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倆的執著終於驚動也感動了地委領導,聽了他倆的匯報後,地委領導決定馬上著手解決路的問題。又過了一個月,落雁村修路的事終於有了著落。張家口地委決定由市里、縣裡共同出資,村民出工,又指派了設計院的專家參與規劃。等到了1971年的春天,資金就已經到位了。經過一個春天的勘測和規劃,到了初夏,落雁村的路終於要開工了。

  算來又是一個年頭,這一年裡,他們四個人除了幫村里跑來了修路經費和專家,各自的生活也都悄然的發生著變化。梁厚冬因為爭取修路表現出的能力,已經被破格提升為村裡的副書記,他和柳紅英的愛情之花也悄然開放;李征南則正式做了村小學的代課教師,在講台上找到了他的一方舞台;馬致遠在業餘搞創作,把在落雁村的青春年華記錄下來,他和那位房東少婦顧佩珍,也有了私情之實;而魏光明在嫉妒梁厚冬和柳紅英之餘,自己也和鎮上的女知青聯繫得火熱,還偶爾抓住機會在村與村之間販售些東西賺點小錢。

  黃牛背,一失足千古恨

  等村上秋收過後,所有的男勞力們,便聚集在一起,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修路工程。梁厚冬和馬致遠拉上魏光明做了先鋒隊,他們年輕力壯,又看得懂規劃圖;李征南和另外兩個天津知青,則因為身體弱或年齡小,做了後勤部隊。工程的艱苦超出了大家原來最壞的想像,尖鍬利鎬用壞了許多,可一個秋冬下來,也只修了三里多。

  轉過年來的春天,王德友支書,向全村發出了動員書,號召全部村民,無論男女老少,能刨石的刨石,能開山的開山,能送飯的送飯,能挑土的挑土,都行動起來,把一切業餘時間都貢獻到修路工程上來。這一全民出動,果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個春夏,就修了快十里,眼看著修到了山頂隘口。

  又經過一個乾爽秋天的努力,碎石路已經鋪到了最艱險的黃牛背。1972年的10月下旬,梁厚冬和馬致遠,幾乎天天都泡在黃牛背,為無法繼續開進而絞盡腦汁。黃牛背地勢險絕,岩石極硬,普通的錘鎬效率太低。又折騰了幾天後,梁厚冬決定去縣裡借炸藥,要炸開這個難點。

  梁厚冬在鎮裡學習和實踐半個月,終於基本掌握了炸藥的安裝和引爆的方法和技巧,帶著兩箱土質雷管,回到了黃牛背的山上。他快速把一些要點,傳授給了馬致遠和魏光明。

  這時已經是11月中旬,天氣已經明顯的涼下來,再不趕快用上炸藥,一下雪,就得等來年春天,到那時又是春洪時期,山上的雪水化下來,對炸藥的埋設和引爆都有影響。梁厚冬果斷決定,儘快上炸藥開山。

  11月18日一早,梁厚冬、馬致遠和魏光明三人便趕到了黃牛背,按照前一天商量好的地點,埋設好了雷管,嘗試引爆。中午時分,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把這寧靜的小山村震的地動山搖。初次試爆的效果很好,炸開了很大一片修路的作業面,他們三個人都興奮異常。下午他們又簡單清理了炸出的作業面,也為明天的炸藥的繼續鋪設做好準備。

  天近黃昏,他們三個回村前最後一次走了一遍今天的爆破地點,討論著明天的雷管的埋設位置。突然,凌亂的碎石中,射出一道金光分外刺眼,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夕陽射到了碎石上,不知被什麼東西反射了出來。魏光明手疾眼快,縱身跳過去,徒手挖出了一個布滿塵土的物件,這個物件的一角,閃著比夕陽還亮的金光。三人聚到一起,用毛巾把那個物件擦乾淨,一尊金光閃閃又古樸的菩薩像,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魏光明興奮的喊:“兄弟們,咱們找到寶了!找到寶了!你們拿著,我再去那邊石頭堆里找找。”說罷,就又去埋頭挖掘了。梁厚冬和馬致遠舉著菩薩像,討論著它到底是個什麼,從哪來的。

  一會,魏光明灰頭土臉的回來了,略顯失望的說:“看來是沒有了,我翻了個底朝天。”

  “那我們拿它怎麼辦?”馬致遠徵詢著他們的意見。

  “什麼怎麼辦,留下唄,我們挖到的寶貝,當然算我們的。兄弟感情好,雖然是我發現的,但咱們兄弟見面有份,將來賣了錢,咱們三一三十一。”魏光明還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你小子是平時賺小錢賺瘋了吧!平時你搞那些投機倒把的事情,我就不說你了,但今天你要想貪這筆財,絕對不行!”梁厚冬給魏光明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怎麼不行,這也是咱們的勞動所得啊。”魏光明很不甘心。

  “就不行,這是落雁山里挖出來的,你白念書啦,這是文物,得歸國家,就算不歸國家,也該歸落雁村的老百姓們!”梁厚冬說的斬釘截鐵。

  “憑什麼給他們!咱們在這受的苦就不說了,還幫他們找錢修路,等將來路修通了,這算咱們的辛苦費總行吧。”魏光明自有他的一套理論。

  他倆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了好久。

  梁厚冬不願再看魏光明那副貪婪的嘴臉,轉身詢問馬致遠:“致遠,你說呢?”

  他們倆爭論時,馬致遠一直愛不釋手的捧著這尊金佛端詳著,擺弄著。突然被這麼一問,有點猶豫。他太愛這件東西了,從他第一次觸碰開始,似乎就與這尊菩薩前世有緣。可他又覺得梁厚冬說的更有道理。正想開口,魏光明攔住了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