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白烏亦撲棱撲棱翅膀,飛到雲霄肩上站定,毫不示弱地反瞪了回去。雲霄終究是矮了一些,小白烏瞪了片刻,一撇頭,順著雲霄手臂走下,鑽入衣袖之中,不見了蹤影。

  孔宣搖搖頭,笑問:“可曾起了名字?”

  “未曾。”公孫軒轅言道,轉頭望了望停留在自己肩上的小金烏。小金烏高昂起頭,大聲說道:“帝俊!”

  孔宣一噎。

  “換一個可好?”陸壓終究是有些擔心,“不如……”

  “不換!”小金烏蠻不講理。

  公孫軒轅將小金烏取下,笑道:“帝俊便帝俊罷,難道我們還護不了他周全不成?”言罷,他向雲霄袖口望了一眼。只聽得袖口之內傳出細細軟軟的聲音:“楚笙,我喚楚笙。”

  雲霄聞言,微微一怔,只怕又是一個前世執著的孩子。只不過,難道合他夫妻二人之力,還護不了這倆孩子周全不成?更別說身邊還有許多大能在!

  75

  75、佛道再爭 …

  雲霄掰指頭算了算,自己自有孕到現在,也不知過了一千兩百年還是一千三百年,總之人世間已經朝代更迭了數輪,而今當是盛唐之期,倒是可以下界看上一看……

  人皇得子,眾仙不免又要道賀一番。雲霄自公孫軒轅口中得知楚笙的性別之後,擔憂之心大增。她倒不是擔心自家兒子成了斷袖,只不過看起來太好欺負,日後只怕要吃些苦頭。至於大兒子,暫時還輪不到她操心。畢竟在她體內經過柔和的靈氣滋養,又有天池之水淬體,暴戾之氣也消解了十之八九。二兒子聽話是聽話,可哪有時時刻刻黏在母親身邊的兒子?

  恰好公孫軒轅提議,要讓大兒子到她的世界中去歷練一番,橫豎不會受到太大傷害,也不會闖下太大禍來。雲霄心念一轉,索性將小兒子也送了進去。至於他二人在那裡會生出什麼事端,她也不想太過追究,橫豎還有自己收拾殘局。

  卻不知人間是什麼時日了?

  雲霄這個念頭一冒出,便再也收不回去。她按捺不住,向公孫軒轅提出了下界的建議。公孫軒轅沉吟半晌,方才說道:“過些時日罷,莫要在這節骨眼上下凡。過了這一段,我陪你下界便是。”

  雲霄一怔,也不去掐算天機,只問:“怎麼了?”

  公孫軒轅喟嘆一聲,言道:“你久居火雲宮不出,又不曾查探過下界,自是不知。數百年前佛門在東方建了白馬寺,前有鳩摩羅什東傳佛教,後有玄奘法師西取真經,早將東方世界攪得一團糟。此時天帝正惱火著呢。”

  雲霄大奇:“老師與諸位同門卻從未跟我提起過。”

  “一來你有孕在身,需要靜養;二來三清在人間的香火氣運只剩下了一絲,九成九倒被天庭占了去。元始、通天二位聖人寧可顧著地仙界,也不願去理會人間。老子聖人擔著東方道教教主的虛名,信仰之力卻遠不如天庭一個小小土地,索性也就任由天庭與佛門去鬧。”公孫軒轅一一解釋。

  雲霄一愣,取經已畢,天庭竟沒有太大動靜?是天帝天后另有計謀,還是天庭實在是騰不出人手去對付?照那兩位的性格,前者的機率似乎要大些。她向人界望了望,又算了片刻,喃喃自語道:“元和十四年……元和十四年?”

  公孫軒轅望著驚愕的雲霄,不免有些擔心,問道:“元和十四年怎麼了?”

  雲霄微微蹙眉,伸手一揮,憑空造出一面巨大的水鏡,鏡中正是人間之像。自梁武帝三度捨身之後,佛教在東方廣為流傳,一度擠壓了東方道門,一向被視為正統的儒家亦有搖搖欲墜之感。雖有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二度滅佛,終究無法阻攔佛教大興之勢。而元和十四年,人間的大文學

  75、佛道再爭 …

  家韓愈寫了一封奏章,名曰:諫迎佛骨表。

  也就是說,不久之後,唐王當迎佛骨入宮供養三日,以表向佛之心?

  雲霄不知那位天庭至尊究竟有何打算,卻明了他向來不是忍氣吞聲之輩。佛教“三武之難”,多半便是他的手筆。可佛教畢竟已經大興,三清又是一片模稜兩可的態度,只說聖人不好插手晚輩之事,卻不知那位天帝要如何應對?

  人教幾乎斷根,闡、截二教只剩下零零落落的弟子,三者勉強撐起了東方道門;天庭起先以神仙崇拜取代人族問道之心,本身便是一步臭棋;縱然三清脾氣再好,也不可能在東方世界淪陷之前,去幫天庭一把。對於那位陛下接下來的動作,雲霄可是有些期待。

  出戲時間太久,看戲成了習慣,也就習慣挑戲了不是?

  人世間,唐憲宗浩浩蕩蕩地率了車駕,親迎佛骨。民間向佛之意愈發旺盛,寺廟佛塔大肆修建,縱使尋常山野人家,亦備了佛龕香爐,老太太們手捻佛珠,一下一下地敲著木魚。她們只向佛家乞求來世的好報,默默地積攢著一世善因。

  漸漸地,佛教開始被東方子民以自己固有的思維詮釋,佛教教義只留其表,骨子裡卻是各家駁雜的道。佛教在東方的氣運一絲絲衰弱下去,表面上卻依舊是一片旺盛的香火。佛祖釋迦牟尼不解,卻也只認為是東方氣運衰微,連帶佛教所得也漸漸衰弱了下去。可他佛門已幾乎遍傳了世界,他還有更大的對手要處理。至於這小小的華夏神州,暫且放下便是。

  次年,憲宗皇帝薨。韓愈奏章上的“信佛皇帝皆短命”之言一語成讖,天下震服。再看《諫迎佛骨表》,字字珠璣,字字啼血,好一個洞悉福禍的臣子,好一個忠心耿耿的韓愈!

  二十一年後的秋天,唐武宗詔命:天下佛寺僧尼並勒歸俗。佛家稱其為“會昌之難”,意為佛門在東土的最大一場劫難。僧尼還俗,香火不復,流傳民間的小乘佛教因不帶上乘道法,漸漸為鄉野黎民所曲解,同化為東土自己的佛教。

  天庭之上昊天只覺揚眉吐氣,未免又動了別樣心思。他託夢於後世帝王,又頻頻顯聖,令得後世自稱受命於天的帝王嘆服不已。宋大中祥符八年,真宗尊昊天上帝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生生將“開天”之名安在了昊天身上,民間向佛之心減退,漸漸拜起玉帝來;百年後的宋徽宗政和六年,昊天又被皇帝尊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上帝”。雖說只有“大天帝”與“上帝”之差,卻著實將玉帝之位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從此,人間尊玉皇大帝為東方天庭神權最高的天神,三清雖有法力,卻無神職

  75、佛道再爭 …

  ,排位於玉皇大帝之下。人間界皆認定玉帝統御三界(天、人、冥)、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卵、濕、化)、六道(即六道輪迴),成為了天地間第一大神。

  而先前的佛門崇拜,則雜糅在了玉皇大帝統御之下的道家崇拜之中。

  看罷好戲,雲霄收了水鏡,卻在詫異三清為何要忍下這口氣去。不過西方教二位聖人如今已和死去沒有兩樣,三清大約也不願過多插手後世之事,平白落得天道懲罰。昊天雖奪了道家最高位,這一仗卻依舊是東方天庭勝了。玄奘法師西取真經又如何,西教東傳又如何,東方依舊是東方,華夏依舊是華夏。

  何況平白被奪了六道輪迴的平心娘娘都未曾開口,只被降了神職的三清又能說些什麼?

  昊天此刻方才真正揚眉吐氣起來。苦苦謀算數千年,終將東方氣運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只可惜天庭雖有氣運香火,終不立“道”,底氣仍舊不足。後世的仙人倒也罷了,聖人門下的元老們,哪個又肯買天庭的面子?

  譬如雲霄自己,也絲毫不顧忌玉帝那仙人不許下凡的天規,扯了公孫軒轅下界去也。

  錯過了漢唐盛世,雲霄終究是有些可惜。況且此時天下暴亂,真正渡劫成仙的天神們根本不能動用法力。即便是昊天自己要掌控人間,也只能依靠託夢、更改星宿抑或天降異象。況且此時他二人的衣飾本就與世俗格格不入,稍有不慎,便會惹出大禍來。

  在天界憋得太久,雲霄竟已聞不慣血腥。公孫軒轅心疼妻子,只得揀了荒無人煙的地方走動走動。雲霄正感慨著人間界稀薄得幾近於無的靈氣,一位長相極為正派的白須白眉老道托著拂塵走了出來,呵斥道:“孤魂野鬼久滯人間,終會擾了陰陽二氣,爾等速速歸去,也省得貧道超度一場!”

  雲霄納了悶,她不過膚色白了些,頭髮長了些,加上一身常“人”看來古色古香的打扮,如何就成了滯留人間的孤魂野鬼了?自己身邊這位明顯是帝王之相,雖離了火雲宮,未著帝服,可也與所謂“孤魂野鬼”差別太大了罷?雲霄扯了扯隱忍著怒火的公孫軒轅,自己上前一步,笑道:“不知道長要如何‘超度’我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