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夜半時分。

  都城,大將軍府。

  天色陰沉,深秋的夜晚已是添了幾絲涼意,空氣中瀰漫著蕭瑟的味道。

  一道道身影在夜色的遮掩下,從偏門小心翼翼的進了大將軍府。

  大將軍府門前一直以來都是絡繹不絕,畢竟王大將軍可是當今太皇太后娘娘的親弟弟,手掌重兵,又深得太皇太后娘娘的信任。

  只不過這些都是之前的事跡了。

  現在的王大將軍在太皇太后面前的地位可是愈發的岌岌可危起來,太皇太后對他手掌重兵已經是愈發的不滿了起來。

  太皇太后多次明示暗示的想要王大將軍交出一半以上的兵權,甚至安排了幾個她的心腹到王大將軍的兵營之中,美其名曰副軍使,實則處處給他添堵。

  王大將軍隱忍了許久,直到最近太皇太后娘娘大肆打壓王氏中人,他終於控制不住了。

  這一天,他也已經等了很久了。

  王大將軍微微一笑,看著密室中桌案旁圍著的眾人,“諸位,今日你我相聚在此,共謀大事,並非不義之師,不過為自保罷了……”

  王大將軍說著,一飲而盡杯中的烈酒,嘴角恰到好處的泛起濃濃的苦笑,眼眶更是泛上幾絲紅意。

  並非我們不仁,只是你太皇太后身居高位,過於不義,想將我們逼死,我們不過是想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們爭條活路罷了。

  眾人一一起身,舉杯暢飲,熱烈響應著王大將軍的發話。

  卻忘了,若是沒有他們口中無比痛恨的太皇太后娘娘的存在,流落鄉野之間的他們哪裡有什麼初入朝堂,登堂入室的機會……

  太皇太后若是在此,看到在這裡秘密聚會反她的人,必是會發現,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她極為熟悉之人,都是她從掌權以來一一提拔上來的人。

  有先帝在位時期,有她垂簾聽政時期……

  李潛的影衛四散分布在南國都城之中,無孔不入,悄無聲息的收集著數不清的各皇親貴族、臣子學士的家事訊息。

  王大將軍卻是如此肆無忌憚的暗中聚會,籌集人手,他如何不知道李潛影衛的力量。

  只是如今羽翼已豐的他,早已不懼了李潛的調查,甚至不懼了太皇太后的怒火。

  “趙家當年也暗中幫襯過那位掌權的,只不過一直未曾在明面上站隊,如今卻是被逮住機會直接滅門,那位還真是心狠手辣,絲毫不留餘地啊。”一老者縷縷鬍鬚,有些淒涼的說道。

  “趙家的遭遇真的是慘啊……全家幾百口人,說沒就沒了,聽說跑出去的幾個小的也被查到了……”

  第104章 謀逆

  “所以說,如今的我們根本就沒有退路,若還想安安穩穩的活著,繼續著現在的悠閒日子,只有跟著大將軍這一條路了。”

  “否則,下一個‘趙家’就在你我中間!”這麼一席話倒是堅定了那些尚有些搖擺不定的人。

  “是啊,拼了!而今上面那位是絲毫不肯給我們留活路。”

  “諸位大人你們瞧瞧,那些被抓進去的嚴刑拷打的人,被抓的理由都是有多荒誕,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被逮進去了。而今老夫上朝前都要與家中妻女告別一番,生怕此一別無再見之日。”

  ……

  眾人訴起苦來,都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初入此的侷促也已經盡數消散不見了。

  你一句,我一句,儘是太皇太后做出的攪得民不聊生不得安寧之事。

  酒過三巡,王大將軍靜靜看著談完正事之後觥籌交錯的眾人,未曾參與進去,他只是默默的看著。

  他甚至有些期待那一天的真正到來了。

  他看著遠處,眼神之中閃爍著莫名的神色。那眼神,多少的倒是有些像太皇太后,一樣的堅定和狠厲。

  宴罷,諸人紛紛向王大將軍告辭離去。有一人卻是單單留在了最後,王大將軍如何看不出他的意圖。

  而他卻是裝作不知,上前迷茫地問道:“侍郎大人可是找在下有何事?”

  “大將軍有所不知,在下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侍郎語速極慢,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大將軍的神色。

  王將軍神色無異,只不做聲的引著侍郎向著書房方向走去。

  “此處無人,但講無妨。”

  王將軍一邊聽著,神色也慢慢的嚴肅了起來。

  又過了數日,朝堂之上,太皇太后對著一張摺子大發雷霆。

  北郡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災民成群,餓殍遍野。

  諸多的災民流落到了南國京都門前,哭嚎呼喊著想要進城,卻被京城驛的守衛統統轟了出去。

  災民暴動,動亂之下,直接打傷了京城驛的諸守衛,強行衝進了京都。

  災民四散流竄,將原本就不安寧的京都攪得一片烏煙瘴氣。數不清的搶劫、偷竊,案子冬日的雪花一般紛紛飄進京城驛,驛守一邊查案,一邊安撫諸人,忙的焦頭爛額。

  事情傳到太皇太后那裡的時候,流竄的災民已經構成了一定的規模,整日潛伏在城中,趁亂作案。

  而真正令太皇太后氣憤的是,一群目不識丁,食不果腹,流竄一路的災民,若是沒有有心之人在背後攛掇,哪裡能有如今這般本事。

  什麼災民不災民的,尊貴的太皇太后娘娘向來不在乎,但她的京城覺不容他人染指。

  太皇太后大筆一揮,要求朝廷開倉救濟,戶部尚書聽聞卻是顫顫巍巍的上前,哭訴著:“回稟太皇太后娘娘,國庫實在無銀啊……”

  “此話怎講!”

  “自打前年開始,就未曾有過大豐收的年歲了,再加上先帝之事,新帝登基……國庫一直入不敷出。老臣無能,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了……”

  “罷了,罷了……”太皇太后不耐煩的揮揮手制止了戶部尚書的哭訴。

  他沒有開口的部分,自是太皇太后的驕奢無度,耗費了無數的國庫存儲。

  “哪位愛卿有所提議?”太皇太后壓住語氣中的怒火,耐心的看向台下的諸人,問道。

  回應她的卻只有沉默,所有人低著頭,恭敬的站著,卻是沒有一人站出來說些什麼。

  太皇太后氣的有些想笑,正待她壓不住自己的怒火就要爆發之際,一向默默無聞的禮部侍郎卻是站了出來。

  “臣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太皇太后眼前一亮,連忙應道:“愛卿儘管講便是。”

  禮部侍郎低著頭,狀似恭敬無比的樣子,實則眼神之中一閃而過的狡黠和恨意,太皇太后卻是未曾瞧見。

  “諸位大臣皆是心繫天下之人,此等國之難事,還望諸位共同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禮部侍郎鏗鏘有力的一席話,太皇太后聽得眼中異彩連連。

  “此計甚妙,不知諸位愛卿是為何意?”

  一干臣子聽罷,面色卻是發苦,暗暗看向禮部侍郎的眼神都有些厭惡。

  這等世道,政局本就不穩,人人都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往自個兒的錢囊里搗鼓,只想著哪天朝堂大亂,能安然脫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