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的意思是說市原彌榮子肯定是因為手指上的傷口中毒死亡的了?”阿壇說道。

  “當然不能說是絕對的,比方說也可以經口腔吃下去。但從目前的各種證據來看,是從戒指的傷口處中毒應當是正確的。這也是法醫和化學教授的意見。”

  “晤……這個可太離奇了。”

  “不。這種事並不少見。據法醫講,在國際和國內都曾發生過這種殺人案件。”

  若尾又打開筆記本,“比方說,一九七八年九月的一個傍晚,一名流亡到英國的保加利亞作家,在倫敦的泰晤士河的橋頭就被一名刺客襲擊,對方是用雨傘的尖部刺中了他的大腿的。當時他並沒有感到什麼不舒服。他深夜回到家後,淩晨兩點開始發高燒,意識昏迷,在住院兩天後不治身亡。經蘇格蘭院方解剖,從他的大腿傷口處取出一粒直徑一點五毫米大小的白金球體。球體中心有一處用蠟封的小孔。據分析,白金球經特殊機械射人體內後,在體溫的作用下,蠟封溶化,球體內物質流出。後來經化驗,使其死亡的物質正是蓖麻子白朊。”

  大家靜靜地聽著。

  “另外,還有一次是發生在巴黎的地鐵中。死者‘無意’中被人刺住背部。經過解剖,也發現了和倫敦事件一模一樣的白金球體。因此,蓖麻子白朊成了間諜戰中的常用毒物,許多檔和材料也常常引用這些實例。也許本案的兇手也是從中受到了啟發。”

  若尾第一次使用了“兇手”一詞。

  “可是……”阿壇皺了皺眉頭。這位三十九歲的刑事科科長,說話帶有明顯的東北地方口音,“我不知道市原彌榮子是不是間諜,但如果她是他殺,兇手何必要繞這麼多彎子?讓她服毒不更快些嗎?”

  “也許兇手有他的理由吧……”三十二歲的若尾對上司說道。

  “什麼理由?”

  “嗯……”若尾一時答不上來了。

  2

  “蓖麻子白朊是世界五大劇毒之一,毒性十分狂烈。蓖麻油用途廣泛,如工業用油或油漆原料等等。因此,這類的工廠或研究機構會有這種原科。大體上說,天然的毒素要比化學合戚的毒物毒性更強。比方說大家都知道的氰化鉀,河豚魚的毒是其三萬倍,又相當於內毒桿菌的十億倍。因此,一丁點兒就可以使人致命了。”

  獲窪員警署刑事主任正在向大家介紹這點知識,門外就來了五名男女。他們是前來了解案件進展的新聞記者。

  五月十七日星期日下午。位於目黑區的自由之丘的市原家,籠罩著一派沉重的氣氛。

  牆壁著掛著黑白帳幕,從二褸上飄來做法事用的薰香味道。蘆高公司又有一名董事死於非命。

  彌榮子與白藤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與隆太和起人的關係早就傳了出去。尤其最近,她常常像一家人似地公然出入,給人一種她已是白藤家一名成員的印象。

  彌榮子在隆太密葬的會場暈倒,還未恢復意識便死亡,而且又是死得那麼蹊蹺。

  於是,大家都紛紛猜測,也許蘆高公司將要承受一系列的厄運。

  蘆高公司的高級幹部開會後決定,儘量降低彌榮子葬禮的規格。

  經警方解剖後的屍體又運回了市原家。

  五月十六日守靈,次日在家中舉行密葬。

  但是公司的幹部們依然無法阻止警方的人員到場,並與鄰居交談,錄取口供。

  十七日早上,警方認為彌榮子的死亡基本上是他殺,便在菠窪員警署成立了搜查總部。

  想大幹一場的若尾於密葬開始前的一小時,先來到了彌榮子的治喪處。

  死者的親戚幾乎全部到齊了。若尾在眾人不滿的目光盯視下,將興二副經理和當時看到彌榮子暈倒的秋人和透子叫到了另一個房間。

  經過一番解釋,又有白藤家的五名親戚也坐了進來。

  若尾首先講述了彌榮子的死因,並簡要地介紹了一下蓖麻子白朊的毒性知識。

  他的話使這些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在周圍的人中有了兇手。

  “因此,這種天然物質具有十分強烈的毒性,但不容易大量生產,也不會廣泛出售,據說在間諜戰中常常使用。只要極少量即可使人致命!”

  若尾還想重複一下倫敦和巴黎的事件,但又一想扯得太遠了,就講了幾句,收了回來。

  他說完後看了一下周圍的人。

  “我們並不是說市原女士是一名間諜,不過有必要了解一下她的背景,排除其他可能。現在我想知道一下當時她暈倒時的情形。因為蓖麻子白朊在中毒後一段時間內不會產生症狀,所以也許在這之間的某些事情可能有重大的線索。”

  大家一言不發。

  “從火葬場回到善福寺後,是你們幾位在她身邊吧?”

  若尾看著興二的妻子春江、長女阿香以及彌榮子的兒媳富士子三個人。

  彌榮子是靠著隆太的情婦身份,才從一個銀座酒吧的老闆娘,當上了蘆高公司的董事,而最終又爬上了常務董事的位子。最近有人傳說她又與興二來往密切。

  聚餐時,彌榮子坐在興二的妻子春江和她的女兒之間,兒媳坐在對面。正好說明了這幾個人的微妙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