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老七織女是王母吞玄鳥卵所生, 雖史冊中這樣的記載不絕於書, 但天帝內心是不大信的,總懷疑自己頭上長了草原,但王母……王母是不能動的, 天帝只能忍著,織女這個便宜女兒更是如在喉的那個鯁,咽下去不是,吐又吐不出來。
好在織女從小乖巧, 溫溫婉婉的,每天埋頭織布,一幅紅霞織錦被知幻仙子掛在西邊天幕上, 給天庭的形象工程加分不少,天帝勸自己,孩子是個好孩子,養著吧。
及至奉英上神來跟天帝說東王太子看上了織女, 天帝更是覺得這個女兒養得值。
話說東王公雖名義上是藩王,卻從不前來朝貢,也不繳納賦稅,又養了好些兵將,其管轄的人口輪迴也自成體系,簡直便是國中國一般。尤其近萬年來,這一代東王公越發囂張,與邊境守衛的天兵天將時有摩擦。若說織女是個小小的鯁,那麼東王便是天帝心頭的那個患,想起來便喘不上氣。
天帝很怕自己當政期間,打起百萬年前“四野之爭”那樣伏屍百萬的大戰,如今若能舍了一個“蛋生的”女兒,換天庭萬年太平,太值了!——至於萬年之後,萬年之後再說嘛。
平心而論,這不是天帝對織女格外狠心,便是自己親生的,天帝也是不會猶豫的。甚至因為是“蛋生的”,天帝考慮的還格外周全些。
鑑於天庭與東王公水火不容的局勢,若是貿然說要把織女嫁給東王太子——這個,臉面上須不好看,再說,天帝雖然懷疑自己帽子的顏色,卻不能容許別人對織女的身世有所懷疑,那麼——讓他們下凡歷情劫,天帝之女與東王之子在下界結為夫婦,待他們回了天庭,自己一番好心,讓小兩口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還有誰能說什麼?
結果天帝打得好好的如意算盤被李明明一頓柳木棍子給抽散了。
天帝心裡暗罵織女是個討債的,又埋怨自己,當時真應該跟她說明白了,怎麼就糊塗油蒙了心覺得這樣更真呢?司命也是個不會辦事的,那牛郎被打了,你怎麼不知道救治救治啊?
天帝再派人回去找,那東王太子下凡所化的牛郎早已不知所蹤了。不知能不能再給他們造一場幻緣?
天帝正要接著跟王母商量“女兒婚事”,有仙官來報,“天河翻湧,有決口之患。”
幾十萬年沒開過口子,怎麼這會子突然鬧起了水患?史書上記載,七十二萬年前那次水患,天庭差點成了龍王的水晶宮,待水退後,盤龍大柱都被泡禿嚕了皮。
天帝“嚯”地從龍椅上站起來,“守河將星何在?結陣為壩,抵禦水患!”
天帝在天上焦躁的時候,李明明正在地上陪著吳起、張丑喝酒。
看著吳起仰頭時露出的脖子,李明明不無遺憾地想,一劍割上去,這個渣滓就完了——可惜這是在敵軍軍營,可惜自己也沒什麼後盾。
唉,還是得正面戰場上來啊。
“李子盯著起做什麼?”吳起笑得很是憨厚。
李明明微翹嘴角,“明看將軍英武好看,便看住了,還請見諒。”
先秦女子大膽,但這般大膽的卻也並不很多見,吳起和張丑俱是一怔,繼而二人都大笑起來。
看著李明明嬌美的臉,吳起心裡一動,田忌的門客,倒也不是不可能……
李明明話鋒一轉,“尊夫人能死在這樣英武的將軍手裡,也算死得其所了吧?”
吳起、張丑俱是面色一變。
吳起正色道,“李子想是聽了起殺妻求將的謠傳。其實吾妻是病亡的,只是正趕上魯侯授將,便有那起子嫉賢妒能的編出這樣的謠言來壞我名聲。”
李明明一聲冷笑,問張丑,“張將軍可信他的話?”
張丑皺下眉,“吳將軍聖人門徒①,想來不至於行此事,丑信他。”
李明明“嚯”地站起來,冷笑道,“便是不信,也不妨礙齊與他結盟,不過是條女子性命罷了。”說罷,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吳起在張丑面前裝的是一副懦弱書生嘴臉,當下面現委屈,“將軍你看,這是……”
“將軍無需憂心,我會為將軍在相國面前陳情。”張丑把臉湊近吳起,小聲道,“田大將軍門客數百,從未聽說其中有女子。大將軍其人頗為風流,這個李子……想是個得寵姬妾,聽了將軍的傳聞,便求大將軍來一問究竟。不過是個被慣壞的女子,將軍切莫生氣。”
吳起先謝張丑,再同樣低聲推心置腹地說,“大將軍派個姬妾為君副使,起為將軍不值。”
張丑嘆口氣。
外面親兵來報,“齊國副使帶著親衛走了。”
張丑也生氣了,“真是胡鬧!”
這回改成吳起勸張丑了。因為李明明是個女人,吳起不以為她看出了什麼,便也沒派人去追。
李明明裝出一副嬌蠻魯莽的樣子逃出魯營,又怕吳起陰使人來追,帶著人打馬狂奔,很快便回到齊軍營地。
田忌道,“李子回來得真是迅疾,不知可有所得?”
“有,”李明明對田忌拱手道,“明陰探魯軍,吳起竟然把精銳之士藏於後軍,而以老弱示人,此一也;魯軍有大量空帳,想是已經分兵,藏於他處,此其二;吳起甚得軍心,此其三。由此可見,吳起野心不小。明以為,吳起或會於張將軍回報、我軍不及防備時開戰。”②
田忌盯著李明明,李明明平靜地與他對視。
“你與我來。”田忌帶著李明明去找相國田和。
李明明有點吃驚,這位相國竟然這般年輕,三十歲上下的樣子,長了一副儒雅風流的好相貌——難以想像啊,一代梟雄,讓齊國改姓、姜太公絕祀的,竟然是這麼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
李明明突然想起趙如琢來,他的氣質跟這位有點像,然而……李明明心裡不由得湧起一股濃濃的悲哀。
“李子?”田忌叫她。
李明明回過神兒,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明為相國風采所攝,還請見諒。”
田和微笑,指指座位,讓田忌和李明明都坐下,“聽大將軍言,李子刺探魯軍頗有所得?”
李明明詳詳細細地把整個經過、包括自己假裝發怒提早離開魯營的事都講了。
“先生辛苦了。”田和溫和地說。
“在其位,謀其事,不敢言辛苦。”李明明正色道。
田和微笑道,“李子,齊人乎?”
“否。明,趙人也。”織女洗澡的那座山確是屬於趙的地方。
李明明知道田和對自己的動機有所懷疑,心下嘆道“政客果然是一種容易想多的生物”,嘴上卻已經主動解釋,“明落拓江湖,聽聞吳起殺妻求將,心裡為其妻不忿,故而投入大將軍門下,立志要斬了這個貪鄙之徒。”
任田和、田忌再見多識廣,這樣的理由也是聞所未聞,臉上俱都顯出驚訝之色。
好在織女從小乖巧, 溫溫婉婉的,每天埋頭織布,一幅紅霞織錦被知幻仙子掛在西邊天幕上, 給天庭的形象工程加分不少,天帝勸自己,孩子是個好孩子,養著吧。
及至奉英上神來跟天帝說東王太子看上了織女, 天帝更是覺得這個女兒養得值。
話說東王公雖名義上是藩王,卻從不前來朝貢,也不繳納賦稅,又養了好些兵將,其管轄的人口輪迴也自成體系,簡直便是國中國一般。尤其近萬年來,這一代東王公越發囂張,與邊境守衛的天兵天將時有摩擦。若說織女是個小小的鯁,那麼東王便是天帝心頭的那個患,想起來便喘不上氣。
天帝很怕自己當政期間,打起百萬年前“四野之爭”那樣伏屍百萬的大戰,如今若能舍了一個“蛋生的”女兒,換天庭萬年太平,太值了!——至於萬年之後,萬年之後再說嘛。
平心而論,這不是天帝對織女格外狠心,便是自己親生的,天帝也是不會猶豫的。甚至因為是“蛋生的”,天帝考慮的還格外周全些。
鑑於天庭與東王公水火不容的局勢,若是貿然說要把織女嫁給東王太子——這個,臉面上須不好看,再說,天帝雖然懷疑自己帽子的顏色,卻不能容許別人對織女的身世有所懷疑,那麼——讓他們下凡歷情劫,天帝之女與東王之子在下界結為夫婦,待他們回了天庭,自己一番好心,讓小兩口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還有誰能說什麼?
結果天帝打得好好的如意算盤被李明明一頓柳木棍子給抽散了。
天帝心裡暗罵織女是個討債的,又埋怨自己,當時真應該跟她說明白了,怎麼就糊塗油蒙了心覺得這樣更真呢?司命也是個不會辦事的,那牛郎被打了,你怎麼不知道救治救治啊?
天帝再派人回去找,那東王太子下凡所化的牛郎早已不知所蹤了。不知能不能再給他們造一場幻緣?
天帝正要接著跟王母商量“女兒婚事”,有仙官來報,“天河翻湧,有決口之患。”
幾十萬年沒開過口子,怎麼這會子突然鬧起了水患?史書上記載,七十二萬年前那次水患,天庭差點成了龍王的水晶宮,待水退後,盤龍大柱都被泡禿嚕了皮。
天帝“嚯”地從龍椅上站起來,“守河將星何在?結陣為壩,抵禦水患!”
天帝在天上焦躁的時候,李明明正在地上陪著吳起、張丑喝酒。
看著吳起仰頭時露出的脖子,李明明不無遺憾地想,一劍割上去,這個渣滓就完了——可惜這是在敵軍軍營,可惜自己也沒什麼後盾。
唉,還是得正面戰場上來啊。
“李子盯著起做什麼?”吳起笑得很是憨厚。
李明明微翹嘴角,“明看將軍英武好看,便看住了,還請見諒。”
先秦女子大膽,但這般大膽的卻也並不很多見,吳起和張丑俱是一怔,繼而二人都大笑起來。
看著李明明嬌美的臉,吳起心裡一動,田忌的門客,倒也不是不可能……
李明明話鋒一轉,“尊夫人能死在這樣英武的將軍手裡,也算死得其所了吧?”
吳起、張丑俱是面色一變。
吳起正色道,“李子想是聽了起殺妻求將的謠傳。其實吾妻是病亡的,只是正趕上魯侯授將,便有那起子嫉賢妒能的編出這樣的謠言來壞我名聲。”
李明明一聲冷笑,問張丑,“張將軍可信他的話?”
張丑皺下眉,“吳將軍聖人門徒①,想來不至於行此事,丑信他。”
李明明“嚯”地站起來,冷笑道,“便是不信,也不妨礙齊與他結盟,不過是條女子性命罷了。”說罷,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吳起在張丑面前裝的是一副懦弱書生嘴臉,當下面現委屈,“將軍你看,這是……”
“將軍無需憂心,我會為將軍在相國面前陳情。”張丑把臉湊近吳起,小聲道,“田大將軍門客數百,從未聽說其中有女子。大將軍其人頗為風流,這個李子……想是個得寵姬妾,聽了將軍的傳聞,便求大將軍來一問究竟。不過是個被慣壞的女子,將軍切莫生氣。”
吳起先謝張丑,再同樣低聲推心置腹地說,“大將軍派個姬妾為君副使,起為將軍不值。”
張丑嘆口氣。
外面親兵來報,“齊國副使帶著親衛走了。”
張丑也生氣了,“真是胡鬧!”
這回改成吳起勸張丑了。因為李明明是個女人,吳起不以為她看出了什麼,便也沒派人去追。
李明明裝出一副嬌蠻魯莽的樣子逃出魯營,又怕吳起陰使人來追,帶著人打馬狂奔,很快便回到齊軍營地。
田忌道,“李子回來得真是迅疾,不知可有所得?”
“有,”李明明對田忌拱手道,“明陰探魯軍,吳起竟然把精銳之士藏於後軍,而以老弱示人,此一也;魯軍有大量空帳,想是已經分兵,藏於他處,此其二;吳起甚得軍心,此其三。由此可見,吳起野心不小。明以為,吳起或會於張將軍回報、我軍不及防備時開戰。”②
田忌盯著李明明,李明明平靜地與他對視。
“你與我來。”田忌帶著李明明去找相國田和。
李明明有點吃驚,這位相國竟然這般年輕,三十歲上下的樣子,長了一副儒雅風流的好相貌——難以想像啊,一代梟雄,讓齊國改姓、姜太公絕祀的,竟然是這麼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
李明明突然想起趙如琢來,他的氣質跟這位有點像,然而……李明明心裡不由得湧起一股濃濃的悲哀。
“李子?”田忌叫她。
李明明回過神兒,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明為相國風采所攝,還請見諒。”
田和微笑,指指座位,讓田忌和李明明都坐下,“聽大將軍言,李子刺探魯軍頗有所得?”
李明明詳詳細細地把整個經過、包括自己假裝發怒提早離開魯營的事都講了。
“先生辛苦了。”田和溫和地說。
“在其位,謀其事,不敢言辛苦。”李明明正色道。
田和微笑道,“李子,齊人乎?”
“否。明,趙人也。”織女洗澡的那座山確是屬於趙的地方。
李明明知道田和對自己的動機有所懷疑,心下嘆道“政客果然是一種容易想多的生物”,嘴上卻已經主動解釋,“明落拓江湖,聽聞吳起殺妻求將,心裡為其妻不忿,故而投入大將軍門下,立志要斬了這個貪鄙之徒。”
任田和、田忌再見多識廣,這樣的理由也是聞所未聞,臉上俱都顯出驚訝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