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尾聲

  越野車沿著崎嶇的山路疾駛,劉宏超和文小華去大山裡的監獄接多吉出獄。

  劉宏超興致很高地問文小華:“小華,你差不多參與了多吉一案的全過程,你有什麼感想?”

  文小華看著顯得有點興奮的劉宏超說:“我的感想就是法治最終戰勝了人治。”

  劉宏超笑著問:“如果多吉這個案子最後不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不是因為你後來考上了中央政法大學的研究生,不是因為你考取了博士後留京並在中紀委供職,不是因為你和田局長有一個課題要來省城,不是因為這個課題與多吉的案子有一定的聯繫,不是因為田局長的弟弟是州公安處長,老同學是州委書記。你說,多吉的案子還那麼容易翻過來嗎?你說這是人治還是法治呢?”

  文小華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認為這當然是法治!因為任何法律都要人來執行,來實施。只要實施、執法的人有法治理念,嚴格依法行事,不媚上不壓下,也不為種種關係、利益所動,尊重事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麼就是法治。”

  劉宏超習慣性地又扶了扶眼鏡說:“那如果是惡法呢?比如法西斯德國頒布的滅猶法令,如果也按照這些惡法來不折不扣地執行,是不是也是法治呢?”

  文小華沒有想到劉宏超會這樣問,一時沒有了詞,不過她很快就回答道:“這當然不是法治,惡法非法嘛!所謂法,分為自然法和人定法,自然法是最高法,而如果人定法與自然法相悖,違反了自然發展規律,那麼這種人定法就是惡法。惡法不僅違反自然法則,也當然違反公序良俗,顯然這種法只是為少數人的利益而定的,是違反人的本性的。執行這種法就會侵害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所以,我認為法治,首先就要有經過嚴格的民主程序制定、修改、廢棄的合乎自然法、合乎公序良俗的法律,並且同時要有一大批具有法治理念的執法者,還要有嚴格的法律程序,最後還要教育全民,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當然最主要的還要有一套民主的監督、制約機制。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法治社會。”

  劉宏超又問:“那你說老百姓喜歡的包公、狄仁傑和各種清官,他們是人治還是法治呢?”

  文小華有點犯難了:“這個問題還真不好一下子回答,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應該說是人治時代,皇帝的意思就是法律嘛,法律面前也不是人人平等,最多不過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嘛。但就這些清官本人來說,他們也確實不唯上,不懼權貴,不考慮個人得失,敢於為民請命。這也是中國的老百姓為什麼喜歡這些清官的原因。從他們所辦的具體案例來看,也確實是在依法辦事,也確實是在嚴格執法,他們所辦的那些案子也確實符合當時的公序良俗,不然老百姓怎麼會歡迎他們呢?我想,這應不應該算是法治的萌芽階段?初級階段?或者說是人治大環境中的法治孤島吧?”

  劉宏超和文小華就這樣討論著,不知不覺就到了監獄門口。他們馬上就要再次見到這位多災多難的多吉了。

  完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