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童靈點頭稱是,“是。彼時,先皇也在。”

  姜鈺仰臉,睜大眼睛,可眼淚卻不同意似的流了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姜鈺才平緩下來,又問了幾句母皇生前之事,童靈這才告退。

  虎尉與其相熟,見她出來連忙上前詢問。

  童靈卻駐足搖頭,施了禮悄悄離去。

  崔良玉敲門進去,卻見姜鈺坐在窗前,背影蕭瑟。

  他不敢多言,只得陪在身旁。

  此刻院落中,夏風習習,荷香沁沁,只是斯人已逝,涼涼無望。

  過了好一會,姜鈺起身轉臉。

  她眼圈泛紅,雙手有些發抖,就這樣看著崔良玉。

  崔良玉心疼不已,輕聲道:“陛下……臣在!”

  姜鈺愴然一笑,“崔良玉,我覺得很累很冷。”

  崔良玉上前一步,柔聲道:“若陛下不嫌,臣願永遠陪著陛下!”

  姜鈺喃喃低問:“真的?”

  崔良玉點點頭,“臣至死不渝!”

  第二日,天明時,客館前熙熙攘攘,回程的車馬皆準備妥當。與來之前相比,人沒有少一個。姜鈺實現了諾言,大家臉上都帶著回家的喜氣。

  姜鈺身著朝服,坐上輦車,在新任鴻臚寺卿的陪同下前往雍城西門外。

  沿途大雍百姓擠來擠去,爭相想再睹一次白蘭女王的真容。

  西門外五里處叫柳坡,是官道上一處驛站。平日裡離開雍城前往西邊的人多在此處道別離。

  今日不同往日,禮部早早將驛站收拾妥當,四面圍著紗幕。

  以義王李忠為代表的送使官員早候多時。

  又是一番繁雜儀式後,李忠才有機會與姜鈺說話。

  “此去康延川,路途遙遠,還請陛下保重!”李忠拱手道。

  姜鈺笑了笑,“多謝義王。如今義王如日中天,萬心向服,想必不用孤多為你擔心。”

  李忠朗聲笑道:“陛下說笑了。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我豈敢稱大。”

  姜鈺收起笑容,認真道:“若我為你,明日便向皇上提請告老回鄉,做個閒散富足王爺,豈不樂哉?!”

  李忠一愣,旋即道:“皇上此時正是用人之時。我等臣子豈能貪圖富貴?”

  姜鈺見狀拱手笑道:“是我唐突了。義王,你我就此別過!”

  告別李忠後,姜鈺一行,一路暢通,過梁州,渡清江,逆行數日便到了益州。

  再到益州,姜鈺多留了一日。

  春娘偷偷前來拜見,姜鈺自然對她一番讚譽。同時,宣旨御賜九座金庫的守金人皇族姜姓,以彰其忠心。

  到了晚上,虎尉傳來消息。渤堯已從維州撤軍,白蘭境內再無一西藩兵。

  姜鈺這才鬆了口氣。

  第二日,大雍人將其送至金沙灘便悉數撤回。

  再渡金沙灘,正好遇到夏雨爆發,只得又停留幾日。恰好碰到一行白蘭著裝的人前往益州謀事。

  往年夏至,白蘭人便有順江而下前往益州做工的習俗。白蘭人工匠多,善挖井,不怕吃苦,且要價不高。益州富人多喜僱傭。

  這幾年兩國交戰,此習俗已斷絕。

  近一段時間,兩國國境安穩,便有白蘭人結伴出動,前往益州。

  只是沒想到竟能路遇女王陛下,個個跪地高呼萬歲。

  姜鈺走出來,扶起其中一中年婦人道:“孤已與大雍皇帝達成協議,我白蘭人內遷益州房店一帶休養生息。雖比不得益州灌縣良田萬頃,但至少不用再忍受苦寒無糧。各位自然也不用年年夏來冬回,時時可去益州做工。”

  婦人不敢置信,流著眼淚道:“陛下,我家中還有幾個孩子,也可去大雍?”

  姜鈺道:“你家在何處?”

  “涼國。”婦人答道。

  “涼國地處偏遠,比起維州等地條件更艱苦。可為內遷首批。”

  婦人驚喜異常,跪地連連叩首,“我等這就回涼國,定將陛下恩澤告訴大家!”

  其他人紛紛叩首高喊萬歲。

  過了關碉這才算是到了白蘭地界。

  一路未停,直奔維州。

  姜銘與巫英早早候在維州城外。

  姜鈺下了車攆,姜銘急急迎上來,撲其懷中,哽咽道:“姐姐……”

  姜銘感慨異常,摟著她道:“姐姐回來了!”

  巫英跪拜道:“臣恭迎陛下。”

  姜鈺伸手扶起巫英,“王女殿下得你照顧,你也辛苦了!”

  巫英流著淚道:“陛下冒死前往大雍,為白蘭贏得生機,我等幸是陛下臣民,陛下請看……”

  她側過身體,指著後頭跪倒的一大片百姓道:“他們得知不用做亡國民,昨夜便來跪等陛下。”

  姜鈺大為感動,上前道:“都起來吧。”

  幸而上天憐憫,讓她重活一世,不然她如何面對愛戴她的百姓,尊崇她的臣子?

  凌霄喊道:“陛下,您快看!”

  姜鈺看過去,只見大王與另一隻小雪豹咬著脖子追著尾巴正玩得高興。

  這想必就是姜銘身邊的小王吧。

  姜鈺與姜銘相視一笑,攜手上車,前往康延川。

  半年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