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只是湊巧而已。」

  『就算湊巧也很厲害呢。這次務必請您出馬。』

  「宗野啊,你找錯人了吧?」

  『您怎麼這麼說,有困難時找社長就對了,這是我的經驗法則。』

  「幹嘛找上我這個老不死,你這樣還叫做國會議員嗎?你這個混帳王八蛋!」

  掛斷電話後,玄太郎回到寢室。

  手提音響就放在床頭柜上,那張CD還插在裡面。

  按下搖控器上的播放鍵。第一樂章的開頭部分已經很熟悉了。曲子進行著,但並無特別引人注意之處,聽不出走音或奇怪的音。

  公望是攝取氫氰酸化合物而死的。考慮毒性的話,只可能是進入音饗室後才中毒。然而公望既無進食,從手接觸到的物品上也檢驗不出毒物。原本還認為或許是那張唱片上有玄機,但這個可能性被鑑識和萱場的回答否絕了,是壓片公司將壓好的產品完整包裝好的,因此過程中無第三者介入的餘地。

  那麼,剩下的可能性就是錄進唱片的演奏本身了。

  讓人聽到聲音就中毒身亡——多愚蠢的推論,但玄太郎的第六感就是執著於唱片上。就算這是瘋狂不切實際的幻想,也無法一笑了之。

  再沒有人像自己這般熟知金丸公望這個人了。玄太郎相當自負。他是個不管是吃飯還是睡覺,甚至拉屎都會緊張兮兮的人。這種人會那麼輕易就吃下毒物,令人難以置信。想到這裡,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那緊繃的精神鬆弛了,換句話說,就是在聽唱片時中毒的。

  然而,聽過好多遍了,仍聽不出演奏本身有何機關。

  要是再懂點古典樂或其他音樂就好了。悔恨歸悔恨,終究無法改變事實。自己的人生原本就跟聽聽音樂好好休息這種日子無緣啊。

  玄太郎成為香月家的勞動支柱是在終戰後四年,十一歲時。父親在各務原基地空襲時受重傷,不幸於同年往生;為了扶養臥病在床的母親,玄太郎除了工作別無他法。

  當地一家修理工廠雇用他。那時候機器還沒分大型小型,因此大至汽車零件,小至鐘錶零件,所有修理工作全包了。加上玄太郎本身對機器很有興趣,於是修理的功夫愈來愈厲害。而這時候,金丸公望也在同一家工廠上班。

  來年出現轉機,因為韓戰爆發了。武器彈藥自不必說,美軍、大英國協占領軍陸續要求各種製造修理工作,內容從兵器到日用品都有,即所謂的朝鮮特需。玄太郎上班的修理工廠一天開工二十四小時無休,該年工廠面積一舉擴增四倍。年紀輕輕就當上工廠主任的玄太郎拿到相當豐厚的薪水。

  三年後,玄太郎自行創業。資本就是父親唯一留下來的田地。當時土地利用的相關法規還很鬆散,玄太郎想到可以將這些田地整理後出售,於是創立香月地所,然後忙著從國外便宜買進建築機械。便宜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半都是故障不能用到形同廢鐵般的爛貨,但玄太郎加以修理後讓它們漂亮重生了。

  用一文不值的建築機械整理一文不值的土地,再以一等地出售——相當於現今的開發商前身,眼光精準。因朝鮮特需而一夕致富的資產家們全都要買地,在積極大舉建設的號令下,香月地所業績突飛猛進。玄太郎再以賺得的錢低價購地,然後高價售出,再以獲利低價購地後高價售出,如此重複操作。這種以他國的需求為背景,靠著天生的技術與吃苦耐勞精神而壯大的故事,和戰後進入高度成長期的日本身影完全吻合。

  於是,玄太郎成為白手起家的人物了。但自工作以來,他早就習慣與機器為伍,不知不覺整天都在摸機器,即便到了現在,也根本無從想像會改變興趣。只要有空,他就到現場去觀察建築機械的運作情形,回到家就修理故障的家電。開始對精密的模型產生興趣便是在這個時候。

  工作、家庭、玩機器,這些就是生活的全部了,根本毫無讓音樂進入的空隙。

  直至今日直至此刻,從未後悔過,但,若是有音樂方面的知識,不就能找出殺害公望的手

  法了,這種近似焦慮的心情在心中緩緩擴散開來。

  家人中要說與音樂有緣的,就屬二個孫女了,但她們的鋼琴演奏能力也只到中級程度而已,不能指望。

  難道身邊都沒有更懂音樂的專家嗎——。

  突然,腦海中浮上那人的臉。

  3

  「讓人聽古典唱片而毒死他的方法……嗎?」

  被叫到香月宅邸的岬洋介困惑似地反問。

  「是啊,曲目是《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你是音樂專家,有沒有什麼想法?」

  頃刻間,岬窺視玄太郎的臉,想確認是認真的或是開玩笑。

  「抱歉,一時沒有想法。」

  「也就是說,給你點時間就會有想法囉?」

  「可以的話,能不能告訴我這個問題的背景資料?,」

  於是玄太郎簡要說明命案。

  「換句話說,你問的是下毒的方法吧?」

  「沒錯。只要知道這個就能儘速破案了。那,如何?」

  「你問我如何,我還真難以回答。假設真是殺人事件,那麼除了方法,動機也有很大關係,再說要解答問題-不到現場去看的話資料就不夠。」

  「嗯,你說的有道理。那麼行善要及時,我趕快帶你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