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不過他只留了十日便得離開,留下高元一個人在這裡散心。原本大家以為高元如此喜歡桃源村,必是會逗留很長時間,沒有想到秦鍾走了沒幾日,他也按耐不住要離開了。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都未挽留,心裡甚至還會高興。
若非在意,也不會這般離不得。
兩情相悅,是最好結果。
秋收之時,之前種植的玉米、紅薯、辣椒等物皆成熟了,雖然這些作物比前世產量低了不少,可依然十分可觀。尤其是紅薯,是裡面產量最高的,是水稻的三四倍。而且它還不挑地,是非常適合在貧困之時代替米糧果腹之物。
臨近的村莊看到滿地的紅薯,而且烤著吃味道還非常好,雖然吃多了有些燒心,可在糧食缺乏的時候誰會在意那麼多。大家紛紛尋桃源村拿種子,希望明年也一塊種上,如此就不怕挨餓了。
常喜樂自然不會吝嗇,擴大紅薯種植利國利民,不少人家如今溫飽還難以保證,有了紅薯能改善這樣的狀況。況且紅薯還能製作出很多副產品,比如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酸辣粉。
這玩意常喜樂一想起來就忍不住吸口水,雖然湯汁之前就能弄出來,不一定非用紅薯粉,但是他還是偏執的認為那般做法就得配紅薯粉,否則就不對味。
之前紅薯不多,都用來發苗做種,所以常喜樂也沒有用其製作紅薯粉。如今紅薯大豐收,他的試驗也就開始了。
想要將紅薯製成紅薯粉要經過不少程序,常喜樂只知道簡單步驟和原理,想要製作出來得經過大量實驗才行。現在常喜樂有這資金和閒心,因此雖然製作過程並不算順利,失敗了很多次也並未影響到他探索的心情。
而且常喜樂還帶著對吃食有天分的人一起,在探討中也能刺激對方對這方面的才能,對培養創造力非常有好處,失敗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歷練。
用了大半個月,紅薯粉終於製作出來了。粉條呈現灰白色,而且充滿了韌勁,與米粉和米線很是不同。
大家都紛紛好奇,烤紅薯紅薯干都吃過,卻不知製作成粉的味道會是何模樣。孩子們則早就期盼能吃到常喜樂口裡說的酸辣粉,每次聽常喜樂提起,雖然沒吃過都忍不住吞咽口水。
桃源村才剛富裕沒多長時間,因此對住的要求是牢固,穿則是耐磨,能繡上一些花就覺得十分漂亮很是講究了。況且大家覺得再美的衣服也不如工坊、護衛隊的統一服飾,都是不怎麼講究的。唯獨對常家發家之物——吃食,最為計較。
不過大家講究倒不是山珍海味,講究的是利用最常見的食材,用最省錢的方式製作出來,還得色香味俱全,這是他們對美食的最高要求。里正都曾笑說,這都是常喜樂帶起來的風氣,明明之前大家只要燙一下菜就滿足,如今恨不得變出花來。
而村子裡每年還會舉行一次百家宴,也就是每家每戶拿出自己一道拿手菜,聚在一起吃一頓。雖說不評獎,可誰都希望自己在這宴會上大放光彩,因此也就更加喜歡琢磨了。而因為這種琢磨,使得碼頭飯館種類也變得更加豐富,很多都是桃源村村民自創的菜式。雖然不及外頭大酒樓精緻,卻也十分可口美味。而且有著獨特的優勢,那就是——下飯。
對於不少旅途之人來說,能多吃保證身體能量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也就很是受歡迎。這麼一來又促使桃源村人更加注重研究新菜式,因為還有提成拿,還充滿成就感。
紅薯粉製作好,常喜樂就可以開始做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酸辣粉。
這次他依然自己親自動手,首先酸辣粉用的辣椒是和多種食材和中糙藥慢慢熬製的,這裡常喜樂製作的是偏麻辣味。沈百裡帶回來的燈籠椒就非常適合製作酸辣粉里的‘辣’味,這玩意之前就已經做好,如今常家做菜都喜歡用它,炒出來的菜特別的香。
常喜樂也把這種特製的辣椒送到府里給沈百里,沈百里當即回復,這東西比茱萸醬只好不壞!並告知有多少收多少,價格給得也非常可觀。
辣椒如今還屬於新興事物,良國人好新鮮,而且之前有了茱萸做鋪墊,因此想要開拓市場並不難。食天下的麻辣火鍋越發火爆就能瞧得出,辣椒能代替茱萸可是有著天然優勢的。
而酸辣粉里的醋則用的是之前為了製作臊子麵的時候研製的,如今的醋可比最初時候味道好上不少,如今也稱為桃源村的招牌之一。
湯則是熬好的豬骨、煮肥腸等熬製成的濃白色原湯,光是則三樣只要配比不是太虐,就能保證味道不會差到哪裡去。
等常喜樂和常昱將紅通通、香味撲鼻的酸辣粉端出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湧上來要品嘗。
如今的常家最熱鬧莫過於試菜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會客氣,也沒有尊老愛幼一說,誰手快就能最快搶到美食。而每次這時候除了常昱固定霸占第一,第二的肯定是常喜旺。
常喜旺是個性急的,拿起筷子刺溜就是一大口進到嘴巴里,眯著眼嚼了幾口吞咽下去,然後發出誇張的感嘆聲,“好吃!真是太好吃了!”
演技極其浮誇卻非常有感染力,讓大家都涌了上去想要嘗一嘗。這個時候最鬱悶莫過於不上十歲的孩子們,因為是辣的大家怕會傷了肚子,都不會讓吃太多。
酸辣粉徹底征服了常家人,都覺得這紅薯粉生意能做。
“這玩意沒有想到做成粉也這麼好吃,而且和其他粉口感不一樣,大家肯定會喜歡。”曹二嫂肯定道。她如今可是桃源村餐飲界老大,專門負責這方面的事,還曾經被委派到外頭學習,可是吃了不少好東西的。
常喜興道:“最重要的是紅薯好種,不挑地產量還高。這次我有經驗了,知道咋伺候,明年只要老天不作怪,應比今年要多個兩三成。”
如今的常喜興比從前更加自信了,因為現在常家的田地都是他在伺候,哪怕有幫工他也親力親為,所以最為了解地里的事。他本就喜歡種地,加上有兄弟們的壓力和常喜樂的輔導,如今越發有一套。現在村子裡的老把式都比不上他,常家那麼多田地能有現在收穫,全都因為常喜興願意琢磨的結果。
而這樣的成就感也讓常喜興胸脯挺得更直,而王大嫂也再不會像以前一樣心底難免失衡。做生意是賺的錢多,可是種地才是最踏實的,看著一堆堆糧食進倉,那種成就感是做生意掙到的錢沒法體會到的。
常家的糧食除了固定囤的部分,大部分也都分到各個工坊里深加工換錢,光這上頭就掙了不少。
常喜盛吃了兩口擦掉油汪汪的嘴,也開口道:“過兩天我就把這東西拿到府里去,也能打探打探行情。要是行情不錯,明年咱們就可以開工坊,專門做這玩意。”
雖說今年紅薯大豐收,可因為種得少所以總體數量並不大,而且還要給大家留做種,因此還沒法弄成一條龍產業。但是不妨礙現在鋪好路,如此也能更加放心大膽的去多種植,常喜盛現在經常這般做,東西沒出來就已經找好買家了,節省了中間運作的時間。
而玉米也同樣受到大家歡迎,既能果腹產量又高,不挑地還可以與黃豆一起套種,著實是在米麵不夠時的最好替代品之一。
第二年春耕,整個稻香縣都大力推廣沈百里和裴清雲二人帶回來的幾樣高產量農作物,而到了年末均是得到了大豐收。雖然其他地方的產量都不如桃源村,可已經令人非常驚嘆了。
也是因為如此,這些農作物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推廣,縣令也因此等到升遷。新來的縣令依然是沈裴兩家陣營之人,而且秦鍾並不掩飾對常家的照顧,更使得在稻香縣無人敢欺辱桃源村。
只是這樣的歡喜沒有持續多久,老天又出了么蛾子。
這一年冬天來得很晚,而且明顯氣溫比往年高,雖然如此一來冬天就不會被凍得直哆嗦,可有經驗的農人都忍不住皺緊眉頭。
冬天溫度不夠低,不足以凍死害蟲蟲卵,那麼來年可就非常麻煩了。
村裡的種田老把式都對這樣的天氣皺起眉頭,“天氣有變,只怕明年不順啊。”
雖然沒有溫度計,無法確切的知道冬天溫度幾何,可老農們都會把每年的大概狀況牢記心中。像這樣的暖冬已經二十多年沒見到了,而上次出現第二年就出現了大災。
而這句話後來果然應驗了,不少地方都被蟲災侵蝕,才剛入夏秧苗就被啃了不少。桃源村還罷了,因為有茶枯殺蟲,早早就開始預防,且因為地理位置緣故,氣溫比外頭要低,所以蟲災沒有那麼嚴重,可按照老把式們的推斷,至少也得減產兩三成。
外邊村子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少地方都被啃光了,只能又重新複種,可如此一來必是會影響秋收。
而蟲災還未過去,老天就開始一直下雨,甚至還下起了雞蛋大的冰雹,打得田裡作物東倒西歪,死傷大半。連續的大雨使得不少田地被淹,桃源村也有不少地方難以倖免。所幸當初在新地那花了大價錢和勞力去建了排水渠,所以大部分的田地保住了,只是很多老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可雨依然不停的下,即便不被淹死作物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
“壞了壞了!”
里正沒進門就開始嚷嚷,常喜樂幾人正好都在正堂,連忙迎了上去。聽到這話大家心裡都直打鼓,今年一直不太平,經常出事。
“叔,咋了?”
“不得了了,咱們臨近的果州一處決堤了,把很多村莊田地都給淹了!咱們良國這次是遇上大災了!”
果州是良國富饒之地,那裡良田很多,被稱之為良國的糧倉。那裡決堤田地被淹,整個良國都會動盪。
所以大家一聽這話,直接蹦了起來,“啥!那河堤可是修了很多年了,都不曾出事,咋的這次竟然決堤了?!”
“可不是嗎,可現在到底咋個狀況還不知道呢,只是縣裡來人說這一遇大災就會亂,所以讓咱們村要小心些。咱們現在名聲在外,最是得注意。”
所有人都只以為今年必是要減產,不少地方會很難過,可對於桃源村來說到不至於傷筋動骨。而現在竟是遇到毀滅性的水災,那未來如何可就不好說了。按照以往經驗,局勢必是會變得動盪不安。再加上朝中這些年一直不太平,更是讓人覺得前景堪憂。
“那河堤好好的怎麼說決堤就決堤了!今年雨水是多了些,可也不至於啊。”曹二嫂憂心匆匆道。若真的亂了,他們這些年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恐怕又得打回原形。
常喜樂眉頭緊皺,想到之前關於果州的一些傳言,道:“這恐怕是當地豪紳惹的禍。”
第98章 天災人禍
果州乃產量大州,早在桃源村還不識水碾的時候,那裡的權貴富豪之家就已經開始用上了水碾、水舂。如此能提高效率,可以藉此牟利。而這幾年發展趨勢尤為快,僅靠自然水力已經不夠,所以他們開始在河渠兩旁截斷,以便設置大量的水碾、水舂等等。
若非在意,也不會這般離不得。
兩情相悅,是最好結果。
秋收之時,之前種植的玉米、紅薯、辣椒等物皆成熟了,雖然這些作物比前世產量低了不少,可依然十分可觀。尤其是紅薯,是裡面產量最高的,是水稻的三四倍。而且它還不挑地,是非常適合在貧困之時代替米糧果腹之物。
臨近的村莊看到滿地的紅薯,而且烤著吃味道還非常好,雖然吃多了有些燒心,可在糧食缺乏的時候誰會在意那麼多。大家紛紛尋桃源村拿種子,希望明年也一塊種上,如此就不怕挨餓了。
常喜樂自然不會吝嗇,擴大紅薯種植利國利民,不少人家如今溫飽還難以保證,有了紅薯能改善這樣的狀況。況且紅薯還能製作出很多副產品,比如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酸辣粉。
這玩意常喜樂一想起來就忍不住吸口水,雖然湯汁之前就能弄出來,不一定非用紅薯粉,但是他還是偏執的認為那般做法就得配紅薯粉,否則就不對味。
之前紅薯不多,都用來發苗做種,所以常喜樂也沒有用其製作紅薯粉。如今紅薯大豐收,他的試驗也就開始了。
想要將紅薯製成紅薯粉要經過不少程序,常喜樂只知道簡單步驟和原理,想要製作出來得經過大量實驗才行。現在常喜樂有這資金和閒心,因此雖然製作過程並不算順利,失敗了很多次也並未影響到他探索的心情。
而且常喜樂還帶著對吃食有天分的人一起,在探討中也能刺激對方對這方面的才能,對培養創造力非常有好處,失敗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歷練。
用了大半個月,紅薯粉終於製作出來了。粉條呈現灰白色,而且充滿了韌勁,與米粉和米線很是不同。
大家都紛紛好奇,烤紅薯紅薯干都吃過,卻不知製作成粉的味道會是何模樣。孩子們則早就期盼能吃到常喜樂口裡說的酸辣粉,每次聽常喜樂提起,雖然沒吃過都忍不住吞咽口水。
桃源村才剛富裕沒多長時間,因此對住的要求是牢固,穿則是耐磨,能繡上一些花就覺得十分漂亮很是講究了。況且大家覺得再美的衣服也不如工坊、護衛隊的統一服飾,都是不怎麼講究的。唯獨對常家發家之物——吃食,最為計較。
不過大家講究倒不是山珍海味,講究的是利用最常見的食材,用最省錢的方式製作出來,還得色香味俱全,這是他們對美食的最高要求。里正都曾笑說,這都是常喜樂帶起來的風氣,明明之前大家只要燙一下菜就滿足,如今恨不得變出花來。
而村子裡每年還會舉行一次百家宴,也就是每家每戶拿出自己一道拿手菜,聚在一起吃一頓。雖說不評獎,可誰都希望自己在這宴會上大放光彩,因此也就更加喜歡琢磨了。而因為這種琢磨,使得碼頭飯館種類也變得更加豐富,很多都是桃源村村民自創的菜式。雖然不及外頭大酒樓精緻,卻也十分可口美味。而且有著獨特的優勢,那就是——下飯。
對於不少旅途之人來說,能多吃保證身體能量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也就很是受歡迎。這麼一來又促使桃源村人更加注重研究新菜式,因為還有提成拿,還充滿成就感。
紅薯粉製作好,常喜樂就可以開始做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酸辣粉。
這次他依然自己親自動手,首先酸辣粉用的辣椒是和多種食材和中糙藥慢慢熬製的,這裡常喜樂製作的是偏麻辣味。沈百裡帶回來的燈籠椒就非常適合製作酸辣粉里的‘辣’味,這玩意之前就已經做好,如今常家做菜都喜歡用它,炒出來的菜特別的香。
常喜樂也把這種特製的辣椒送到府里給沈百里,沈百里當即回復,這東西比茱萸醬只好不壞!並告知有多少收多少,價格給得也非常可觀。
辣椒如今還屬於新興事物,良國人好新鮮,而且之前有了茱萸做鋪墊,因此想要開拓市場並不難。食天下的麻辣火鍋越發火爆就能瞧得出,辣椒能代替茱萸可是有著天然優勢的。
而酸辣粉里的醋則用的是之前為了製作臊子麵的時候研製的,如今的醋可比最初時候味道好上不少,如今也稱為桃源村的招牌之一。
湯則是熬好的豬骨、煮肥腸等熬製成的濃白色原湯,光是則三樣只要配比不是太虐,就能保證味道不會差到哪裡去。
等常喜樂和常昱將紅通通、香味撲鼻的酸辣粉端出來,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湧上來要品嘗。
如今的常家最熱鬧莫過於試菜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會客氣,也沒有尊老愛幼一說,誰手快就能最快搶到美食。而每次這時候除了常昱固定霸占第一,第二的肯定是常喜旺。
常喜旺是個性急的,拿起筷子刺溜就是一大口進到嘴巴里,眯著眼嚼了幾口吞咽下去,然後發出誇張的感嘆聲,“好吃!真是太好吃了!”
演技極其浮誇卻非常有感染力,讓大家都涌了上去想要嘗一嘗。這個時候最鬱悶莫過於不上十歲的孩子們,因為是辣的大家怕會傷了肚子,都不會讓吃太多。
酸辣粉徹底征服了常家人,都覺得這紅薯粉生意能做。
“這玩意沒有想到做成粉也這麼好吃,而且和其他粉口感不一樣,大家肯定會喜歡。”曹二嫂肯定道。她如今可是桃源村餐飲界老大,專門負責這方面的事,還曾經被委派到外頭學習,可是吃了不少好東西的。
常喜興道:“最重要的是紅薯好種,不挑地產量還高。這次我有經驗了,知道咋伺候,明年只要老天不作怪,應比今年要多個兩三成。”
如今的常喜興比從前更加自信了,因為現在常家的田地都是他在伺候,哪怕有幫工他也親力親為,所以最為了解地里的事。他本就喜歡種地,加上有兄弟們的壓力和常喜樂的輔導,如今越發有一套。現在村子裡的老把式都比不上他,常家那麼多田地能有現在收穫,全都因為常喜興願意琢磨的結果。
而這樣的成就感也讓常喜興胸脯挺得更直,而王大嫂也再不會像以前一樣心底難免失衡。做生意是賺的錢多,可是種地才是最踏實的,看著一堆堆糧食進倉,那種成就感是做生意掙到的錢沒法體會到的。
常家的糧食除了固定囤的部分,大部分也都分到各個工坊里深加工換錢,光這上頭就掙了不少。
常喜盛吃了兩口擦掉油汪汪的嘴,也開口道:“過兩天我就把這東西拿到府里去,也能打探打探行情。要是行情不錯,明年咱們就可以開工坊,專門做這玩意。”
雖說今年紅薯大豐收,可因為種得少所以總體數量並不大,而且還要給大家留做種,因此還沒法弄成一條龍產業。但是不妨礙現在鋪好路,如此也能更加放心大膽的去多種植,常喜盛現在經常這般做,東西沒出來就已經找好買家了,節省了中間運作的時間。
而玉米也同樣受到大家歡迎,既能果腹產量又高,不挑地還可以與黃豆一起套種,著實是在米麵不夠時的最好替代品之一。
第二年春耕,整個稻香縣都大力推廣沈百里和裴清雲二人帶回來的幾樣高產量農作物,而到了年末均是得到了大豐收。雖然其他地方的產量都不如桃源村,可已經令人非常驚嘆了。
也是因為如此,這些農作物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推廣,縣令也因此等到升遷。新來的縣令依然是沈裴兩家陣營之人,而且秦鍾並不掩飾對常家的照顧,更使得在稻香縣無人敢欺辱桃源村。
只是這樣的歡喜沒有持續多久,老天又出了么蛾子。
這一年冬天來得很晚,而且明顯氣溫比往年高,雖然如此一來冬天就不會被凍得直哆嗦,可有經驗的農人都忍不住皺緊眉頭。
冬天溫度不夠低,不足以凍死害蟲蟲卵,那麼來年可就非常麻煩了。
村裡的種田老把式都對這樣的天氣皺起眉頭,“天氣有變,只怕明年不順啊。”
雖然沒有溫度計,無法確切的知道冬天溫度幾何,可老農們都會把每年的大概狀況牢記心中。像這樣的暖冬已經二十多年沒見到了,而上次出現第二年就出現了大災。
而這句話後來果然應驗了,不少地方都被蟲災侵蝕,才剛入夏秧苗就被啃了不少。桃源村還罷了,因為有茶枯殺蟲,早早就開始預防,且因為地理位置緣故,氣溫比外頭要低,所以蟲災沒有那麼嚴重,可按照老把式們的推斷,至少也得減產兩三成。
外邊村子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少地方都被啃光了,只能又重新複種,可如此一來必是會影響秋收。
而蟲災還未過去,老天就開始一直下雨,甚至還下起了雞蛋大的冰雹,打得田裡作物東倒西歪,死傷大半。連續的大雨使得不少田地被淹,桃源村也有不少地方難以倖免。所幸當初在新地那花了大價錢和勞力去建了排水渠,所以大部分的田地保住了,只是很多老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可雨依然不停的下,即便不被淹死作物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
“壞了壞了!”
里正沒進門就開始嚷嚷,常喜樂幾人正好都在正堂,連忙迎了上去。聽到這話大家心裡都直打鼓,今年一直不太平,經常出事。
“叔,咋了?”
“不得了了,咱們臨近的果州一處決堤了,把很多村莊田地都給淹了!咱們良國這次是遇上大災了!”
果州是良國富饒之地,那裡良田很多,被稱之為良國的糧倉。那裡決堤田地被淹,整個良國都會動盪。
所以大家一聽這話,直接蹦了起來,“啥!那河堤可是修了很多年了,都不曾出事,咋的這次竟然決堤了?!”
“可不是嗎,可現在到底咋個狀況還不知道呢,只是縣裡來人說這一遇大災就會亂,所以讓咱們村要小心些。咱們現在名聲在外,最是得注意。”
所有人都只以為今年必是要減產,不少地方會很難過,可對於桃源村來說到不至於傷筋動骨。而現在竟是遇到毀滅性的水災,那未來如何可就不好說了。按照以往經驗,局勢必是會變得動盪不安。再加上朝中這些年一直不太平,更是讓人覺得前景堪憂。
“那河堤好好的怎麼說決堤就決堤了!今年雨水是多了些,可也不至於啊。”曹二嫂憂心匆匆道。若真的亂了,他們這些年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恐怕又得打回原形。
常喜樂眉頭緊皺,想到之前關於果州的一些傳言,道:“這恐怕是當地豪紳惹的禍。”
第98章 天災人禍
果州乃產量大州,早在桃源村還不識水碾的時候,那裡的權貴富豪之家就已經開始用上了水碾、水舂。如此能提高效率,可以藉此牟利。而這幾年發展趨勢尤為快,僅靠自然水力已經不夠,所以他們開始在河渠兩旁截斷,以便設置大量的水碾、水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