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強運的失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開演啦,開演啦。」

  隨著扮演幼年圭多的小演員在攝影棚里的東奔西跑,整個後台似乎都被調動了起來,曾在本片中現身的大小角色都穿著戲服,一個接著一個,表情各異地走上了台前——或是驚喜,或是含笑,但在整部影片的迷茫、混亂和痛苦之後,所有人身上攜帶著的感情都是正面的,這也讓這部電影的結尾自然而然地具備了讓人寬慰的正能量。

  在這座搭建在幻覺中的舞台里,吉普賽舞女還是那麼惡狠狠的,而情人卡爾拉的表情失落中還帶了眷戀,但終究是站在了丈夫身邊,史蒂芬妮眉目傳情,克勞迪婭似笑非笑,而兩位母親則欣慰中隱含了調侃而嚴厲,唯獨沒有妻子路易莎的身影——在幻覺中的女性終究已成了過去,已經成為了被圭多放下的情意結,而路易莎在他的生命中則還未成為過去。

  「準備。」不知誰在喊道,現場安靜了下來,圭多以複雜又單純,憧憬又懷念的眼神望著眼前的布景,現實中的演員們在布景房間裡做著準備,他對身後的華麗舞台一無所覺,也不知道在一片黑暗中,路易莎已經悄然推開了攝影棚的大門,以令人難以捉摸的表情望著前夫的背影。

  在一片寂靜中,在幻覺中多次出鏡,象徵了圭多的童心以及原始*的小圭多從舞台上跑了下來,他坐到了圭多身邊,而大圭多寬容地把他摟在懷裡,說了一聲。「。」

  燈光頓時亮了起來,幻覺中的舞台大放光芒,而真實的片場,除了演員所在的區域,其餘地方都仍處在暗處,在幻覺舞台熱鬧非凡的無聲舞蹈中,圭多和攝影機一起升了起來,他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布景,而影片也就此結束,在一聲低聲急促的『1、2、3、4』後,進入了片尾的字幕和花絮時間。

  已經上映了兩周了,這又是工作日的早場,《九》的上座率註定不會太高,在空曠的電影院裡,幾個觀眾稀稀拉拉地坐在場中,等到燈亮起來以後,這才懶洋洋地站起身來,木然地走出放映廳,這部電影似乎無法激起他們的討論興趣,只有一個觀眾用力地鼓了幾下掌,見到片尾有和字幕一起放映一些拍攝花絮,才走了幾步就又坐了下來,仔細地觀看起了花絮中呈現的排練過程。

  「所以,這就是《九》……」除了這個很可能是音樂劇愛好者的粉絲以外,還有兩名觀眾坐在原地沒有起身,但他們彼此也沒有交談什麼,而是一直保持著沉默,直到字幕都快放映了一半,其中的一名觀眾才打破了沉默,低聲地說道。

  他的語氣不含喜怒,也很難從這番話里去分辨具體的態度,所以同伴應對得相當吃力,「是的,這就是《九》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下周五上映,在這一周之後,它的票房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如果算上營銷費用的話,北美票房不可能回本的,韋恩斯坦這回有些太大意了,在坎城的平淡反應之後,他不應該採取這種大規模宣傳的做法的,還是要用小規模輪映的方法來積攢口碑,給它一點長線運作的空間。」

  上映兩周,所有的懸念都已經不再是懸念,《九》這部電影到底得到了什麼樣的反響,現在已經完全水落石出了: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的風評其實反而比上映以前要好一些,雖然大多數觀眾都表示『過分深奧』、『角色太多』、『劇情支離破碎』,但也有少部分觀眾,尤其是對音樂劇比較熟悉的愛好者們給了它十分熱情的好評,imdb分數也是穩在了8.2,算是經典佳作,也因此,這部電影看起來有望和《記憶碎片》、《致命id》、《搏擊俱樂部》等小眾影片一樣,雖然在票房上說不出有什麼佳績,但口碑卻走得很穩,在數年後成為公認的類型佳作。——通常這樣的電影在dvd銷售上都是能掙錢的,所以要說《九》這個項目非常失敗,是導演乃至天才投資人珍妮弗的滑鐵盧,這也有點過於極端了,只是這部電影雖然有她參與,但票房沒有如預料中一樣大爆而已,甚至在說話人的觀點裡,這還多數是韋恩斯坦的錯誤:《九》的走勢實在是跳水得太難看了,首日就有三千萬,但次日開始跌,到周一就成了跳水之勢,現在兩周過去了,總票房才1億不到一點,等於說70%的票房都是上映前五天帶來的,而這部電影又不是那種能征服多數觀眾的商業作品,之前的口碑也不佳,上映後大部分人的觀後感普遍是深奧、看不懂……這擺明了是把游離觀眾往外趕。

  如果用藝術片的眼光來看的話,現在《九》一天還是可以吸引兩三百萬票房的,作為藝術片來說,這個數字不是太差,但如果均攤到全國3000多家開畫影院的話,那就少得很荒謬了,這樣的館均只會讓影院經營者們拼命地降排片,形成惡性循環——想看的人看不到,票房更差,排片也就更差,如果說《九》還有什麼潛力的話,這種營銷策略也將其完全做砸了,這也是說明了發行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起碼對於說話的人來說,他就覺得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來做這部電影——明顯就應該用最傳統的輪映策略啊,《阿凡達》是商業大片,害怕和它對撞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在12月前開始輪映,輔佐以一些炒作的手段吸引注意力,全力公關奧斯卡,等到奧斯卡提名出來了以後再開始大規模上映,這種奧系片約定俗成地用這樣的發行辦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游離觀眾確實會被獎項提名吸引,起碼這會給他們一個觀看電影的理由,而且一開始的小規模展映也有助於攢口碑,這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會像是現在,即使被網上的好評吸引,他們也很難在黃金時間看到《九》的排片,要說和他們一樣特地來看早場,有多少人會這麼閒著沒事幹呢?

  「你在發行小成本影片這塊上是比不上韋恩斯坦的。」這個看似很有道理的觀點,卻並沒有得到第一個人的認可,他搖了搖頭,有些犀利地說道,「華納獨立沒做下去,和決策層對這塊的疏忽和僵化思維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這麼做,《九》的口碑可能會比現在好,在爛番茄的評分也會更高一些,但回本也會更加艱難。」

  「這……」面對上司的反對,第二個人就算不服氣,也不可能反駁,因此只能保持了沉默。

  「呵呵,傑夫,我知道你肯定在心底罵我:我這個老頭子有多少年不管發行了,對發行我懂得多少?這只是我沒喝咖啡時的胡言亂語,是嗎?」華納娛樂現在的總裁,傑夫.比克斯笑了起來,語氣輕鬆地說道,「你當然可以在這方面看不起我,因為我的確很多年沒負責具體發行了,但你不能蔑視韋恩斯坦,而我認為他做這樣的選擇絕非一時糊塗——你看到了他在奧斯卡公關上的優勢,但沒看到《九》的八千萬成本,當然,對華納來說這是小錢,對於韋恩斯坦影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了,所以哈維承擔的是很大的回本壓力。再說,除非拿到最佳影片,否則在奧斯卡提名的增幅效用越來越不明顯的現在,要靠奧斯卡來刺激票房是一個天真的想法。《九》能拿到最佳影片嗎?能在頒獎季占到風頭嗎?在它上映以前,影評界的冷淡反應已經說明了一切,也許你看到了現在觀眾口碑的良好,認為影評人的口碑會在電影上映後發生改變,但更大的可能是,如果《九》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後,以小規模輪映的形式上映的話,根本連現在的票房都拿不到,而且口碑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良好——當然,dvd銷量肯定不會太高了,這部電影的幾個利潤點都會在這個決定中毀於一旦,不是嗎?」

  傑夫.羅賓諾夫無話可說了,雖然有些不情願,但心下也不由得對自己的頂頭上司暗自欽佩,確實,雖然他幾乎沒有怎麼負責過一線發行,但找的幾個點都很有說服力,也是看透了韋恩斯坦的老辣之處,這份眼光值得佩服:在這個頒獎季,誰都不懷疑真正的主角會是政治絕對正確,完全投影評人所好,而且也能做到雅俗共賞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註定要名垂青史,在它之後上映的話,很可能確實連水花都激不起來,因為它選定的上映時間比較討厭,是11月後半,這種商業和藝術高度統一的影片影響力要蔓延一個月是很簡單的,在這期間《九》能否殺出重圍實在不好說,因為在這期間還有一部珍妮弗主演的大片上映,這讓珍妮弗這張牌也不好用了。畢竟一個主演、商業片,一個配角、文藝片,哪個更有吸引力對觀眾來說是不用思考的問題。

  倒是在11月這個奧系片還沒上映的短暫真空中,以前幾個月的大規模珍妮弗中心宣傳悍然上映,雖然次周跳水,但首周還是硬生生圈回了七千多萬,這樣就蠻橫回血了總成本的三分之一——這實在是這部電影的預算太高了一些,如果換做是一千、兩千多萬的真正小製作,這一周就完全回本,也會被稱為是票房奇蹟了。這之後在奧獎上的建樹,那就完全屬於添頭了,反正按照慣例,肯定能上映到1月,如果因為觀眾口碑好,評委的態度也有所改觀,能拿到提名的話,那就死灰復燃地增加場次,這也未為不可,眼下的這個策略,的確是最大程度地回了本,規避了風險,不能不說是韋恩斯坦多年功力的體現。

  只是……

  「只是這對電影本身並不公平。」傑夫.羅賓諾夫說道,他忍不住有些自嘲地嘆了口氣,但還是繼續說完,「這讓它承擔了一些遷怒的罵聲……這是一部好電影,它本不應該受到這種對待的。」

  這也是現在網民影評中爭辯的焦點——這部電影的確吸引了一批類型粉絲,他們的戰鬥力可是非常強大的,imdb分數就是這群活躍核心粉給打出來的,如今爛番茄上也充斥了許多字數多、誠意足的觀眾影評,但普通民眾的憤怒之情也不容小視:他們多數都是被以珍妮弗為核心的宣傳騙進電影院的,說穿了,就是為了看珍妮弗唱歌跳舞來的,結果珍妮弗從頭到尾戲份就沒幾分鐘,帶勁的歌舞就幾首,其餘所有時間都是看不懂的劇情,還有那一點也不悅耳的敘事唱腔,這讓人怎麼不燃起濃濃的受騙感?尤其很多人都是看過《芝加哥》以後,抱著濃濃的期待進去的,就是想看珍妮弗勁歌熱舞,結果就端上來這麼一盤菜,他們不罵得難聽點,不打低分,都覺得真對不起自己了。

  「你知道,拍好電影是劇組的工作,他們需要對電影本身有感情。」比克斯沒有嘲笑羅賓諾夫的多愁善感,而是隨口說道,「但怎麼用電影盈利就是我們的工作了,我們的最高準則就是對股東權益負責,為他們爭到利潤……」

  所以,做發行、當老闆的無需也不必對電影本身產生感情,只要能掙到利潤,電影本身有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一部傑作會不會毀在他們手裡,從此埋沒,這都不是他們該考慮的事。

  「然而,但既然這不是華納的電影,所以這一次我同意你。」羅賓諾夫還沒說話,比克斯就話鋒一轉,「這的確是一部好電影,時間會證明它的價值的。」

  至於票房、獎項、普通觀眾的評價,他倒是沒有提及,羅賓諾夫也沒說——事實上,如果站在電影史的角度來看,這兩項也都不是經典電影的必須,許多好電影誕生初期都飽受冷遇,比如說鼎鼎大名的《刺激1995》——也就是《肖申克的救贖》,1995年剛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澹,可以說是血本無歸,其在奧斯卡上也被《阿甘正傳》全面壓制,但這部電影終究是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現在p250上長列第一。以及《九》的原作《八部半》,一般觀眾根本看不懂,但這不妨礙它成為經典,只要真正能看懂的人看懂了,並且喜歡,這部電影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而演員和導演的職業生命也會藉由這些作品而長久地存在下去,這種存在甚至會比他們的生命更長久,對於這些本來就不缺錢的人來說,到底是一部賺得盆滿缽滿、獎項大豐收,但幾年內就會被遺忘的電影重要,還是一部剛誕生時處處不如意,但最終能載入史冊的電影重要,這還真不好說,至少很多人都會選擇後者,這大概也是藝術家們共同的一種追求。

  雖然能體會到比克斯話里的種種感慨,但羅賓諾夫卻沒有找到知音的喜悅——他當然是因為喜歡電影才進入這個行業的,在年輕時也看過當時還不是那麼過時的《八部半》,所以對《九》這部電影,他的確相當欣賞,並未因為它的票房失利,口碑不如預期而降低了對導演和諸多演員的評價。不過,他和比克斯兩個ceo,一大早上跑到電影院來,當然不單單只是為了來看電影的,事實上,羅賓諾夫早就欣賞過了電影,這一次完全只是個陪客而已,他的任務就是陪著比克斯,比克斯對這部電影的觀感甚至可能會影響到華納對大夢的吸納計劃——這個由羅賓諾夫一手主導的計劃,是否還能得到比克斯的支持,可能就看他的一念之間了,而從他有些沉重的語氣來看,雖然比克斯說的是讚賞的話語,但羅賓諾夫卻不敢對前途過於樂觀。

  「時間也會證明它的利潤的,我還是看好《九》的dvd銷量。」這是羅賓諾夫的真心話,也是他想要認同的話——華納在和大夢的合作中看是絲毫沒占到什麼便宜,說是多有忍讓也絕對不會誇張,如果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ok,這沒問題,沒人能拿著這一點來攻擊他,可如果華納已經不打算買大夢了呢?如果大夢接下來遠沒有之前那麼牛了呢?

  就他自己來說,羅賓諾夫也認為沒必要因為一部影片在票房上的普通表現——要說表現得很差都有點勉強——就動搖華納對大夢的戰略,如果因此對珍妮弗失去信心那就更是無稽了,他斟酌著字句,「不過在國內票房上想要回本的確是困難了,接下來還得看看歐洲那邊會不會有良好的反應,你知道,他們一向喜歡文藝片,而這部電影的歐洲色彩也比較濃厚——也許大夢已經意識到了這其中的風險,他們根本就沒有投資,珍妮弗的出演,多數都是為了給導演和韋恩斯坦的面子,否則,以她現在的地位,不可能會去演克勞迪婭的。」

  珍妮弗出演的克勞迪婭雖然戲份不多,但的確可圈可點,那種若即若離、似真似幻的風情,在羅伯的鏡頭裡淋漓盡致地爆發了出來,如果是個新人,單單憑藉這麼短暫的出演,就足以在影壇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了,機會也會隨之紛至沓來。然而,對珍妮弗來說,克勞迪婭不過是對夢露的重複而已,兩個角色都是有些出世特徵的大美女、大明星,而珍妮弗的確在表演上很少重複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她的參演更大程度上還是為了還情,這也可見她的為人——在好萊塢,只要你有才、有票房,你的確可以活得很囂張,但當事情進入公司來往、商業合作這些領域的時候,人們開始考慮的就不僅僅是這些了,這種隱形的要素有時反而是左右大人物們下決定的關鍵,以羅賓諾夫對比克斯的了解來說,他本人說不上厚道,但卻很看重合作夥伴的人品,如果有什麼能幫助他繼續堅定決心的話,那也應該是這一點了。

  開脫也為大夢開脫了,為珍妮弗也說了好話,再說下去,形近哀求,那就不是談公事應有的態度,羅賓諾夫也只能做到這裡而已,他閉上嘴不再多說什麼了,至於比克斯呢,他呵呵地笑了兩聲,對於羅賓諾夫的話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而是站起身說道,「走吧,把空間留給粉絲,不要再打擾他享受電影了。」

  豪車、司機都在停車場中等著,這兩個中老年人本身都是穿著休閒,看上去和隨處可見的普通路人甲毫無不同,走在路上當然也不會有人上來要簽名,過來拍照——論到手握的權勢,以及本人的自由,兩位傑夫可是把好萊塢一干呼風喚雨的大牌明星爆到了外太空,他們在普通人跟前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總裁的架子,反而相當平易近人,挺有服務精神。按住開門鍵,幫著把一位拎著大包小包的女士送出電梯以後,比克斯鬆開手,這才重新提起了剛才的話題。

  「其實你並不需要說服我什麼,傑夫,你的觀點我並不反對——人們在說珍妮弗的挑片是不是不好用了?不,她的嗅覺還是那麼的敏銳,這是一部好電影,甚至會比《夢露》存活得更久,也許票房比不過,但它承載的是一些更有厚重感的東西。就選擇來說,她沒有失誤,而這正是我最擔心的地方。」

  「你是說?」羅賓諾夫做出了洗耳恭聽的姿勢。

  「拍出一部好電影,其實並不困難。」比克斯說道,「我們都說好電影是多麼的可遇而不可求,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年六大都能產出相當一部分的好電影,倒是爛片才比較罕見。這說明製造一部好電影更像是一道算術題,只要你掌握了公式,不論數據如何變化,你總是能夠做對。珍妮弗是一個做數學題的高手,這點毋庸置疑,我敢說現在六大內部沒有人能比她的選片眼光更高明,她親自參演的藝術片幾乎全是好片,即使是商業片也沒有失手作,這是不容易的。」

  當然,《加勒比海盜2、3》的口碑並不是太好,但作為商業片來說,其實已算是十分優秀了,更爛的商業片比比皆是,就是放在2億大製作來看,能把特效、人物和打鬥等融合到這個地步,也算是不可多得,所以羅賓諾夫並沒有反駁比克斯的意思,而是順從地點了點頭。

  「啊,一樓到了。」沒有馬上去地下車庫的意思,比克斯帶著下屬出了電梯,在購物商場的大廳里轉悠了起來,看到有凍酸奶,他還饒有興致地上前買了兩杯,遞給了羅賓諾夫一個,兩個人就這樣坐在商場的休息區里,混雜在一堆帶孩子來商場閒逛的年輕媽媽中享用了起來。

  「我剛才說的是什麼來著?」比克斯吃了幾口凍酸奶以後,回憶了一下,才失笑地說道,「噢,對,拍出一部好電影,其實並不困難——但與之相反,拍出一部賣座的電影,這就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遠遠沒有前者這麼簡單,如果說前者是一道算術題,你需要掌握的只是正確的解法,那麼對於後者,我認為後者就完全是一種賭博,一種憑藉著自身強運的賭博——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的話,傑夫。」

  這幾乎是每個做發行,搞電影公司的人都會有的感悟,但總結得和比克斯一樣精闢的人就不多了,雖然對於他『自身強運』這一點不是那麼的認可,但羅賓諾夫點了點頭,也是頗多感慨,「在這件事上,任何人都只能聽天由命,電影的製作周期太長了,而變數又太多,誰也不能精確地預測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是為未來多預備幾個選擇。」

  「對,這是公司的選擇,我們可以用各種手段來分攤風險,」比克斯說道,「但對於個人來說,你的電影會否賣座,這完全是個未知數。我們看到任何一部大爆的電影仿佛都有致勝的原因,事實上,在我本人來看,這一切完全都是胡說八道——好萊塢沒有空白的市場,每一部電影身後都藏著好幾部和它一樣優秀,甚至更優秀的競爭者,為什麼市場選中了它,而不是別的影片?誰能解釋?在這件事上,人力能影響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的多,可以預測的因素更是少之又少,歸根到底,憑藉的就是投資者、製片人、導演,或是某個演員的強運。強運不能讓一部壞電影賣座,但可以讓一部好電影爆出別人無法理解的成績——然後被分析出無數條原因,但我們已經見識了太多大爆特爆的電影了,我們了解他們的幕後製作,他們真的在製作期間就意識到這些了嗎?不,很多人什麼都沒有意識到,只是憑著本能去做而已——是他們的強運讓他們被賞識到。」

  吃了一口凍酸奶,他指著杯子,「70年的時候,沒人知道這是什麼,人們在說,我們需要推廣健康奶製品,取代那些不健康的垃圾甜食,當時市面上推出了不下10種健康的奶製品零食,而緊接著,凍酸奶店開滿了街頭巷尾,而誰能預知這一切呢?電影就是凍酸奶,他們都是產品,也都需要強運——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個迷信的人,我之所以非常支持你買下大夢,就是因為華納需要珍妮弗.傑弗森——也許還有切薩雷.維傑里的運氣。珍妮弗不但能挑出好電影,更能憑本能找到賣座的電影,這才是她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華納最需要的東西,這也是大夢能和六大平起平坐,商談合作的原因。我們沒有把握把《碟中諜》、《速度與激情》做好嗎?這是在藐視六大片廠,但我們確實欠缺她這種對市場的直覺和自信,說穿了,就是她的運氣——這女孩一直說自己的成功是出于敏銳的直覺,很多人都認為她很虛偽,她在隱藏底牌,但我相信她,我也因此尊敬她,她對自己的成功原因看得很清楚,並沒有被虛榮迷惑,她沒有相信自己的實力、專業素質……這些bull*,她非常坦率,她就是靠她的運氣。」

  「而現在你擔心的是……大夢的運氣已經過期了嗎?」羅賓諾夫遲疑地說道,他迅速找到了有利於自己的論據,「但就如我說的,大夢沒有投資《九》……」

  「這和投資無關,重點是這部電影的命運,」比克斯搖了搖頭,「我一直在注意這部電影,從籌備起它就分外艱難,而它的映前口碑更遠低於自己應得的水平,現在票房更是走出了難堪的曲線。當然,我們可以為它找到很多理由,但歸根到底,這是一部倒霉的電影,它沒有運氣。要找理由,《第五個莎莉》和《麥可.克萊頓》有太多的理由了,但那時候,珍妮弗.傑弗森就可以創造奇蹟,但這一次,她的魔法失效了,這部好電影沒有超水平發揮,甚至也沒有平穩發揮,而這只是珍妮弗運氣衰退的一個徵兆。」

  把凍酸奶放到桌上,他擦了擦嘴角,「想想吧,這麼多年了,韋恩斯坦幾乎從沒有動用這樣強行運作的招數,雖然我給他找了理由,但你不得不承認,他更像是會走公關路線的那種人——這也確實是他的強項,沒理由不試一試就直接放棄的。當然,他的舉動是為了追逐利潤,這無可厚非,誰也不能指責他什麼,但這客觀地來說,已經對即將上映的《阿凡達》造成了兩點影響。」

  他曲了一根手指,「第一,我們都應該承認,首周的7000萬票房,或者說首日的3000萬票房,體現的是珍妮弗的票房號召力——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只要你能讓大部分人知道有這麼一部她參演的電影,不論類型如何,門檻多高,都會有這麼多觀眾走進電影院去看。」

  首日3000萬,首周末就近6000萬,如此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在現在的比弗利山莊應該是獨一無二了,即使是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和克里斯多福.漢克斯,也不敢放言自己的藝術片能有這樣的票房——當然,這也是因為珍妮弗的前三部藝術片都是主演,這一次片方的宣傳又有誤導性,讓人以為她戲份足,以及《夢露》的確投合了主流觀眾的胃口……

  「但我們也都知道,這種票房號召力更像是演員在觀眾心裡的信用額度,它是會打折的,而且有明顯的波動,《九》等於是搶在《阿凡達》之前透支了因為《夢露》而高漲的信用額度,這一次慕名而去的觀眾全都失望而歸,他們還會因為珍妮弗的出演,而毫無理由地跑去觀看《阿凡達》嗎?」比克斯搖了搖頭,肯定地說,「不會的,珍妮弗的號召力肯定會減弱,額度不好說,但從票房的跌勢來看,這一次普通觀眾真的非常失望,這種欺騙式營銷撈的其實是屬於珍妮弗自己的錢,如果這女孩意識到這一點的話,她肯定會極為惱怒——這種損傷有時甚至不可逆轉,而且直接針對的是她人氣的根基。很多時候,有些演員就只是忽然間仿佛失去了一切關注度,不管做什麼,人們就只是對她漠不關心了——這也許是因為他們老了,觀眾們厭倦了,但也有極大的可能是他們這麼傷害了受眾們的感情,讓他們對她失去了興致。這件事怪不了珍妮弗,她不可能預見到《九》會在坎城完全被冷遇,甚至就是被她自己挑出來的《百萬富翁》,也怪不了韋恩斯坦,如果他還有別的選擇,如果這部電影的成本不是這麼的高……甚至怪不了那些賞識不了這部電影的影評人們,他們都有正當的理由,這一切就只是……」

  「倒霉。」羅賓諾夫確實感到自己都快被說服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切的確如此,「這一切就只是……倒霉。」

  「是的,最倒霉的一點,還在於它恰好就發生在《阿凡達》上映前夕,」比克斯攤了攤手,「福克斯即使從普通觀眾的差評中意識到了什麼,在半年的宣傳過後,一切也已經無法挽回了——《阿凡達》的宣傳重點一直是珍妮弗,她是演員方面最大的噱頭,而就我知道的,現在看過試映會的觀眾們透露,珍妮弗在電影裡甚至是沒有露臉……」

  有時候,觀眾試映會其實是並不能太說明問題的,就像是《九》,試映會反映不好,所以韋恩斯坦才要強行回血,不走口碑路線,如果他能提前預知到核心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並不差,他說不定就不會採取這種自損八千的路線,而福克斯組織的觀眾試映會雖然對《阿凡達》口碑甚佳,但這些觀眾當時明顯沒被珍妮弗『欺騙』過一次,雙方的觀影情緒、心態都不一樣,這對電影的票房影響有多大,真的誰都說不清楚——看似只有600萬人被『騙』到了,但誰知道這600萬人是不是每個都對珍妮弗非常失望,連《阿凡達》都不想再去支持了?又有誰知道是不是有上千萬人在首周的回饋後一樣感到憤怒,然後就此止步,拒絕支持騙子電影的?如果觀眾認為《阿凡達》也是一部騙子電影,打著珍妮弗的幌子,但她實際上就幹了個配音的工作……

  羅賓諾夫打了個冷戰,他低聲地自問道,「那麼,觀眾會這麼認為嗎?」

  「誰能知道?」比克斯苦笑著搖了搖頭,「起碼我不知道……」

  把酸奶杯扔進了垃圾桶,兩個中年人重新站起身,往電梯走去——剛才羅賓諾夫並沒有注意到,電梯門上正好噴繪了一副《阿凡達》的海報。

  面對著海報中鼻寬眼大,雖然還有珍妮弗的特徵,但卻明顯是cg產物的女外星人,比克斯的聲調似乎都有些詭秘了起來,他輕聲地說道,「拍攝成本3億,營銷成本起碼是2億——對業界來說,這是福克斯的愚行,但我從前還是很看好這部電影的,它匯聚了兩個極為強運的大人物,成功幾乎就有了保證,但現在……」

  總成本5億的電影!即使身為華納電影的負責人,經手的大項目不知凡幾,羅賓諾夫依然不禁感到了一絲寒意:如果它也和《九》一樣失敗,對福克斯來說那意味著什麼?它真的有可能再度因為一部電影的失敗而瀕臨倒閉!那會是何等華麗壯觀的墜落,多麼動人心魄的場面?

  「《九》只是個例外嗎,還是j.j的運氣真的已經走到了盡頭?《阿凡達》會告訴我們答案,」明明周圍只有兩三個注意力明顯不在他們身上的年輕媽媽,但比克斯的聲音依然又輕又快,仿若耳語,「甚至無需走到盡頭,只是弱了那麼一些,不再能加持這部電影創造奇蹟——這對於《阿凡達》、福克斯和她來說,就都算是無可挽回的失敗,這部耗資5億的電影,不是鑄就他們登上神座的台階,就會成為他們送葬的悲歌……」

  「就和派拉蒙、環球甚至是迪士尼一樣,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這部電影給我們答案,傑夫,你可要保持警惕,把握機會——如果大夢墜落,你得為公司挽回損失,在《代號shero》里,能搶走多少利益就搶走多少,這也是你自救的唯一機會了……」比克斯望著電梯指示燈,連眼尾也沒瞥向羅賓諾夫,泰然得就像是自己根本沒有把這個多年的下屬一腳踹開,宣告了自己要讓他背鍋的決定。——雖然是由羅賓諾夫主導,但如果不是比克斯的鼎力支持,羅賓諾夫也不可能主宰華納簽下那麼『喪權辱國』的條款。

  『叮』的一聲,電梯門滑了開來,比格斯好像根本沒看到羅賓諾夫那煞白的臉色一樣,他熱情地按住了向上鍵,招呼起了幾個同樣等電梯的媽媽們,「女士們ryou——謝謝,當心點,寶寶好像睡著了——需要幫忙嗎,親愛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