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
方才劉甄要讓人將馬帶走,清平卻阻止了她,將馬留下,拴在行宮外頭的隔牆邊。
清平垂下眼,握住劉甄的手輕輕說道:“是的。”
她們站在台階上一同看著殿外飄落的雪,都沒有再開口,但交握在袖下的手將彼此掌心的溫度傳遞,更勝千言萬語。
突然清平感覺手裡被塞了什麼東西,劉甄說道:“我幫不了你什麼,你若是決意要走,這個便留給你罷。”她轉過頭看向清平,鬆開手退後幾步站立道:“原來不知不覺,竟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清平,你還是原來的樣子,這樣真好。”
清平眼中酸澀,苦笑著搖搖頭道:“哪裡有不會變的人,我已經……變了許多了。”
劉甄認真地打量了她一番,笑道:“沒有,真的。”她向後退去,吐了一口氣說道:“進去吧,陛下在裡頭等你。”
.
內殿裡空曠而冰冷,清平走進去,裡頭傳來腳步聲,她側身避讓在一旁,見幾位年輕的女將從殿中出來,小聲地說著話,其中一人她瞧著眼熟,仔細一看,原來是明於焉。
明於焉似乎是升了軍銜,肩頭的銀羽紋飾也多了一道。因為清平衣著普通,又是低著頭站在一旁,她們便將她當作是伺候的宮人,直接從她邊上走過了。
清平望了明於焉的背影一會,心道有緣再會了,等到她們走了才進去。那廂明於焉感覺方才有人在背後看自己,她奇怪地轉過頭去,只看見一個人進了殿。其他幾位將軍看她站著不走了,問她是怎麼了。
明於焉微微搖頭,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才說道:“許是我多心了。”
.
本打算悄無聲息地離開,卻沒想到接連見到兩位朋友,清平一時間心中百味交集,她摸了摸袖中的東西,想到今早莫名其妙將它帶在身上,難道是註定的嗎。她進到殿中,楚晙穿著乾脆利落的騎服,胸前和兩側肩膀都佩了軟甲,玉冠束髮,更顯英武俊秀。
她背後的牆上掛著一張弓,看起來頗有些氣勢。清平在琢磨要不要把袖中的東西交給她,一時半會也沒說話。楚晙臉色有些憔悴,淡淡道:“雖然罷了你的官,但也沒有命你離開長安,既然如此,住在這裡也無妨。”
清平從她平淡的口氣中品出一點懇求的意思,她有些驚訝,楚晙這人向來能進就不會退,在正事上極少示弱。她心潮澎湃,說不清是種什麼感受,喉嚨微哽,緩了緩說道:“被貶的人大多都已離京,罪臣不敢滯留。”
楚晙沉默良久後說道:“留下來,別走。”楚晙卻是怔住了,那兩個字說的很輕,卻好像已經把她心中最隱秘的想法說了出來,連她自己都覺得倍感荒謬,原來她也會有這麼軟弱的時候。
清平也聽見了那兩個字,手微微顫抖起來。她閉了閉眼,從袖中取出那件早已經準備了許多日的東西,跪地說道:“但罪臣留在這裡,也只會污陛下的聖譽,也有礙陛下公斷。”
楚晙心頭一陣劇烈的跳動,艱澀地問道:“這是什麼?”
清平抬起頭來,眼中只餘一片清明:“這是臣述罪的摺子。”這本是每個官員都要自己寫的摺子,早在一月前,就應該上交內閣。但如果寫了這個,就代表認下了自己的罪名,清平在嚴府時對著首輔都堅持自己所做是對的,哪裡會上這道奏摺。最後連嚴明華都上了,她始終不肯寫。
滿朝譁然,這一舉動更是引得御史連連參她,稱她狂妄之極,藐視朝廷,毫無悔改之心。清平唾面自乾,倘然受之。她這麼做是自然是為了自己的堅持,但不曾想到被人懷疑是楚晙的授意。後來她想了很久,寫下了這道摺子。承認從未犯過的錯誤,否定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這種感覺叫人十分難受。但她更不想因為自己的行為,而連帶到楚晙,讓即將平息的風浪再度掀起。
楚晙滿腦子想的都是她要走,目光落在那本奏摺上的時候心中大震。她想說我們之間難道只有這個了,轉念一想,必然是清平為了她才寫的,她卻想不明白,為何……為何她卻不肯留下來。
清平自然不願留在此地,受楚晙的庇護生活。她已經不能做官,要是留在長安,也只能看著別人步步高升。仰賴人活著絕非長久之計,而日復一日的乏味相處,只會將一切都消磨殆盡,連最後一點回憶都不剩。
她寧願離開,也不願面對這樣的結局。
清平起身長拜,這一拜是臣子拜別主上,拜別昔日所有的榮光,她動作間透出一股決絕,轉身便走。
楚晙眉頭緊皺,不知不覺中,她竟起了一個念頭,如果清平肯留下來,自己什麼都願意做。此念一出,她便覺得又驚又懼,一時間想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了,居然有天會為了一個人一退再退。但見她仍是毫不在意自己的情意,還是要離開,頓時有一種被背叛之感,驚怒之餘,由愛轉恨,不顧一切的把清平留下來。楚晙旋身取下懸掛在牆上的那把弓,拉弓挽箭一氣呵成,雙目森然注視著她的背影,冷冷道:“你現在出去,離了長安難保不會遭人暗殺,就這樣,難道你還要離開嗎!”
清平聽楚晙說話時的氣息十分不穩,知道她憤怒到了極點。她停下腳步,卻沒有回頭,反而更加堅定地向前走去,她心意已決,什麼也攔不住她。
清平垂下眼,握住劉甄的手輕輕說道:“是的。”
她們站在台階上一同看著殿外飄落的雪,都沒有再開口,但交握在袖下的手將彼此掌心的溫度傳遞,更勝千言萬語。
突然清平感覺手裡被塞了什麼東西,劉甄說道:“我幫不了你什麼,你若是決意要走,這個便留給你罷。”她轉過頭看向清平,鬆開手退後幾步站立道:“原來不知不覺,竟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清平,你還是原來的樣子,這樣真好。”
清平眼中酸澀,苦笑著搖搖頭道:“哪裡有不會變的人,我已經……變了許多了。”
劉甄認真地打量了她一番,笑道:“沒有,真的。”她向後退去,吐了一口氣說道:“進去吧,陛下在裡頭等你。”
.
內殿裡空曠而冰冷,清平走進去,裡頭傳來腳步聲,她側身避讓在一旁,見幾位年輕的女將從殿中出來,小聲地說著話,其中一人她瞧著眼熟,仔細一看,原來是明於焉。
明於焉似乎是升了軍銜,肩頭的銀羽紋飾也多了一道。因為清平衣著普通,又是低著頭站在一旁,她們便將她當作是伺候的宮人,直接從她邊上走過了。
清平望了明於焉的背影一會,心道有緣再會了,等到她們走了才進去。那廂明於焉感覺方才有人在背後看自己,她奇怪地轉過頭去,只看見一個人進了殿。其他幾位將軍看她站著不走了,問她是怎麼了。
明於焉微微搖頭,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才說道:“許是我多心了。”
.
本打算悄無聲息地離開,卻沒想到接連見到兩位朋友,清平一時間心中百味交集,她摸了摸袖中的東西,想到今早莫名其妙將它帶在身上,難道是註定的嗎。她進到殿中,楚晙穿著乾脆利落的騎服,胸前和兩側肩膀都佩了軟甲,玉冠束髮,更顯英武俊秀。
她背後的牆上掛著一張弓,看起來頗有些氣勢。清平在琢磨要不要把袖中的東西交給她,一時半會也沒說話。楚晙臉色有些憔悴,淡淡道:“雖然罷了你的官,但也沒有命你離開長安,既然如此,住在這裡也無妨。”
清平從她平淡的口氣中品出一點懇求的意思,她有些驚訝,楚晙這人向來能進就不會退,在正事上極少示弱。她心潮澎湃,說不清是種什麼感受,喉嚨微哽,緩了緩說道:“被貶的人大多都已離京,罪臣不敢滯留。”
楚晙沉默良久後說道:“留下來,別走。”楚晙卻是怔住了,那兩個字說的很輕,卻好像已經把她心中最隱秘的想法說了出來,連她自己都覺得倍感荒謬,原來她也會有這麼軟弱的時候。
清平也聽見了那兩個字,手微微顫抖起來。她閉了閉眼,從袖中取出那件早已經準備了許多日的東西,跪地說道:“但罪臣留在這裡,也只會污陛下的聖譽,也有礙陛下公斷。”
楚晙心頭一陣劇烈的跳動,艱澀地問道:“這是什麼?”
清平抬起頭來,眼中只餘一片清明:“這是臣述罪的摺子。”這本是每個官員都要自己寫的摺子,早在一月前,就應該上交內閣。但如果寫了這個,就代表認下了自己的罪名,清平在嚴府時對著首輔都堅持自己所做是對的,哪裡會上這道奏摺。最後連嚴明華都上了,她始終不肯寫。
滿朝譁然,這一舉動更是引得御史連連參她,稱她狂妄之極,藐視朝廷,毫無悔改之心。清平唾面自乾,倘然受之。她這麼做是自然是為了自己的堅持,但不曾想到被人懷疑是楚晙的授意。後來她想了很久,寫下了這道摺子。承認從未犯過的錯誤,否定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這種感覺叫人十分難受。但她更不想因為自己的行為,而連帶到楚晙,讓即將平息的風浪再度掀起。
楚晙滿腦子想的都是她要走,目光落在那本奏摺上的時候心中大震。她想說我們之間難道只有這個了,轉念一想,必然是清平為了她才寫的,她卻想不明白,為何……為何她卻不肯留下來。
清平自然不願留在此地,受楚晙的庇護生活。她已經不能做官,要是留在長安,也只能看著別人步步高升。仰賴人活著絕非長久之計,而日復一日的乏味相處,只會將一切都消磨殆盡,連最後一點回憶都不剩。
她寧願離開,也不願面對這樣的結局。
清平起身長拜,這一拜是臣子拜別主上,拜別昔日所有的榮光,她動作間透出一股決絕,轉身便走。
楚晙眉頭緊皺,不知不覺中,她竟起了一個念頭,如果清平肯留下來,自己什麼都願意做。此念一出,她便覺得又驚又懼,一時間想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了,居然有天會為了一個人一退再退。但見她仍是毫不在意自己的情意,還是要離開,頓時有一種被背叛之感,驚怒之餘,由愛轉恨,不顧一切的把清平留下來。楚晙旋身取下懸掛在牆上的那把弓,拉弓挽箭一氣呵成,雙目森然注視著她的背影,冷冷道:“你現在出去,離了長安難保不會遭人暗殺,就這樣,難道你還要離開嗎!”
清平聽楚晙說話時的氣息十分不穩,知道她憤怒到了極點。她停下腳步,卻沒有回頭,反而更加堅定地向前走去,她心意已決,什麼也攔不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