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公用電話如字面意思,就是誰都能用的電話,反過來說,也就是無法確定誰用過的電話。就某種意義上講,打公用電話或許才是最高級的主叫隱藏功能。
“那……那個男人想在打電話的時候隱藏身份?”
“恐怕是。”冰雨答道,“然而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只是不想被人知道號碼,設個主叫隱藏就夠了。既然用的是公用電話,那麼就能推測出,那男的還不想在運營商那邊留下記錄。”
“這個做法真是相當謹慎。”倒理說,“一般人根本不會在意運營商那邊的記錄,因為幾乎沒人會去查運營商的記錄。”
“然而,那個男人卻很在意。因為他料到了有人會去查記錄。那麼,查記錄的會是誰?”
“普通人查不了,要說有權查的話,就是國家機關了。那麼答案很簡單——那個男的想瞞過警方的眼睛。”
不知何時,兩人開始輪流發言了。並非競爭,而像是在合作推進思路。下班後的閒情逸緻,還有摻著酒意的開朗勁兒,一下子都消失無蹤了。
倒理一把捏住自己的捲髮,冰雨推了推眼鏡,這兩個動作我已經看過好多遍了。
這是他倆準備認真開始推理的動作,類似於一種習慣。
“藥子。”不久,冰雨看向我,下了結論,“你碰見的那個男人和他電話那頭的人,當時可能在計劃從事某種犯罪行動。”
4
咔啦。是倒理玻璃杯里融化的冰塊發出的聲音。
我眨了好幾下眼睛。並不是跟不上他倆推理的節奏,而是驚異於事情居然會往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你說犯罪……什麼樣的犯罪?存款詐騙?”
要說用電話犯罪,我頭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但冰雨卻搖了搖頭。
“拿公用電話詐騙太招搖了。再有手段的騙子,只打十通二十通電話也抽不中獎。這跟公理一相矛盾。”
那男人最多需要十五個左右的十元硬幣。十五個硬幣打不了幾十通電話。
“再整理一下思路吧。”倒理邊說邊比畫,“那男的想拿十幾個硬幣打公用電話,可以推斷他的通話時間不長,而是要撥很多次,每次打一會兒就掛。而且,從提前準備硬幣這點上可以看出,他行動的節奏非常頻繁,類似於撥個號碼,放下話筒,再撥個號碼,再放下話筒。問題就在於他打電話的對象。是往同一個地方打,還是往不同地方打。”
“如果往同一個地方打很多次,就有點像騷擾電話了呢。”
“是吧。但是,那男的還跟另外一個人通話,說‘得要十元硬幣’。可以認為,那個人也參與了犯罪,而打騷擾電話不太可能有共犯。”
“不是騷擾電話的話,就是往不同地方打了吧。”冰雨說,“估計是按順序往好幾個地方打。從十五個硬幣的上限來看,應該打了十個地方左右,我覺得要比十元硬幣的總數少。這些十元硬幣里肯定還留著幾個備用的硬幣,防止超過通話時間。”
“備用的……”
我恍然大悟。
十元硬幣只能打大概一分鐘。如果說得多了,不放進備用的十元,打到一半就會斷掉。如果是我打公用電話,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肯定會多準備一些十元硬幣。就算不確定要多少個,也得多準備些。
如果因此才產生了“還得要五個”這種說法……
倒理進一步推測道:
“往零零散散的十個地方,連續打一分鐘就能完事兒的電話,而且還跟犯罪有關。所以,這兩個男人有什麼目的?”
冰雨把蘿蔔放進嘴裡,喝了口酒後答道:
“十個地方,說明範圍很廣。一分鐘就能完事兒,說明事情很簡單。連續打,說明十萬火急,給人感覺是挨家挨戶的打電話——假設在找什麼東西如何?比如找人。”
倒理似乎非常喜歡這個想法。
“很合理啊。找人,就從這裡著手。他們在找某個人,那個人的備選住址有十個,但無法鎖定到底是哪個,所以他們決定打電話。”
“您是說,他們在抓某個人?”
“不。”冰雨否定道,“如果對方想逃,是不容易用電話來推斷地址的。藥子,假設你想逃開某個人,而你的藏身處突然來了通公用電話,你會接嗎?”
“肯定不接,不對勁。”
“是吧。所以,對方應該還沒注意到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應該是普普通通過日子的老百姓。”
“老百姓怎麼會被犯罪分子盯上呢?”
“比較常見的就是,看到什麼不該看的啦……”
“先把這個放到一邊。”倒理說,“回到正題。你覺得他們有多了解那個目標人物?”
“光是備選住址就有十來處,稍微有點多。從沒法鎖定這一點說明他們手裡應該沒多少信息。”
冰雨停了一下,又陷入了思考。
“比如說,只知道目標人物的‘姓氏’和‘居住的街道’,用當地的電話號碼簿來挑出對應姓氏的住址,不就剛好能有十來處嗎?
“那……那個男人想在打電話的時候隱藏身份?”
“恐怕是。”冰雨答道,“然而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只是不想被人知道號碼,設個主叫隱藏就夠了。既然用的是公用電話,那麼就能推測出,那男的還不想在運營商那邊留下記錄。”
“這個做法真是相當謹慎。”倒理說,“一般人根本不會在意運營商那邊的記錄,因為幾乎沒人會去查運營商的記錄。”
“然而,那個男人卻很在意。因為他料到了有人會去查記錄。那麼,查記錄的會是誰?”
“普通人查不了,要說有權查的話,就是國家機關了。那麼答案很簡單——那個男的想瞞過警方的眼睛。”
不知何時,兩人開始輪流發言了。並非競爭,而像是在合作推進思路。下班後的閒情逸緻,還有摻著酒意的開朗勁兒,一下子都消失無蹤了。
倒理一把捏住自己的捲髮,冰雨推了推眼鏡,這兩個動作我已經看過好多遍了。
這是他倆準備認真開始推理的動作,類似於一種習慣。
“藥子。”不久,冰雨看向我,下了結論,“你碰見的那個男人和他電話那頭的人,當時可能在計劃從事某種犯罪行動。”
4
咔啦。是倒理玻璃杯里融化的冰塊發出的聲音。
我眨了好幾下眼睛。並不是跟不上他倆推理的節奏,而是驚異於事情居然會往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你說犯罪……什麼樣的犯罪?存款詐騙?”
要說用電話犯罪,我頭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但冰雨卻搖了搖頭。
“拿公用電話詐騙太招搖了。再有手段的騙子,只打十通二十通電話也抽不中獎。這跟公理一相矛盾。”
那男人最多需要十五個左右的十元硬幣。十五個硬幣打不了幾十通電話。
“再整理一下思路吧。”倒理邊說邊比畫,“那男的想拿十幾個硬幣打公用電話,可以推斷他的通話時間不長,而是要撥很多次,每次打一會兒就掛。而且,從提前準備硬幣這點上可以看出,他行動的節奏非常頻繁,類似於撥個號碼,放下話筒,再撥個號碼,再放下話筒。問題就在於他打電話的對象。是往同一個地方打,還是往不同地方打。”
“如果往同一個地方打很多次,就有點像騷擾電話了呢。”
“是吧。但是,那男的還跟另外一個人通話,說‘得要十元硬幣’。可以認為,那個人也參與了犯罪,而打騷擾電話不太可能有共犯。”
“不是騷擾電話的話,就是往不同地方打了吧。”冰雨說,“估計是按順序往好幾個地方打。從十五個硬幣的上限來看,應該打了十個地方左右,我覺得要比十元硬幣的總數少。這些十元硬幣里肯定還留著幾個備用的硬幣,防止超過通話時間。”
“備用的……”
我恍然大悟。
十元硬幣只能打大概一分鐘。如果說得多了,不放進備用的十元,打到一半就會斷掉。如果是我打公用電話,為了防止這種情況,肯定會多準備一些十元硬幣。就算不確定要多少個,也得多準備些。
如果因此才產生了“還得要五個”這種說法……
倒理進一步推測道:
“往零零散散的十個地方,連續打一分鐘就能完事兒的電話,而且還跟犯罪有關。所以,這兩個男人有什麼目的?”
冰雨把蘿蔔放進嘴裡,喝了口酒後答道:
“十個地方,說明範圍很廣。一分鐘就能完事兒,說明事情很簡單。連續打,說明十萬火急,給人感覺是挨家挨戶的打電話——假設在找什麼東西如何?比如找人。”
倒理似乎非常喜歡這個想法。
“很合理啊。找人,就從這裡著手。他們在找某個人,那個人的備選住址有十個,但無法鎖定到底是哪個,所以他們決定打電話。”
“您是說,他們在抓某個人?”
“不。”冰雨否定道,“如果對方想逃,是不容易用電話來推斷地址的。藥子,假設你想逃開某個人,而你的藏身處突然來了通公用電話,你會接嗎?”
“肯定不接,不對勁。”
“是吧。所以,對方應該還沒注意到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應該是普普通通過日子的老百姓。”
“老百姓怎麼會被犯罪分子盯上呢?”
“比較常見的就是,看到什麼不該看的啦……”
“先把這個放到一邊。”倒理說,“回到正題。你覺得他們有多了解那個目標人物?”
“光是備選住址就有十來處,稍微有點多。從沒法鎖定這一點說明他們手裡應該沒多少信息。”
冰雨停了一下,又陷入了思考。
“比如說,只知道目標人物的‘姓氏’和‘居住的街道’,用當地的電話號碼簿來挑出對應姓氏的住址,不就剛好能有十來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