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第12節:時間箭(12)
不僅崎嶇,而且還難以理解。但至少,有件事我肯定會知道(答案揭曉可以帶來一些安慰),我將會知道那個秘密究竟有多糟,將會明白這個罪過的本質。當然,我已隱隱感覺出了一些,知道這一切必定和垃圾與糞便有關,而且一定是因為時機錯誤而造成。我們來到了紐約。
抵達紐約後的頭三十六小時,雖有些慌亂,但還不至於害怕。這可能和我們的本性有關,喜了新,舊的也就厭了。還是一樣,我們必須在新的公寓落腳,而這個地方讓我頗為心動-我只希望我們能租久一點,可這種事情非我能力所及,只能全權交由托德處理。話說回來,現在我們最好加上引號說"托德"。托德已經不再是托德了,他把這個名字賣了,換成一個更好的名字。再見了,托德……
接下來,我們認識了尼古拉斯·克雷迪特這個人。我搞不清楚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反正,我只能記下來,然後再攤開。一開始,我不擔心別人,只時常擔心自己。這就是我們來到紐約後最初發生的事。我們小心翼翼地來到這座城市的地底:紐約大中央車站。在此,火車發出嘆息聲,旅客們也發出嘆息聲,聲聲相繼。最先下車的旅客匆匆忙忙地跑了,其他人則徘徊在這裡,待了好一會兒才準備到街上去。托德也低著頭,在原地等了好幾分鐘才動身離開。他走在月台上,脖子不時扭向後方-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嘗試把目光投向他所要前往的方向。結果,這麼做的下場卻是不停地撞上別人,他只好不停鞠躬,好言道歉,露出賠罪的謙恭表情。緊接著,他竟然插隊站到售票櫃檯前,以火車票根賣得十八美元現金,但鈔票到手後他卻還很孩子氣地站在隊伍里,低著頭,很不耐煩地,一直挨到隊伍最後,才脫離排隊長龍走向車站側翼的商店區通道。才剛踏出車站,一輛計程車便很機靈地開了過來,完全服膺它們慣常的作風。於是,我們又開始旅行了,穿過摩天高樓間的峽谷,經過商標GG上的圖騰。我有點緊張,心想為何不先拜訪帝國大廈或自由女神像?可話說回來,那種行程太老套了。現在是十一月,街上的人們都裹在冬天的厚外套里,而那些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則在細密計算過的壓力方程式中微微晃動。這棟新公寓只有一個房間,大小有如一座小型倉庫。全木製的書桌和餐桌、低矮的黑皮革座椅、檔案櫃、幼兒用的圍欄小床……
與我們之前的寓所大不相同,這裡各式家具一應俱全,而且頗具個人特色,很陽剛,嚴肅、乾淨,非常雄性化。住在這裡的男人,不管對酸奶、膝蓋彎曲運動,甚至還有天體營假期,都肯定有某方面的堅持。總之,你們大概會這麼想:我和托德現在一定會馬上把鞋子脫了,好好享受一下這個地方。但你們都錯了,我們還有一點私人問題得去弄清楚。於是,我們又坐進第二輛計程車,向東而去,拉拉雜雜見了各式各樣的人。我懷疑是否每個來到紐約的人都需要一個新身份,還是只有我們如此,只有"他"是唯一特例……
第13節:時間箭(13)
現在不能再講"托德"了。無論是門鈴上的姓名,大門上的姓名,桌燈下信封上的姓名,處處皆說約翰·楊格、約翰·楊格、約翰·楊格……
不知從這城市哪裡冒出來一堆碎紙屑,在空中翻轉著,從計程車窗飄了進來。我們用身為醫生的那雙手,癒合了這些紙屑,並立刻發現這些文件都與我們有關。信件、會員卡、帳單、收據……
所有紙片都還是一樣說著約翰·楊格。你問外面還有什麼東西嗎?當然有。外面還有汽車,那是當然的。汽車、汽車、汽車……
那是我們放眼望去所逃避不掉的。我們前往的下一站是證件商店。這個販賣身份的地方在地下室,位置相當隱秘,讓人很難辨清方向。此處瀰漫著刺鼻的乾洗機熱氣,同時還有那种放在厚墊上來回壓擠以在衣物上製造出皺紋的機器的味道。與我們交涉的是一個長相聰明的年輕人,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身上掛著一副箍環般的單片眼鏡,看起來像城市裡的一個白痴學者。沒談幾句,這個年輕人便開始數鈔票,說了一些"在我們這兒可沒的挑,若不喜歡就到別的地方找"之類的話,而我們則以一種我從來沒聽過的、不再假裝善良的、一聽便知道過去長久以來的好脾氣都是假裝的口氣說:
""托德·富蘭德里"?這他媽的是什麼鬼名字!""拿去吧,"那年輕人說,"乾淨的。"我們必須離開一下,然後再回來,但這個地下室變得越來越難找到出去的路。我們想找點食物,便從華盛頓廣場公園的垃圾桶里搜出了一些東西:一個三明治、一個幾乎完整隻咬了一口的蘋果,然後拿去小超市換了一點零錢。時間過去了。時間,人類的尺度,它把我們牢牢固定成現在的樣子,直到完成這最後的交易。"好吧。"我們怏怏不悅地說,口氣不太符合這時的情景-這個小鬼正遞給我們一疊新文件,外加一整捆鈔票。"反正,我是被你吃定了。""兩倍。"他說。"你開價吧。""你知道我們這裡的規矩吧?希望牧師在布道時對你講過。""好極了。""我知道,牧師對我說過了。""讓你久等了,我的名字是約翰·楊格。"就這樣,現在我的名字叫約翰·楊格了。
不僅崎嶇,而且還難以理解。但至少,有件事我肯定會知道(答案揭曉可以帶來一些安慰),我將會知道那個秘密究竟有多糟,將會明白這個罪過的本質。當然,我已隱隱感覺出了一些,知道這一切必定和垃圾與糞便有關,而且一定是因為時機錯誤而造成。我們來到了紐約。
抵達紐約後的頭三十六小時,雖有些慌亂,但還不至於害怕。這可能和我們的本性有關,喜了新,舊的也就厭了。還是一樣,我們必須在新的公寓落腳,而這個地方讓我頗為心動-我只希望我們能租久一點,可這種事情非我能力所及,只能全權交由托德處理。話說回來,現在我們最好加上引號說"托德"。托德已經不再是托德了,他把這個名字賣了,換成一個更好的名字。再見了,托德……
接下來,我們認識了尼古拉斯·克雷迪特這個人。我搞不清楚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反正,我只能記下來,然後再攤開。一開始,我不擔心別人,只時常擔心自己。這就是我們來到紐約後最初發生的事。我們小心翼翼地來到這座城市的地底:紐約大中央車站。在此,火車發出嘆息聲,旅客們也發出嘆息聲,聲聲相繼。最先下車的旅客匆匆忙忙地跑了,其他人則徘徊在這裡,待了好一會兒才準備到街上去。托德也低著頭,在原地等了好幾分鐘才動身離開。他走在月台上,脖子不時扭向後方-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嘗試把目光投向他所要前往的方向。結果,這麼做的下場卻是不停地撞上別人,他只好不停鞠躬,好言道歉,露出賠罪的謙恭表情。緊接著,他竟然插隊站到售票櫃檯前,以火車票根賣得十八美元現金,但鈔票到手後他卻還很孩子氣地站在隊伍里,低著頭,很不耐煩地,一直挨到隊伍最後,才脫離排隊長龍走向車站側翼的商店區通道。才剛踏出車站,一輛計程車便很機靈地開了過來,完全服膺它們慣常的作風。於是,我們又開始旅行了,穿過摩天高樓間的峽谷,經過商標GG上的圖騰。我有點緊張,心想為何不先拜訪帝國大廈或自由女神像?可話說回來,那種行程太老套了。現在是十一月,街上的人們都裹在冬天的厚外套里,而那些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則在細密計算過的壓力方程式中微微晃動。這棟新公寓只有一個房間,大小有如一座小型倉庫。全木製的書桌和餐桌、低矮的黑皮革座椅、檔案櫃、幼兒用的圍欄小床……
與我們之前的寓所大不相同,這裡各式家具一應俱全,而且頗具個人特色,很陽剛,嚴肅、乾淨,非常雄性化。住在這裡的男人,不管對酸奶、膝蓋彎曲運動,甚至還有天體營假期,都肯定有某方面的堅持。總之,你們大概會這麼想:我和托德現在一定會馬上把鞋子脫了,好好享受一下這個地方。但你們都錯了,我們還有一點私人問題得去弄清楚。於是,我們又坐進第二輛計程車,向東而去,拉拉雜雜見了各式各樣的人。我懷疑是否每個來到紐約的人都需要一個新身份,還是只有我們如此,只有"他"是唯一特例……
第13節:時間箭(13)
現在不能再講"托德"了。無論是門鈴上的姓名,大門上的姓名,桌燈下信封上的姓名,處處皆說約翰·楊格、約翰·楊格、約翰·楊格……
不知從這城市哪裡冒出來一堆碎紙屑,在空中翻轉著,從計程車窗飄了進來。我們用身為醫生的那雙手,癒合了這些紙屑,並立刻發現這些文件都與我們有關。信件、會員卡、帳單、收據……
所有紙片都還是一樣說著約翰·楊格。你問外面還有什麼東西嗎?當然有。外面還有汽車,那是當然的。汽車、汽車、汽車……
那是我們放眼望去所逃避不掉的。我們前往的下一站是證件商店。這個販賣身份的地方在地下室,位置相當隱秘,讓人很難辨清方向。此處瀰漫著刺鼻的乾洗機熱氣,同時還有那种放在厚墊上來回壓擠以在衣物上製造出皺紋的機器的味道。與我們交涉的是一個長相聰明的年輕人,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身上掛著一副箍環般的單片眼鏡,看起來像城市裡的一個白痴學者。沒談幾句,這個年輕人便開始數鈔票,說了一些"在我們這兒可沒的挑,若不喜歡就到別的地方找"之類的話,而我們則以一種我從來沒聽過的、不再假裝善良的、一聽便知道過去長久以來的好脾氣都是假裝的口氣說:
""托德·富蘭德里"?這他媽的是什麼鬼名字!""拿去吧,"那年輕人說,"乾淨的。"我們必須離開一下,然後再回來,但這個地下室變得越來越難找到出去的路。我們想找點食物,便從華盛頓廣場公園的垃圾桶里搜出了一些東西:一個三明治、一個幾乎完整隻咬了一口的蘋果,然後拿去小超市換了一點零錢。時間過去了。時間,人類的尺度,它把我們牢牢固定成現在的樣子,直到完成這最後的交易。"好吧。"我們怏怏不悅地說,口氣不太符合這時的情景-這個小鬼正遞給我們一疊新文件,外加一整捆鈔票。"反正,我是被你吃定了。""兩倍。"他說。"你開價吧。""你知道我們這裡的規矩吧?希望牧師在布道時對你講過。""好極了。""我知道,牧師對我說過了。""讓你久等了,我的名字是約翰·楊格。"就這樣,現在我的名字叫約翰·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