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孩子們被我這話感動了,顰蹙地向洋磁面盆里看。有幾人便問我:「那麼,怎麼好呢?」
我說:「最好是送它們回家——拿去倒在田裡。過幾天你們去探訪,它們都已變成青蛙,『哥哥,哥哥』地叫你們了。」
孩子們都歡喜贊成,就有兩人抬著洋磁面盆,立刻要送它們回家。
我說:「天將晚了,我們再留它們一夜明天送回去罷。現在走到花台里拿些它們所歡喜的泥來,放在面盆里,可以讓它們吃吃,玩玩。也可讓它們知道,我們不再虐待它們,我們先當作客人款待它們一下,明天就護送它們回家。」
孩子們立刻去捧泥,紛紛地把泥投進面盆里去。有的人叫著:「輕輕地,輕輕地!看壓傷了它們!」
不久,洋磁面盆底里的藍色的圖案都被泥土遮掩。那些蝌蚪統統鑽進泥里,一隻都看不見了。一個孩子尋了好久,鎖著眉頭說:「不要都壓死了?」便伸手到水裡拿開一塊泥來看。但見四個蝌蚪密集在面盆底上的泥的凹洞裡,四個頭湊在一起,尾巴向外放射,好象在那裡共食甚麼東西,或者共談甚麼話。忽然一個蝌蚪搖動尾巴,急急忙忙地遊了開去。游到別的一個泥洞裡去一轉,帶了別的一個蝌蚪出來,回到原處。五個人聚在一起,五根尾巴一齊抖動起來,成為五條放射形的曲線,樣子非常美麗。孩子們呀呀地叫將起來。我也暫時忘記了自己的年齡,附和著他們的聲音呀呀地叫了幾聲。隨後就有幾人異口同聲地要求:「我們不要送它們回家,我們要養在這裡!」我在當時的感情上也有這樣的要求;但覺左右為難,一時沒有話回答他們,躊躇地微笑著。一個孩子恍然大悟地叫道:「好!我們在牆角里掘一個小池塘倒滿了水同田裡一樣,就把它們養在那裡。它們大起來變成青蛙,就在牆角里的地上跳來跳去。」大家拍手說「好!」我也附和著說「好!」大的孩子立刻找到種花用的小鋤頭,向牆角的泥地上去墾。不久,墾成了面盆大的一個池塘。大家說:「夠大了,夠大了!」「拿水來,拿水來!」就有兩個孩子扛開水缸的蓋,用澆花壺提了一壺水來,傾在新開的小池塘里。起初水滿滿的,後來被泥土吸收,漸漸地淺起來。大家說:「水不夠,水不夠。」小的孩子要再去提水,大的孩子說:「不必了,不必了,我們只要把洋磁面盆里的水連泥和蝌蚪倒進塘里,就正好了。」大家贊成。蝌蚪的遷居就這樣地完成了。夜色朦朧,屋內已經上燈。許多孩子每人帶了一雙泥手,歡喜地回進屋裡去,回頭叫著:「蝌蚪,再會!」「蝌蚪,再會!」「明天再來看你們!」「明天再來看你們!」一個小的孩子接著說:「它們明天也許變成青蛙了。」
三
洋磁面盆里的蝌蚪,由孩子們給遷居在牆角里新開的池塘里了。孩子們滿懷的希望,等候著它們的變成青蛙。我便悵然地想起了前幾天遺棄在上海的旅館裡的四隻小蝌蚪。
今年的清明節,我在旅中度送。鄉居太久了,有些兒厭倦,想調節一下。就在這清明的時節,做了路上的行人。時值春假,一孩子便跟了我走。清明的次日,我們來到上海。十里洋場一看就生厭,還是到城隍廟裡去坐坐茶店,買買零星玩意,倒有趣味。孩子在市場的一角看中了養在玻璃瓶里的蝌蚪,指著了要買。出十個銅板買了。後來我用拇指按住了瓶上的小孔,坐在黃包車裡帶它回旅館去。
回到旅館,放在電燈底下的桌子上觀賞這瓶蝌蚪,覺得很是別致:這真象一瓶金魚,共有四隻。顏色雖不及金魚的漂亮,但是游泳的姿勢比金魚更為活潑可愛。當它們潛在瓶邊上時,我們可以察知它們的實際的大小隻及半粒瓜子。但當它們游到瓶中央時,玻璃瓶與水的凸鏡的作用把它們的形體放大,變化參差地映入我們的眼中,樣子很是好看。而在這都會的旅館的樓上的五十支光電燈底下看這東西愈加覺得稀奇。這是春日田中很多的東西。要是在鄉間,隨你要多少,不妨用斗來量。但在這不見自然面影的都會裡,不及半粒瓜子大的四隻,便已可貴,要裝在玻璃瓶內當作金魚欣賞了,真有些兒可憐。而我們,原是常住在鄉間田畔的人,在這清明節離去了鄉間而到紅塵萬丈的中心的洋樓上來鑑賞玻璃瓶里的四隻小蝌蚪,自己覺得可笑。這好比富翁捨棄了家裡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貧民隊裡來吃大餅油條;又好比帝王捨棄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間來鑽穴窺牆。
一天晚上,我正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孩子在桌上玩弄這玻璃瓶,一個失手,把它打破了。水泛濫在桌子上,裡面帶著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蝌蚪躺在桌上的水痕中蠕動,好似涸轍之魚,演成不可收拾的光景歸我來辦善後。善後之法,第一要救命。我先拿一隻茶杯,去茶房那裡要些冷水來,把桌上的四個蝌蚪輕輕地掇進茶杯中,供在鏡台上了。然後一一拾去玻璃的碎片,揩乾桌子。約費了半小時的擾攘,好容易把善後辦完了。去鏡台上看看茶杯里的四隻蝌蚪,身體都無恙,依然是不絕地游來游去,但形體好象小了些,似乎不是原來的蝌蚪了。以前養在玻璃瓶中的時候,因有凸鏡的作用,其形狀忽大忽小,變化百出,好看得多。現在倒在茶杯里一看,覺得就只是尋常鄉間田裡的四隻蝌蚪,全不足觀。都會真是槍花繁多的地方,尋常之物,一到都會裡就了不起。這十里洋場的繁華世界,恐怕也全靠著玻璃瓶的凸鏡的作用映成如此光怪陸離。一旦失手把玻璃瓶打破了,恐怕也只是尋常鄉間田裡的四隻蝌蚪罷了。
我說:「最好是送它們回家——拿去倒在田裡。過幾天你們去探訪,它們都已變成青蛙,『哥哥,哥哥』地叫你們了。」
孩子們都歡喜贊成,就有兩人抬著洋磁面盆,立刻要送它們回家。
我說:「天將晚了,我們再留它們一夜明天送回去罷。現在走到花台里拿些它們所歡喜的泥來,放在面盆里,可以讓它們吃吃,玩玩。也可讓它們知道,我們不再虐待它們,我們先當作客人款待它們一下,明天就護送它們回家。」
孩子們立刻去捧泥,紛紛地把泥投進面盆里去。有的人叫著:「輕輕地,輕輕地!看壓傷了它們!」
不久,洋磁面盆底里的藍色的圖案都被泥土遮掩。那些蝌蚪統統鑽進泥里,一隻都看不見了。一個孩子尋了好久,鎖著眉頭說:「不要都壓死了?」便伸手到水裡拿開一塊泥來看。但見四個蝌蚪密集在面盆底上的泥的凹洞裡,四個頭湊在一起,尾巴向外放射,好象在那裡共食甚麼東西,或者共談甚麼話。忽然一個蝌蚪搖動尾巴,急急忙忙地遊了開去。游到別的一個泥洞裡去一轉,帶了別的一個蝌蚪出來,回到原處。五個人聚在一起,五根尾巴一齊抖動起來,成為五條放射形的曲線,樣子非常美麗。孩子們呀呀地叫將起來。我也暫時忘記了自己的年齡,附和著他們的聲音呀呀地叫了幾聲。隨後就有幾人異口同聲地要求:「我們不要送它們回家,我們要養在這裡!」我在當時的感情上也有這樣的要求;但覺左右為難,一時沒有話回答他們,躊躇地微笑著。一個孩子恍然大悟地叫道:「好!我們在牆角里掘一個小池塘倒滿了水同田裡一樣,就把它們養在那裡。它們大起來變成青蛙,就在牆角里的地上跳來跳去。」大家拍手說「好!」我也附和著說「好!」大的孩子立刻找到種花用的小鋤頭,向牆角的泥地上去墾。不久,墾成了面盆大的一個池塘。大家說:「夠大了,夠大了!」「拿水來,拿水來!」就有兩個孩子扛開水缸的蓋,用澆花壺提了一壺水來,傾在新開的小池塘里。起初水滿滿的,後來被泥土吸收,漸漸地淺起來。大家說:「水不夠,水不夠。」小的孩子要再去提水,大的孩子說:「不必了,不必了,我們只要把洋磁面盆里的水連泥和蝌蚪倒進塘里,就正好了。」大家贊成。蝌蚪的遷居就這樣地完成了。夜色朦朧,屋內已經上燈。許多孩子每人帶了一雙泥手,歡喜地回進屋裡去,回頭叫著:「蝌蚪,再會!」「蝌蚪,再會!」「明天再來看你們!」「明天再來看你們!」一個小的孩子接著說:「它們明天也許變成青蛙了。」
三
洋磁面盆里的蝌蚪,由孩子們給遷居在牆角里新開的池塘里了。孩子們滿懷的希望,等候著它們的變成青蛙。我便悵然地想起了前幾天遺棄在上海的旅館裡的四隻小蝌蚪。
今年的清明節,我在旅中度送。鄉居太久了,有些兒厭倦,想調節一下。就在這清明的時節,做了路上的行人。時值春假,一孩子便跟了我走。清明的次日,我們來到上海。十里洋場一看就生厭,還是到城隍廟裡去坐坐茶店,買買零星玩意,倒有趣味。孩子在市場的一角看中了養在玻璃瓶里的蝌蚪,指著了要買。出十個銅板買了。後來我用拇指按住了瓶上的小孔,坐在黃包車裡帶它回旅館去。
回到旅館,放在電燈底下的桌子上觀賞這瓶蝌蚪,覺得很是別致:這真象一瓶金魚,共有四隻。顏色雖不及金魚的漂亮,但是游泳的姿勢比金魚更為活潑可愛。當它們潛在瓶邊上時,我們可以察知它們的實際的大小隻及半粒瓜子。但當它們游到瓶中央時,玻璃瓶與水的凸鏡的作用把它們的形體放大,變化參差地映入我們的眼中,樣子很是好看。而在這都會的旅館的樓上的五十支光電燈底下看這東西愈加覺得稀奇。這是春日田中很多的東西。要是在鄉間,隨你要多少,不妨用斗來量。但在這不見自然面影的都會裡,不及半粒瓜子大的四隻,便已可貴,要裝在玻璃瓶內當作金魚欣賞了,真有些兒可憐。而我們,原是常住在鄉間田畔的人,在這清明節離去了鄉間而到紅塵萬丈的中心的洋樓上來鑑賞玻璃瓶里的四隻小蝌蚪,自己覺得可笑。這好比富翁捨棄了家裡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貧民隊裡來吃大餅油條;又好比帝王捨棄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間來鑽穴窺牆。
一天晚上,我正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孩子在桌上玩弄這玻璃瓶,一個失手,把它打破了。水泛濫在桌子上,裡面帶著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蝌蚪躺在桌上的水痕中蠕動,好似涸轍之魚,演成不可收拾的光景歸我來辦善後。善後之法,第一要救命。我先拿一隻茶杯,去茶房那裡要些冷水來,把桌上的四個蝌蚪輕輕地掇進茶杯中,供在鏡台上了。然後一一拾去玻璃的碎片,揩乾桌子。約費了半小時的擾攘,好容易把善後辦完了。去鏡台上看看茶杯里的四隻蝌蚪,身體都無恙,依然是不絕地游來游去,但形體好象小了些,似乎不是原來的蝌蚪了。以前養在玻璃瓶中的時候,因有凸鏡的作用,其形狀忽大忽小,變化百出,好看得多。現在倒在茶杯里一看,覺得就只是尋常鄉間田裡的四隻蝌蚪,全不足觀。都會真是槍花繁多的地方,尋常之物,一到都會裡就了不起。這十里洋場的繁華世界,恐怕也全靠著玻璃瓶的凸鏡的作用映成如此光怪陸離。一旦失手把玻璃瓶打破了,恐怕也只是尋常鄉間田裡的四隻蝌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