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蕭衍沖他點了點頭,便跟著沈槐走。所過之處,唯見小橋流水,勾闌畫棟,比之長安的波瀾壯闊倒覺清新雅致了許多。這是孝鈺的家鄉,第一次踏足,竟是為了替懷淑奔喪而來。
靈堂布置在沈府,並不是在傳言中的赤楓招里。一塊小小的黑檀木牌位,以白漆寫了幾個字——天涯飄零人之墓。孝鈺一怔,陡然想起,他自是不能將蕭懷淑的名字堂而皇之地刻在上面,而柳居風卻也不是他的真名,刻了也沒多大意思。‘天涯飄零人’……倒真有幾分應景。
蕭衍盯著牌位看了許久,直到孝鈺將點燃的焚香遞到他的手裡才回過神來。
炭盆里燒得蓽撥亂響,一股暖意從膝邊襲來,不知為何竟讓蕭衍想起了往事。那時懷淑還是太子,一時興起,領著蕭衍和孝鈺去尋葉行苑打靶子。好大的一顆紅心在衰草編的靶子中間,孝鈺的弓比他們軟了許多,看上去當真是連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才勉勉強強射在靶心周圍。
蕭衍從內侍手中接過弓箭,搭弓引弦,眼角餘光瞥了下孝鈺,輕微地呼了一口氣,把本已瞄準的箭往旁邊移了幾分,隨意射出去,正好比孝鈺的箭落了些下乘。
孝鈺飛奔上前,眼見懷淑和蕭衍的準頭都不如她,極為歡快地跑回來,笑道:“兩位哥哥承讓。”懷淑和蕭衍對視一眼,各自心照不宣地笑了。
作為贏了的彩頭,就是晚上可由兩位皇子親自架篝火,烤肉吃。灰兔子剝了毛,將肉剖開,再把內臟取出來,以清水洗淨,塗上佐料架到鐵栓上烤。不一會兒,烤肉的香氣伴著油滋滋的聲音飄出來,傳遍了整個行苑。
懷淑回身看了眼拿著兔毛兒玩得正歡的孝鈺,又看看身旁添火扇扇子的蕭衍,不知怎得,生出些感慨:“如果咱們一世都能這麼開懷該有多好。”
蕭衍俊秀的面容上罕有表情,卻被火光映照得多了幾分溫暖,“大哥,秋日漸涼,你倒先傷悲起來,你是太子,又不是窮酸文人,怎得跟他們一個腔調了。”懷淑愣了愣,隨即一笑,露出些‘你是個小孩,還不懂’的高深表情。
那時朝中的尹姜之爭已如火如荼,或許是懷淑心中有了微妙的預感,過了好一會兒,又說:“不過,若是不能盡如人意,有你們兩個能陪在我身邊也是好的。”當時的蕭衍頗不以為意,覺得自家大哥娘娘腔調的,準是和那些文人墨客交往過密的緣故。
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
蕭衍早已不是當年那彆扭冷淡的少年,而蕭懷淑已變成了一塊硬邦邦的牌位。按照吳越這邊的習俗,棺槨是要在靈堂里擺放夠七日的。蕭衍和孝鈺來時已過了三日,蕭衍獨自在靈堂里守了兩日,水米未進,其間孝鈺來勸過他兩次,沒勸動,便不再勸了。
到了第三日,她端了一杯溫熱的茶進來,送到蕭衍唇邊:“衍,你喝一口,不然我就陪你一起在這兒,也不吃不喝。”蕭衍歪頭看她,迎上兩道執拗的視線,輕嘆了口氣,就著孝鈺的手喝了幾口茶。
“大哥在這地方走了,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也不方便叫人來送他,只有我送一送,希望他余魂未散,能多些安慰。”
沈槐正抱著麻衣蓑笠進來,一聽隨即打起岔來:“陛下,草民這就不懂了,什麼叫這地方,我們吳越人傑地靈,好山好水,哪點比長安差了?”
蕭衍維持著原先的姿勢,上身筆直,紋絲未動,冷淡道:“你這府宅還挺氣派,祖上傳下來的吧。”
沈槐愣在原地,沒多時便認慫:“草民多嘴了,陛下高抬貴手,千萬別抄家,祖宗傳下來的就剩下這麼個宅院了。”
孝鈺垂斂下眉目,唇線僵硬,似乎在強忍著笑。她偷眼去看蕭衍,見他果然眼皮開始打架,強撐了一會兒,便徹底合了眼倒在她的懷裡。
沈槐忙把懷裡的雜物撲棱到一邊,驚愕道:“這,這……我可沒給陛下亂吃東西,不關我的事,孝鈺,你得給叔父作證。”孝鈺無奈地摟抱著蕭衍,咬牙道:“我給他在茶里下了點迷藥,這都兩天了,還當自己是鐵打的少年郎啊,非得敬酒不吃吃罰酒。”
兩人叫了僕人合力把蕭衍送到床榻上,孝鈺命人把早就溫熱好的參湯端來,一勺一勺地餵進蕭衍的口中。這一切都做好了,她替他把被角掖好,痴惘地盯著他的臉看了一會兒,才輕聲說:“剩下的兩天我來守。”
夜色沉釅,沈槐正親自拿了麻布擦拭著靈堂里的物什。人至中年,溫雅更甚,只是一雙眼珠不時地滴溜溜轉動,透出些精怪的氣質。見孝鈺獨自過來,他一改白天的滑稽不羈,拿出些長輩的沉穩,嘆道:“我也想說,這麼熬著,萬一出個差池,誰能擔當得起。”孝鈺點了點頭,四顧左右,問:“莫九鳶呢?怎麼這幾日倒不見他了?”
沈槐道:“他是青桐山掌道,身上雜事多,沒個清閒時候。這不,剛偷得浮生接到你們,便又去處理道門中的事務去了。”
孝鈺沉默了一會兒,想起從前那根在蕭衍身邊的莽撞小子,如今已能當得起天下第一道派的樑柱,頗有些歲月如水,逝去不回頭的感慨。
“說起來,這些年我們雖在吳越,可一點沒斷了長安那邊的消息。咱們這位陛下,將侵擾大周數十年的突厥打得哭爹喊娘,避退到數十里之外,還不忘上表求饒。而南郡的禍亂消除的乾乾淨淨,興新稅制,從前的匪寇之鄉如今都成了繳糧大郡,物阜民安,天下昇平,八方來朝,只怕當年□□皇帝在位時也沒有這番盛景。”沈槐的視線微恍,傾心嘆道:“有明君如此,任誰也該服了。”
靈堂布置在沈府,並不是在傳言中的赤楓招里。一塊小小的黑檀木牌位,以白漆寫了幾個字——天涯飄零人之墓。孝鈺一怔,陡然想起,他自是不能將蕭懷淑的名字堂而皇之地刻在上面,而柳居風卻也不是他的真名,刻了也沒多大意思。‘天涯飄零人’……倒真有幾分應景。
蕭衍盯著牌位看了許久,直到孝鈺將點燃的焚香遞到他的手裡才回過神來。
炭盆里燒得蓽撥亂響,一股暖意從膝邊襲來,不知為何竟讓蕭衍想起了往事。那時懷淑還是太子,一時興起,領著蕭衍和孝鈺去尋葉行苑打靶子。好大的一顆紅心在衰草編的靶子中間,孝鈺的弓比他們軟了許多,看上去當真是連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才勉勉強強射在靶心周圍。
蕭衍從內侍手中接過弓箭,搭弓引弦,眼角餘光瞥了下孝鈺,輕微地呼了一口氣,把本已瞄準的箭往旁邊移了幾分,隨意射出去,正好比孝鈺的箭落了些下乘。
孝鈺飛奔上前,眼見懷淑和蕭衍的準頭都不如她,極為歡快地跑回來,笑道:“兩位哥哥承讓。”懷淑和蕭衍對視一眼,各自心照不宣地笑了。
作為贏了的彩頭,就是晚上可由兩位皇子親自架篝火,烤肉吃。灰兔子剝了毛,將肉剖開,再把內臟取出來,以清水洗淨,塗上佐料架到鐵栓上烤。不一會兒,烤肉的香氣伴著油滋滋的聲音飄出來,傳遍了整個行苑。
懷淑回身看了眼拿著兔毛兒玩得正歡的孝鈺,又看看身旁添火扇扇子的蕭衍,不知怎得,生出些感慨:“如果咱們一世都能這麼開懷該有多好。”
蕭衍俊秀的面容上罕有表情,卻被火光映照得多了幾分溫暖,“大哥,秋日漸涼,你倒先傷悲起來,你是太子,又不是窮酸文人,怎得跟他們一個腔調了。”懷淑愣了愣,隨即一笑,露出些‘你是個小孩,還不懂’的高深表情。
那時朝中的尹姜之爭已如火如荼,或許是懷淑心中有了微妙的預感,過了好一會兒,又說:“不過,若是不能盡如人意,有你們兩個能陪在我身邊也是好的。”當時的蕭衍頗不以為意,覺得自家大哥娘娘腔調的,準是和那些文人墨客交往過密的緣故。
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
蕭衍早已不是當年那彆扭冷淡的少年,而蕭懷淑已變成了一塊硬邦邦的牌位。按照吳越這邊的習俗,棺槨是要在靈堂里擺放夠七日的。蕭衍和孝鈺來時已過了三日,蕭衍獨自在靈堂里守了兩日,水米未進,其間孝鈺來勸過他兩次,沒勸動,便不再勸了。
到了第三日,她端了一杯溫熱的茶進來,送到蕭衍唇邊:“衍,你喝一口,不然我就陪你一起在這兒,也不吃不喝。”蕭衍歪頭看她,迎上兩道執拗的視線,輕嘆了口氣,就著孝鈺的手喝了幾口茶。
“大哥在這地方走了,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也不方便叫人來送他,只有我送一送,希望他余魂未散,能多些安慰。”
沈槐正抱著麻衣蓑笠進來,一聽隨即打起岔來:“陛下,草民這就不懂了,什麼叫這地方,我們吳越人傑地靈,好山好水,哪點比長安差了?”
蕭衍維持著原先的姿勢,上身筆直,紋絲未動,冷淡道:“你這府宅還挺氣派,祖上傳下來的吧。”
沈槐愣在原地,沒多時便認慫:“草民多嘴了,陛下高抬貴手,千萬別抄家,祖宗傳下來的就剩下這麼個宅院了。”
孝鈺垂斂下眉目,唇線僵硬,似乎在強忍著笑。她偷眼去看蕭衍,見他果然眼皮開始打架,強撐了一會兒,便徹底合了眼倒在她的懷裡。
沈槐忙把懷裡的雜物撲棱到一邊,驚愕道:“這,這……我可沒給陛下亂吃東西,不關我的事,孝鈺,你得給叔父作證。”孝鈺無奈地摟抱著蕭衍,咬牙道:“我給他在茶里下了點迷藥,這都兩天了,還當自己是鐵打的少年郎啊,非得敬酒不吃吃罰酒。”
兩人叫了僕人合力把蕭衍送到床榻上,孝鈺命人把早就溫熱好的參湯端來,一勺一勺地餵進蕭衍的口中。這一切都做好了,她替他把被角掖好,痴惘地盯著他的臉看了一會兒,才輕聲說:“剩下的兩天我來守。”
夜色沉釅,沈槐正親自拿了麻布擦拭著靈堂里的物什。人至中年,溫雅更甚,只是一雙眼珠不時地滴溜溜轉動,透出些精怪的氣質。見孝鈺獨自過來,他一改白天的滑稽不羈,拿出些長輩的沉穩,嘆道:“我也想說,這麼熬著,萬一出個差池,誰能擔當得起。”孝鈺點了點頭,四顧左右,問:“莫九鳶呢?怎麼這幾日倒不見他了?”
沈槐道:“他是青桐山掌道,身上雜事多,沒個清閒時候。這不,剛偷得浮生接到你們,便又去處理道門中的事務去了。”
孝鈺沉默了一會兒,想起從前那根在蕭衍身邊的莽撞小子,如今已能當得起天下第一道派的樑柱,頗有些歲月如水,逝去不回頭的感慨。
“說起來,這些年我們雖在吳越,可一點沒斷了長安那邊的消息。咱們這位陛下,將侵擾大周數十年的突厥打得哭爹喊娘,避退到數十里之外,還不忘上表求饒。而南郡的禍亂消除的乾乾淨淨,興新稅制,從前的匪寇之鄉如今都成了繳糧大郡,物阜民安,天下昇平,八方來朝,只怕當年□□皇帝在位時也沒有這番盛景。”沈槐的視線微恍,傾心嘆道:“有明君如此,任誰也該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