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那你到底想吃什麼?”呂方暈了
“隨便!”
“哦喲,怕了你了,咱吃火鍋去!”呂方最怕姑娘這一招了
吃火鍋都沒意見,能吃東西又多,天氣有點冷,吃了也會暖和,但呂方不是很喜歡吃火鍋。因為每次吃這個東西,看著有好多吃的,但吃完之後總感覺自己好像什麼也沒有吃到,一點沒飽,好像自己什麼也沒有吃到。
在一個火鍋店門口停車,四個人走了進去,叫了一個“鴛鴦火鍋”,配菜上齊,底湯翻騰,馬上開吃。
“寶寶,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火鍋呢?我們國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火鍋吃的?”小米問
“這個東西,還真是有講兒的,你知道“千叟宴”嗎?”呂方問
“我不知道。”周米搖搖頭
“是康熙和乾隆請老頭們吃飯那個事兒吧?”豆子說
“對,就是那件事情!”呂方說
“那說來聽聽嘛!”小米有興趣了,吃飯聊天她喜歡
“這是樣的,康熙和乾隆是清代的中國歷史上做皇帝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一個是六十一年,一個是六十年。“千叟宴”就是請上千個中國各地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兒到紫禁城吃飯,由皇上請客,表明皇上對老者的尊重,彰演大清帝國的繁榮昌盛。“千叟宴”在清代有過好幾次,最著名的一次是發生在嘉慶元年的1796年,這一年太上皇乾隆爺已經八十六歲了,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中國古代皇帝全部都是死了之後才傳位的,歷史上主動要求下崗的皇帝只有兩個,一個是唐高祖李淵,另一個就是乾隆。但是我曾經告訴過你,李淵是被李世民“逼宮”不得已才要求下崗,但是乾隆是因為不想超過爺爺康熙的六十一年時間才主動要求下崗的,實際上乾隆下來之後又做了三年太上皇,實際上掌權時間超過了康熙。乾隆這個人很好面子,自稱“十全老人”,他禪位之後為表揚自己和顯示大清的繁榮,於是決定宴請中國六十以上老人來京赴宴,因為“百敬孝為先”,尊重老人更能表現出自己的“十全老人”形像。
於是在嘉慶元年時,八十六歲的太上皇生日,準備舉行了“千叟宴”,邀請全國各地超過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來京城吃大餐,很多距離很遠的老人提前一年就出發,到北京來吃這頓飯,因為這是一種榮譽呀。在來的人裡面有一位慈祥銀髮的老者,他告訴乾隆,自己的年紀是整整一百四十一歲,先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能比南越武王趙佗更長壽,但是單單這個141就讓乾隆非常的高興。”
“為什麼呢?”王進問
“因為從1796年往前推141年,剛好就是清世祖福臨入關的日子,老者的意思就是說,大清入關的這一百四十一年,中國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時代,也就是說他見證了大清最好的全部時代,也就是這樣的時代才讓他得以長壽。單單的一個年紀說法就讓乾隆十分高興,當下做出一對,上聯“花甲重逢,又加三七歲月”,讓大臣對出下聯。”呂方說
“什麼意思?這個對子?”周米問
“六十一甲子,花甲也是六十,“花甲重逢”就是兩個六十也就是十百二,又月三七歲月,三七二十一加在一起也是一百四十一呀。”呂方解釋
“哇,乾隆好有才呀!”周米感嘆
“必須的,乾隆一生做詩四萬多首,中國所有的唐宋詩人總產量加在一起也沒他多,但這個對聯也是個難題,這個下聯也得專業人才來對才行,一般人是搞不定的。”
“下聯誰對的?”王進問
“紀曉嵐!”豆子說
“他是怎麼對的?”周米問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呂方說
“為什麼?”周米問
“人生七十古來稀,雙慶就是兩個,兩個就是一百四,再加一度春秋,剛好也是一百四十一!”豆子解釋
“牛,紀曉嵐真是個人才!”王進說
“是呀,他還有個案子很出名,當年他剛進宮時就是一個酸秀才的打扮,大熱天穿了個冬天的袍子,晃著扇子到處逛。有一天有個老太監看到他了,這個太監也有點酸水兒,又聽說紀昀才高八斗,他想試試,於是出了個對子“酸秀才,你穿冬衣,搖夏扇,一本春秋可讀否?”就是說他衣冠不整,可能沒看過幾本書,這個春秋就是關羽老愛看的那本書,名字叫《春秋》。但是紀昀馬上也來了個下聯“老太監,你生南國,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呂方說
“哈哈哈哈,春夏秋冬對東西南北,順便還罵了人,還沒有髒字,真的是太有才了”小米大笑,但是馬上一轉眼,“可這些東西和火鍋有什麼關係呢?”
“哦,說跑偏了,咱說火鍋,這個千叟宴創於康熙,當年聖祖康熙爺也幹過這個事,當年的老爺子們到了之後,就在紫禁城擺下位子,讓老爺們全部上位做好。御善房的人員也生火開爐,煎炒烹炸開始做飯,但有一個問題,因為當時是冬天,剛出鍋的菜等一端上桌子就涼了,雖然菜很多很豐盛,但是涼了也不好吃呀,很多菜凍得像石頭,老爺子們年紀大牙口不好,所以那次宴席沒搞好。等到乾隆時,他也為這個事情頭疼,但是一位大臣說讓皇上不必擔心,他有辦法能搞得定!
“什麼辦法?”周米問
“隨便!”
“哦喲,怕了你了,咱吃火鍋去!”呂方最怕姑娘這一招了
吃火鍋都沒意見,能吃東西又多,天氣有點冷,吃了也會暖和,但呂方不是很喜歡吃火鍋。因為每次吃這個東西,看著有好多吃的,但吃完之後總感覺自己好像什麼也沒有吃到,一點沒飽,好像自己什麼也沒有吃到。
在一個火鍋店門口停車,四個人走了進去,叫了一個“鴛鴦火鍋”,配菜上齊,底湯翻騰,馬上開吃。
“寶寶,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火鍋呢?我們國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火鍋吃的?”小米問
“這個東西,還真是有講兒的,你知道“千叟宴”嗎?”呂方問
“我不知道。”周米搖搖頭
“是康熙和乾隆請老頭們吃飯那個事兒吧?”豆子說
“對,就是那件事情!”呂方說
“那說來聽聽嘛!”小米有興趣了,吃飯聊天她喜歡
“這是樣的,康熙和乾隆是清代的中國歷史上做皇帝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一個是六十一年,一個是六十年。“千叟宴”就是請上千個中國各地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兒到紫禁城吃飯,由皇上請客,表明皇上對老者的尊重,彰演大清帝國的繁榮昌盛。“千叟宴”在清代有過好幾次,最著名的一次是發生在嘉慶元年的1796年,這一年太上皇乾隆爺已經八十六歲了,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兒子。中國古代皇帝全部都是死了之後才傳位的,歷史上主動要求下崗的皇帝只有兩個,一個是唐高祖李淵,另一個就是乾隆。但是我曾經告訴過你,李淵是被李世民“逼宮”不得已才要求下崗,但是乾隆是因為不想超過爺爺康熙的六十一年時間才主動要求下崗的,實際上乾隆下來之後又做了三年太上皇,實際上掌權時間超過了康熙。乾隆這個人很好面子,自稱“十全老人”,他禪位之後為表揚自己和顯示大清的繁榮,於是決定宴請中國六十以上老人來京赴宴,因為“百敬孝為先”,尊重老人更能表現出自己的“十全老人”形像。
於是在嘉慶元年時,八十六歲的太上皇生日,準備舉行了“千叟宴”,邀請全國各地超過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來京城吃大餐,很多距離很遠的老人提前一年就出發,到北京來吃這頓飯,因為這是一種榮譽呀。在來的人裡面有一位慈祥銀髮的老者,他告訴乾隆,自己的年紀是整整一百四十一歲,先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能比南越武王趙佗更長壽,但是單單這個141就讓乾隆非常的高興。”
“為什麼呢?”王進問
“因為從1796年往前推141年,剛好就是清世祖福臨入關的日子,老者的意思就是說,大清入關的這一百四十一年,中國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時代,也就是說他見證了大清最好的全部時代,也就是這樣的時代才讓他得以長壽。單單的一個年紀說法就讓乾隆十分高興,當下做出一對,上聯“花甲重逢,又加三七歲月”,讓大臣對出下聯。”呂方說
“什麼意思?這個對子?”周米問
“六十一甲子,花甲也是六十,“花甲重逢”就是兩個六十也就是十百二,又月三七歲月,三七二十一加在一起也是一百四十一呀。”呂方解釋
“哇,乾隆好有才呀!”周米感嘆
“必須的,乾隆一生做詩四萬多首,中國所有的唐宋詩人總產量加在一起也沒他多,但這個對聯也是個難題,這個下聯也得專業人才來對才行,一般人是搞不定的。”
“下聯誰對的?”王進問
“紀曉嵐!”豆子說
“他是怎麼對的?”周米問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呂方說
“為什麼?”周米問
“人生七十古來稀,雙慶就是兩個,兩個就是一百四,再加一度春秋,剛好也是一百四十一!”豆子解釋
“牛,紀曉嵐真是個人才!”王進說
“是呀,他還有個案子很出名,當年他剛進宮時就是一個酸秀才的打扮,大熱天穿了個冬天的袍子,晃著扇子到處逛。有一天有個老太監看到他了,這個太監也有點酸水兒,又聽說紀昀才高八斗,他想試試,於是出了個對子“酸秀才,你穿冬衣,搖夏扇,一本春秋可讀否?”就是說他衣冠不整,可能沒看過幾本書,這個春秋就是關羽老愛看的那本書,名字叫《春秋》。但是紀昀馬上也來了個下聯“老太監,你生南國,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呂方說
“哈哈哈哈,春夏秋冬對東西南北,順便還罵了人,還沒有髒字,真的是太有才了”小米大笑,但是馬上一轉眼,“可這些東西和火鍋有什麼關係呢?”
“哦,說跑偏了,咱說火鍋,這個千叟宴創於康熙,當年聖祖康熙爺也幹過這個事,當年的老爺子們到了之後,就在紫禁城擺下位子,讓老爺們全部上位做好。御善房的人員也生火開爐,煎炒烹炸開始做飯,但有一個問題,因為當時是冬天,剛出鍋的菜等一端上桌子就涼了,雖然菜很多很豐盛,但是涼了也不好吃呀,很多菜凍得像石頭,老爺子們年紀大牙口不好,所以那次宴席沒搞好。等到乾隆時,他也為這個事情頭疼,但是一位大臣說讓皇上不必擔心,他有辦法能搞得定!
“什麼辦法?”周米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