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作為一個肉食動物被迫吃素篇:

  國師:餓了~

  將軍:紅燒魚、醬燜肘子、粉蒸排骨、清炒時蔬……

  國師:等等!

  將軍:怎麼了?

  國師:我好想聽見混進來一個異類!

  將軍:葷素搭配,才健康!

  國師:身為一隻吃人的鳥的後裔,我告訴你,別逼我吃人哈!

  將軍:鸞鳥也是鳳凰的一種,應該非醴泉不飲、非竹實不食,我去準備!

  國師:o(╥﹏╥)o你回來,我都聽你的~~

  將軍賽高!!!

  第91章 舉子請注意!(三)

  自古以來,江南便是整個中原的人才聚集地。江南文風盛行,又是魚米之鄉,是以百姓多富庶。雖然說知識不分階層,可是想要供養一個人讀書,實在是需要家底殷實。不然便是這筆墨紙硯,也是一筆承擔不起的消耗。

  所以,本就富庶的江南,自然是學子眾多。良性循環,文風更加的盛行起來。

  這日,君言無聊,稍稍便裝了下,就帶著月隨去了清茗樓。經歷過這麼多事兒,他倒是不害怕有人要害他,誰叫他這個國師是個防禦力超強的呢?這就叫做有恃無恐~

  所以唐墨瀚想要陪著他,今日就不去營里了。反正訓練計劃早就已經放了下去,有安勤在,他放心。只是君言拒絕了。這麼久,唐墨瀚總是不回家,雖說唐家人都已經習慣了,可終究不好。所以君言玩笑著說要放他一個假,將人趕回家了。

  唐墨瀚想想也是,確實是挺久沒回去了,母親已經派小廝來說過幾次了。少月要出去,稍稍裝扮一下之後,身邊只要不帶著祈笑,應該只讓人誤以為是個富家公子。再加上他將暗衛的人派在他身邊,在京里逛逛,還是安全的。

  於是被放飛的國師大人直接帶著月隨,到了西坊的清茗樓聽八卦去了。

  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茶樓酒樓女支坊都是消息集散地。而京城的清茗樓,這時候自然是因為學子眾多,老王爺居然早就空了一面牆,作為學子們的佳作展示之用。不管是誰,來了清茗樓,都可以題字、提詩,不嫌麻煩的還可以作畫、作賦。當然,以上的必須都是在當場進行。

  之後就有各學子評論新作。若是比牆上的好,自然就排進其中,淘汰掉最後一篇;若是不好,也不過眾人品評一番便就罷了。當然,牆上的都是各個領域中的佳作,想要超過自然不易。可要是誰的作品將別人的擠下來了,便是排在最後,也會讓主人在現在這些學子中大出風頭,幸運的還會被不知哪個貴人看在眼中。

  所以這清茗樓算是在學子中出了名。現在會試成績尚未出來,殿試需要等到四月份。這中間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僅是各主考官閱卷、評卷的時間,也是各個學子交集的時間,更是他們最後的溫習時間。

  清茗樓有文皓的包廂,可君言今天是來聽八卦的,自然不會去相對來說封閉的包廂。清茗樓的二樓,還有用屏風隔出來的座位,方便聽大堂中的談話,又不會被人看清楚。今日君言坐的便是這樣一個座位。

  “江南王子琪這篇《穎水賦》寫的實在是恢弘。小生並未見過穎水,只是通過這篇賦,似看見了其中描寫的穎水之觀。浩浩兮若碧空傾倒,淼淼兮四海之所向。實在是高啊!”這聲音君言聽著皺眉,怎麼感覺這說話的人得意洋洋的,實在讓他想關門放笑笑。聽這語氣,這人是那個什麼王子琪的追隨者。

  “蔣兄怕是沒有拜讀過當初江南案首柳明華的那篇《半山賦》。聽說看過那篇賦的人,都被引得去了半山看紅葉。原來半山那個地方還什麼都沒有,可自從這篇賦出來之後,整個半山所在的集安府便成了個人來人往的熱鬧城鎮。”說著,那人搖搖頭:“實在是讓人嚮往啊!”

  姓蔣的那個學子氣的臉通紅,可是卻說不出反駁的話來。那人說的對,柳明華當年年紀還小的時候,出遊時做過了一篇《半山賦》,詠的便是當初他到過的集安府的一個小鎮上的風景。秋來滿山紅葉,點燃了半邊天。那篇賦中的場景,被人傳頌,一時之間膾炙人口。就連江南淮安書院的院長都極力的誇讚。

  所以他還真說不出什麼不好的。

  “哎,這些可真真是好文章啊……”讚嘆了一陣江南兩任案首,這幫學子就轉移了話題。

  君言卻不經意聽見角落裡一桌,幾個被自家公子趕到一邊的幾個小書童在說著什麼,仔細一聽,不禁心中一凜。

  “公子文章做得好,只是可惜,我們江南的學子……”年紀不大的小書童噘著嘴,滿臉的不滿。

  “禁聲!”另一個人打斷了他的話:“你不要命了,怎麼什麼話都敢說?你說的那事兒只不過是個流言,現在什麼狀況尚不可知,你這話說出來便是鼓動人心。你們家公子沒有跟你說過麼!”

  “瞧我這嘴!”自知說錯話的小書童趕緊打了自己一巴掌:“公子說過這事兒,你們可不要跟我們家公子說我提了這話兒,拜託拜託!”說著,舉手執壺,給在座的幾人挨個兒斟了一杯酒。

  “我們自然是不說的,你自己得注意了。”在座的書童們互相使了個眼色,就開始說著一些一路上的趣事見聞之類的。

  君言看了那幾個書童一眼。他和月隨進來的時候,那些人都已經在座,所以並不知道那些書童都是跟著哪位主子的。可是看著書童吃飯的時候還不時掃向的方向,自然知道他們各家的公子是哪位。看了一圈,君言倒是有些瞭然。

  “月隨,你看看下邊的那些書童,他們各家的公子是不是都是江南學子?”雖說都是學子,可是各地有各地的人文,自然有不同的地方。來到京城之後,囊中充足的學子自然是趨近京城的穿衣打扮,可言行舉止中,依舊改不了自己的習慣。

  所以仔細觀察,君言就看出這些學子應該都是來自江南。就是不知道他們說的事兒是關於江南的學子,還是關於這次京城的會試。怎麼想怎麼不簡單。

  坐在他旁邊的月隨欠身看了會兒,注意著自家大人指出的那幾個書童,之後分辨了他們各家的公子,辨認之後點了點頭:“大人好眼力。依月隨來看,確實都是江南人。”

  手指點在桌子上,君言一邊無意識的動作著,一邊思考。良久,招呼月隨:“咱們回去吧,你去打聽打聽,關於江南學子中流傳的流言是什麼。”

  月隨詫異,明白了君言的意思搖了搖頭:“大人,將軍有吩咐,在外邊月隨不可以離開您的身邊。不若月隨先送您回去,之後再出來打聽?”

  想起他們家擔心過度的將軍大人,君言笑了:“真是!好吧,走,回了。”

  起身,兩人離開了清茗樓,直接坐車回長樂坊。目送自家大人進了國師府的大門,看了看自己身上,將腰間的玉佩摘下來,月隨看看自己身上沒有什麼破綻,起身離開了國師府。

  等晚膳的時候,唐墨瀚回了國師府,推開房門,就見月隨正向著君言匯報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