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范淑麗好像沉浸在古意之中,問:“你說把酒問天這一細節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

  “對。其問之痴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裡面。從創作動因上來說,屈原《天問》洋洋170餘問的磅礴詩情,是在他被放逐後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在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仰見“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後“呵而問之”的。是情景觸碰激盪的產物。當也是即興遣懷之作。李白《把酒問月》是這樣的: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是因失意而悵惘而問月。蘇軾作此詞時40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他既對朝廷政局深切關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複雜,時逢中秋,一飲而醉,醒後感慨彌深,遂作此詞。

  趙景這一通掉書袋,把小豆豆給掉困了,加上喝了幾口啤酒,一會兒就夢月去了。兩人看著小豆豆那胖胖的小臉,又看看天上的園月,相視一笑。

  沉寂了一會兒,范淑麗問:“景,你說月亮有恨嗎?”

  “不會有的。”

  “那你說為什麼它要在人們離別的是時候卻要圓起來呢?要是人間沒有離別,哪該多好啊!”

  “是呀,”趙景臉上帶著笑意,說,“但是,‘此事古難全’嗷。要看怎麼個離別法,咋個團圓法。比如咱們吧,有時也要離別,這種離別痛苦嗎?不。因為在我們的分別之時,正是為了別人的團圓做了該做的事情。這樣的離別是有價值的,是快樂的。”

  『20』第二十章維納斯的啟示

  在這中秋之夜,在這個溫馨的夫妻對話中,在知識的對壘中,別有一番韻致。范淑麗看趙景不僅給她掉書袋,而且還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就多情的瞥他一眼。

  可是,趙景卻覺得這是對他的鼓勵,他繼續說:“事業心強的人,是一句話也不會離開本行。著名的美國航空學家馮。卡門,在火箭、航天等技術上做出過很大貢獻。為了表彰他,美國政府決定授予他國家科學獎章。一九六三年二月,授獎儀式在白宮舉行。當患有嚴重關節炎、八十二歲的馮。卡門跨上領獎台的最後一級階梯時,喘息不止,仿佛要跌倒似的。甘迺迪總統見狀忙衝過去扶他,他卻謝絕了。他說‘總統先生,物體下跌時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時才需要’。老先生一句話也不離本行。我比人家還多兩句呢。”

  范淑麗面含著微笑聽著。她深知,只要能使趙景把話匣子打開,他的話語就像高山流水,源源不斷。他那豐富的知識和精當的邏輯思維使人嘆服。就接著前面的話題問:“為啥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趙景邊吃邊說,不過比剛才的語速放慢了,他說:“從古到今,人們總認為中秋節的晚上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里說‘中秋之夕,月色倍明’,杜甫在《月夜》中曾有一句‘清輝玉臂寒’還有韓愈的‘一年明月今宵多’也是說中秋月的。還有什麼‘明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八月十五月光明’等等。但是,聽起來很美,實際上呢,也不盡然。我們幹的這一行是最講科學的。你不要笑,事實上中秋月並不比其他季節的月亮特別。”

  “為什麼會有以上的那些種種說法呢?這是因為中秋月大都是在陽曆的九月中旬或上旬,時屬初秋。這時,經過了六至八月較長時間夏季風的控制和影響,大氣層中的灰塵較少。而且,大氣中的水氣相對減少。相對溫度降低,大氣層的能見度增強。由此,形成秋高氣爽的氣候特點。唐朝潘緯解釋說,‘古今逢此夜,……只因秋氣清。’他說八月十五的月亮之所以特別,是由於秋高氣爽的緣故。我看很合科學。”

  他們把小豆豆把到床上,讓他夢他的童話世界。然後,就收拾了餐具,趙景說:“把我的書拿來。”

  范淑麗知道他是指那一本英國作家柯南道爾著的《福爾摩斯偵探案》。她把書拿過來,又挪了挪自己的椅子和趙景坐在一起,頭伏在他懷裡,說:‘給你吧,不叫你看可不得了。說說話多好。”

  趙景輕輕的撫摸著她的秀髮,一股溫馨芬芳的香氣直沁心脾,他感到無限的安慰。他對她說:“這不是給你說話嗎?書籍是個寶貝。俄國有一個被稱作‘宇宙之父‘的人。他叫齊奧爾科夫斯基。他少年的時候,由於患猩紅熱併發症不幸耳聾,學校不收留他。他就天天去莫斯科圖書館刻苦自學。後來,他要求在一個學校里當數學老師,經過嚴格的考試,他的數學才能使人驚嘆。當時他才20歲。校長問他‘你是那個學校畢業的?’他回答‘是莫斯科最大的一所學校。’‘你的老師是誰?’他說‘書籍是我的老師。’是呀,書,就是老師。這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麗,你不願意讀書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