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聿幾乎是條件反射地掃了眼自己正對著的門口,那門關得嚴嚴實實,連只蒼蠅都漏不出來,何旭順著他目光瞥了一眼:“怎麼了,在這傻站著?”

  宋聿低頭,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柔聲道:“沒事,你怎麼下來了?”

  說著快步走到他身邊,見何旭懶懶散散,衣服也不肯好好穿,只堪堪披著,瞪了他一眼,監督何旭把手一隻一隻的塞回袖子裡,再幫他把領口理好。

  何旭渾身沒骨頭似的靠在何旭身上,隨便宋聿擺弄,悶聲道:“餓了,我給你打了個電話,沒接,就自個兒下來找東西吃了。”

  宋聿瞪了他一眼:“瞎說。”

  一邊瞪一邊翻手機。

  何旭把飯菜接過來,同時不甘示弱地瞪了回去:“翅膀硬了啊,自己不接電話還有理了。”

  宋聿翻出手機,上面明明白白有一個未接來電,一個未讀簡訊,翻開來微信上也有,何旭可以說是把通訊工具都翻了一遍,足夠體貼細心。

  宋聿:“……”

  何旭看著他的手機,冷嘲熱諷。

  宋聿小聲嘟囔著辯解:“我一直都開著鈴聲的,而且聲音不輕,不可能沒聽見。”

  何旭兩手抱胸,斜乜了他一眼,明擺著不信,但到底還是當面給打了個電話,結果鈴聲叮鈴鈴的不要太清脆。

  宋聿:“……”

  何旭知道他肯定不是故意的,但骨子裡惡劣基因作祟,還想再擠兌兩句,正要張嘴就見宋聿垂下頭,頭髮軟軟的耷拉著,何旭伸手摸了一把,覺得油光水滑,像在摸樓下二黃的毛。

  何旭笑了笑,抱住他的臉脆生生啵了口:“你以後還敢不敢這麼凶啊?”

  “不敢了,對不起。”

  “行了行了,不怪你了,我們樓下吃飯去。”

  宋聿眨了眨眼睛:“我已經打包上來了……”

  何旭:“我在房間悶了一天了,正好下樓透透氣,走吧。”

  宋聿是個沒原則的,一定要說,那也是何旭原則者,當下屁顛屁顛跟在他後頭,去大堂里拆了盒飯,開吃。

  一天下來,何旭的燒已經退的差不多,菜又都是心頭好,不一會兒一碗飯就吃了個精光,喊服務員來添飯沒動靜,他決定自力更生,去廚房舀飯。

  宋聿在外奔波一天,也是餓得厲害,等了片刻沒等回何旭,便也去了廚房。

  甫一入廚房門口,就見何旭一手端著冒尖白飯,一手捏著幾顆米粒,漫不經心地丟進嘴裡,整個人懶散散靠在牆上,和廚師大哥有一搭沒一搭的說閒話。

  “這米味道真好。”

  “那當然,我們村的水稻出口國外的,能不好吃嗎!”

  宋聿餓著,沒那個聊天的閒情逸緻,盛完飯就想走,被何旭不動聲色地扯了扯袖子,宋聿抬眼看他,何旭沒睬,反而衝著廚師道:“我家買了袋進口的香米,味道也沒這個好,是米不好還是燒法不對?我看你們這鍋子挺特別的,是不是有什麼講究啊?”

  宋聿順著何旭的目光看去,剛才盛飯匆忙,現在仔細打量,確實挺特別的:那鍋是個較為罕見的長方體,上大下小,上頭用蒸籠蒸著米飯,下面開了小口,塞著柴火。

  小旅館人手不夠,廚師大哥眼見火不旺了,趕緊又塞了一點:“這鍋沒什麼用,一般人家,米燒到七八成,剩下的放蒸籠里蒸熟,就香得不得了。”

  宋聿瞥了眼何旭臉色,終於明白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盯上的是這個形態詭異的鍋,於是在一旁幫腔:“我看這鍋長得挺奇特的。”

  那廚師顯然這話聽多了,熟門熟路地介紹:“這鍋從秦始皇那個年代就有了,早幾年是銅鍋,後來聽專家說銅有毒,這幾年就陸陸續續改成鐵鍋了,算我們這兒的一個特色,我倒沒覺得有什麼特別,不就是個鍋嘛,能燒飯就行。”

  何旭和宋聿對視了一眼,微笑道:“那行,我先回去吃飯了,謝謝大哥啊。”

  廚師大哥應了一聲,兩人便迫不及待地溜回了餐桌。

  後半段用餐兩人全程無話,宋聿似乎想說什麼,但何旭朝他打了個眼色,也就沒吭聲,潦草解決完肚子問題,就上樓,嚴嚴實實關上了門。

  宋聿坐在床上,眼睛卻朝角落裡四處亂飄,何旭倒了杯熱水給他:“看什麼呢?這地方我檢查過了,沒有監聽,隔音不錯,想說什麼放心說吧。”

  宋聿“哦”了一聲:“那個飯鍋怎麼了,我看你挺在意的。”

  何旭靜了一瞬:“你今天去青銅博物館了嗎?”

  “沒有,時間有限,我去的水稻博物館——”宋聿一頓,猛地抬頭,“你覺得那飯鍋……是鼎?”

  何旭點頭:“四角,上大下小,秦始皇那個年代,早先是銅器……這怎麼看,都像是四角方鼎。”

  宋聿皺起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鼎最開始是煮食物的容器,後來才用來祭祀。”

  何旭補充道:“準確的說,是後來祭祀取代了烹飪,象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基本上秦朝實用性就不大了,更不要說後世,過了那麼多年,別的產青銅的地兒都沒有保留下來,就他們保留了這個……”他忽然眯起了眼,壓低了嗓音,“你不覺得很蹊蹺嗎?”

  宋聿沒說話,只是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把這事給記了下來。

  何旭坐在他身邊看他寫字:“你今天幹什麼去了?”

  宋聿說:“去了幾家水稻大戶,沒什麼收穫,後來又去了他們的水稻博物館,拍到了幾張有意思的照片。”

  何旭挑了挑眉毛,就見宋聿把手機遞過去。

  “這是……”

  宋聿筆下不停:“這是古時候的地形圖,他們以前雖然叫‘海稻村’,但在山裡面,根本沒有海,之所以能有個海的名頭,就因為他們山頂的水,是附近海域的發源地。”

  “那時候的出海口現在已經被淹了,但我和現在的地圖比對了一下,還是能看出大概位置,在黎明市。”

  何旭愣了一愣。

  宋聿停筆,掃了他一眼:“準確的說,在黎明市的海濱公園附近。”

  何旭好一會兒沒說話。

  宋聿寫完思路,給何旭剝了個橘子吃:“你猜猜看,那個原先的出海口是什麼時候被淹的?”

  何旭嚼著橘子,哭笑不得的看了他一眼:“你也會開玩笑了啊。”

  宋聿不說話,只用烏溜溜的眼睛瞅著他。

  何旭不禁皺起了眉:“不會那麼巧吧?”

  宋聿說:“是公元前205年,秦朝。”

  何旭臉色當即就變了。

  宋聿有心想安慰他,又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只好起身去接了杯水:“喝點熱的,小心水果冷,吃了肚子疼。”

  何旭道了聲謝,漫不經心地啜了幾口熱水:“我本來以為只是米有問題,現在看來,除了稻米,跟青銅也分不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