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謝醫生!我知道該怎麼寫了。”

  少女輕快地抱了他一下,拿起詩集三步並兩步上樓趕她的作業,就像一隻夏日飛鳥在胸口輕盈地撞了一下,又飛快掠走。

  他看著少女的背影一路沿樓梯向上,最後消失在合上的房門後,心裡像是得到了什麼,又像是失去了什麼。

  最終,他放棄去想那些無法辨別的情緒,讓內心恢復純淨。

  就這樣繼續向上吧。

  有形之物終將毀滅,愛與生命同樣不可持久,唯一凌駕於那之上而永存的只有理想之物。

  保持著現在的距離。

  也讓那個人繼續停留在你的記憶里永不褪色。

  那即是我所期望的完美結局。

  ◇

  我也曾有過理想生活 / 即使理想之地亦有死亡。

  Et in Arcadia ego.

  作者有話要說:

  馬洛和雷利的詩這裡都只引用了需要的部分,原詩更長更豐富。

  最後一句拉丁文直譯是「Even in Arcadia, there am I」,Arcadia是古希臘的一部分,後來經常被用來指代過著田園生活的理想之地,與伊甸園類似,I可以理解死亡,也可以理解為我,所以就會變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

  我也曾有過理想生活/即使理想之地亦有死亡。

  兩種理解都很適合醫生。

  結尾的狀態也停留在一種模稜兩可的模糊狀態,總體基調是悲觀的,但悲觀中又隱藏著一線希望,微弱卻難以磨滅。

  #

  寫的時候一直在循環夢工廠98年一部動畫的主題曲《When You Believe》,講的是聖經舊約里出埃及記的故事。

  “奇蹟不總在你尋求時出現,屈服於恐懼多麼容易,但當你被痛苦蒙蔽,在風雨中看不見出路時,會有一個微小卻持續迴響的聲音,告訴你希望已臨近。”

  比較有趣的是官網給的歌詞是希望臨近,但兩位天后唱的怎麼聽都是愛已臨近。

  或許愛與希望本為一物。

  #

  第52章 碎片1

  那是某個晴朗的午後。

  窗戶開了一半,讓種植在牆邊的薔薇與紫羅蘭的香氣飄入室內,遠處傳來悠揚的風笛聲。

  陽光透過窗戶投下影子,將室內分割成幾個區域。

  窗前的白色紗簾時不時被風吹得向上飄起,投射的影子也隨之變化,有幾次飄到立香膝頭,像一朵飄浮在藍天中的白雲留下的淡淡雲翳。

  往事就這樣在平靜的日光中慢慢浮上水面。

  她轉頭看向屋子裡的另外一人,毫無預兆地開口:

  “結果到最後還是沒有和醫生的契約,連當初在迦勒底的工資都是達·芬奇親發的。”

  “我以為那件事已經過去了???”

  被突然襲擊打了個措手不及,羅曼臉上露出一貫的慌張表情。

  “而且契約那種東西……”

  他微微偏過頭,薄曙色的劉海遮住眼睛:“簽了以後就不能反悔了,不簽隨時可以抽身,那樣不是更好嗎。”

  又是這種膽小鬼的發言。

  ——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

  不願意看到悲傷的事,所以不對任何人付出真心。不簽契約就能隨時反悔,不用承受一時感情迷惑的後果。

  追問下去反正就是得到這樣的話吧。

  到底什麼時候才肯認真相信別人,正視自己。

  “那個……立香?”

  等了半天沒有等到少女的反應,他重新抬起頭,卻在對上少女葵金色雙眼的瞬間失去言語。

  明亮又透徹,是無論何時都像陽光一樣,能夠在陰霾中照亮內心的鮮麗色彩。

  但現在,那葵金上蒙了一層晶瑩的水光,讓其中灌注的感情像被水晶封存一樣清楚明晰,震撼人心。柔潤的嘴唇緊緊抿著,顯示出一種貫徹身心的決意。

  仿佛被什麼東西擊中。

  發生在某個建立於南極大陸最高峰的研究所的記憶一瞬間在心底復甦。

  他回想起了第一次見到對方時心靈上所受到的震顫。

  在那之前,他獨自一人在深海般的黑暗中想像了她九年,然而真正相遇以後,他才發現所有想像在她面前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她就像一顆從外太空飛射而來的流星,不講道理地打破原本穩定運行的軌道,帶來煥然光明的新生。

  自那以後,他的視線再也沒有離開過她,和人談話的內容也都變成她。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

  他的未來已經註定,但她的並沒有。

  在迦勒底主控室注視著她,旁觀著她的人生,就好像將自己的人生也傾注融合,在她身上獲得了某種延續一樣。

  她是他的夢,他的希望,他的生命。

  同時也是他發自內心認為的,擁有他未擁有的可能,超越他的存在。

  如果是她的要求——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流雲遮住日光,讓室內的一切都黯然失色,唯有少女的眼睛還是那麼晶瑩明亮,就像熠熠燃燒的湖水,呈現著一種超自然的美。

  這樣的彼此對視似乎還是第一次。

  九年的獨自想像,一年的傾心注視,之後則是她再也無法得到他回應的獨自懷念,明明是落向彼此的視線,可他隔著時空,她隔著生死,始終無法在同一時點中交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