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裡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死者被攻擊時,正在打電話!一個深思熟慮的犯罪者,不會選在這樣一個時間動手。因為,這邊的響動,比如尖叫,比如人家一下沒死透喊出了你的名字,這些危險的信息都可能傳到電話的另一端。冒這種險,實在太無謂了。這個細節,是決定性的,沒錯,本案一定是臨時起意。

  “向帶頭人了解了死者遁世求清靜的愛好之後,他駕臨現場之謎已不再是謎。可手套怎麼說?這時,我考慮到了案發地點的特殊性:一個研究所,醫用手套本來就是必要裝備,聽說還有硬性規定,在進行某些工作時必須相應穿戴。是的,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剛剛結束工作的某人,身上帽子、手套、鞋套、白大褂全副武裝,在他換下它們之前,突然受到了某種刺激,導致兇案發生。這可以解釋為何遺留線索如此之少,也可以從這些參與謀殺的物品入手,順藤摸瓜去尋找它們的主人。

  “在搜查中,我們在與現場相連的更衣室里,你的同事梁某的櫃中,找到了繡有他姓名、濺有死者血跡的白大褂。它的歸屬性,毋庸置疑。梁某也承認這確實是他的,卻否認殺人。在案件發生時——因有所長這個旁聽者,案發時間相當精確,他正帶著女友和幾個網友一起KTV。那些人和服務員都可以證明,非常充分的不在現場。這太詭異了:如果是臨時起意,之前未曾預料過兇案發生,那兇手身上穿的,應該是他自己的白大褂啊!於是,馬上就有反面的聲音出來了,說本案還是早有預謀,兇手把死者約去現場,正想用早已備下的衣物把自己打扮成工作中的樣子——在研究所,你披掛著一身如此適合犯罪的行頭,卻不會引起任何人的警惕。他的運氣非常好,無意間在更衣室一個忘記上鎖的柜子里掏到一件白大褂,就不用穿自己的了。

  “這令人為難的情況,出現得如此突然,險些動搖了我的判斷。當時,我正在審問你們小梁;那位勇于堅持錯誤的同事,終於錯誤出結果了。他闖進來聲稱破譯了死亡留言,交給我一個‘爽’字。我用之前那幾條理由否定了他,並告訴他正確的推理應該是怎樣的,從頭到尾一直說到了現在這個地方。這時,已經洗脫嫌疑的梁某人說話了:‘警官,如果那人沒想過反偵查,他就是喜歡穿別人的衣服呢?’這是為什麼呀?小梁說了:‘因為穿自己的衣服要舊的。與其把自己的衣服穿舊,不如把別人的衣服穿舊。’然後就向我們推薦了你。‘那個人,我至今叫不出他的全名。他的姓,好像……姓金?大概是吧。但他的名,爽,哈哈,太有意思了,跟他這個人根本不搭嘛,簡直是反義詞。我記得可牢呢。’他還說:‘要說這樣的人,我們所滿打滿算可能就這一個。要不是忽然提起個‘爽’字,我還真沒往他身上想。如果只是偷穿個衣服,我肯定第一個想到他;可殺人,借他個膽子也不敢。’

  “既然天降一個人選,我自然要了解一番。經過和小梁的談話,我發現,確實,只有你這種……呃……習性的人,才能滿足此案中的矛盾。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證明案發時間出現在案發地點的那個人就是你。我立刻想到了現場的一樣東西,死者手中的那根筆。

  “你知道嗎?我們在現場,一共發現了兩根筆呢。另一根是墨黑色筆桿的名牌鋼筆,是靳連城回國時他國外的同事送給他的臨別贈禮。它躺在那個小几下,不太容易發現。我想死者之前拿著資料出去看,也隨身攜帶著它預備寫寫畫畫。他在沙發上坐定之後,眼睛盯著資料,順手把筆拿出來,想放在手邊那個擺著雕像的小几上。因小几和沙發扶手間有空隙,它便漏了下去,而小几下鋪著塊小圓地墊,靳連城也太專注了一點,故沒有聽見。就這樣,他自己的筆失落了,而他死時握在手中的,並不屬於他。那是所里統一批發來分給工作人員的。它是突然冒出來的,別人借給他的,兇手借給他的。在他接到第一個電話需要記錄時,卻沒在小几上摸到自己的筆,恰好站在一旁的兇手把他的筆遞了過來。我相信之後他又在死者身邊站了很久,久到死者接了第三個電話,這時,動機出現了,他一時衝動之下,舉起了近旁的雕像……所以,我只要證明那根筆是你的,就可以了。”

  這裡面其實有個漏洞。如果是個聰明點的,完全可以說,“不錯,那筆是我借他的。但我遞給他之後,馬上就離開了。至於誰是那個後腳跟進的兇手,我就不知道了”。確實,借筆的人,和殺人的人,並不一定是同一個。可魏南通經過前面的多次測試,已掌握了其心理素質、反應速度、邏輯能力的大致水平——這人,沒這智商的。

  “那筆是單位發放的,自然每根都長得差不多,沒什麼個人特徵。我求教於小梁,問你用筆時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習慣——這靈感來自於我自己。我喜歡咬筆,審小梁那天我親自做記錄所以正在咬,我自然希望在這點上咱們有共同愛好。但小梁告訴我沒有,他說,最近沒看你折騰筆,好像你還覺得這次的筆挺好用的。但以前,似乎曾見過你把筆肢解了,筆帽、金屬頭、筆桿、筆芯散了一片。我很詫異,你怎麼會覺得那種寫一筆描三描的東西好用呢?但不管怎麼說,既然你以前拆過筆,我只能寄望於這根你也拆過。而這麼細緻的活兒,也許會用裸手?於是,我把筆送去檢驗,吩咐他們仔細找指紋。可我沒想到,估計那是工作時間,你拆筆時也戴著手套。雖然指紋沒找到,但鑑識人員卻發現了更加意想不到的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