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先永半點沒客氣,轉身就走,急切的步伐中都帶著一股冷厲的殺氣。

  大王也沒有很好過,他被趙先傲帶著去了佛堂,這是清秋寺最大的佛堂,三米之高的金箔佛像令人望之儼然,大王坐在趙先傲身旁的一個明黃色的軟墊上,被強迫的聽著近百個和尚跪在一起嗡嗡嗡的敲木魚念佛經。

  說真的,他這時候真覺得自己是妖精。

  不行不行,腦袋疼,迷糊。

  第18章

  大王不知道他在佛堂里的那幾個時辰是怎麼度過的,他只知道,上午的祈福結束後,他整隻虎都不太好了。

  然而,遭了一上午的罪,午膳時迎接他的,還是那一片綠油油。

  其實,清秋寺的齋飯很是美味,冬季的蔬菜難得新鮮,又是大廚精心烹製,用料和手法獨具匠心,嫩嫩的油菜葉放入口中別有一番青菜中自帶的甜美滋味,但對於無肉不歡的大王來說,再怎麼美味,他也嘗不出來。

  這頓飯,心理陰影還未消散的趙先永坐的離大王八丈遠,大王也非常聽話,即便看著那些菜葉直噁心,也硬生生的往下咽。

  這頓飯,吃的還算是融洽。

  趙先傲優雅的吃著從表面上看很簡樸的青菜和玉米餅,每一個細小的舉動都帶著皇族耳濡目染出的教養,他和端王一樣,吃東西並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音,兩位高僧雖然在清秋寺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皇上和王爺面前還是會謹慎小心,也十分安靜。

  正因如此,大王咬勺子的聲音很刺耳。

  趙先傲略略側頭,見大王蜷成一團,似球一樣坐在椅子上,憤怒的把碗大的湯勺叼在嘴裡,要張肅用力的拽,他才肯鬆口,然後苦著臉迎接下一勺難吃的菜,再次重複相同的動作。

  趙先傲嘴角漾起一抹幾乎淡不可見的笑意。

  “元歡,吃完了就讓張肅陪你在寺里逛逛,別亂跑,天黑之前回院子。”

  不用去佛堂了!

  大王這麼努力的吃東西為了就是這個,他沒有片刻猶豫跳下椅子向門外跑去。

  跟逃難似的。

  住持很是擔憂的看著大王的背影,生怕他吃素沒吃飽,出去隨便捉個和尚吃。

  趙先傲看出他的憂慮,寬慰道,“大師不必擔心,獸王雖為猛獸,但心地良善與端王相似。”

  趙先永差點捏斷了筷子。

  大王不知道趙先傲又用他來噁心端王,得了空他便遠遠甩開張肅,往昨日發現的小佛堂跑去。

  這個門他現在必須得進去,否則菜就白吃了。

  清秋寺屬實大,除了皇上和王爺的必經之路,地上還存著積雪,大王沒有走多遠鞋子就濕了,習慣了保持爪子永遠保持乾燥溫暖的大王有些不適。

  走到小佛堂時,那道門還關著,不過從地上的腳印來看,不久前這裡有人出去過,還沒回來。

  小佛堂旁有一道長廊,大王尋了個較為乾淨的地方趴了下去,打算守株待兔。

  可大王給趙先傲慣的是愈發嬌氣,在冰冷的青石板上趴了一會,他的肚子就開始不舒服。

  大王去拉了個粑粑。

  拉完他看了一眼,仍是那令人討厭的綠色。

  再回來的時候,小佛堂門前的地上多了一排腳印,人已經進去了。

  大王悠悠的嘆了口氣,感覺這兩天他可能是時運不佳,就這麼一小會功夫,怎麼就錯過了呢。

  等等,這是什麼味道。

  大王湊到門口嗅嗅,聞出一股很濃重的肉味。

  是烤鴨。

  嗯,絕對沒錯。

  和尚居然吃肉!那憑什麼不讓我吃肉!

  大王抬起爪子憤怒的砸著門,發出砰砰砰的巨響。

  隨即,他聽見裡面傳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沒一會的功夫,門被推開了,是一個年老的和尚,眉毛花白,鬍鬚也是如此,在大王眼裡和那兩個住持高僧長的差不多,卻不知為何,顯得很輕浮,沒有那麼的德高望重。

  那老和尚一推開門看到了一隻老虎,腿都嚇軟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王趁機闖進去,忽略了院子裡濃郁的靈氣,直奔佛堂偏殿,一爪子推開門,又一爪子掀開被臥,從褥子底下翻出了沒了一隻腿的烤鴨。

  好啊這個老和尚,真的在吃肉!

  沒收!

  大王連骨頭帶肉一口咬進嘴裡,嚼的稀爛也捨不得咽下去。

  這時老和尚也回過神來,跑進屋裡,指著大王手都在顫抖,“你,你還我烤鴨!”

  大王這才把烤鴨吞下去,因為憤怒,他的質問脫口而出,“老和尚你竟然敢吃肉!”

  老和尚用相同的口吻質問大王,“你這隻胖老虎竟然敢說話!”

  呀?

  他剛剛說話了嗎?

  被發現了?

  大王第一個念頭是吃了老和尚毀屍滅跡,可下一秒,他又反應過來,這老和尚剛剛說的是敢說話而不是會說話。

  大王是一隻聰明的小老虎,他意識到,這個老和尚有故事。

  “我為什麼不敢說話。”大王盯著老和尚,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老和尚就一步一步的往外退,他的眼神從探究到飄忽,最後化成了驚訝,“你不是妖……”

  大王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只見老和尚周身被一股白煙漫過,大王眼前模糊了一下,在看清楚時,老和尚沒了,地上是一隻有圓盆那麼大的老烏龜。

  懵了。

  大王真的懵了,他不懂人為什麼會變成龜。

  不對,是龜為什麼會變成人。

  大王掃了一眼已經被拴好的大門,對這個行事謹慎的老烏龜充滿疑惑,他有好多問題想要問。

  可沒等他問,老烏龜就自己說了,“我是空見大師養的烏龜……”

  老烏龜生在野外,常年藏身在河水中,吃些小魚小蝦度日,在他一百歲那年終於開了靈智,從一隻狐妖那學習了修妖之術,從此靠吸食來河邊洗衣的農婦和玩耍的孩童精氣修煉,雖然修為進展緩慢,但是老烏龜很是滿足,他有的是時間,慢慢來總會有能化成人的那天,可漸漸的,被他吸食過精氣的人接連生病,甚至臥床不起,有人說是風水不好,有晦氣,於是村長找來了一個道士,想要查出晦氣的根源。

  老烏龜也是倒霉,碰上了一個有真學實幹的道士,他查出有妖物作亂,便讓人把老烏龜從河水裡撈了出來,說他就是那晦氣的根源。

  村裡的人也都知道這河裡有隻龜,可龜寓意是長壽,誰也沒想過會和他有關,便問道士該怎麼辦,道士說要做場法事,把老烏龜燒死,村里人的病自然不治而愈。

  不幸中的萬幸,道士在做法事的時候,吸引了清秋寺上一任住持長老空見大師的注意,那時的空見大師已經得到了先皇的青睞,有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見老烏龜可憐,便把他帶回寺中度化,希望他痛定思痛,以後不再修行那些害人之術。

  這佛堂就是空見大師生前的住所,恰巧這佛堂的院中有一株名憫生的神草,老烏龜正是因為這憫生神草用短短三十年的光景便修煉成妖,他成妖后,空見大師看著他又搖頭又嘆氣,最後收了他做清秋寺的和尚,讓他一直待在清秋寺里守護憫生神草,不准離開半步,之後空見大師便外出遊歷,在也沒有回來過,他就以給空見大師打理佛堂的名義留在了這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