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裡過得無論多麼刀光劍影, 也與現實無關。

  她安安分分地寫她的故事,旁人就在另一邊,路過時感興趣了, 便停下來看看。

  林若涵原以為,這樣足夠能避免爭端。

  後來, 事實告訴林若涵, 不能。

  如果不是遇見了師簌簌, 林若涵不知道自己能否撐到最後。

  若是沒有師簌簌……

  種種風波會使她疲憊至極。無窮無盡的污名,無窮無盡的謾罵和指責。

  支撐她接著往下走的,不是那數以十萬計的讀者數,而是她對於自己筆下的故事的執念。若是不把它寫完,她一輩子都放不下。

  當她寫完了, 那時……她會怎麼做呢?

  她想和潺湲一刀兩斷,再不相見。

  而不是像如今,與“潺湲”這個名字有了千絲萬縷的,無論如何都捨不得割捨掉的聯繫。

  這份緊密的聯繫,一如林若涵與那天她在雨中狼狽闖入的小巷裡的書店,虛度時光。

  那裡收留了孤獨的心靈流浪者,身處氤氳茶香與清新書香間,猶如被環抱住一般安心。

  這裡有時人很多,有時人很少,但他們各自虛度自己的時光,不會去故意侵犯他人。

  而書店的老闆,身上更是有一種幹練凌厲又不失溫柔的氣息。

  像是一把經年刀鞘,平日悠閒而寧靜,當刀劍來臨時又威能盡顯,將身後的人守護得滴水不漏。

  在虛度時光里,碼字和看書都是幸福的事。

  寫作,雖然林若涵自認較其他工作更為適合自己,但做起來同樣也不是一件易事。

  林若涵見過這麼一段話,從她關注的一個作者的文里。

  “當你成為一個作家,你寫字的時候用的不是鍵盤和墨水,是你的血。這些血從你的心裡密密麻麻流到鍵盤上,變成一個一個方塊字,再流到讀者心裡,什麼時候血流幹了,你才寫不出來了。”

  ……聽起來,好誇張。

  不過,林若涵覺得,說得真對啊。

  不然,人們怎麼會把作品稱為寫手們的,“心血”呢?

  讀者們說,潺湲的虐,是字字珠璣,劈砍在心上。

  潺湲的甜,是恰如其分,最暖最貼地捂在那裡,連頭髮絲都酣暢淋漓。

  讀者們說,大大,我們把你的故事咀嚼得反反覆覆徹徹底底,看了好多遍啊。

  可是,無論你有多暖,有多痛,寫手的喜哀都在他們的十倍以上。

  同樣的,她花的時間,也在他們的十倍以上。

  寫作是熬出來的,用寫手的心血,一天天、一滴滴熬出來。

  一個人掌控著筆下的世界,固然自在。但常常,這種孤獨感,也會成為一種壓力。

  創作總是孤獨的啊。

  那些寫作的點滴。

  那些心緒奔騰時一個人的BGM。

  那些窗外雨過天晴時天氣的味道。

  那些為卡文的劇情傷神崩潰的夜晚。

  那些對詞不達意的自己無窮無盡的質疑。

  那些對自己的故事的所有愛和悲傷。

  無人可分享。

  她總是孤獨的。

  那些打動過讀者的篇章,也曾使她淚流滿面。只有她自己知道。

  林若涵一直以為,作者和讀者,本應只有緣分一場。

  執筆的人該默默地坐在她的文字後,默默地看看你來,默默地看著你歡呼,看著你落淚,看著你感慨,默默地看著你走。

  我也不是不曾失落,只是在默默地失落之後,繼續執筆寫下一個故事。

  你能一直看到我,我卻不能久久地看著你。

  因為你會走的,你總會走的。

  緣會即現,緣滅即散。

  本就只是緣分一場。

  而那個說“我不會走,我會一直看著你”的人……

  林若涵遇見師簌簌,就像是不可能真實存在的幸運。

  “若涵,出來吃飯了。寫好番外沒有?”

  “寫好了。”

  “最後一個番外是吧?”

  “嗯。”

  “吃完飯再發吧。”

  “好。”

  幸甚至哉,林若涵有了師簌簌。

  這個世界裡,她陪她開始,她陪她結束。

  然後,她還陪她去更多更多的,有無限可能的,人來人往的世界。

  -end-

  作者有話要說:  全文完結。

  國際慣例,後面有老長老長的完結感言!

  *

  謝謝寶貝們的手榴彈、地雷和營養液,麼麼噠~

  *

  【完結感言】

  當我寫下全文完結這四個字的時候,心情是長鬆一口氣的解脫和平靜。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我個人壓力總是很大,一八年上半年尤甚。另一個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幾個故事。

  剛開始開文純粹是一種莫名的衝動和幾個很朦朧隱約的想法,我沒有想到會簽約,會寫下來,寫到現在。

  後來,隨著字數越寫越多,文越來越長,有了文就像有了責任一樣,很累,很牽掛。

  我不是更新特別穩定的作者,真正開始穩定日更是七月底。可是在沒有更新的日子裡,我都在想,寫什麼啊,怎麼寫啊。反正考慮了很久,即使這只是幾個很簡單的小故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