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胖子小聲嘟囔:“混血混成這樣,也夠寒摻的……”

  大爺爺咳嗽了兩聲,止住胖子繼續說下去的欲望:“東西都準備好了吧?”

  金絲眼鏡道:“一部分在你們的包里,一部分在這船上,我帶你們去看看。”說著往船艙里走。

  到了船艙,一應潛水器材應有盡有。胖子拿著一腳蹼,抬頭問:“有沒有胖爺我用的型號?”

  金絲眼鏡立馬換上衣服早有準備的表情,從邊上拿出一個稍大號的:“在這呢。”

  胖子心滿意足船上,按耐不住的問:“咱們什麼時候動手?”

  大爺爺笑了笑讓他先別慌:“還早,等著吧。”

  我們要找的地方並不在這邊,還得開船繞到三亞那邊,再直接出海到南沙群島附近。

  金絲眼鏡廢了這麼大勁兒。就是為了將一切事情保密。

  我們也懶得管這麼多,到時候只跟著大爺爺就行了。

  大爺爺為了安全起見,開始給我們打預防針:“在真正辦事之前,我想你們了解一點東西。”

  我和胖子小學生一樣端正坐著,靜靜等候大爺爺接下來的教導。

  大爺爺說:“殯葬當中,除了傳統葬禮之外,還有海葬一說。”

  “海葬由來已久,歷史十分的久遠,它最早起源於北歐海盜,並成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儀式。國內古代還未曾出現過確切記載的海葬儀式。起碼是在正史上,並未有過確切記載。只是在民間野史曾有過沉船海葬的傳言。”

  “但野史一般當不得真。具體還有待考究。畢竟在野史當中,還流傳過一個更神奇的事情,相傳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死前曾建過一個大若城鎮的船,那船長著翅膀乘風而起,萬曆帝朱翊鈞仙逝後就乘著那船飛到了天宮之中。”

  大爺爺說道這裡頓了頓,理了理思路,接著道:“我要給你們說的海葬,是一般的喪葬形式,這種喪葬禮儀非常小眾,我國海岸線那麼長,至今卻只是在口口相授中,有過那麼兩例。具體是怎麼樣,還真沒人發現過。”

  我和胖子認真聽著,略以思考,發現一個問題。

  這海葬和船棺葬很像,但又不是。船棺葬分為兩種,第一種只是棺材的外形像一隻船,其他則和土葬差不多;第二種則起源於古代巴人某部落,就是把屍體放在一個類似獨木舟的船上,船上放上劍或者船槳一類的道具,然後將獨木舟推到河流中。

  古代巴人相信河流的盡頭就是淨土,所以才會有船葬一說。

  海葬在這一點上和船棺葬相同,當地人堅信大海的盡頭是人類的最終歸宿。

  海葬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準備一隻木筏,木筏上放滿食物,然後用船將木筏拖到遠離海岸線的地方,再把屍體放上去,任由木筏隨波逐流。放上食物是因為,人們相信人死後會用另一種方式活著,也需要食物。木筏上放上食物,人就能隨著海浪到達海的盡頭,到達最終的歸宿。

  但倘若木筏不幸被海浪沖回了岸上,人們會認為這人不被神明所接受,這時候就會採取火葬,或者土葬。

  海葬的另一種形式則是‘沉海葬’,就是說,用一個大箱子,箱子裡裝滿死者生前所喜歡的東西當做陪葬品。如果重量不夠的話,還需要把家門口的石頭撿幾塊放到箱子中,然後把死者和箱子綁在一起,用船運送到選定的地點沉下去。

  一般會選用第二種方式做喪葬形式的村落,都會有海祭的活動。

  大爺爺說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接下來大概要幹什麼了。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還得穿著潛水服,跑到地下搞一些打撈事業。

  胖子捧著那潛水服滿心期待:“咱們什麼時候能下水?”

  大爺爺揮了揮手:“不慌,大概就這兩天了。”

  雖然這樣說,但不知道為何,我心裡頭總覺得這次沒可能只是打撈那麼簡單。如果真是這麼簡單,那麼他一開始又為什麼不想我們跟過來?

  看來事情還得兩日之後見分曉。

  這船上除了我們一行六人之外,算上那個瘦的越南猴子船長龍偉濤,統共還有五個水手,這五個水手都不怎麼說話,悶的要死。

  我和胖子初次上船,覺得一切都很新鮮,碰到什麼事兒都要問一問。

  還我們發現龍偉濤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在甲板上晃悠兩圈,我們一開始還以為他是在巡視,後來才發現,他是在船的圍欄上綁上紅色絲帶,然後第二天早晨起來再把那紅絲帶給解開。

  後來經過大爺爺解釋,我們才知道。這是當地漁民的習俗,因為相傳晚上船隻迫不得已要在外的時候,必須在圍欄上綁上幾根紅絲帶。意思大概就是告訴海妖‘我們已經上供了,祈求海妖大人保佑’之類。

  龍偉濤的小習慣還不止這一點,看來漁民在航海時候的忌諱也非常多。

  一開始我和胖子還覺得挺新鮮的,可時間久了之後,也就沒啥意思的。

  這海鮮吃了兩頓,差不多也開始反胃,強烈的想要吃青菜。基本不管桌上有啥海味,我們都只本著蘿蔔青菜去。

  大爺爺和黃三爺兩人笑著道:“在船上蔬菜水果可比海鮮重要多了。”

  我和胖子深以為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