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海風輕輕地吹著,咸腥的味道象眼淚。海浪的聲音單調而溫柔。
這對曾經的情侶最後依偎在一起。
羅賓把臉埋在麗莎的長髮里。
“麗莎……其實你用不著這樣做。只要再等五分鐘,我事先放在浴室水池裡的藥就會發揮作用。這種藥遇水溶解,揮發在空氣中,無色無嗅,吸入這種空氣的人,三十分鐘後就會昏迷……我本來是用來對付你的。我怕你萬一又回去找雷蒂的畫像。我知道即使是你,打開那個保險箱也需要至少三十分鐘。唐納說你們比我早到幾分鐘,我算了一下,再等大約五分鐘,你們倆就會昏迷,然後我還有幾分鐘的時間可以帶著畫離開……這種藥不會致命,兩小時後自然會甦醒,可我沒想到唐納連你的酒也下毒……他一定是在取杯子的時候,把毒液塗在酒杯上……我更沒想到的是,你明知可能有毒,還是喝了那杯酒。麗莎……”
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扑打著山崖,在越來越安靜的夜裡,這聲音聽起來象是沉重的嗚咽。
第二十二章 謎底
“你說是你盜走了那幅畫?”
“是的。”
“你要知道,打騷擾警方的電話責任可不小!”
“當然。我說的是事實。”
“那麼,你是誰?”
“除了我還有誰辦得到?我是羅賓。”
“羅賓?”
“當我說出名字時人們總是很驚訝。我原諒你的失態。聽著,我沒有太長的時間。我想為世人解除迷惑,也免除更多不必要的爭奪。我再重複一遍,請你錄下我所說的話。你在錄嗎?”
“是的。”
“那麼,你可以問了。”
“問什麼?”
“問我怎樣偷了那幅畫?”
“好吧。”
“好吧?哦,好吧,我自己來講:我是在驗貨時盜取了這幅畫。”
“驗貨時?畫不是在交易前被盜走的?”
“當然不是。誰能衝破被預定程序鎖住的電子門?誰又能在電子眼的監控下帶走畫?國貿大廈的安全系統可是世界頂尖的。再說,我從不做那種費力氣的活兒,我用的是智慧。”
“那麼,你怎能在五分鐘內取走畫呢?當時在大廳內的有四個人啊。”
“是的。實際上,是我們四個一起盜走了畫。”
“你們四個?難道說馮先生……他是賣方啊!”
“是,他同時也是作案人。還有中介方首席代表,他是監守自盜。律師是我的助手。那個鑑賞家就是我本人。至於幕後不願透露身份的買主,根本就是個虛幻的人物。”
“我不明白。”
“是的,這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再簡單不過。只要你了解人性,就能做成這筆交易:我和我的助手要想得到這幅畫而不用付款;首席代表想得到我們賣畫之後付給他的一千萬美元,事實上他已經預先得到了五百萬元的支票,可是死前還沒來得及去兌現。”
“可是,馮先生完全可以正當地賣掉畫,協助你們將畫盜走對他有什麼好處?”
“確實沒多大好處,但也沒損失,保險公司將賠付他成交款額,我們還額外付他一百萬。而且,我答應事成後讓他看看這幅畫。”
“只是看一看?”
“看一看已經足夠了。你不會知道它有多美。而且,人都是好奇的,馮先生自然想知道這幅令他祖父和父親痴迷一生的畫究竟是什麼樣子,可他又不能違背父親的遺言。所以我建議他先把畫給我們,再由我們給他看,看過之後我們將畫帶走。這樣他既履行了承諾,也無法再受畫的影響。”
“他同意了?”
“說服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並不難。”
“然後呢?”
“馮先生當年六十歲,已有五年的心臟病史,這些我們早已調查清楚。於是我們商定,在打開保險箱取到畫後,馮先生立即注射一種特殊藥物,能在一分鐘內引發心臟病。這種注射藥劑狀如細針,插入動脈中立即溶化,隨血液流入心臟,症狀立顯,任何醫療儀器都無法查出。而且不需任何器具,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馮先生假裝發病,你們就可以報警召來醫療隊,趁亂將畫藏在病人身上帶出去?”
“你還算聰明。”
“可是,這些行為電子眼怎麼會沒有記錄呢?”
“唉,其實魏比利先生早已提示過你們了。”
“魏比利先生?”
“對,那個專欄作家,看過畫的第四個人。記得他講述他是怎麼進入馮默克先生家中的嗎?機器人警衛找不到阻止他行為的指令,所以讓他闖進了密室。‘機器總是只按規定程序辦事’,他回憶錄中這句話說得好極了。”
“什麼意思?”
“電子眼很厲害,但也是機器,它沒有人腦的智慧。我們中的一員,中介代表,了解它的這一特性:電子眼只會忠實地記錄任何發生過的事,卻不能分辨真假。所以,我們在油畫放入交易廳以前兩天,就扮作檢修人員,在中介代表的帶領下進入大廳,將後來你們看見的電子眼的顯示內容按精密的時間安排認真表演了一遍。相當於一次彩排,只不過那次馮先生發病倒地是偽裝的。當然,所有的動作都比實際操作時慢一些,以便騰出時間取畫。我們在電腦上預先作了多次演練和計算,以保證畫面剛好與電子門開啟的場景銜接。這也得力於你們嚴格的制度,警鈴響後兩秒內,電子門就會開啟,守候在外的衛隊長必然入內。兩秒的時間內,完全不必更換姿勢,我們只需呆立原地就行。”
這對曾經的情侶最後依偎在一起。
羅賓把臉埋在麗莎的長髮里。
“麗莎……其實你用不著這樣做。只要再等五分鐘,我事先放在浴室水池裡的藥就會發揮作用。這種藥遇水溶解,揮發在空氣中,無色無嗅,吸入這種空氣的人,三十分鐘後就會昏迷……我本來是用來對付你的。我怕你萬一又回去找雷蒂的畫像。我知道即使是你,打開那個保險箱也需要至少三十分鐘。唐納說你們比我早到幾分鐘,我算了一下,再等大約五分鐘,你們倆就會昏迷,然後我還有幾分鐘的時間可以帶著畫離開……這種藥不會致命,兩小時後自然會甦醒,可我沒想到唐納連你的酒也下毒……他一定是在取杯子的時候,把毒液塗在酒杯上……我更沒想到的是,你明知可能有毒,還是喝了那杯酒。麗莎……”
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扑打著山崖,在越來越安靜的夜裡,這聲音聽起來象是沉重的嗚咽。
第二十二章 謎底
“你說是你盜走了那幅畫?”
“是的。”
“你要知道,打騷擾警方的電話責任可不小!”
“當然。我說的是事實。”
“那麼,你是誰?”
“除了我還有誰辦得到?我是羅賓。”
“羅賓?”
“當我說出名字時人們總是很驚訝。我原諒你的失態。聽著,我沒有太長的時間。我想為世人解除迷惑,也免除更多不必要的爭奪。我再重複一遍,請你錄下我所說的話。你在錄嗎?”
“是的。”
“那麼,你可以問了。”
“問什麼?”
“問我怎樣偷了那幅畫?”
“好吧。”
“好吧?哦,好吧,我自己來講:我是在驗貨時盜取了這幅畫。”
“驗貨時?畫不是在交易前被盜走的?”
“當然不是。誰能衝破被預定程序鎖住的電子門?誰又能在電子眼的監控下帶走畫?國貿大廈的安全系統可是世界頂尖的。再說,我從不做那種費力氣的活兒,我用的是智慧。”
“那麼,你怎能在五分鐘內取走畫呢?當時在大廳內的有四個人啊。”
“是的。實際上,是我們四個一起盜走了畫。”
“你們四個?難道說馮先生……他是賣方啊!”
“是,他同時也是作案人。還有中介方首席代表,他是監守自盜。律師是我的助手。那個鑑賞家就是我本人。至於幕後不願透露身份的買主,根本就是個虛幻的人物。”
“我不明白。”
“是的,這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再簡單不過。只要你了解人性,就能做成這筆交易:我和我的助手要想得到這幅畫而不用付款;首席代表想得到我們賣畫之後付給他的一千萬美元,事實上他已經預先得到了五百萬元的支票,可是死前還沒來得及去兌現。”
“可是,馮先生完全可以正當地賣掉畫,協助你們將畫盜走對他有什麼好處?”
“確實沒多大好處,但也沒損失,保險公司將賠付他成交款額,我們還額外付他一百萬。而且,我答應事成後讓他看看這幅畫。”
“只是看一看?”
“看一看已經足夠了。你不會知道它有多美。而且,人都是好奇的,馮先生自然想知道這幅令他祖父和父親痴迷一生的畫究竟是什麼樣子,可他又不能違背父親的遺言。所以我建議他先把畫給我們,再由我們給他看,看過之後我們將畫帶走。這樣他既履行了承諾,也無法再受畫的影響。”
“他同意了?”
“說服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並不難。”
“然後呢?”
“馮先生當年六十歲,已有五年的心臟病史,這些我們早已調查清楚。於是我們商定,在打開保險箱取到畫後,馮先生立即注射一種特殊藥物,能在一分鐘內引發心臟病。這種注射藥劑狀如細針,插入動脈中立即溶化,隨血液流入心臟,症狀立顯,任何醫療儀器都無法查出。而且不需任何器具,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馮先生假裝發病,你們就可以報警召來醫療隊,趁亂將畫藏在病人身上帶出去?”
“你還算聰明。”
“可是,這些行為電子眼怎麼會沒有記錄呢?”
“唉,其實魏比利先生早已提示過你們了。”
“魏比利先生?”
“對,那個專欄作家,看過畫的第四個人。記得他講述他是怎麼進入馮默克先生家中的嗎?機器人警衛找不到阻止他行為的指令,所以讓他闖進了密室。‘機器總是只按規定程序辦事’,他回憶錄中這句話說得好極了。”
“什麼意思?”
“電子眼很厲害,但也是機器,它沒有人腦的智慧。我們中的一員,中介代表,了解它的這一特性:電子眼只會忠實地記錄任何發生過的事,卻不能分辨真假。所以,我們在油畫放入交易廳以前兩天,就扮作檢修人員,在中介代表的帶領下進入大廳,將後來你們看見的電子眼的顯示內容按精密的時間安排認真表演了一遍。相當於一次彩排,只不過那次馮先生發病倒地是偽裝的。當然,所有的動作都比實際操作時慢一些,以便騰出時間取畫。我們在電腦上預先作了多次演練和計算,以保證畫面剛好與電子門開啟的場景銜接。這也得力於你們嚴格的制度,警鈴響後兩秒內,電子門就會開啟,守候在外的衛隊長必然入內。兩秒的時間內,完全不必更換姿勢,我們只需呆立原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