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庸人自擾的,答案卻是,真切的不曾愛過。

  他,自然是微笑的、溫和的拒絕了:

  “你的流連,只是因為自己寂寞了,那不是你的愛情。

  你的投入,只是因為你想證明給你自己看,那不是愛情。”

  我不知道他說這些對不對,

  但是,我很清楚在最後我為什麼放棄:

  “我只是在放棄一個現實里冰冷的王子,同時,我改變了自己那顆夢裡的心。”

  嘆不是當年。

  遠方的城市在燈光里模糊,

  那不屬於我的故事,早已結束。

  他或者他,沒有瓜葛。

  存在的意義,不過就是這樣的荒蕪。

  我愛上的是哪個他,我愛上的是不是我的歉疚。

  從那些已然消失了的短消息和電話中早已經無從追溯。

  伴隨著時間,什麼都可以遺失,你無法貼什麼“失物招領”。

  2004年2月14號,我清楚的記得這個準確的時間。

  他的第N任女友,就是我的朋友DJ。

  我微笑著回憶著他們的信,不同時期的,那些年少幼稚的言語。

  也許,以前的一切,真不過就是一場年輕氣盛時的意氣用事。

  我無從追溯那愛的始末,也無法肯定其中有沒有一點點報復。

  或者,也寧可相信那只是愛,沒有恨的。

  記得的,還是,那年的元月,他微笑著說:“無法再令你等我十年。”

  我很平靜:

  “如果真的有約定,那麼時間如何會是問題。

  如果真的無所謂距離,那麼為什麼不能繼續。”

  為什麼沒有給他念那首小學裡就背過不止十遍的詩?

  沒有為什麼,愛根本沒有理由。

  走了,就沒有答案。

  走了,卻何必回頭。

  知道,

  那依然不是愛情,

  只不過是當年。

  他們都叫我孩子,我微笑著不想否認。

  一個人的名字必然有著他的原由。

  於是我默認了這個或者不屬於我的它。

  我微笑著承認了:自己想的再多,卻依然是個孩子。

  夏天隨筆之康熙秘史觀後

  相愛就象水中的倒影

  忘記了歌名

  也許一開始就是錯誤

  所以這個歌

  聽上去竟然那麼悲傷

  看完了康熙秘史

  明明也知道裡面很多東西都不符合史實

  為了一些疑惑

  特地的去翻了清史稿

  原來納蘭和納喇不過是同一個滿文的不同漢文翻譯而已

  至少我看後的結論是這樣

  納喇惠妃是確有其人不過是不是什麼所謂的表妹倒不盡然

  明珠原來只是名字和索額圖一樣只是名字

  所以索大人這樣的稱呼也許和姓氏真的沒什麼關係

  納蘭容若字容若名性德原名成德

  要避一位皇子的名諱

  於是改了名成了性德

  他的末年裡真認識過一個叫沈宛的女子

  只是這個女子究竟是不是尚之信的妻子

  我沒有查到

  至於她和皇上或者敖拜的那些個瓜葛

  只怕更加來自野史了吧

  他死時為的是那個故人

  那個盧家的女兒

  沈宛的出現雖溫暖了他的心

  卻救不了他已經破碎的情

  於是他還是死了去見他的妻

  沒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真有個進了宮的青梅竹馬

  這只是猜測

  他為她寫了那麼多憂傷情切的詞

  一為側帽一為飲水

  也許也有寫他的妻的

  但是寧願相信他更多的記得的是前者

  畢竟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那個傳說真的是真的

  終究他也成了由後人杜撰評說的前人

  他和皇帝的情誼他的早逝他的至情至信

  更多的是他的才華與他身份交輝映的才華

  只是他的事跡因種種原因那麼的模糊

  模糊在歷史的河水中成了迷

  關於他的描述清史稿中的筆墨並不比那個惠妃多多少

  畢竟他只是個於政治無足輕重的文人

  一個風華絕代的文人

  愛情於他無非謎樣的點綴

  他們也許從不曾真正愛過

  看到那結局時

  覺得一切有點點空虛

  所以片尾歌

  聽上去真的有點悲傷

  自言自語

  充滿著

  失意與希望

  傳遞著

  忠誠與深愛

  在

  生命彼此的輪續中

  我們

  尋找著

  屬於自己的

  位置……——《獅子王》

  2003/2/4日午夜(注於以往的日記後)

  突然了解,我的日記,並非那麼真實。它們是一串串凌亂但清晰的詞句——用

  記憶串聯的小故事。很多的東西,永遠遺失在心的深深深處了。

  重新翻開,我和愷師傅的那些言談,那些僅僅只屬於對白的一切;

  我和葉姐姐的徹夜聊天,老校區2號樓陽台上的吹風;

  還有,一些些,小小的插曲。

  那些我曾注意並在意,但旁人已忘記的細節。

  所有的情節,小河細流的,慢鏡頭的,在我重讀它們的黑夜裡,重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