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冒曼的話傳進了江載初的耳中,嗡嗡作響。
可他恍若未聞,自下而上,同韓維桑的眼神對望,那裡沒有驚恐,也沒有顫抖,只是無聲的悲愴。
冒曼見江載初在原地未動,心中大是快意,略略放開韓維桑,伸手喚了親兵來,作勢便要撕開韓維桑的上衣。
“你敢!”最先反應過來的是洮軍,他們一個個認出了韓維桑,直欲跳起來拼命。
江載初伸手,示意他們靜下來,聲音沉靜,卻又極為清晰。
“冒曼,戰場之上本是男人間的你死我活,不辱婦孺。”
“你當年以戈穆弘之名,縱容洛人殺了我匈奴多少婦孺!”冒曼咬牙切齒道,“如今抓你一個女人又如何?”
江載初眼神掠過高台一角,卻是一道熟悉身影站在那裡——周景華。
一切頓時都明白了。
必是他同冒曼勾結,獻上此計,從洮地劫了韓維桑來威脅自己。
這樣的陰毒小人,本該一早就千刀萬剮!
“江載初,你究竟跪不跪!”
江載初周圍數位將領疾馳而來,搶在他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殿下,不可!”
江載初半生倥傯,大小戰事無數,也曾九死一生,可當此時刻,往日的決斷皆不見了。他只是定定看著她,他們明明在同一個戰場上,視線可及,彼此間,卻又隔了那樣遙遠的距離!
江載初此刻只想仰天大笑,任憑自己英雄半生,可這一世,他從未真正照顧好她。
她的故土被橫徵暴斂,她被強行指婚、家破人亡之時,他從來都是無能為力!如今更是身陷敵營,便是得了這天下,卻無力救回最愛的女人,他要這天下何用?
江載初翻身下馬,仰頭望去,卻見韓維桑嘴角輕抿,笑容如水般溫柔。
那親兵已經撕開韓維桑第一層紗衣,嗤啦一聲,很輕,卻極為刺耳。萬千目光注視下,韓維桑口角處流下細細一道血痕,只是眼神依舊無畏無懼。
江載初眼中不再有其他,正欲上前一步,忽然與她目光交融,耳邊響起低聲呢喃一般的咒聲,心神俱盪。
他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感覺,清醒的神智正漸漸褪去,他不由得反手抽出背後負著的強弓,手法如流水般,架上狼牙長箭。
“你們看到了,我的女人,被匈奴人這樣折辱!”他的聲音渾厚低沉,在戰場上響起來,送入每一個士兵的耳中,“若是不將他們打敗,下一個被折辱的,便是你的妻子,你的母親,你的女兒!”
長弓拉滿,江載初的雙臂已經負荷到極致,可是頭腦中隱約還有一個聲音在叫喊:那些話不是我說的!這箭……絕不能射!
高台之上,韓維桑能感受到他在竭力抵抗自己,又一次用力咬了舌尖,血腥的味道再次在口腔中散開。
是,她又一次對她用了迷心蠱,因為血凝還在自己體內,她便隨時能迷惑他的心智。
這一次,她要他做的,是射出那一箭。
“我知這是你最不會原諒我之事,可我本就是必死之人……九泉之下,若能得見天下太平,得見你君臨天下,亦是欣慰。”
她最後對他一笑,唇形比的是三個字。
這三個字,她一次一次,對他說過很多遍:“對不起。”
很多年之後,經歷函谷關一戰的士兵們尚能回憶起那一幕。
寧王手中的強弓已經被拉滿,那支長箭直指高台,射向匈奴左屠耆王!
那是要怎樣的臂力與精準!
那支箭如同流星一般直直射出,最終,匈奴王推搡了身前的女人,用她纖細的身子,擋住了那一箭之威!
女人胸前鮮血飛濺開,身子亦軟倒下去。
士兵們不忍地挪開了視線……而寧王站在那裡,已成石雕。
“為郡主報仇!”顧飛紅了眼睛,飛騎而出。
他的身後,是許許多多早就沒了戰馬,卻徒步奔襲的洮兵們。
他們被洛軍騎兵們追趕而上,適才驚心動魄的一幕,已經讓他們真正明白,一旦匈奴入主中原,自己所面臨的,便是這般殘酷的種族。
這一戰,他們必須要勝!
而匈奴人因見主帥在眾目睽睽下欺凌弱女,這個民族骨子裡的英雄情結被這一幕折損耗盡,驀然間沒了戰意。且戰且退,終於在深夜時分,數個洛軍兵團的輪番轟炸下,匈奴士兵開始漫山遍野地往西逃竄。
“殿下!清掃了好幾遍戰場,沒有找到郡主的……遺體。”
親兵們在這幾日裡反覆地告訴寧王這句話,可是江載初魔怔一般,走在累累屍骨之間,用手翻起那些殘骸和斷肢,心中存了萬一的念想。
他甚至將追擊匈奴殘部的重任一併交給了景雲,留在此處,細細尋找。
那一箭……他知道的確射進了她的身體。
可無論如何,他要將她找到……
便是死了,這一縷孤魂,他也不能放任她在這裡遊蕩。
士兵們開始掩埋屍體,以免造成軍中的瘟疫。這個戰場不復那一日嗜血的輝煌,安靜到如同一幅壯闊且亘古不變的畫,無聲而泣血。
時間一日一日地過去,江載初不知道自己還在等待什麼。
夕陽餘暉下,他坐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極目遠眺。
“殿下。”忽然有人叫他。
“你還或者?”寧王看著那個人,黑黃麵皮,身材瘦小,帶著一身血腥味道。
“斷了三根手指。”張二舉起糙糙裹著的右手,咧開嘴笑了笑,“還活著。”
江載初沒再和他說話,聽任他在自己身邊坐下,耳邊是呼呼而過的朔風。
“以後可能沒法做農活了,得靠家中的婆娘了。”他嘆了口氣,又從褲腰帶里翻出了些劣質煙糙來,扔進口中咀嚼起來。
江載初從他手裡抓了些,學樣扔進自己嘴裡,剎那間口裡滿是苦到清醒的味道。
“活著總比死了的好。”張二忽然啞聲道,“每個人都這麼想。”
活著總比死了的好,真是每個人都這麼想嗎?
江載初忽然想笑,為什麼他的維桑,從來不這樣想?為什麼她從來只想要他好好活著,卻從不顧慮自己?
那一箭,她逼他射向冒曼,可冒曼又怎會拿她來擋箭呢!
他看得分明,那是她自己刻意靠過去,卻假裝是被冒曼扯到了胸前,她用這樣蠢的法子,讓冒曼在族人面前顏面盡失;她用這樣蠢的法子,將這場勝利送給了自己。可她給的,從來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啊……
臉頰上有冰冷的液體滴落,江載初仰頭看了看天,聽到身邊那漢子輕聲道:“嘿,下雨了。”
永嘉三年九月,寧王江載初率洛軍於函谷關下大破匈奴。
匈奴可汗與左屠耆王率殘部西退,景雲一路追擊,收復太原、平城等地,追至關外,匈奴入關時的精兵四十萬,最後只剩四萬多人。
江載初留在中原,收整各路軍隊,前往陳縣迎皇帝御駕回京。
十月,傳皇帝御駕回京途中感染惡疾,薨,諡號明帝。
後世的史書這樣記載這位年幼而亡的皇帝:“帝雖幼,其志堅。佞臣周景華引匈奴叩關,後欲棄守京城南逃,;帝於朝堂之上,朗朗開口曰:‘天子守國門,君王思社稷,寧戰不逃!’後景華藥之,帝自此聲啞體虛。然心智清明,召寧王,命其節天下兵權,力抗敵寇。九月匈奴敗走;十月,寧王迎帝還都,帝薨於途中,諡號明帝……若非早夭,明帝之建樹,不知幾何。”
史書的記載自然成王敗寇,真假參半,其中的曲折經過,卻也帶著依稀的真實,多少留下了當年的影子。
十月,寧王率眾臣回京。
這一年的冬日來得分外的早,路上隨處倒著饑寒交迫的平民,江載初一身黑色盔甲,手按瀝寬,仰頭站在丹鳳門下,昔日輝煌的帝都經歷了匈奴鐵騎的踐踏,大肆燒殺搶掠之後,大片的宮殿燒成焦土,已頹敗之至。
而就在這樣蕭瑟的天地間,御史大夫元皓率眾跪倒在地,請立寧王為帝。
寧王三辭三讓,天地間忽然飄起這冬日第一場細雪。
他的鬢邊沾染了那些新雪,仿佛青絲驟白,一雙清亮鳳眸望著瑟瑟發抖的文武百官,面上無波無瀾:“起來吧。”
群臣間對望數眼,不約而同叩首,額頭貼在地面上,只覺冷如生鐵。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十二月,新帝登基,改國號永維。
國庫因連年戰事告罄,百廢待興,修築宮殿的事便一再推後。
江載初如今暫居在保存完好的太極宮內,群臣議事亦大多安排在此處進行。這一日剛剛送走幾名即將去西北守關的將領,內侍急急來報:“厲先生到了。”
可他恍若未聞,自下而上,同韓維桑的眼神對望,那裡沒有驚恐,也沒有顫抖,只是無聲的悲愴。
冒曼見江載初在原地未動,心中大是快意,略略放開韓維桑,伸手喚了親兵來,作勢便要撕開韓維桑的上衣。
“你敢!”最先反應過來的是洮軍,他們一個個認出了韓維桑,直欲跳起來拼命。
江載初伸手,示意他們靜下來,聲音沉靜,卻又極為清晰。
“冒曼,戰場之上本是男人間的你死我活,不辱婦孺。”
“你當年以戈穆弘之名,縱容洛人殺了我匈奴多少婦孺!”冒曼咬牙切齒道,“如今抓你一個女人又如何?”
江載初眼神掠過高台一角,卻是一道熟悉身影站在那裡——周景華。
一切頓時都明白了。
必是他同冒曼勾結,獻上此計,從洮地劫了韓維桑來威脅自己。
這樣的陰毒小人,本該一早就千刀萬剮!
“江載初,你究竟跪不跪!”
江載初周圍數位將領疾馳而來,搶在他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殿下,不可!”
江載初半生倥傯,大小戰事無數,也曾九死一生,可當此時刻,往日的決斷皆不見了。他只是定定看著她,他們明明在同一個戰場上,視線可及,彼此間,卻又隔了那樣遙遠的距離!
江載初此刻只想仰天大笑,任憑自己英雄半生,可這一世,他從未真正照顧好她。
她的故土被橫徵暴斂,她被強行指婚、家破人亡之時,他從來都是無能為力!如今更是身陷敵營,便是得了這天下,卻無力救回最愛的女人,他要這天下何用?
江載初翻身下馬,仰頭望去,卻見韓維桑嘴角輕抿,笑容如水般溫柔。
那親兵已經撕開韓維桑第一層紗衣,嗤啦一聲,很輕,卻極為刺耳。萬千目光注視下,韓維桑口角處流下細細一道血痕,只是眼神依舊無畏無懼。
江載初眼中不再有其他,正欲上前一步,忽然與她目光交融,耳邊響起低聲呢喃一般的咒聲,心神俱盪。
他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感覺,清醒的神智正漸漸褪去,他不由得反手抽出背後負著的強弓,手法如流水般,架上狼牙長箭。
“你們看到了,我的女人,被匈奴人這樣折辱!”他的聲音渾厚低沉,在戰場上響起來,送入每一個士兵的耳中,“若是不將他們打敗,下一個被折辱的,便是你的妻子,你的母親,你的女兒!”
長弓拉滿,江載初的雙臂已經負荷到極致,可是頭腦中隱約還有一個聲音在叫喊:那些話不是我說的!這箭……絕不能射!
高台之上,韓維桑能感受到他在竭力抵抗自己,又一次用力咬了舌尖,血腥的味道再次在口腔中散開。
是,她又一次對她用了迷心蠱,因為血凝還在自己體內,她便隨時能迷惑他的心智。
這一次,她要他做的,是射出那一箭。
“我知這是你最不會原諒我之事,可我本就是必死之人……九泉之下,若能得見天下太平,得見你君臨天下,亦是欣慰。”
她最後對他一笑,唇形比的是三個字。
這三個字,她一次一次,對他說過很多遍:“對不起。”
很多年之後,經歷函谷關一戰的士兵們尚能回憶起那一幕。
寧王手中的強弓已經被拉滿,那支長箭直指高台,射向匈奴左屠耆王!
那是要怎樣的臂力與精準!
那支箭如同流星一般直直射出,最終,匈奴王推搡了身前的女人,用她纖細的身子,擋住了那一箭之威!
女人胸前鮮血飛濺開,身子亦軟倒下去。
士兵們不忍地挪開了視線……而寧王站在那裡,已成石雕。
“為郡主報仇!”顧飛紅了眼睛,飛騎而出。
他的身後,是許許多多早就沒了戰馬,卻徒步奔襲的洮兵們。
他們被洛軍騎兵們追趕而上,適才驚心動魄的一幕,已經讓他們真正明白,一旦匈奴入主中原,自己所面臨的,便是這般殘酷的種族。
這一戰,他們必須要勝!
而匈奴人因見主帥在眾目睽睽下欺凌弱女,這個民族骨子裡的英雄情結被這一幕折損耗盡,驀然間沒了戰意。且戰且退,終於在深夜時分,數個洛軍兵團的輪番轟炸下,匈奴士兵開始漫山遍野地往西逃竄。
“殿下!清掃了好幾遍戰場,沒有找到郡主的……遺體。”
親兵們在這幾日裡反覆地告訴寧王這句話,可是江載初魔怔一般,走在累累屍骨之間,用手翻起那些殘骸和斷肢,心中存了萬一的念想。
他甚至將追擊匈奴殘部的重任一併交給了景雲,留在此處,細細尋找。
那一箭……他知道的確射進了她的身體。
可無論如何,他要將她找到……
便是死了,這一縷孤魂,他也不能放任她在這裡遊蕩。
士兵們開始掩埋屍體,以免造成軍中的瘟疫。這個戰場不復那一日嗜血的輝煌,安靜到如同一幅壯闊且亘古不變的畫,無聲而泣血。
時間一日一日地過去,江載初不知道自己還在等待什麼。
夕陽餘暉下,他坐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極目遠眺。
“殿下。”忽然有人叫他。
“你還或者?”寧王看著那個人,黑黃麵皮,身材瘦小,帶著一身血腥味道。
“斷了三根手指。”張二舉起糙糙裹著的右手,咧開嘴笑了笑,“還活著。”
江載初沒再和他說話,聽任他在自己身邊坐下,耳邊是呼呼而過的朔風。
“以後可能沒法做農活了,得靠家中的婆娘了。”他嘆了口氣,又從褲腰帶里翻出了些劣質煙糙來,扔進口中咀嚼起來。
江載初從他手裡抓了些,學樣扔進自己嘴裡,剎那間口裡滿是苦到清醒的味道。
“活著總比死了的好。”張二忽然啞聲道,“每個人都這麼想。”
活著總比死了的好,真是每個人都這麼想嗎?
江載初忽然想笑,為什麼他的維桑,從來不這樣想?為什麼她從來只想要他好好活著,卻從不顧慮自己?
那一箭,她逼他射向冒曼,可冒曼又怎會拿她來擋箭呢!
他看得分明,那是她自己刻意靠過去,卻假裝是被冒曼扯到了胸前,她用這樣蠢的法子,讓冒曼在族人面前顏面盡失;她用這樣蠢的法子,將這場勝利送給了自己。可她給的,從來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啊……
臉頰上有冰冷的液體滴落,江載初仰頭看了看天,聽到身邊那漢子輕聲道:“嘿,下雨了。”
永嘉三年九月,寧王江載初率洛軍於函谷關下大破匈奴。
匈奴可汗與左屠耆王率殘部西退,景雲一路追擊,收復太原、平城等地,追至關外,匈奴入關時的精兵四十萬,最後只剩四萬多人。
江載初留在中原,收整各路軍隊,前往陳縣迎皇帝御駕回京。
十月,傳皇帝御駕回京途中感染惡疾,薨,諡號明帝。
後世的史書這樣記載這位年幼而亡的皇帝:“帝雖幼,其志堅。佞臣周景華引匈奴叩關,後欲棄守京城南逃,;帝於朝堂之上,朗朗開口曰:‘天子守國門,君王思社稷,寧戰不逃!’後景華藥之,帝自此聲啞體虛。然心智清明,召寧王,命其節天下兵權,力抗敵寇。九月匈奴敗走;十月,寧王迎帝還都,帝薨於途中,諡號明帝……若非早夭,明帝之建樹,不知幾何。”
史書的記載自然成王敗寇,真假參半,其中的曲折經過,卻也帶著依稀的真實,多少留下了當年的影子。
十月,寧王率眾臣回京。
這一年的冬日來得分外的早,路上隨處倒著饑寒交迫的平民,江載初一身黑色盔甲,手按瀝寬,仰頭站在丹鳳門下,昔日輝煌的帝都經歷了匈奴鐵騎的踐踏,大肆燒殺搶掠之後,大片的宮殿燒成焦土,已頹敗之至。
而就在這樣蕭瑟的天地間,御史大夫元皓率眾跪倒在地,請立寧王為帝。
寧王三辭三讓,天地間忽然飄起這冬日第一場細雪。
他的鬢邊沾染了那些新雪,仿佛青絲驟白,一雙清亮鳳眸望著瑟瑟發抖的文武百官,面上無波無瀾:“起來吧。”
群臣間對望數眼,不約而同叩首,額頭貼在地面上,只覺冷如生鐵。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十二月,新帝登基,改國號永維。
國庫因連年戰事告罄,百廢待興,修築宮殿的事便一再推後。
江載初如今暫居在保存完好的太極宮內,群臣議事亦大多安排在此處進行。這一日剛剛送走幾名即將去西北守關的將領,內侍急急來報:“厲先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