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哈哈,你傻的,東西給你了,那就是你的,我沒有生氣,真的!東西是我們一起找到的,丟了大家都難過,所以我們就馬上過來了。東西已經不見了,我們現在要想的就是怎麼樣再把它們找回來!”呂方真的沒有生氣,他知道豆子更鍾愛文物

  “它們?還有什麼?”豆子問

  “我的祖傳寶劍也丟了。”呂方嘆了一口氣

  “不是吧,那你的那個玉璽呢?”豆子一驚

  “那個玉璽還在,只是寶劍丟了。”

  “到時底怎麼回事兒呀?”豆子問

  “說來話長,你先幫我解決一下溫飽吧,吃飽了咱再慢慢說。”呂方是真的餓了

  “你真要吃拉麵呀?”豆子問

  “那還用說,到了蘭州怎麼能不吃拉麵呢,我就是奔這個來的,呵呵。”呂方笑笑

  在一個正宗的拉麵館門前,四個人下車,挑簾兒進門,呂方大喊一聲“掌柜的,四碗拉麵,兩大兩小!”

  在中國,如果你說沒吃過蘭州拉麵,也許有人相信,但如果你說你沒見這那個藍色的“蘭州拉麵”牌子,那估計沒有一個人相信。因為不管是高樓林立的深圳上海,還是古香古色的無錫蘇州,從山青水秀的桂林麗江,到相距離千里的北京廣州,那個平均三米不見方的小招牌遍地開花,無所不在。在中國,最有生命力的連鎖飲食不是北京的“全聚德”,更不是嶺南的“燕鮑翅”,而是五塊錢一碗的“蘭州拉麵”和五毛錢一個“天津狗不理包子”。這兩種東西集中華文化之大成,更貼近咱普通老百姓,如果能夠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兩種產品的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並提高產品質量,呂方相信“蘭州拉麵”與“狗不理包子”的強強組合,一定幹得過巨貴又死難吃的麥當勞與肯德基。

  王進的一大碗已經吃完了,周米和豆子正在慢條斯理的吃各自的一小碗,呂方已經是第三碗了,前兩碗是大的,最後一碗是小的。

  小米看著呂方把最後一根麵條吸進嘴裡,就遞給他一張紙巾。

  “他怎麼那麼能吃?他這一頓我得吃兩天!”豆子問小米

  “他吃麵的時候是這樣的,今天是吃的有點多了,呵呵!”小米說

  “這樣吃好像不是很文雅吧?”豆子問

  “這個我以前說過他的,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他還是很注意的,但是我們在一起就沒必要那麼約束他,我覺得這樣才是真實的他,我覺得挺好的呀!”周米說

  “我們沒什麼,我就怕他在別的場合也這樣就麻煩了,哈哈!”王進大笑

  “我跟你們說啊,關於這種吃飯的東西是真的有不少笑話。我有一個叔叔,第一次去洛陽的親戚家做客,他是天天在地里幹活的,他很能吃。中午吃飯的時候主人做了很多飯菜,但是給他用的碗是一個小碗,就是你們吃米飯的那種碗,我們叫茶碗,他一共吃了八碗,但還是一個半飽,再吃呢就不像話,可是不吃又很餓,最後他就沒吃,吃了飯之後就自己到街上再買點東西吃。他住了兩天就回來了,就是因為老是吃不飽,這件事情後來讓他的親戚知道了,就特意給他準備了幾個大碗讓他專用,以後他再去就不用吃八碗,而且也能吃包飽了。”呂方講了一個小故事

  “是呀,我也聽我媽媽說,我爸爸以前就特別能吃,那時做的都是力氣活,每個人都很能吃。”王進同意

  “好了,咱們也吃飽了,先撤吧。”呂方結帳,四個人出門

  回到車上,呂方才開始問豆子:“說說玉璽是怎麼丟的?你們怎麼又到這兒來了?還有這個車子,怎麼是你們學校的?”

  “我和老師一起來的,他是個考古學家!”豆子說

  “誰呀?”呂方問

  “李XX,他是我的導師”豆子回答

  “那個蒙古歷史專家和古文字專家李XX老爺子!?”呂方問

  “對呀,就是他!”豆子回答

  呂方有些意想不到,他早聽過這位老先生的大名,也看過他的多本專著,老爺子是研究元清歷史和古文字的著名學者,怎麼把他也給驚動了?

  “他人呢?”呂方問

  “在賓館躺著呢,去祁連時缺氧差點昏過去了,這老頭兒就是死倔,聽說找到了元陵就一定要去看,到是了祁連縣他就吃不消了,一晚上忙著照顧他了,玉璽就沒看好。”豆子說

  “他沒什麼事兒吧?你不會全說了吧?”呂方問

  “他只是在高原呼吸跟不上,下來就好多了,我只說找到了一個玉璽,別的東西都沒動過。”豆子說

  “這就好,這也難怪,老學者們是這樣的,這樣的事情誰碰上也會興奮,行了,咱們先看看他去吧!”呂方說

  能做的,只有等!

  在一個普通的賓館裡,豆子帶著呂方和小米和樓,並告訴他們老爺子倔是倔了點兒,但是很好玩,沒有架子。敲了開了一間房門,開門的是一位帶著酒瓶底兒,而且還拿著放大鏡的老先生。

  老先生一開門兒自己就又折回身去看書了,把四個人晾在那裡,場面有點冷,呂方就藉機打量了一下這個著名學者:老人家目測身高七尺半,體態勻稱,走路步伐矯健,皮膚發黑乾燥但氣色不錯,滿頭白髮長約一寸,但卻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根一根精神抖擻的直立著”,身穿一件灰色中山裝,左胸口袋還杵有一支鋼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