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珞神色緩和了些。

  王良功一開口,很快便有大半人出聲表示贊成,與起初提議的人成涇渭分明之勢。

  蕭珞心中亮如明鏡,又豈會不知那些各懷鬼胎的大臣究竟在想什麼。與王良功意見統一的才是真正為社稷著想的忠臣,而那些諫言說新立幼帝的,則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著想。

  提議太上皇輔政的,是想趁機剝奪蕭珞手中的權力,提議內閣輔政的,那就更是不安好心了,至於提議蕭珞輔政的,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如今本就是蕭珞在議政,若立了太子,由他來輔政,看起來並無區別,可在心眼多的人眼裡,那就意義不同了。他現在代議朝政,是皇上親授的權力,是正大光明的,可一旦立了太子,由他輔政,那就變成野心了,屆時朝堂恐怕又會攪起一波渾水。

  這些他看得清楚,想的明白,自然沒什麼好氣的,可某些大臣急著立新帝,就等於在說皇上凶多吉少,這讓他如何不怒。

  蕭珞按壓下怒氣,起身緩緩步下台階,在群臣中慢慢穿行,來回踱步,面無表情地打量著那些提議之人。

  幾位大臣被他看得如芒在背,先前諫言的勇氣一下子不知去了哪裡,大氣都不敢出,寂靜中只聽到蕭珞袖擺摩挲的細微聲響,完全不知道這位心思深沉的皇后究竟在想什麼。

  蕭珞來來回回走了兩遍,目光直直地打量著他們,面上一片平靜,心中卻在迅速思索,一方面是為了把他們的名字牢牢記住,另一方面是在估算他們的實力,考慮此時能不能動他們。

  兩遍走完,蕭珞走到最前面,轉身看著一眾不敢抬頭的大臣,嘴角勾了勾,淡淡道:“諫言太子登基的幾位大人,煩勞你們留下來將此事再商議一番,其他人先退朝。”

  話音一落,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王良功第一個反應過來,連忙下跪叩首,眾人也迅速跟著回神,很快就跪了一地。之後王良功為首的一干大臣陸續退了出去,大殿中逐漸恢復寂靜,最後只剩下七八人。

  這七八人誰都沒敢站起來,都是多年練就的老狐狸,此情此景下不用細想就直覺不對勁了,漸漸的,後背開始冒出冷汗來。

  蕭珞等人都退盡了,轉身一步步上了台階,高高坐在上方,揚聲道:“請羅統領帶兵進來!”

  此話一出,底下的人頓時面色慘白,有一人終於沉不住氣,站起來狠狠喘了口氣,仰頭怒目而視,罵道:“數典忘祖!連自己姓什麼都不記得了!我可是三朝老臣,當年皇上在位時都對老臣禮讓三分!你如今欺凌我等,列祖列宗泉下有知必定不會輕饒!”

  蕭珞輕輕笑了笑:“周大人,你如此大義凌然緬懷前朝,可是要造反?”

  “你!你……”周大人氣得手指顫抖。

  一直守在外面的羅擒聽見傳召,很快就帶兵沖了進來,將中間的人圍住,卻圍得並不明顯,因為不明白蕭珞的意圖,所以與中間的大臣保持距離,紛紛抱拳跪地,靜候命令。

  “周大人,你身居高位,不轉身看著外面的億兆百姓,卻整日盯著朝堂更迭,如此作為,還覺得自己十分大義?”蕭珞諷刺地看著他,“本宮是否對得起列祖列宗,還輪不到你來評判,身處朝堂,對得起社稷才是最要緊的,你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蕭珞話雖說得淡,卻把周大人氣得差點暈倒。

  旁邊另一位李大人眼瞧著蕭珞把目光轉向羅擒,心頭一慌,連忙直起腰恭敬道:“殿下,老臣與他們意見相左,老臣是希望殿下輔政,老臣是一心為了殿下著想啊!”

  “看來李大人的耳朵也不靈光了,方才的話沒聽清麼?你不需要替本宮著想,北方仍在打仗,南方尚有饑民,你不想想這些,卻想著算計本宮,朝廷留著你做什麼?”

  這麼一說,底下再無人敢吭聲,若放在前朝,他們必定能舌燦蓮花,將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可如今的新皇帝,才短短一年就剷除半數異己,他們即便有心辯駁,也沒那個膽子了。

  蕭珞眼底泛起冷意,開口道:“羅統領,幾位大臣心系皇上安危,受累了。你帶他們各回各府,好生看顧。等皇上回來,再請他們入宮面聖。”

  羅擒朗聲應下,即刻站起來打了個手勢,跪了一地的侍衛很快將中間幾人扶起來,明為攙扶,暗地裡卻是架住了。

  被架住的大臣嚇得面如土色,他們原本料定蕭珞在這種時候為了穩定,必然不敢拿他們怎麼樣,卻沒想到他採取了折中的法子,既沒有放過他們,也沒有懲罰他們,眼下這架勢看起來是少不了要軟禁一段時日,他們想要求助恐怕都難如登天。

  蕭珞對上他們驚恐憤怒的目光,關切道:“幾位大人回府好生歇著,上朝就免了,想要置辦什麼,也只須對護衛言語一聲即可,切不可勞心傷神。”說完揮揮手,示意羅擒將人遣回去。

  幾個人被架住了,嘴巴卻不閒著,朝堂上文人的力量不容小覷,靠的就是一張嘴皮子,而且門生遍地,勢力也不是輕易就能撼動的,他們這會兒被激怒了,自然什麼都罵得出來。

  蕭珞靜靜聽著,面無波瀾,眼底卻湧起深重的悲哀,雙手在袖中握緊。

  身邊的龍椅,曾坐過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數典忘祖,說的真是一點都沒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