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頁
李瑾月的心早已千瘡百孔,這個父親,有與沒有到底有什麼區別?她到底是如何奮鬥到如今的,又是如何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力挽狂瀾,救他於水火之中的?他的那些兒子們,沒有一個站出來,只有她,拼了命地替他收拾殘局。然而事到如今,她贏得的到底是什麼?不過是又一輪的逼迫與猜忌。只要他在那位置上一日,這樣的事情就永無停歇之時。
李瑾月真的受夠了,她的心也徹底寒了。或許是時候徹底與自己的父親劃清界限了,他因為剛愎自用已然鑄成大錯,大唐眼下一片亂局需要人主持,他卻依舊囿於過去那些事帶來的不可理喻的執念,當真是無可救藥!
李瑾月大闊步走上南薰殿的台階,白袍銀甲、紫鞘大劍鏗鏘作響,兩旁的戍守軍士,都是郭子儀、李光弼的人,也就是李瑾月的人,並不會阻攔於她。她就這般如入無人之境,來到殿門口,“吱呀”一聲用力推開了南薰殿的殿門。
沈綏默然跟隨在她身後,她沒有指點李瑾月該怎麼做,因為她知道,眼下的局面,李瑾月正面闖入的解決方式,才是最為正確有效的。也是時候,與這一切糾纏不清的執念與瘋狂徹底斷絕了。
殿門洞開,李瑾月大步而入。正殿之上,皇帝、華妃端坐主位,下首兩側,張若菡等人分列而席,酒席尚未開始,李瑾月的到來徹底出乎了皇帝的意料。他沒有想到李瑾月竟會來得如此之快,他的計劃尚未實施,已經宣告失敗。看著她背後面帶笑容,亦步亦趨走入的沈綏,皇帝眸光愈發冰冷。
他面色沉凝,雖然心中一片頹敗,但他卻依舊保持著屬於帝皇的氣度與尊嚴。張若菡等人見到李瑾月和沈綏一前一後走入,均鬆了口氣。她們也大概能猜到皇帝以華妃名義請她們到這裡來是為了什麼。離去前,張若菡特意讓崔舵主派人去找李瑾月和沈綏了,沒想到她們這麼快就趕了來,她心中寬慰許多,略顯緊張的面龐也放鬆了下來。
李瑾月目不斜視,直接走到君席的台階下方,大劍往身前一杵,雙手交疊扶住劍柄頂部,站定不跪。楊玉環擔憂的目光落在了她後背之上。
沈綏沖張若菡眨了眨眼,又向顰娘和秦憐點了點頭,讓她們放心。
“是誰准你劍履上殿、見朕不跪的?”皇帝緩聲問道,語氣中的寒意使人心驚。
呵呵,馬嵬坡得救時狼狽的模樣,現在倒是半點不見了。到底是君王,在這宮中,才能端出架子來。李瑾月身後,沈綏冷笑。
“陛下恕罪,兒急於覲見陛下,故而禮儀上有所疏漏。”李瑾月口中倒是謙卑,可行動上卻半點也不客氣,依舊扶劍而立,紋絲不動。
皇帝並指指向她,怒聲道:
“逆女,你眼裡還有沒有君父!”
“陛下!”李瑾月音調忽而拔高,蓋過皇帝的聲音,隨即朗聲道:“您是否可以請藏於屏風之後的朋友出來一見。”
“你!”皇帝面色扭曲,青一陣紫一陣。
“鬼鬼祟祟躲藏什麼,還不出來!”李瑾月一聲暴喝,手中大劍立時出鞘,飛擲向皇帝身後那張九折金龍玉鳳金絲嵌大屏風。呼嘯的劍氣從皇帝和華妃頭頂刮過,華妃驚叫出聲,皇帝面色瞬時煞白。
屏風被大劍貫穿,後方躲藏的人立時向兩旁撲出,躲避劍氣。一共撲出來三人,左側兩人,右側一人,李瑾月飛身而起,直接越過皇帝頭頂,去取自己大劍。沈綏則直撲右側那人,藏於大袖中的雪刀凌然出鞘,在對方根本來不及反應之下,刀柄閃電般擊打在對方腋下麻穴之上,封住對方動作。隨即刀鋒一閃,架在了對方脖頸之上。她左手從腰間取下一枚香囊,抽出封囊口的繩子,將對方手腕牢牢綁住,然後提著對方衣領就將他拽到了皇帝身前的殿中央。
“陛下,情況緊急,臣失禮了。”沈綏悠然道,隨即將雪刀收回鞘中,扎在腰間,垂手而立,不再言語。
另一頭,李瑾月也已經拿下那兩人,將他們帶到了殿前跪下。仔細去看,其中一人居然是刑部員外郎劉玉成。另外一人看著面生,卻又有幾分眼熟,這人興許就是那綁走皇帝的歹徒。而沈綏抓到的那個人,所有人都很熟悉,正是失蹤多日的伊胥。
皇帝驚怒交加,已經是周身都在發抖,卻半個字無法言語。華妃縮在一旁瑟瑟發抖,已然是大氣都不敢喘。
“劉玉成……”張若菡有些失神,就連她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竟會在這裡見到劉玉成。
“唐門中人,他是潛伏得最好的那個。如果我沒猜錯,你的任務,原本是監視內子吧。從江陵之行中你的種種表現,我能發現你對內子有超乎尋常的關注,可卻並非是出於男女之情。”
張若菡眉目緊鎖,腦海里回憶漸漸清晰,江陵之行,她故意出了個三錦囊的難題,本是想為難沈綏,卻不承想誤打誤撞,牽出了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仲遠乃是武氏暗線,以及武惠妃暗害皇甫德儀之子鄂王,皇甫德儀向外求救之事。當時沈綏的推論是,宋璟送信至法門寺,提醒張若菡武惠妃要暗害太子一事。
仔細想來,一切都從劉玉成和張若菡在船隻甲板之上關於懸棺的一場辯論開始。難道說劉玉成是故意要讓張若菡或者沈綏注意到李仲遠?目的是什麼?
李瑾月真的受夠了,她的心也徹底寒了。或許是時候徹底與自己的父親劃清界限了,他因為剛愎自用已然鑄成大錯,大唐眼下一片亂局需要人主持,他卻依舊囿於過去那些事帶來的不可理喻的執念,當真是無可救藥!
李瑾月大闊步走上南薰殿的台階,白袍銀甲、紫鞘大劍鏗鏘作響,兩旁的戍守軍士,都是郭子儀、李光弼的人,也就是李瑾月的人,並不會阻攔於她。她就這般如入無人之境,來到殿門口,“吱呀”一聲用力推開了南薰殿的殿門。
沈綏默然跟隨在她身後,她沒有指點李瑾月該怎麼做,因為她知道,眼下的局面,李瑾月正面闖入的解決方式,才是最為正確有效的。也是時候,與這一切糾纏不清的執念與瘋狂徹底斷絕了。
殿門洞開,李瑾月大步而入。正殿之上,皇帝、華妃端坐主位,下首兩側,張若菡等人分列而席,酒席尚未開始,李瑾月的到來徹底出乎了皇帝的意料。他沒有想到李瑾月竟會來得如此之快,他的計劃尚未實施,已經宣告失敗。看著她背後面帶笑容,亦步亦趨走入的沈綏,皇帝眸光愈發冰冷。
他面色沉凝,雖然心中一片頹敗,但他卻依舊保持著屬於帝皇的氣度與尊嚴。張若菡等人見到李瑾月和沈綏一前一後走入,均鬆了口氣。她們也大概能猜到皇帝以華妃名義請她們到這裡來是為了什麼。離去前,張若菡特意讓崔舵主派人去找李瑾月和沈綏了,沒想到她們這麼快就趕了來,她心中寬慰許多,略顯緊張的面龐也放鬆了下來。
李瑾月目不斜視,直接走到君席的台階下方,大劍往身前一杵,雙手交疊扶住劍柄頂部,站定不跪。楊玉環擔憂的目光落在了她後背之上。
沈綏沖張若菡眨了眨眼,又向顰娘和秦憐點了點頭,讓她們放心。
“是誰准你劍履上殿、見朕不跪的?”皇帝緩聲問道,語氣中的寒意使人心驚。
呵呵,馬嵬坡得救時狼狽的模樣,現在倒是半點不見了。到底是君王,在這宮中,才能端出架子來。李瑾月身後,沈綏冷笑。
“陛下恕罪,兒急於覲見陛下,故而禮儀上有所疏漏。”李瑾月口中倒是謙卑,可行動上卻半點也不客氣,依舊扶劍而立,紋絲不動。
皇帝並指指向她,怒聲道:
“逆女,你眼裡還有沒有君父!”
“陛下!”李瑾月音調忽而拔高,蓋過皇帝的聲音,隨即朗聲道:“您是否可以請藏於屏風之後的朋友出來一見。”
“你!”皇帝面色扭曲,青一陣紫一陣。
“鬼鬼祟祟躲藏什麼,還不出來!”李瑾月一聲暴喝,手中大劍立時出鞘,飛擲向皇帝身後那張九折金龍玉鳳金絲嵌大屏風。呼嘯的劍氣從皇帝和華妃頭頂刮過,華妃驚叫出聲,皇帝面色瞬時煞白。
屏風被大劍貫穿,後方躲藏的人立時向兩旁撲出,躲避劍氣。一共撲出來三人,左側兩人,右側一人,李瑾月飛身而起,直接越過皇帝頭頂,去取自己大劍。沈綏則直撲右側那人,藏於大袖中的雪刀凌然出鞘,在對方根本來不及反應之下,刀柄閃電般擊打在對方腋下麻穴之上,封住對方動作。隨即刀鋒一閃,架在了對方脖頸之上。她左手從腰間取下一枚香囊,抽出封囊口的繩子,將對方手腕牢牢綁住,然後提著對方衣領就將他拽到了皇帝身前的殿中央。
“陛下,情況緊急,臣失禮了。”沈綏悠然道,隨即將雪刀收回鞘中,扎在腰間,垂手而立,不再言語。
另一頭,李瑾月也已經拿下那兩人,將他們帶到了殿前跪下。仔細去看,其中一人居然是刑部員外郎劉玉成。另外一人看著面生,卻又有幾分眼熟,這人興許就是那綁走皇帝的歹徒。而沈綏抓到的那個人,所有人都很熟悉,正是失蹤多日的伊胥。
皇帝驚怒交加,已經是周身都在發抖,卻半個字無法言語。華妃縮在一旁瑟瑟發抖,已然是大氣都不敢喘。
“劉玉成……”張若菡有些失神,就連她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竟會在這裡見到劉玉成。
“唐門中人,他是潛伏得最好的那個。如果我沒猜錯,你的任務,原本是監視內子吧。從江陵之行中你的種種表現,我能發現你對內子有超乎尋常的關注,可卻並非是出於男女之情。”
張若菡眉目緊鎖,腦海里回憶漸漸清晰,江陵之行,她故意出了個三錦囊的難題,本是想為難沈綏,卻不承想誤打誤撞,牽出了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仲遠乃是武氏暗線,以及武惠妃暗害皇甫德儀之子鄂王,皇甫德儀向外求救之事。當時沈綏的推論是,宋璟送信至法門寺,提醒張若菡武惠妃要暗害太子一事。
仔細想來,一切都從劉玉成和張若菡在船隻甲板之上關於懸棺的一場辯論開始。難道說劉玉成是故意要讓張若菡或者沈綏注意到李仲遠?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