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金身被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周三的震撼消息:迪士尼電影出人意表地宣布ceo迪克.庫克將會在月內離職,而接替他的人選暫未指定,這期間迪士尼電影的具體運營將由集團領導層集體負責,迪士尼集團將會在本月內任命迪克的繼任者。」在洛杉磯本地的財經新聞中,新聞主播態度嚴肅,語氣略帶驚訝地說道,「迪克一直被視為是羅伯特.艾格的繼任者,迪士尼人事層這一出乎意料的變化令公司的世代交替計劃再度撲朔迷離。但公司發言人表示,公司內部事務將不會受到影響,迪克的離職帶來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有消息表明,迪克的離職與珍妮弗.傑弗森不無關係,雖然過去的三個月,她都在紐西蘭趕拍她的新片《新世代:代號shero》,但她正在飛速發展的電影公司大夢製片和此事關係極為密切,據說在年初,圍繞著《飢餓遊戲》的版權大戰,珍妮弗和迪克之間就發生過嚴重的不愉快,而《火星上的約翰.卡特》則促使他和自己為之奮鬥了半生的事業徹底分道揚鑣。正在和大夢共同開發《oz》的迪士尼無法容忍迪克再三挑釁大夢,而迪克也因此只能黯然離開,他也是從麥可.艾斯納時期堅持到現在的唯一元老,他的離開,宣告了麥可時代的徹底結束。」

  「《火星上的約翰.卡特》由誰最終投拍將是解謎的關鍵,內部紛爭真正存在嗎?股東層的疑問將會得到一個解答嗎?迪克的離開對迪士尼來說到底是凶是吉?抑或這只是更大變革的開端?」

  「迪克的離開屬於和高層之間的理念不合,迪克堅持手繪動畫才是動畫的靈魂,然而在羅伯特.艾格明確表示,《公主與青蛙》會是迪士尼最後一部手繪動畫以後,迪克終於決定他也到了告別的時候,在此前的2004年,迪士尼就曾宣布告別手繪,但正是迪克力排眾議,再次投下重金製作了《公主與青蛙》。」

  2009年9月,當頒獎季漸漸拉開了帷幕,預告片開始大量投放,好萊塢開始為年底的頒獎車輪戰以及聖誕檔興奮起來的時候,迪士尼方面突然爆出的人事震動也為逐漸火熱起來的市場潑上了一桶汽油——從措辭來看,迪士尼是毫無預警地炒掉了迪克,而不是如同《華爾街消息》中的暗示,這一次的離職是迪克自己的選擇,對於重要分公司的ceo來說,這是很難得的嚴厲處置,雙方幾乎沒有留下多少見面的餘地,當然,這也說明迪克的嗅覺不像是麥可.艾斯納那麼敏銳——在意識到自己被踢走只是遲早的事之後,麥可便瀟灑地主動走人,多少挽回了一點面子。而迪克被踢走的突然,說明他之前在內部鬥爭中已經完全失勢,而自己尚且渾然不覺,一直到被一腳踢開,這才恍然大悟,但——當然,這也是為時已晚了。

  至於其被踢走的原因,那當然是眾說紛紜,業界普遍的看法是,這應該和迪士尼現在越演越烈的內部鬥爭有關——這幾年欣欣向榮的迪士尼集團看來也壓制著不少內部問題,在年初爆出了《飢餓遊戲》的版權糾紛之後,日前迪士尼又大張旗鼓地宣布《火星上的約翰.卡特》將會在明年年初開拍,成為迪士尼在2012年的重頭戲,在這之後不久,就是迪克離職的消息,而此間並沒有更多的新聞事件,可見他突破ceo羅伯特.艾格的忍耐下限,應該就是他拿到了《約翰.卡特》前後。羅伯特在本部和大夢之間傾向於誰,也就是一目了然,不需要任何的質疑了。

  「迪克.庫克離職的消息一經傳出,迪士尼股價應聲下跌了2美元,表明投資者對公司前景並不是那麼的樂觀。」在他的個人博客里,前任股票分析師丹.萊茵戈爾德頗富趣味性地分析道,「當然,我個人並未持有該公司的股票,但我不巧是個非常熱心的電影迷,迪士尼不是一支上下振盪的股票,它的走勢一直是穩健上漲,這證明在完成了對皮克斯的收購之後,迪士尼的表現令投資者信心上升。迪克.庫克的離職本身對於投資者來說並沒有這麼大的震撼,最主要的是這其中暗示的信息——迪士尼一直在通過收購來擴張版圖,整合自己的資源配置,目前來看,它似乎一直做得不錯,但迪克的離職似乎暗示了其內部不穩。而ceo羅伯特.艾格的立場也搖擺、曖昧,如果他支持的是迪克的話,事情也許簡單一些,但在迪士尼未能占據控股權的大夢和迪克之間,羅伯特選擇了大夢,這似乎就暗示了董事會的不滿和潛在的紛爭,迪士尼真的能安穩地度過這一劫嗎?這會否是內部爭鬥的開始?羅伯特會是迪士尼在五年內離職的第二個集團ceo嗎?要知道,對於這樣的傳媒集團來說,過分頻繁地更換決策頭腦並不是一個吉祥的消息。如果羅伯特最終離職,這也意味著和他一起上台,迪士尼一直行之有效的收購策略也許要告一段落,而這將意味著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低潮期……所以,如果你問我的意見,短線投資者最好是割肉出倉,而長期投資者可以考慮繼續持有,畢竟,有《加勒比海盜》在,迪士尼想不賺錢都難。」

  作為上市公司,迪士尼集團是有義務披露內部的重要人士變動,這也是為了對潛在的股東群體負責,由此引發的股價震盪其實屬於正常現象,不過丹的評論文章也的確說穿了一些股東的心理——這些股東怕的不是迪克的走,而是懼怕迪克的走只是開始,這件事最終的結局會以羅伯特的離去,以及收購政策的中斷而告終:對於這些以投資為目的的股東來說,他們是看好收購政策,以及希望迪士尼能吞併大夢,或者維持現在的合作關係,大把掙錢的。然而,董事會卻並不能完全地代表這些小股東的利益。

  雖然從股東的角度來說,期望公司盈利的心思應該都是不變的,但迪士尼集團是唯一一間沒有易手的集團,這也意味著它的股權結構還保有公司創始時代的濃重痕跡。就像是萬達集團在上市之後,王氏家族的股份隨著年歲變遷會被稀釋著逐漸減少,但這種稀釋始終有個極限一樣,雖然在迪士尼那個年代,雙重股權還沒被發掘出來,但創始人迪士尼家族依然持有不可小覷的股份,包括當時的高層,只要是在家族內部進行股份繼承,沒有轉手的股東,在感情上應該都會更傾向於本部,而他們聯合起來則足以在董事會的投票上取得優勢——之前對麥可.艾斯納發出的不信任投票,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雖然當時投票沒有成功,但麥可也知道自己今後將不被容許失敗,所以在最後的努力之後,他主動宣布辭職,亦是對外界宣布,雖然經過多輪融資,但迪士尼家族依然是維持著對公司的極大影響力。

  然而,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一次的情況也是不變,羅伯特的ceo席位岌岌可危呢?在他上台後的五年,迪士尼收購了皮克斯的現在,情況又有了改變,皮克斯的加入使得迪士尼多出了一位個人占股達到7%的大股東——斯蒂夫.賈伯斯不但成為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迪士尼家族的股份由基金會持有),而且也因為他出色的戰略眼光和極高的個人成就,被選為董事會的一員,也使得董事會中有了來自被收購公司的重要一票。在這件事上,如果他能和羅伯特.艾格保持一致的話,鮑勃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了,而在這件事上,他也完全應該和羅伯特站在一起——皮克斯現在已經是迪士尼的全資子公司了,如果羅伯特離任,公司可能會把皮克斯拆分,吸收進迪士尼影業的動畫部門,同時高價賣掉一些部門資產進行套現,而這將會讓賈伯斯的心血毀於一旦。

  然而,此事依然存有變數——眾所周知,賈伯斯的身體近年來已經不是太好,他和癌症的奮鬥使得他屢次缺席迪士尼的董事會議,他會在這件事上進行表態嗎?還是會在董事會內部的溝通和投票上保持沉默?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也讓迪士尼的股票隨之振盪、搖擺,在收購了皮克斯,以及公布了和大夢的長期合作協議之後,罕見地出現了一次長期的下跌走勢。

  #

  「對,我已經下了飛機,」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的輕鬆女聲,羅伯特的心情仿佛也隨之舒緩了一些:雖然對眼下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預料,但他顯然不屬於壓力越大越興奮的類型,當迪克真正跳進了珍妮弗挖下的坑,或者說做出了他自己的表態後,羅伯特心頭就一直沉甸甸的。有必須炒掉多年朋友的不舍,有對迪克如此決絕的無奈,甚至也有一絲對珍妮弗的提防之心:如果不是她那挑釁的態度,也許迪克也不會下定決心呢?不過,即使是有這樣的心思在,現在聽到珍妮弗的聲音,還是能讓他安心不少,不管怎麼說,現在雙方都還在一條船上,珍妮弗這柄凶劍暫時也還沒有回頭噬主的意思。「現在正在回家的路上,鮑勃,如果不著急的話,我們稍後在公司在談可以嗎?」

  「我今早就不過去總部了,」羅伯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焦慮,他放慢了語速,「你還是直接來家裡吧,威洛今天做了午飯——要準備切薩雷的份嗎?」

  「他目前在紐約和《龍虎少年隊》的主創開會,」珍妮弗笑著說道,「我們也已經好幾個月沒見面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讓他通過電腦遠程參與——你覺得有必要嗎?鮑勃?」

  對比她鎮定的酷勁兒,羅伯特真有種自己已經上年紀的慚愧感,按說能在職場上一步步廝殺到今天的地位,他的心理素質應該也不能說是太差,可和幾年前還是一臉天真的珍妮弗比起來,連他的心臟好像都不那麼大了,「那也不需要,只是,你知道,我也有好幾個月沒和你們這對恩愛的夫婦聯絡感情了——」

  在雙方會意的笑聲中,時間很快就到了中午,才從紐西蘭飛回洛杉磯的珍妮弗,幾乎是才回她的莊園打了個轉,放了一下行李,就來到羅伯特的豪宅之中,和羅伯特以及威洛夫婦打起了招呼。

  「鴯鶓蛋做的手包,」她對威洛說道,「這是當地藝術家的設計,鑲嵌了綠松石、貓眼石和蜜蠟石,我相當喜歡,一口氣把那一批貨都買下來了——也許不能拎出去,但做裝飾品還是相當不錯……」

  「重新拍攝動作片的感覺怎麼樣?聽說這一次的打鬥場面很多——應該也是你在綠幕環境下第一次大規模拍攝打戲吧?」

  「是的,如果要我說的話,這比在海盜船上吊威亞要舒服多了,起碼攝影棚里有暖氣。讓人慶幸的是,這一次沒有受傷,天知道我有多厭倦每次拍戲都得進醫院……」

  在必要的寒暄和簡短的午飯之後,威洛端上茶水和咖啡,識趣地離開了書房,在她輕輕帶上門以後,一直都故作輕鬆的羅伯特終於徹底地放下了一切偽裝,放任沉重湧上了自己的臉龐,他沉聲地說道,「董事會已經決定了下一任迪士尼電影的ceo人選——或者說是羅伊已經決定了下一任迪士尼電影的ceo人選:老夥計還是那麼的精力充沛,他是在病床上下的決定——這是他對我提出的交換方案,而我也答應了下來。」

  按照常理來說,ceo與集團主席完全有能力獨立決定麾下干將的去留,這種人事上的變動並不需要董事會投票決定,這也是為了維護ceo在集團內部的權威,試想如果ceo甚至不能隨便炒掉一個員工的話,那麼他的領導必定是磕磕絆絆,難以奏效。不過很少有ceo會獨立決定炒掉這種幾乎是副主席的高官,如果不是迪克居然大膽到直接買下了《火星上的約翰.卡特》,羅伯特也不會被逼到提前動手——他還打算在對漫威的收購案結束,迪士尼股票大漲之後,再視迪克的表現決定去留(雖然他對珍妮弗的表態是在明年年初要炒掉他,但羅伯特當時顯然沒說實話)。

  而,這樣的倉促決定也讓他在董事會跟前處於不利的地位,他當然有他的籌碼——和漫威的收購就只剩合同的最後細節沒有敲定,事實上這樁生意已經可以對外公布了,這是羅伯特任內主導的第二次成功收購,而且和第一次收購皮克斯比,這一次拿下漫威花費的錢財在警戒線以下,不論是董事會的哪個成員,哪怕是羅伊,都很難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出來和他搗亂——不過,如果羅伊再一次發動對他的不信任投票的話,局面也會往深淵滑去,即使羅伯特可以倖免,他也勢必將花費大量的精力來平復內部的爭議,應付外界因此而可能產生的大量攻擊性.行為。所以他還是接受了羅伊提出的交換方案——這一次,先斬後奏的人是董事會內的保守派,在羅伯特本人收到風聲以前,他們指定了迪士尼電視網的負責人理察.羅斯來擔任迪士尼電影的ceo。

  今年47歲的理察1996年加入公司,迄今為止13年的升遷歷程都在迪士尼電視網的體系之中,他經手製作出了不少贏利項目,比如《漢娜.蒙塔那》和《扎克和寇迪的頂級生活》,當然還有第三部終於成功電影化,和巡迴演唱會一起,令迪士尼賺得盆滿缽滿的《歌舞青春》系列,不過,在此之前,他毫無開發電影的經驗,這次的任命可說是相當大膽,而理察的年紀也令人多少有些聯想——在麥可.艾斯納之後,迪士尼就非常注重世代交替計劃,羅伯特可沒有前任那樣的風光了,今年57歲的他能再把持公司十年時間已屬不易,看起來羅伊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拋開羅伯特這個相當重要的董事會成員,直接指定他的繼任者,確保自己的意志能在十年後也得到貫徹……

  以羅伯特ceo的身份來說,董事會指定誰做繼任者,和他是沒有關係的,他和公司的官司也就是一紙合同而已。但以他執行董事的身份來說,羅伊的做法就非常過火了,這是很弄權的行為,令人心生反感,而以他對公司發展規劃的思路來看,羅伯特更不可能接受這個羅伊色彩濃厚的ceo上位,這是明擺著的事,里奇上位全憑羅伊的力挺,你說他會更接受誰的思想?羅伊的還是他羅伯特的?就這點來說,理察.『里奇』.羅斯就是立場不純,再能幹都註定是羅伯特的眼中釘。這麼個人坐在迪士尼核心公司的ceo位置上,主導著動輒上億的投資,不想方設法把他弄走,羅伯特還能睡得安穩嗎?

  只是草草地解釋了一下里奇的個人背景,別的分析羅伯特當然是一概掠過,讓珍妮弗自己去推演——她自然會明白除掉里奇的必要性,羅伯特直接跳到了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話題,「還好你留了《火星上的約翰.卡特》這一手,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徹底看出里奇的立場了,這個項目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測謊儀,就像是迪克一樣,里奇也註定會在這件事上露出真面目,現在我關心的還是《oz》,這部電影一定絕對不能出錯……」

  珍妮弗揚了揚眉毛,看來對他的潛台詞完全心領神會,她無聲地笑了笑,並沒有居功,而是謙虛地說道,「事實上,羅伯特,說了也許你不相信,在當時會說那句話,其實也是一種直覺,我也沒有想到迪克真的會去觸碰這本書的版權,按照常理來說,他本不該這麼急躁,至少會等到年後再說。」

  看著她甜美的笑靨,羅伯特竟然有種不知道是否該相信她的感覺——如果說以前羅伯特自忖相當了解這個傳奇女星(不管媒體怎麼把她說得神乎其神)的話,那麼現在,他不敢再這麼認為了,甚至有種排斥細想,不願猜疑的感覺——猜疑,就意味著懷疑珍妮弗對自己有敵意,而如果肯定了珍妮弗對自己有敵意的話……

  羅伯特搖了搖頭,不敢再往下想,他口中有種苦澀的感覺:雖然不願對自己承認,但他亦無法完全埋沒那種恐懼的感覺——想到珍妮弗可能和他為敵時泛起的,恐懼的感覺……

  「我認為里奇最終把《火星上的約翰.卡特》還給大夢的可能很小,羅伊不會允許他這麼做的,這等於是在毀壞本部最後的一點尊嚴。」他打起精神地說道,「所以這方面的事我們無需插手,集中注意力來討論《oz》吧,在里奇上任之前,我想把整件事確定下來,讓《oz》的主要工作完全由大夢負責,本部這邊只負責配合發行,當然,這必須得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oz》必須大賣——最好是口碑也爆……」

  他嚴厲地注視著珍妮弗,試圖傳遞出壓迫感——但又有些懷疑珍妮弗是否還會受到他的壓迫,自從《飢餓遊戲》事件以來,這種失控的感覺一直貫穿在他和大夢的相處中,羅伯特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有點『hold不住』了……

  「珍妮弗,我必須得到你的親口保證,」他強調地說道,努力維繫著自己的權威感,不將忐忑透露分毫,而是盡數轉化為對珍妮弗的壓力,「在這部電影上,你可不能再犯和《九》一樣的錯誤了——」

  #

  果然是《九》,就知道這部電影一定會回頭咬她的屁.股……

  無奈地微微一笑,珍妮再一次告訴自己:一切都還在掌握之中,《阿凡達》就快上映了,現在的失控趨勢很快就會被遏制,事實上,即使《九》的票房也和影評一樣失利,也未必是件壞事,也許這樣還更有戲劇效果……不管怎麼說,現在的羅伯特還是完全走在她鋪設的這條道路上,不是嗎?只要能確保《oz》的票房和口碑,2012年以後,迪士尼本部將不再會是問題……

  確實,看到羅伯特深信不疑地和自己談論著《oz》、『里奇必須死』,誇獎著她對《火星上的約翰.卡特》的使用,這一切的確讓珍妮感受到了飄飄然的權力感與成就感,直到這一刻,她才能肯定,自己的確是在羅伯特和迪克之間玩了很漂亮的一手,把這兩個飽經風霜的老傢伙耍弄得就像是手心裡的小提琴,她要他們怎麼唱,他們就怎麼唱,甚至連羅伊.迪士尼和里奇.羅斯,都在不自覺中淪為了大夢的一枚棋子——

  《火星上的約翰.卡特》,就像是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又像是中東問題里的耶路撒冷,它的存在,其實就是大夢對局面的一種引導和推動,也像是羅伯特和珍妮之間默契的一手:實際上,羅伯特在收購漫威以前就和珍妮談論過這個項目,而當時的迪士尼本部根本無人注意到這部已有年頭的科幻小說,正是珍妮非常肯定地告訴他,這個項目必定會血本無歸,羅伯特才放棄了對它的念頭,在此之前,他還想要主導推動這本小說的改編,把它作為迪士尼每年的幾部大片之一呢。

  既然打消了念頭,羅伯特當然不會和別人繼續談起此事,但他對這本書的印象應該還是相當深刻的,珍妮在對迪克提起這本書的那一剎那,他當然就知道珍妮這是在給迪克挖坑了。而這個必敗的項目,也因此成為了測試迪克的一條紅線:以羅伯特掌握到的情況,當時的迪克應該不會在2010年以前買下版權,珍妮所說的『等你到10年5月』,實際上可以翻譯為『看看你是不是一等漫威過門就動手,連3個月都等不了』,『看看你是不是根本不信任羅伯特,一等漫威過門就要重新開戰,逼迫羅伯特對付大夢』,而以這本『珍妮弗親口認證必爆』的版權,也是很香甜的魚餌,確實能令迪克的態度明朗化,也能讓羅伯特明白,他的愛將到底還是不是那麼的服從,是不是唯他馬首是瞻。所以,對於珍妮自作主張的布局,羅伯特並不會有太多的反感——雖然看似有些多事,有些對迪克的猜疑,但終究這也是為他著想,對於他本人並沒有太多的壞處。

  而從這一刻開始,羅伯特本人也墜入了局中:通過對迪克的精確解讀,珍妮操縱著他,讓他有了一個主動求去的體面結局(對迪克來說,他的離去的確是自己的選擇,反而是羅伯特被他擺布),也讓消極抵抗的迪克順水推舟地配合她,給繼任者挖了一個坑。而她給迪克劃定的時間線『等你到今年年底』,實際上則是給羅伯特挖的坑——當迪克提前買下版權的時候,羅伯特已經沒有任何選擇,必須立刻收拾了這個完全失控,甚至已經不可理喻,根本無法溝通的屬下,否則,且不說在珍妮弗心裡的威嚴形象是否會破滅,他甚至無法保證已經變成『原.教.旨本部至上主義者』的迪克會不會對漫威收購案做出什麼事來,這種發展思想上的衝突甚至比基於權位的衝突更尖銳,更不容怠慢,他不可能再等一年,只能在數個月的匆匆準備以後,出手把迪克拿下。

  而拿下迪克,也就等於是激化了羅伊和羅伯特之間的矛盾,不管羅伯特怎麼解釋,在此事以後,羅伊和羅伯特之間也已經是徹底貌合神離了,而這種分歧也會讓兩人別無選擇,只能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曾對大夢、皮克斯熱衷歡迎的羅伊必須維護本部的尊嚴,強硬守住《火星上的約翰.卡特》,而本想要一碗水端平的羅伯特也只能選擇維護集團的現金牛——從而和大夢,和珍妮弗越來越深地綁在一起,在心理上放棄親疏遠近,不再把本部看作親兒子,大夢看作干.女兒……而到此時,《火星上的約翰.卡特》則還是非常好用,它可以測試新任ceo的態度:新任ceo如果對羅伯特馬首是瞻,把版權還給大夢,ok,以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該合作就合作,利益怎麼分配,可以服從羅伯特的調停,版權回來我大夢手上,我可以拖啊——我就緩慢籌備,籌備到所有人都忘記這件事以後再放棄這個項目,而如果新任ceo堅持不還呢?不還那你就得拍,你不拍羅伯特自然有辦法來收拾你,而等到你開拍以後,這部電影就會化作一枚毒丸,變成把他踢下台的,讓他『必須死』的妙藥——而按照羅伯特的思路,到那時《oz》就會變成大夢的籌碼,為大夢在集團內部的話語權上升保駕護航。

  羅伯特的思路並不能說錯,但在珍妮等人原本的預算中,大夢話語權的上升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無需《oz》的擔保——開玩笑,到那時候還需要什麼擔保?大夢挾《阿凡達》等巨片的餘威,連戰連勝,投資無一失手的神話光環,還需要擔保嗎?只要《oz》不至於虧損,沒破大夢金身,在集團內部的話語權上升是理所當然之事,甚至如果不是切薩雷對維吉利亞心結難解,珍妮還想把維吉利亞保上這個位置呢,其實就是現在她也沒放棄這個想法,維吉利亞不是個好母親,但也還沒到親疏不分的地步,只要給與足夠的利益,她自然會和大夢站在一起,母子間的矛盾無形間也就不再存在——當她擬定這個看似多全齊美的計劃時,珍妮是萬萬沒想到,還沒等《oz》上檔呢,這一部該死的人情片《九》,就已經破了大夢的不敗神話,玷污了它的999k金身……

  關於《九》,該做的一切她都做了,看了原片,給了建議,甚至還和羅伯.馬歇爾配合著演過了雙簧,成片的效果也的確要比平行世界的版本要好很多,如果讓珍妮自己說的話,應該是和《芝加哥》不相上下的傑作,但就因為她自己推出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讓《九》在營銷上完全栽了跟頭:雖然有少許影評人,或是因為被公關過,或是因為自己的審美,對這部電影發出了好評,但過去的幾個月中,大部分影評人在試映會後都沒有給出太好的評價,《九》就像是缺乏了一種氣勢,一種氣運,明明各方面都應該要比現在的表現更上一層樓,但從韋恩斯坦開始,每個環節都像是失了魂一樣,一步錯,步步錯,完全沒得到應有的好評,而以它8000萬的成本,以及觀眾試映會後的口碑來說,票房虧損也幾乎已成定局——這亦是珍妮出演的第一部票房可能會虧損的電影。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隨著《九》慢慢地滑向失敗的深淵,珍妮也意識到了大夢的高速車道,實際上是建立在多麼單薄的基礎上——大夢能玩得這麼轉,不是因為她手腕有多高,思路多特別,根本上來說,那還是因為她連戰連勝的票房神話,這種類似於神跡、迷信、邪.教式的瘋狂戰績,才是六大能和她分享蛋糕的終極原因。而現在,才是一部電影可能的失利,大夢就明顯能感覺到合作項目推動起來不如之前那麼順暢了。也許還沒到艱澀的程度,但那也是因為《九》還沒上映而已,如果《阿凡達》再虧損的話,即使合同都簽了,估計六大都能變臉撕毀協議,不會再容許大夢這麼超然地存在下去。

  當然了,由於預知到《阿凡達》的*炸天之路,這個事實不會讓珍妮對今年年底的兩部電影產生什麼焦慮感,但體認到了自己根基所在的她,現在卻是不能不擔心《oz》了——原版《oz》的口碑和票房都不能說是多麼的好,更像是迪士尼對於市場的一次試探,當然,項目本身肯定是沒有虧損的,這也是她為什麼沒有剔除掉它的原因,在珍妮原本的預計中,整個童話系列應該是長線運營,更像是對市場的一種養成:如果不是用《oz》和《沉睡魔咒》培養出市場的觀影習慣,篩選出適合的觀影人群,讓迪士尼熟悉這種電影的發行營銷思路,《灰姑娘》就絕無可能大爆特爆,現在強行去推出《灰姑娘》的話,十有□□是慘澹收場。所以,她對《oz》原有的預期還是比較寬鬆的,這些改動能對票房有促進當然好(當時她對於自己點撥、改動的促進作用還是深有信心的),不能那也無所謂,反正虧損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誰也不能預知未來,不論是誰都沒想到,《九》居然會露出撲相,而市場對她的信心又是這麼的脆弱,一旦連勝戰績破功,大夢的優勢立刻和沙堡一樣在海水中崩塌,而在一連串錯綜複雜的變化之後,《oz》會成為幾年後布局的制勝關鍵……

  雖然努力地在給自己減壓,但珍妮不得不承認,當羅伯特明確表態,大夢的上位還必須要《oz》的成功作為擔保的時候,即使他已經擺明車馬和大夢完全站在了一起,但她的負擔感還是有所加深——《九》目前的影評失利對她就像是一盆冷水,讓她認清了自己並非『氣運之子』的事實,這也讓她對《oz》更有些氣虛了——從她改編《惡魔穿著prada》以來,可以說珍妮是第一次嘗到這種命懸一線、一切盡在這一場豪賭上的緊迫感……

  然而,這一切已是箭在弦上,不容反悔,珍妮也只能繼續順著自己的改編思路往前走了。

  「出演《九》完全是為了還一個人情,如果真的對電影的票房很樂觀的話,大夢不可能不投資的。」雖然對瑪麗撇清關係的提議予以否決,但在私下的場合,珍妮還是不得不迅速地採用了這個戰略來開解羅伯特,她壓住了所有焦慮,一邊觀察著羅伯特的表情,一邊泰然自若地說道,「至於《oz》,我敢肯定它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當然,它有一些冒險的選擇,拋開那些已經成名的爛仔幫成員,和邊緣人物詹姆斯.弗蘭克,選擇安迪.薩姆博格似乎是有些離譜,但,對於爛仔幫的這座金礦,我有我的看法,我認為安迪是最適合出演主流大片的人選,他在這方面的優勢可謂是無人可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