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星星不說謊。第二日果然晴空萬里,給陶鑒的大比助興。築蓮工蔡小紋和山色工譚花的退出,讓最後一項的比試沒有懸念。景石工的陶師以高分領先,又成功調和紫砂泥,順利塑形。雖還沒有風乾燒制,已能確定拿下本次陶鑒的優勝。當他修好壺嘴最後一點瑕疵,放下竹刀時,觀賽的百姓都拍起巴掌,向這位預定登頂的陶師祝賀。僅僅半天,山色工凌小樓襲擊築蓮工蘇釉的事已經傳遍全鎮。譚花的退出,表明了山色工的徹底衰敗。而且事出有因,比起旁人對山色工的惋惜,還是不齒更多。
掌聲在賽場裡迴蕩。竇大小姐也起身離座,站在高台邊為景石工鼓掌。鼓著鼓著,她無意中向旁邊瞄了一眼。這一瞄嚇了她一跳。昨晚出手護住凌小樓的白衣姑娘和把小豬頂頭頂的姑娘不知什麼時候上了高台,悄無聲息地站在她身旁。
顏耳令和梁靜安的登台,讓高台上陶會的人也錯愕不已。雷捕頭更是搶先跨了幾步,護在了竇大小姐身前,梗著脖子囔道:「誰讓你們上來的!」
顏耳令還是一身淡色布衣,終於沒頂云云在頭上,背後背著那個紫色蜀錦包袱,看起來就像趕路的小貨娘。更準確地說,是非常美麗小貨娘。好像隨時要從包袱里掏出些精緻小髮簪之類的就地擺攤。
但是顏耳令沒有擺攤也沒有搭理雷捕頭。她上前半步,對著全場人大聲說道:「諸位,請聽我一言。相信大家都聽說了山色工的事。關於這個,我有話要問竇大小姐!」
竇大小姐臉色半白,強壓怒火道:「這位姑娘,你還有完沒完!你到底想幹什麼?!」
顏耳令轉身面向竇大小姐,滿臉嚴肅,一點都沒有昨晚嬉笑之意:「竇大小姐,你昨天在陶會明里暗裡,催得凌小樓罪名落實。我還向問你,你到底想幹什麼?」
竇大小姐斷喝道:「胡說八道!」
「凌小樓還沒有上公堂,而且直到最後都沒有認罪。但你和大家已經把她定罪了。不是嗎?但是所謂證據的弓箭,鞋印皆有疑點。弓箭,不是強弓,射不了高遠。鞋印,是身重之人所留,她留不下。而且我後來問過蔡小紋。她說追趕凌小樓時,淨是障礙曲折之路,和第一次揀平坦路飛奔不同。凌小樓打獵為生,習慣山林小徑,身姿靈巧輕快,特意找有倒木石塊的路逃,完全合理。但第一次襲擊蘇釉的兇手,為什麼顯得不一樣呢?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兩次埋伏在客棧下草叢裡的人,或許不是一個人!」
聽顏耳令所說,百姓們皆驚,開始竊竊私語。竇大小姐臉色又白了些。她沒有說話,只眯了眼睛盯住顏耳令。顏耳令不去管她,繼續說道:「我曾也以為凌小樓是傷人兇手。但我又不明白了。雖然蘇釉很強,但也未必就優勝鐵定。除了她外,還有其他強手。凌小樓就算讓蘇釉不能參賽,又怎能保證她師姐一定奪魁呢?不能確定的事,卻冒這麼大的風險,好像不合情理。所以我只好想到另一種可能性。就是蘇釉被人射傷,不是因為她威脅了譚花或是其他工門的某個人,也不是因為她是築蓮工的弟子。而是因為,她是玉峰陶師!她是玉峰的官陶陶師!」顏耳令稍頓,走近竇大小姐,逼視她:「大公主把蘇釉的師妹蔡小紋點成親供官陶。蘇釉自己做著玉峰官陶,要是萬一再奪得江南陶鑒優勝,朝廷來年會不會只從玉峰徵購陶器呢……你是這麼想的吧,竇大小姐?」
此問一出,全場寂然。四面八方的目光,齊刷刷落在了竇大小姐身上。她臉色已蒼白,拳頭緊握,用力得帶動全身微微顫抖。她故作平靜地緊盯顏耳令,怒火在眼裡燃燒:「你是說,傷了蘇釉的人,是我?」
「你當然不可能親自出馬了。」顏耳令擺擺手,笑道:「你手下捕頭捕快一大幫,派誰不行啊。只要能拉強弓,能跑得掉。都能為你除掉影響到宜興陶業興旺的大威脅。比如這位雷捕頭,就行啊。」
雷捕頭暴瞪雙眼,臉憋得通紅,砸出兩字:「放屁!」
被如此唾罵。梁靜安臉色未變,只抬手探在腰間。而顏耳令不為所動,繼續侃侃而談:「只要玉峰陶師不拿第一就行。宜興哪個工門哪個陶師奪得優勝,你並不在乎。所以在確定蘇釉不能參賽之後,你並沒來看在第一場比試。可是你沒料到,蘇釉不參加,她的師妹蔡小紋會頂替她參加,而且做出了江南陶鑒塑型的最好成績,十六層寶塔!所以第二場比試你就從無錫趕來了……至於你沒對蔡小紋出手,我想因為她是公主點名的親供陶師,你有所顧忌吧……而山色工凌小樓的被抓,讓你意識到這是個找替死鬼的好機會。把她推成兇手,可能對陶鑒的聲譽有些影響,但不會對宜興陶業產生什麼動盪。更重要的是,你竇大小姐就安全了。沒人再來跟你算暗箭傷人的帳了。何況山色工小小工門,冤枉了也不可惜……是不是,竇大小姐?」
竇大小姐臉色煞白,額頭晶亮咬唇不語。聽完顏耳令的猜測,她強自擠出笑容,輕蔑地揚起下巴,挑釁問道:「你說了這麼多廢話。我不屑辯。我就問你一句,你有證據嗎?」
顏耳令見她臉色,心中更是清明,當下一笑,照實說道:「我沒有證據。但是蒼天在上,你傷天害理不怕有報應嗎?竇江?呃……還是油條來著?」
竇大小姐神色驟變,再也忍耐不住,抬手劈掌打去!
掌聲在賽場裡迴蕩。竇大小姐也起身離座,站在高台邊為景石工鼓掌。鼓著鼓著,她無意中向旁邊瞄了一眼。這一瞄嚇了她一跳。昨晚出手護住凌小樓的白衣姑娘和把小豬頂頭頂的姑娘不知什麼時候上了高台,悄無聲息地站在她身旁。
顏耳令和梁靜安的登台,讓高台上陶會的人也錯愕不已。雷捕頭更是搶先跨了幾步,護在了竇大小姐身前,梗著脖子囔道:「誰讓你們上來的!」
顏耳令還是一身淡色布衣,終於沒頂云云在頭上,背後背著那個紫色蜀錦包袱,看起來就像趕路的小貨娘。更準確地說,是非常美麗小貨娘。好像隨時要從包袱里掏出些精緻小髮簪之類的就地擺攤。
但是顏耳令沒有擺攤也沒有搭理雷捕頭。她上前半步,對著全場人大聲說道:「諸位,請聽我一言。相信大家都聽說了山色工的事。關於這個,我有話要問竇大小姐!」
竇大小姐臉色半白,強壓怒火道:「這位姑娘,你還有完沒完!你到底想幹什麼?!」
顏耳令轉身面向竇大小姐,滿臉嚴肅,一點都沒有昨晚嬉笑之意:「竇大小姐,你昨天在陶會明里暗裡,催得凌小樓罪名落實。我還向問你,你到底想幹什麼?」
竇大小姐斷喝道:「胡說八道!」
「凌小樓還沒有上公堂,而且直到最後都沒有認罪。但你和大家已經把她定罪了。不是嗎?但是所謂證據的弓箭,鞋印皆有疑點。弓箭,不是強弓,射不了高遠。鞋印,是身重之人所留,她留不下。而且我後來問過蔡小紋。她說追趕凌小樓時,淨是障礙曲折之路,和第一次揀平坦路飛奔不同。凌小樓打獵為生,習慣山林小徑,身姿靈巧輕快,特意找有倒木石塊的路逃,完全合理。但第一次襲擊蘇釉的兇手,為什麼顯得不一樣呢?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兩次埋伏在客棧下草叢裡的人,或許不是一個人!」
聽顏耳令所說,百姓們皆驚,開始竊竊私語。竇大小姐臉色又白了些。她沒有說話,只眯了眼睛盯住顏耳令。顏耳令不去管她,繼續說道:「我曾也以為凌小樓是傷人兇手。但我又不明白了。雖然蘇釉很強,但也未必就優勝鐵定。除了她外,還有其他強手。凌小樓就算讓蘇釉不能參賽,又怎能保證她師姐一定奪魁呢?不能確定的事,卻冒這麼大的風險,好像不合情理。所以我只好想到另一種可能性。就是蘇釉被人射傷,不是因為她威脅了譚花或是其他工門的某個人,也不是因為她是築蓮工的弟子。而是因為,她是玉峰陶師!她是玉峰的官陶陶師!」顏耳令稍頓,走近竇大小姐,逼視她:「大公主把蘇釉的師妹蔡小紋點成親供官陶。蘇釉自己做著玉峰官陶,要是萬一再奪得江南陶鑒優勝,朝廷來年會不會只從玉峰徵購陶器呢……你是這麼想的吧,竇大小姐?」
此問一出,全場寂然。四面八方的目光,齊刷刷落在了竇大小姐身上。她臉色已蒼白,拳頭緊握,用力得帶動全身微微顫抖。她故作平靜地緊盯顏耳令,怒火在眼裡燃燒:「你是說,傷了蘇釉的人,是我?」
「你當然不可能親自出馬了。」顏耳令擺擺手,笑道:「你手下捕頭捕快一大幫,派誰不行啊。只要能拉強弓,能跑得掉。都能為你除掉影響到宜興陶業興旺的大威脅。比如這位雷捕頭,就行啊。」
雷捕頭暴瞪雙眼,臉憋得通紅,砸出兩字:「放屁!」
被如此唾罵。梁靜安臉色未變,只抬手探在腰間。而顏耳令不為所動,繼續侃侃而談:「只要玉峰陶師不拿第一就行。宜興哪個工門哪個陶師奪得優勝,你並不在乎。所以在確定蘇釉不能參賽之後,你並沒來看在第一場比試。可是你沒料到,蘇釉不參加,她的師妹蔡小紋會頂替她參加,而且做出了江南陶鑒塑型的最好成績,十六層寶塔!所以第二場比試你就從無錫趕來了……至於你沒對蔡小紋出手,我想因為她是公主點名的親供陶師,你有所顧忌吧……而山色工凌小樓的被抓,讓你意識到這是個找替死鬼的好機會。把她推成兇手,可能對陶鑒的聲譽有些影響,但不會對宜興陶業產生什麼動盪。更重要的是,你竇大小姐就安全了。沒人再來跟你算暗箭傷人的帳了。何況山色工小小工門,冤枉了也不可惜……是不是,竇大小姐?」
竇大小姐臉色煞白,額頭晶亮咬唇不語。聽完顏耳令的猜測,她強自擠出笑容,輕蔑地揚起下巴,挑釁問道:「你說了這麼多廢話。我不屑辯。我就問你一句,你有證據嗎?」
顏耳令見她臉色,心中更是清明,當下一笑,照實說道:「我沒有證據。但是蒼天在上,你傷天害理不怕有報應嗎?竇江?呃……還是油條來著?」
竇大小姐神色驟變,再也忍耐不住,抬手劈掌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