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廷一直沒有明旨收回薛家的宅子,但好幾位王爺都一直盯著這邊。

  陳長生看著街道兩側那十餘座王府,想著這些事情。

  夜色漸至,那些王府不知為何都還開著門。

  燈光從裡面灑了出來,落在紛舞的花雪上,仿佛捲動的金色火星,很是好看。

  陳長生向風雪裡走過去。

  他聽折袖與莫雨說過,當初周通就是從這裡爬過去的。

  那一夜,無論周通怎麼淒聲慘號哀求,這些王府里都沒有人出來救他。

  哪怕他那時候已經不再是天海聖后的狗,已經是商行舟的狗。

  現在整個京都應該都已經知道他進了薛府,那些王爺自然也知道。

  那些王爺會不會做什麼?

  沒有人出來,也沒有聲音。

  風雪裡的街道無比安靜,一片太平。

  走過燈火通明的王府,便是尋常街巷。

  街巷兩邊到處都是民眾,黑壓壓的一片。

  京都的民眾都是國教的信徒,看到他的身影后趕緊跪下,如同潮水一般。

  沒有教士在旁,沒有護教騎兵,也沒有侍從,沒有神輦。

  他一個人向前走著。

  他走到哪裡,哪裡的民眾便會跪下,虔誠地祈禱祝福。

  黑壓壓的潮水不停向街道前方拍打而去,直至淹沒了那些著名的石柱。

  陳長生站在石柱前,看著那片巍峨壯觀、神聖莊嚴的宮殿群,不知在想些什麼。

  宮殿深處忽然有鐘聲響起。

  因為教宗已經歸來。

  第1055章 賢者的時間

  走過石柱,便是通往離宮深處的神道。

  離宮附院、宗祀所以及青曜十三司的教習學生們站在神道兩側,躬身行禮。

  在這條神道上曾經發生過一些故事,陳長生沒有去回憶,繼續向前行走。

  他登上漫漫長階,走過清賢殿,終於到了那片幽靜的殿堂。

  夜空被檐角分割成井眼,就像過去那樣,但水池畔已經沒有那個木勺,因為那盆青葉已經不在了。

  安華跪下行禮,白色的祭服被微寒的夜風拂動,就像她這時候激動的心情一樣。

  陳長生點頭致意,讓她起來。

  安華走到他的身後幫他穿好神袍,又細心地整理了很長時間。

  陳長生望向有些狹窄的夜空,看著井底的那些繁星,想起了在白帝城裡望向星海時的那些感悟。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他收回視線,說道:「走吧。」

  伴著清柔洗心的水聲,他走到幽靜偏殿的最深處,那道石壁之前。

  石壁緩緩分開,無數道熾烈的光線撲面而至,同時響起了綿綿不絕的浪聲。

  那些浪聲時拜倒時衣物磨擦的聲音,也是人們或者激動、或者敬畏的頌聖之語。

  「拜見教宗陛下。」

  無數名教士像潮水一般跪倒在地。

  陳長生戴著聖冕,手握神杖,看著眼前這幕畫面,神情很平靜。

  從當年的寒山小鎮開始,這樣的畫面出現的越來越多。

  就像最常見的形容——如潮水般。

  這一切對他來說已經毫不新鮮。

  他看慣了人潮人海。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站在這裡。

  他站的位置是光明殿的平台。

  這裡並不是離宮最高的地方,但肯定是整個大陸最高不可攀的位置。

  這裡距離地面只有十餘道石階,卻仿佛隔著無數萬里,已經來到了星海之一的神國里。

  伴著虔誠的頌聖聲,教典的吟誦聲繼而再起,一道莊嚴神聖的氣氛,籠罩了整座光明大殿。

  溫暖的聖光把殿裡的一切事物都照耀的無比明亮,哪怕最細微的黑暗,在這裡也無法存在。

  光明殿裡有一道極高的石壁。

  上面雕刻著的前代賢者、英雄、護教騎士還有聖人像,被聖光照耀纖毫畢現,仿佛要活過來一般。

  那些前代賢者、英雄、護教騎士以及聖人們,居高臨下地注視著世人。

  他們的視線並不漠然,而是飽含著很多真實的情緒。

  陳長生站在石壁之前,站在聖光里。

  他承受著那些視線。

  他在看著世人。

  這個畫面無比神聖。

  ……

  ……

  陳長生舉起手中的神杖。

  頌聖聲漸漸停下,教士們緩緩起身,依然如潮水一般。

  光明殿忽然變得非常安靜,就像那些幸運穿過陣法的微風拂在石壁上的聲音,都能清楚地傳入所有人的耳里。

  或者是因為在神杖重新落下之前,殿裡的人海便分作了兩邊。

  凌海之王、桉琳大主教、司源道人、戶三十二這四位國教巨頭站在右邊。

  數百名離宮主教以及從各道殿趕回來的主教站在他們的身後。

  另外一邊的主教數量要少很多,沒有一位聖堂大主教,但是紅衣主教的數量非常多。

  這些主教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的面容都有些蒼老。

  無論在任何地方,這種蒼老所代表的歲月以及資歷,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教樞處的主教們也都在裡面,更重要的是,天道院、青曜十三司、宗祀所也在這邊。

  只有受凌海之王影響極大的離宮附院不在,那位院長與蘇墨虞站在人群里,刻意地保持著低調。




章節目錄