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頁
可楚留香對此卻一無所知。
望著滿地的瓦礫與焦土,楚留香突然覺得心頭堵得難受,仿佛那堆廢墟就壓在他的胸口上。他猛地衝進去,將木板和磚石一塊塊地掀起來,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舒發心裡的憤懣。
他很快就變得氣喘吁吁,卻仍不停手,似已變得瘋狂。
一個腳步聲在他背後遲疑地停了下來。
楚留香回過頭,就看見一個半大孩子,站在離他七八尺遠的地方,眼神中帶著戒備,也帶著試探。
“你……你是不是……楚留香?”
那個和尋常莊戶人家打扮沒什麼兩樣的孩子問。
楚留香怔了怔。他沒想到這個陌生的孩子會知道自己的名字。
“有人要我把這個交給楚留香。”
那孩子又說道,而且,好像已認定面前這個人就是他要找的,直接把手中的紙條遞了過來。
紙條上有字。只有兩個字。
青陽。
◇ ◆ ◇
青陽在池州府東,九華山北,離百花樓所在的桐廬並不遠。
但楚留香並不知道這個地方代表了什麼意義。
他也不認識那個送給他紙條的孩子。
當然,這樣的孩子就和那姓張的農戶女人一樣,都是可以用錢收買的。
有人想讓楚留香去青陽。
但這個人和設計陷害花滿樓的人,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如果是的話,他為什麼確定楚留香一定會去青陽呢?
楚留香捏著那張紙條,已翻來覆去地看了幾十遍。
紙條上再沒有別的印跡,不像寫著什麼秘信的樣子。紙也是普通的宣紙,仿佛只是家裡有讀書的孩子,就從練字的紙上裁了一條下來。
那兩個字確實也像是還在練字的學生寫的,工整秀麗,卻少了些寫字人自己的韻味。
這字跡對楚留香來說也完全是陌生的。
但楚留香已決定,啟程前往青陽。
對於一定要去面對的事,楚留香從未逃避過,就算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他也要親眼去看一看。何況,這還關係到花滿樓。
要引楚留香入彀的人,一定就是害了花滿樓的人。
楚留香又怎會放過那個人!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猜寫小紙條的是誰?
第二十二章 赴死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楚留香一路向西而行,已到了九華山腳下。
九華山釋道並祀,信眾雲集,香火四時不斷,但大部分道觀、廟宇皆與江湖無涉,只在半山中有個小小的門派,就叫做九華派。楚留香與這門派素無交情,自然也不會去招惹他們。
可惜這世上的事,並非你不去招惹別人,別人就不會來找你的。
楚留香剛剛轉上一條僻靜的山路,便聽到“砰”的一聲巨響,身下坐騎猛地人立起來。
這情景實在有些像劫道的,可誰又會在這佛道名山里劫道呢?
楚留香輕輕一躍,就跳了下來,打量著已慢慢圍上來的那群人。
看來這些人又是衝著他來的。
為首的一個走上來時,竟還倒持長劍拱了拱手,道:“兄台可是楚香帥?”
楚留香懶懶道:“在這裡攔我,莫非是九華派的?”
對面那人道:“不錯,在下是九華派掌門座下護法使者,應向文。”
楚留香點點頭,卻望著在山道上跑遠的那匹馬,笑道:“好,你既肯報名,就賠了我的馬吧。”
那應向文愣了一下,道:“馬?”
楚留香道:“你驚了我的馬,又攔住我去路,這便沒事了麼?”
他的面上還是那副輕鬆的笑容,應向文卻覺得有些礙眼,後退一步,肅容道:“掌門有令,擒拿楚留香!”
話音剛落,眾人已撲上前來。
所有人都撲了個空。
楚留香的輕功在江湖中已傳得神乎其神,但沒有親眼見過的人,仍然無法體會。
應向文當即吃了一驚,揮手止住眾人,橫劍當胸,才轉頭四下搜尋。
不遠處的空中傳來一陣長笑。
眾人的目光同時落在一棵參天古木之上。九華山中多的是這種古松,但眾人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凌空站在一根粗不盈寸的松枝上,卻好像站在平地一般穩當。
連打頭的應向文都已忘了要做什麼,只顧張大了嘴巴,看著楚留香那衣袂飄飄、幾欲飛仙的身影。
然後那身影倏地不見了。
楚留香面上的笑容也不見了。
他在九華派眾人面前的樣子雖然瀟灑,心裡已覺得十分惱火。他早知有人為他設下圈套,但出現在他面前的,卻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人,令他一點線索也摸不到。
那引他去青陽的人,難道就是為了讓九華派來對付他?
即便九華派舉全派之力,又怎能對付得了他?
楚留香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定了定心神,覺得還是先到青陽城內再說。
他開始找他的馬。
馬不算什麼好馬,是楚留香出發時在騾馬市上買的,只不過花了八兩銀子。但他要走的路還很長,說不定還要逃跑,總不能就這樣走到青陽。
楚留香想著,不禁搖了搖頭。
從什麼時候開始,“逃跑”已成了他必要的打算呢?
楚留香從來不是個悲觀的人,但這一年來的經歷,卻令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開始相信命運無常,相信這世上有很多事,縱然努力也無法扭轉。
比如花滿樓的死。
他從未像現在這樣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愛花滿樓,只要一想起這個名字,心裡就窒息一般的疼痛。
可是他再怎麼痛苦,也喚不回花滿樓的生命。
或許只有等到自己也死去的那一天,才能和花滿樓重逢吧。
楚留香默然想著,一個人走在山路上。
他的馬沒有跑太遠,就站在一株松樹下,似在等待著他。
楚留香笑了笑,走上去撫摸著馬鬃。他發現不論人還是動物,總還是值得信賴的比較多。
如果他當初能更信任花滿樓一些,是不是現在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楚留香就那麼扶著馬背,不知沉思了多久。他的目光漠然落在馬鞍上,過了一陣,才覺得有什麼不對。
馬鞍一邊的皮子,似有一處fèng線綻開的地方,邊緣微微翹了起來,露出些白色的東西。
楚留香隨意用手摸了摸,猛地目光一閃,將那白色的一角輕輕拉了出來。
那是一張摺疊得很整齊的紙條。
楚留香確信,在他買馬的時候還沒有這個東西。
馬是買的,但他一向是個謹慎的人,對自己的安全更是非常在意。所以無論是轡頭、馬掌還是馬鞍,他都細細地檢查過。
莫非有人剛剛才把紙條塞進來?
這個人又怎麼知道楚留香的馬會驚,楚留香會被九華派的人攔住?
難道他一直暗中跟著楚留香?可楚留香又怎能毫無察覺?
楚留香攥著那張紙條,腦子都想得木了,也沒想通是怎麼一回事。
紙條上仍然只有兩個字,還是同樣的筆跡:廬江。
楚留香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廬江。
◇ ◆ ◇
楚留香想起少年時候,和胡鐵花一起做的一個遊戲。那個遊戲很像孩子們玩的“捉迷藏”。
一個人決定了目的地,就在沿途留下一系列的記號,而另一個人根據這些去找到他。
他們為了讓這遊戲更有趣些,會特意把記號做得不那麼容易找到,而且帶有各種各樣的暗示。
如果現在這個寫紙條給楚留香的人,也在做同樣的遊戲,那麼他要暗示什麼?
“他”又是誰?
楚留香已來不及想這些問題。他還未進廬江城,就又遇到了麻煩。
他只不過在路邊賣茶水的小攤子上歇了歇腳,不知是誰打了個唿哨,一群人就擁了上來,口中還喊著“捉住他”、“生擒楚留香”之類的話。
楚留香氣得直想笑。他發現自己現在的境遇,竟和當初前往擁翠山莊找柳無眉的時候一模一樣。
那時宮南燕和柳無眉勾結在一起,要借擁翠山莊的勢力除掉他,因此一路上都有人窺伺他的行蹤。
那麼現在呢?
楚留香跳上馬就跑,身後的人亂鬨鬨地追了一陣,便廢然停住腳步。
就在這時,楚留香卻聽到背後襲來尖銳的風聲。
他猛地錯身,就在馬上轉過頭來,一隻手閃電般地捏住了射向他後心的那支箭。
只有一支箭。
如果追趕他的人要放箭,怎會只放了一支?
楚留香幾乎不用思索,就直接折斷了箭杆。
中空的箭杆里,果然又塞著一卷細細的白紙。
紙上的字是:潁州。
這實在太像一個遊戲了。然而楚留香仍不能確定,寫紙條給他的人,究竟有沒有惡意。
如果“他”只是要讓楚留香到達某個地方,為什麼不直接寫出最終的地點,而要用這種故弄玄虛的方式?而楚留香這一路之上,又為什麼一再遇到各個門派的追襲?
但如果是“他”將楚留香的行蹤告知那些門派,為什麼不設下更嚴密的埋伏,讓楚留香再也逃脫不得?
楚留香有些後悔,不曾把蘇蓉蓉的那些面具帶出來。倘若他易容之後上路,大概麻煩就會少一些。
他離開茶莊的時候,委實太過失魂落魄了。
又不過,若是楚留香隱藏了身份,不再讓暗處的那個“他”找到自己,楚留香又該去何處調查呢?
“楚留香”這三個字,已是他最後的線索,是他不能失去的線索。
潁州之後,是新鄭。
新鄭這個地名,讓楚留香似乎悟到了什麼。
這一次他走水路,入河南。
中州沈氏,世居河南開封。
對於楚留香來說,頒下江湖令、聯合武林同道向他展開追殺的“九州王”沈天君的地盤,何異於龍潭虎穴!
那個寫字條的人把他一步步引到這裡來,顯然是為了讓他死在沈天君手裡。
但楚留香坐在船上,神色間並沒有一點緊張或者憤怒。好像他最早在百花樓接到第一張紙條時,就已想過會有這樣的結果。
他只是有些遺憾,恐怕不能當面見到沈天君,親口問一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說沈天君已掌握了他“通倭”的證據,而那所謂的證據,連楚留香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
望著滿地的瓦礫與焦土,楚留香突然覺得心頭堵得難受,仿佛那堆廢墟就壓在他的胸口上。他猛地衝進去,將木板和磚石一塊塊地掀起來,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舒發心裡的憤懣。
他很快就變得氣喘吁吁,卻仍不停手,似已變得瘋狂。
一個腳步聲在他背後遲疑地停了下來。
楚留香回過頭,就看見一個半大孩子,站在離他七八尺遠的地方,眼神中帶著戒備,也帶著試探。
“你……你是不是……楚留香?”
那個和尋常莊戶人家打扮沒什麼兩樣的孩子問。
楚留香怔了怔。他沒想到這個陌生的孩子會知道自己的名字。
“有人要我把這個交給楚留香。”
那孩子又說道,而且,好像已認定面前這個人就是他要找的,直接把手中的紙條遞了過來。
紙條上有字。只有兩個字。
青陽。
◇ ◆ ◇
青陽在池州府東,九華山北,離百花樓所在的桐廬並不遠。
但楚留香並不知道這個地方代表了什麼意義。
他也不認識那個送給他紙條的孩子。
當然,這樣的孩子就和那姓張的農戶女人一樣,都是可以用錢收買的。
有人想讓楚留香去青陽。
但這個人和設計陷害花滿樓的人,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如果是的話,他為什麼確定楚留香一定會去青陽呢?
楚留香捏著那張紙條,已翻來覆去地看了幾十遍。
紙條上再沒有別的印跡,不像寫著什麼秘信的樣子。紙也是普通的宣紙,仿佛只是家裡有讀書的孩子,就從練字的紙上裁了一條下來。
那兩個字確實也像是還在練字的學生寫的,工整秀麗,卻少了些寫字人自己的韻味。
這字跡對楚留香來說也完全是陌生的。
但楚留香已決定,啟程前往青陽。
對於一定要去面對的事,楚留香從未逃避過,就算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他也要親眼去看一看。何況,這還關係到花滿樓。
要引楚留香入彀的人,一定就是害了花滿樓的人。
楚留香又怎會放過那個人!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猜寫小紙條的是誰?
第二十二章 赴死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楚留香一路向西而行,已到了九華山腳下。
九華山釋道並祀,信眾雲集,香火四時不斷,但大部分道觀、廟宇皆與江湖無涉,只在半山中有個小小的門派,就叫做九華派。楚留香與這門派素無交情,自然也不會去招惹他們。
可惜這世上的事,並非你不去招惹別人,別人就不會來找你的。
楚留香剛剛轉上一條僻靜的山路,便聽到“砰”的一聲巨響,身下坐騎猛地人立起來。
這情景實在有些像劫道的,可誰又會在這佛道名山里劫道呢?
楚留香輕輕一躍,就跳了下來,打量著已慢慢圍上來的那群人。
看來這些人又是衝著他來的。
為首的一個走上來時,竟還倒持長劍拱了拱手,道:“兄台可是楚香帥?”
楚留香懶懶道:“在這裡攔我,莫非是九華派的?”
對面那人道:“不錯,在下是九華派掌門座下護法使者,應向文。”
楚留香點點頭,卻望著在山道上跑遠的那匹馬,笑道:“好,你既肯報名,就賠了我的馬吧。”
那應向文愣了一下,道:“馬?”
楚留香道:“你驚了我的馬,又攔住我去路,這便沒事了麼?”
他的面上還是那副輕鬆的笑容,應向文卻覺得有些礙眼,後退一步,肅容道:“掌門有令,擒拿楚留香!”
話音剛落,眾人已撲上前來。
所有人都撲了個空。
楚留香的輕功在江湖中已傳得神乎其神,但沒有親眼見過的人,仍然無法體會。
應向文當即吃了一驚,揮手止住眾人,橫劍當胸,才轉頭四下搜尋。
不遠處的空中傳來一陣長笑。
眾人的目光同時落在一棵參天古木之上。九華山中多的是這種古松,但眾人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凌空站在一根粗不盈寸的松枝上,卻好像站在平地一般穩當。
連打頭的應向文都已忘了要做什麼,只顧張大了嘴巴,看著楚留香那衣袂飄飄、幾欲飛仙的身影。
然後那身影倏地不見了。
楚留香面上的笑容也不見了。
他在九華派眾人面前的樣子雖然瀟灑,心裡已覺得十分惱火。他早知有人為他設下圈套,但出現在他面前的,卻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人,令他一點線索也摸不到。
那引他去青陽的人,難道就是為了讓九華派來對付他?
即便九華派舉全派之力,又怎能對付得了他?
楚留香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定了定心神,覺得還是先到青陽城內再說。
他開始找他的馬。
馬不算什麼好馬,是楚留香出發時在騾馬市上買的,只不過花了八兩銀子。但他要走的路還很長,說不定還要逃跑,總不能就這樣走到青陽。
楚留香想著,不禁搖了搖頭。
從什麼時候開始,“逃跑”已成了他必要的打算呢?
楚留香從來不是個悲觀的人,但這一年來的經歷,卻令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開始相信命運無常,相信這世上有很多事,縱然努力也無法扭轉。
比如花滿樓的死。
他從未像現在這樣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愛花滿樓,只要一想起這個名字,心裡就窒息一般的疼痛。
可是他再怎麼痛苦,也喚不回花滿樓的生命。
或許只有等到自己也死去的那一天,才能和花滿樓重逢吧。
楚留香默然想著,一個人走在山路上。
他的馬沒有跑太遠,就站在一株松樹下,似在等待著他。
楚留香笑了笑,走上去撫摸著馬鬃。他發現不論人還是動物,總還是值得信賴的比較多。
如果他當初能更信任花滿樓一些,是不是現在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楚留香就那麼扶著馬背,不知沉思了多久。他的目光漠然落在馬鞍上,過了一陣,才覺得有什麼不對。
馬鞍一邊的皮子,似有一處fèng線綻開的地方,邊緣微微翹了起來,露出些白色的東西。
楚留香隨意用手摸了摸,猛地目光一閃,將那白色的一角輕輕拉了出來。
那是一張摺疊得很整齊的紙條。
楚留香確信,在他買馬的時候還沒有這個東西。
馬是買的,但他一向是個謹慎的人,對自己的安全更是非常在意。所以無論是轡頭、馬掌還是馬鞍,他都細細地檢查過。
莫非有人剛剛才把紙條塞進來?
這個人又怎麼知道楚留香的馬會驚,楚留香會被九華派的人攔住?
難道他一直暗中跟著楚留香?可楚留香又怎能毫無察覺?
楚留香攥著那張紙條,腦子都想得木了,也沒想通是怎麼一回事。
紙條上仍然只有兩個字,還是同樣的筆跡:廬江。
楚留香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廬江。
◇ ◆ ◇
楚留香想起少年時候,和胡鐵花一起做的一個遊戲。那個遊戲很像孩子們玩的“捉迷藏”。
一個人決定了目的地,就在沿途留下一系列的記號,而另一個人根據這些去找到他。
他們為了讓這遊戲更有趣些,會特意把記號做得不那麼容易找到,而且帶有各種各樣的暗示。
如果現在這個寫紙條給楚留香的人,也在做同樣的遊戲,那麼他要暗示什麼?
“他”又是誰?
楚留香已來不及想這些問題。他還未進廬江城,就又遇到了麻煩。
他只不過在路邊賣茶水的小攤子上歇了歇腳,不知是誰打了個唿哨,一群人就擁了上來,口中還喊著“捉住他”、“生擒楚留香”之類的話。
楚留香氣得直想笑。他發現自己現在的境遇,竟和當初前往擁翠山莊找柳無眉的時候一模一樣。
那時宮南燕和柳無眉勾結在一起,要借擁翠山莊的勢力除掉他,因此一路上都有人窺伺他的行蹤。
那麼現在呢?
楚留香跳上馬就跑,身後的人亂鬨鬨地追了一陣,便廢然停住腳步。
就在這時,楚留香卻聽到背後襲來尖銳的風聲。
他猛地錯身,就在馬上轉過頭來,一隻手閃電般地捏住了射向他後心的那支箭。
只有一支箭。
如果追趕他的人要放箭,怎會只放了一支?
楚留香幾乎不用思索,就直接折斷了箭杆。
中空的箭杆里,果然又塞著一卷細細的白紙。
紙上的字是:潁州。
這實在太像一個遊戲了。然而楚留香仍不能確定,寫紙條給他的人,究竟有沒有惡意。
如果“他”只是要讓楚留香到達某個地方,為什麼不直接寫出最終的地點,而要用這種故弄玄虛的方式?而楚留香這一路之上,又為什麼一再遇到各個門派的追襲?
但如果是“他”將楚留香的行蹤告知那些門派,為什麼不設下更嚴密的埋伏,讓楚留香再也逃脫不得?
楚留香有些後悔,不曾把蘇蓉蓉的那些面具帶出來。倘若他易容之後上路,大概麻煩就會少一些。
他離開茶莊的時候,委實太過失魂落魄了。
又不過,若是楚留香隱藏了身份,不再讓暗處的那個“他”找到自己,楚留香又該去何處調查呢?
“楚留香”這三個字,已是他最後的線索,是他不能失去的線索。
潁州之後,是新鄭。
新鄭這個地名,讓楚留香似乎悟到了什麼。
這一次他走水路,入河南。
中州沈氏,世居河南開封。
對於楚留香來說,頒下江湖令、聯合武林同道向他展開追殺的“九州王”沈天君的地盤,何異於龍潭虎穴!
那個寫字條的人把他一步步引到這裡來,顯然是為了讓他死在沈天君手裡。
但楚留香坐在船上,神色間並沒有一點緊張或者憤怒。好像他最早在百花樓接到第一張紙條時,就已想過會有這樣的結果。
他只是有些遺憾,恐怕不能當面見到沈天君,親口問一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說沈天君已掌握了他“通倭”的證據,而那所謂的證據,連楚留香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