不錯的。”

  “只可惜,時光荏苒,立即便是冬天了。”

  這話別有意思。

  孫武明白。

  君臣心裡都有事兒,相對無言,心照不宣。

  沉默。

  又有一士卒從軍帳中跑出來,捂著肚子,跑到蘆葦叢中屙去了。

  闔閭說:“孫將軍,如若再這樣捱下去,吳軍不敗在楚軍之手,恐怕真的要讓疾患打敗了啊!”

  “依孫武之見,決戰在即。”

  “決戰在即?在即個什麼?囊瓦按兵不動,沈尹戍調兵遣將,孫將軍——囊瓦倘若不肯渡江來戰怎麼辦?將軍在兵法上不是說知戰之地,知戰之時麼?寡人看這戰時戰地,恐怕不一定會如將軍之願了啊!請將軍為寡人再獻良策!”

  “大王,楚軍小股人馬連日來多方刺探我軍情態,看來囊瓦並非不動渡江之心。而且,囊瓦與沈尹戍不和,囊瓦爭功心切,只要時機到了,囊瓦定會孤注一擲。請大王靜待時機。”

  “難道只有讓寡人坐在江岸上等待麼?”

  “不,孫武還有一策。”

  “快快講來!”

  伍子胥走過來:“我料道孫將軍總會有辦法的。”

  孫武笑了笑。

  他拔出了劍,在江岸上劃了一個深深的“分”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