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年那封信……還有他們家糧食……”

  “沒了。”郭貞娘點頭,“侯爺也好,袁家也罷,大哥都只管放心……”

  袁家闔家上下,幾乎都是一根筋的人,要說有例外的話,好像,也就那個袁蘊寧了。

  回來這麼久,看著不聲不響,可接觸過幾次,郭姨娘就是覺得看不透……

  只郭姨娘倒也沒有放在心上,一個小丫頭片子罷了,能成什麼事?

  “至於說那糧食,侯爺倒是跟我提起過一二。”郭姨娘擺了擺手,“回去我再跟大哥細說。”

  自打接到郭耀祖的來信,郭貞娘在家裡就事事留心,只袁烈軍務繁忙,這些日子很少歸家,還是在得知皇上要重賞袁家後輩前,抽空回來了一趟,彼時正好碰上有心“偶遇”的郭姨娘,又喝的多了,才被郭姨娘套出些話來。

  聽他的意思,好像是皇上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和太后抗衡,就想法子給了袁烈一些特權,收攏人心之餘,增強皇上那邊的勢力……具體是什麼特權,說的也不甚清楚,只郭姨娘卻能確定一點,這糧食沒人操心也就罷了,真是要查的話,絕對是見不得光沒辦法說出來歷的……

  郭耀祖點了點頭,眼中煞氣一閃而過,袁家的疏忽再加上太后那邊的運作,可不等於抓住了袁烈的命門?

  敢那般折辱自己的人,說明袁家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裡,依舊把自己看成當初那個依附他們的鄉下土包子,好在袁家人很快就會明白,他們做錯了什麼。

  自己也要有封號了?旁邊的袁明儀已是有些傻了,嘴巴也跟著張成了O型,待得回過神來,差點兒沒高興瘋了——天知道聽說袁蘊寧身上有個縣君的封號那一刻,袁明儀有多妒忌。可方才舅舅卻說,很快自己也會有封號了。那豈不是說,還會有自己的封邑?

  只覺舅父待自己真是太好了,方才那些悲戚瞬時就拋到了九霄雲外。

  走到一個岔路口,迎面正好碰見一輛馬車,一眼瞧見上面的族徽標識,郭耀祖冷笑一聲,打馬沖了過去,對方馬車嚇了一跳,忙往旁邊避讓。

  待得郭家的馬車完全過去,馬車裡隨之傳來一個老婦的聲音:

  “方才過去的那輛車是哪家的?”

  外面侍候的人沉默了一下,又不敢不答:

  “老祖宗聽了切莫生氣,方才那馬車,是剛回京的安西伯……”

  車內的人頓時一寂,好半晌才咬牙道:

  “我知道了。”

  車子徑直往武安侯府而去。

  門房還有些囧囧,怎麼剛把郭姨娘一家人打發走,丁家人又跑過來了?

  忙不迭往裡面通報,很快丁芳華和蘊寧就接了出來。

  從車上下來的正是丁芳華的母親吳老夫人。

  “娘。”丁芳華忙快走幾步上前接住。

  “外祖母。”蘊寧也上前問安。

  “啊呀,我們家寧姐兒真是越長越齊整了。”許是因為丁芳年的鋃鐺入獄,吳氏這會兒無疑有些憔悴,瞧見蘊寧,臉色才勉強好看些,拉著蘊寧的手,不住噓寒問暖,“好孩子,前兒個外祖母打發人送來的東西你可還喜歡?”

  天氣變冷,吳氏年紀大了便不樂外出,蘊寧被封了縣君的時候,吳氏精心準備了些禮物讓兒媳帶過來,她卻沒來。

  對蘊寧,吳氏倒是真心疼。

  一想到自己疼了那麼久的明珠竟是當初那個處處和自己針鋒相對的狐狸精的嫡親外孫女兒,吳氏就氣的肝都會痛——

  女兒九死一生,可就生了這麼一個外孫女兒,倒好,竟是讓那個假貨搶去名分這麼久。

  又後悔當初對女兒保護的太好,讓她不知道人世間的險惡,才會被庶女給騙倒,倒是連累的寧姐兒受了這麼多年的苦……

  除了把家裡梳理一遍,以免也出現這種糟心事之外,更是對丁芳華千叮嚀萬囑咐,絕不能對那假貨有一點心軟——

  當初自己可不就是因為心軟,才讓那個狐狸精和她的女兒有胡作非為的機會?

  “謝謝外祖母。”蘊寧忙點頭,攙著吳老夫人的胳膊道,“外面冷,外祖母進屋裡說話吧。”

  “好。咱們寧姐兒真是個可人意的。”吳氏進了房間,卻是拍了拍蘊寧的手,“昨兒個你表哥送來了些小玩意兒,我都帶了過來,你去瞧瞧,可還喜歡?”

  知道老夫人這是有事要和母親說,蘊寧應了一聲走了出去,又讓一眾僕婦遠遠的站著侍候就好,不得吩咐,不可上前。

  瞧著蘊寧離開,吳氏終是控制不住,一把抓了丁芳華的手:

  “華姐兒,女婿在不在,我有要緊話同他說。”

  “侯爺這會兒正和小叔在書房裡說話,”看著老母親的蒼蒼白髮,丁芳華也有些難受,更埋怨大哥丁芳年做事太糊塗,自己入了獄不說,還連累了袁家。

  “家裡這會兒也是一團糟,我也不能久留。”吳氏也是個有決斷的,想了想道,“這話便是同你說也是一樣的……”

  “本來這事吧,也確實是你哥嫂糊塗……”

  前些日子大雪之時,眼瞧著糧食飛漲,京城人心可不就有些亂成一團?

  丁家主持中饋的是丁芳年的妻子梅氏,因擔心災情持續時間過長,梅氏也派人去糧棧瞧了瞧,等知道了外面的真實情形,就有些慌了,竟也加入了搶糧大軍之中。

  只她倒不是到糧棧買,而是回了娘家,用一大筆銀子,換回了足足兩車糧食。

  後來袁烈不知從那裡聽說岳家糧食緊張,又派人送去了兩車。

  沒想到就因為這麼幾車糧食,竟是累及武安侯府——

  丁芳年因為被連襟牽累進了大牢,既是和糧食有關,主審官員上來就問了丁家那幾車糧食的事兒。

  “你兄長本想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別讓人再疑心上武安侯府,索性就說,那些糧食全是梅氏從娘家買的——”

  梅氏買糧食這事兒千真萬確,丁芳年也沒放在心上,想著上官只要查出梅氏確然買糧了就好,總不能還核對清楚買了多少斤吧?

  不想最後的結果卻是晴天霹靂,那官員派去調查的人回說,梅氏娘家說,根本沒賣過他們家糧食。

  也不知丁芳年在牢里經歷了什麼,竟是又改口說,糧食全是袁家送去的……

  “早知道這樣,倒不如讓你大哥直接說糧食全是你們家送去的了。”吳氏口裡說著,不住咬牙,“更該死的是梅家,明明一筆寫不出兩個‘梅’字,何至於就要這樣傾軋!”

  丁芳華聽得眉頭一挑:

  “難不成,嫂嫂這糧食,是從西邊梅家買回來的?”

  要說這永安伯府,丁芳華嫂子的娘家東邊梅府才是嫡支,後輩相對也更爭氣些。

  可耐不住西邊梅府的閨女有出息啊。兩代的女兒,都嫁進了朱雀橋那裡的陸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